两张学校课桌拼成了会议的主席台,“大货”和生产队队长、指导员等坐在会议的主席台上,有一个记公分的文书在一旁做笔记。
先是文书点名,到会的有公分,所以,一点到名字的,一个个都很清脆很响亮的应一声“到!”。
会场庄严肃穆,我的父辈虽然做的都是农活粗贱之事,但一个个神色颇有威仪,坐有坐相,粗布衣裳透露出沉稳的气质。
民兵分两排站立,民兵排长出来指挥队伍“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然后,发音唱:“我们是*的接班人,唱!”
民兵就开始唱:“我们是*的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
这首歌本来是少先队唱的,现在民兵唱也很适合场面,挺精神的,我最喜欢听这首歌了。
唱完歌,大家鼓掌,民兵就地坐下,像部队的军人一样,行动一致听指挥。指导员和队长开始讲话。指导员说了:“今晚主要是迎接上面工作同志开的会……”,轮到队长讲两句,也是重复了这样的开头:“今晚是迎接上面工作同志才开会的……”两人都说好开场白了,接下来就轮到“大货”说话。
“大货”说:“各位乡亲,我家是附近xx村的,我们村里也有几个人嫁来‘云’村,按说“云队”应该是老表关系,我一时也不知谁大谁小,该称呼表哥还是表弟表妹?大家乡里乡亲的,都是自己家人。我一定要贴心地为“云队”办事,把工作做好。请大家相信我,有什么情况及时跟我说说。水库已经在建了,‘云屋’搬走是必然的,下一步,‘云’就是去找地方,看是搬迁去哪里?要尽量让大家满意。如果我办不好这些事,我回家也会被我母亲叮我的。请大家相信我!配合我,支持我的工作!”“云”是我们本地话,就是“咱”的意思。“云队”就是“咱们”,“云屋”就是“咱家”。
接着,“大货”还说了很多,他说得很流利,没有半句话卡着。说的话都是站在乡亲们的角度上去说,偶尔说一两句笑话,让乡亲们忍不住发笑,他知道把“云”挂在嘴边。
听了“大货”一番话,不一会大家都觉得好像是老熟人了,有人在底下说:“‘大货’,你口才这么好,如果当初也有这么好的口才,就不会被当作特务抓了。”人们“哄”地笑起来。“大货”解释说:“哎呀,那天我肚子饿呢,还没吃饭,说不出话,发挥不了。”。
其实,大货”的性格虽然腼腆,但嘴巴很甜,在村里经常听到“大货”礼貌地和人家打招呼的声音:“吃了吗?”、“哎呀,今天煮什么好吃的,这么香呀?”他还会讨好村里的大娘大婶,夸她们长得漂亮又夸她们贤惠……这也许是他敬业的习惯吧。
有部分人说:“我们有“大货”做主,不怕了!”。但有一部分人说他油嘴滑舌,不可信,小心他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我们。
搬迁这事,慢慢来,不能急,因此,“大货”就有一段时间蹲点在我们村里了。
也许是因为我们仙女山仙气的灵妙作用,还是因为喝山里的泉水的缘故?我们村美女成群,村里的姑娘皮肤很白,声音洋洋盈耳。
村里有一个姐姐长得特别漂亮。她是文艺宣传员。平时开会唱歌时候有领唱就非她莫属了,她的声音尖亮圆润,十分动听。我们叫她阿女姐。阿女姐是高中生,她长得好像电影里的“王芳”,平时走路都喜欢一小跑,双手在后面摆,好像擦屁股一样,说话娇声娇气,村里老人都说阿女姐去读个高中回来,连我们村的本地话都不会说了,造作。但是“大货”好像很喜欢阿女姐,有一天他向民兵排长透露了一点心声。
民兵排长说:“你是真的不?”
“大货”绯红了脸,说:“真就真,怕哪门?”“大货”以为民兵排长会拍拍胸口向他保证,说:“包在我身上,放心!没问题!”
谁知道?民兵排长幽幽地说:“这事恐怕难办,不行!”
“怎么不行?”“大货”着急得面红耳赤。
民兵排长拍拍“大货”的肩膀,说:“你要是想此事成,你就得找‘扛回来’,让她答应。”。
谁是“扛回来”呢?“大货”下一步做了什么才追得到阿女姐,成了我们村的姑爷呢?这里有几个曲折的故事,说来话长了。
☆、第十二章“巧追”
天刚亮,山村还处在静谧中,一切都还未睡醒,突然间,一阵“咕!咕!咕!”的声音,好像是有人在说话,又好像是小孩学讲话,拿不准是什么声音,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阿女姐赶忙起来看,原来她房间的窗台飞来一只可爱的鸽子,只见它全身白色,只有脚和嘴喙是红色,红色部分很显眼,显得鸽子很干净,它的脚上绑了一样东西,阿女姐轻轻地捉住它,把绑在鸽子脚上的绳子解开,原来是一封信,也不是信,是一首打油诗,上面写着“天灵灵,地灵灵,我家有个未婚郎,思女思到夜失眠,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天光亮。”,阿女姐不禁“哈哈”一笑,这就叫飞鸽传书?就传这样的无聊诗句?阿女姐把鸽子放开,想让它飞走,可是鸽子飞了一下又飞落下来信步走走,不肯离去,噢,原来,它是在等我回信吧?阿女姐赶忙草草地写了一张:“已经念了多遍。”绑到鸽子的腿上,它才“噗”地飞走。
第二天,鸽子又来了,这回写的是“感谢姑娘叨念,在下不才,何德何能让姑娘你如此青睐?”。阿女姐一看,岂有此理,这不是乱占便宜吗?
那只鸽子又是放飞不走,徘徊着,在等待她的回信,阿女姐便又草草写了一句“请勿自作多情”,就把它绑到鸽子的脚上,让它飞走。
就这样,一来二往,鸽子每天都准时来。鸽子有时候给阿女姐带来的是一首诗,有时候给她带来一个笑话。
开始,阿女姐是当场草草写一句回信,后来变成早早把信写好,等待鸽子一到,就交换。看鸽子传信,成了阿女姐的头等大事,在每天等待鸽子到来的片刻,阿女姐都会想“这回鸽子会给我带的信会是写什么内容呢?”觉得无比有趣。但她一直没有跟别人说过这个秘密,她姐姐的房子不在一起,离的有点远,这个秘密就她一个人知道,有时候什么困惑不解的事情,她也写上去,对方好像料事如神,帮她解决了一个个难题。
有一天,鸽子会给阿女姐带来一封这样的信:“阿女,你这几天为何不开心了呢?我喜欢听到你的笑声。”原来对方是知道她的,还知道她叫阿女。
阿女姐在信上说:“为什么你认识我,却不让我认识你呢?”
对方回信说:“当你认识我的时候,就是我追到你的时候,现在还不是时候。”。
这就是民兵排长炮制的”“作战计划”的第一步。
原来,那天,“大货”向民兵排长讨教,如何追到阿女?民兵排长态度很冷淡,说:“老兄,俗话说‘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你这样不是竹门和木门对了吗?对得上号吗?你是个‘大货’,阿女是一个山区农家少女,我怕你新鲜劲一过,以后会嫌弃她呢,这事你得想清楚。”
“大货”着急地说:“我是什么大领导?我也是山村的,我怎么会嫌弃农村人,大家都是人,我有什么呢?只不过我是在县委工作,其实我一直打算找个农村人,找一个可以孝敬长辈的老婆,我不打算找个城市人,农村人和城市人不好沟通,我不会跟城市人相处。”。
民兵排长又加重问一句:“是真的吗?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我真是一直这么想的!”“大货”坚定地说。好像要举起手来宣誓要表达什么决心似的。
“那就好。可是,就算你不在乎,也未必能顺利地追到阿女。”民兵排长还是淡淡地说。
“为什么?”“大货”着急地问。
“不为什么,因为阿女的家庭背景有点复杂,并且,她很有个性,追她的人很多,你不一定能追得到她。”接着,民兵排长把阿女的家庭和阿女姐的性格做了一番介绍和分析。
原来“扛回来”以前不叫“扛回来”,平时也很少有人叫她“扛回来”,一般是叫她阿珊,我们叫她阿珊姐,她是阿女姐的姐姐。叫“扛回来”只是民兵排长一时对她的称呼,他是为了想跟“大货”表达某事的特征才这样称呼的。我们村一直很忌讳乱给别人起花名,谁要是乱起乱叫别人花名,是要被长辈责骂的。
阿珊姐长着高高的个子,有一米八高,从小她就像一棵上足了水份和肥料的树,呼啦啦地长。有一天,她母亲失足落水,他父亲下水救人,两人一起上不来了,丢下了她两姐妹,阿珊姐比阿女姐大两岁,年纪虽小,但比任何人都懂事,她做姐姐又做妈妈,爱宠着她的妹妹,供她读书,让她一直读到高中,阿女姐虽然自小失去父母,但在姐姐的宠爱下,幸福地成长,也养成了开朗张扬的性格。村里人对阿珊姐小小年纪就支撑家庭抚养和培养妹妹的行为表示敬重,但她的另一面,却被人嘲笑,也许是从小没有父母教她,她有点死板、不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