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身世,也在这信息发达的时代轻易搜出,路家长女,令人仰止。
尝尽生活艰苦的大家,忽然发现自己的身边曾经生活着这样一个公主般的人物,于是一时之间,曾经的疏离与冷漠,曾经的矛盾与隔阂,都被选择性地忘记。
取而代之的,是成年人最善于的谎言。
129.
我曾经是她最好的朋友。
我曾经是她最亲密的伙伴。
我曾经与她形影不离。
这些谎言,争先恐后地从她们的嘴里跑出来,唯恐落于人后,连她们自己,都被感动了。
而我,我什么也说不出口。
130.
有人说这次的同学会主办方也想尽办法通知到了她,她还赞助了所有费用,听说她今天也会来。
我突然有一种少女时代的惶恐,我不知道见到青辰的时候,该以怎样的表情,说着怎样的言语。
我那么的想见她,想了十年。
然而一想到真的要见她,我又羞愧难当。
131.
做主持的同学,突然兴奋地扬着一个包裹冲进来:“路青辰寄来的!”
又“咦”了一声,道:“是给魏暖的。”
大家一片兴奋的哗然后,又归于失望的叹息。
有人问:“路青辰不来了吗?”
主持同学摊手:“说来不了了,不过大家放心,她赞助的钱已经到账了,我们今天可以尽情狂欢!”
欢呼四起,震耳欲聋。
青辰不出现的小小失落,迅速烟消云散。
132.
我躲到窗边的角落里,慢慢拆开那个小小的纸盒。
邮寄的地址是同城,我想青辰一定来到了这座城市。
她也许真的是准备来参加同学会的。
但是最后一刻,她与我一起退缩。
我们都知道那是为什么。
纸盒打开,里面躺着一张三十二开大小的薄纸,是一幅手绘漫画。
青辰一直喜欢自己画漫画。
好奇凑过来围观的同学,见只是一张薄纸小画,都失望地走开了。
133.
窗外正是四月春光,阳光温柔得想让人流泪。
多么嫩绿的柳枝,它在空气里微摆,它单纯得让人想流泪。
窗台的杜鹃,如火般盛开,蜜蜂在它柔嫩的花瓣上舞蹈,它们幸福得让人想流泪。
是的,一定是这些原因。
不然为什么,我会流下这么多这么多的眼泪。
134.
小小的画纸上,是山坡上的绿草地,穿着白毛衣的长发女孩,和穿着黑外套的短发女孩,相亲相爱地躺在一起,身旁是一碗有些突兀的泡面。
她们的表情温柔而安静,还显稚嫩的脸庞,散发着一种叫幸福的光芒。
而在她们的头顶上,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晴空。
135.
那样的晴空,我此生只经历过一次。
因为晴朗得太过纯粹,所以闭上眼睛的时候,眼皮前也会是火烧云般的艳红,灼得人不小心就会落泪。
那样干干净净的爱,那样干干净净的恨,那样干干净净的两个人。
路青辰和魏暖。
她们在生命的拐角处走散。
136.
我恍惚想起那首她哼过的歌。
“就算走得比谁还要遥远,她仍会在青空里对我微笑;只要轻轻地闭上眼睛,就会回到夏日里第一缕阳光下。”
有一颗大大的眼泪,用力地砸在画上的一排小字上,那是青辰的笔迹。
她写着:魏暖,那是我们共同拥有过的,最美的青空。
后记:这是我所能想象到的最好的告别
文/烟罗
关于《我们的青空》
这本看似简单的绘本,从策划到修稿到制作完成,大约用了两年的时间。
而这个故事,大概是我修改版本最多次数的作品,里面的主角名字都几次更改,各种精修研琢,在我的写作记录里实属罕见。
我是一个自己写完稿后就不大愿意回头去看的人,而这篇故事,每修一次稿,我都要再看一遍,然后每一次,都能濡湿了眼眶。
我对它,是有一种固执的偏爱的。
这或许也是最终选择了它来改编成我的第一本绘本书的原因。
我曾经有一次在杂志专栏里写过,这个故事有一个关于我自己的原型出处,那是在我敏感又卑微的青春岁月里,曾经有过的一段刻骨铭心的友情。
一场相依为命般的互相依赖与喜爱,在女孩们长大成人以前,在那些似懂非懂的干净日子里,是一种如同蝶变初期般的体验,不安而欣喜,惊惶而期待——女孩与女孩的关系,在那些日子里,如同遇见第一次心动的男孩一样,都是此生无法重复也无法替代的生命铭刻。
你若问那时的我是青辰还是小暖,我只能回答你,在故事里,我把那时的我们,全部打碎了重新组合成你们看到的样子。
我是青辰,也是小暖。
而她也是青辰,也是小暖。
能够确定的一点,就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如青辰和小暖般,最终无法回头地走散了。
有一段后续,我没有提过,那是很多年以后,我们都不再青春的时候,我终于鼓起勇气,回到那个小城去找她。
我们约在最熟悉的操场见面。
我们都如约而至。
然后一起坐在高高的台阶最顶端,沉默地看那些在操场中央和跑道上奔跑的如同我们当时一样青涩的身影和美丽的面庞。
从头到尾,可能我们说了不到十句话。
直到现在,我仍然感激她如我一般的沉默,没有说家长里短,没有说爱人孩子,没有说柴米油盐,没有说生活奢华或艰难。
自那以后,我们的通讯簿里始终有着彼此的号码,但再也没有人朝对方拨打。
这是我所能想象到的最好的告别。
没有老去,也没有强求,有的故事,只有那么长,这样就好。
有结局的是故事,没结局的是人生。
故事刻在心上,浸在眉梢眼底,像一本老书,一次又一次,在安静或忧伤的时间里反复翻开读取。
我很感激有这样有一个机会,让我心里的故事变成一本真正的书,让青辰和小暖的故事,共鸣了更多人的心。
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个停靠的点,去回忆去微笑去感激。
我相信这就是《我们的青空》变成独立绘本书出版的一点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走了很远的路,一路跌撞披星戴月回到那个地点,其实不是奢望那时的风那时的月那时的青春与美好可以重来——我们只是想给曾经太年轻来不及告别的那些故事,画上一个认真的句点。
那些深爱过的人,那些最灿烂的花,那些痛哭过的夜。
就像故事的最后,青辰给小暖的一纸字句,一张小画。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可是,我们共同拥有过的,是彼此漫长一生里,最美的青空。
关于《星星上的花》的几句回应
今年4月,我的长篇小说《星星上的花》下册《星星上的花2》终于上市了。
很多读者认识我,大概是因为《星星上的花》这个故事,大结局上市后依然每天有很多人给我写信和留言,告诉我这是她们看过的最美好的初恋小说——安之的勇敢与坚持,封信的完美与善良,让她们看到幸福的方向。
也有很多人爱上故事里的其他人,比如彦一,比如七春,比如姚姚,比如慕成东。
她们追问,会不会给这些人一些更详细的交代,他们也会像封信和安之一样,最终得到幸福吗?
借这个机会,我也想和大家聊几句。
我最开始写《星星上的花》这个故事时,是打算写成一个系列的。
里面一些人的故事,比如彦一,比如七春,比如何欢、若素,我想在封信、安之的故事完结后,让他们一一成为主角,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之所以没有在封信与安之的故事里用更多的笔墨去交代他们的细节,也源于此——他们都是自己的故事里的主角,有着自己发光的爱恨情愁。
虽然计划如此,但可能真正实现起来也会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并不想趁着它当红就急急地去写,我始终相信,时间会带来沉淀,也会带来更深刻的体悟,希望每一个喜欢和看过我这系列书的人,很久以后都能微笑着回忆或翻阅起这些故事,而不会为自己花费的金钱和时间而懊悔。
所以,期待《星星上的花》这个系列的其他小说的读者,可以持续关注一下我的新浪微博,有最新进展可以得到消息。
还有很多人要我千万不要把封信和安之的故事卖掉影视版权,搬上大荧幕,担心会破坏看书时的美好印象。
对于这点,我其实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其实自《星星上的花》上市以来,销量和影响都超出预期,这一两年一直有投资人和影视公司在和我联系,但我一直存有私心,想要自己来亲自改编这个故事的剧本,以便呈现我内心深处最想呈现的那些美好。
可身边一些朋友的经历又让我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精力和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验,是目前的我无法做到的。
相似小说推荐
-
入幕之冰 (梧颜) 磨铁VIP2015-09-27完结我(红着脸鼓起勇气):我喜欢你!苏幕!他(一脸受惊):冰冰,我是你哥。我(理直气壮):我们没有一点血缘...
-
你是我的柴米油盐 (绝代) 魔铁VIP2015-09-28完结我因为一次好心,给了他一纸英语**考试答案。却迎来我人生中第一次被表白。他是房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