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城二代VS村二代 番外完结 (宅女逆时针)
- 类型:都市言情
- 作者:宅女逆时针
- 入库:04.11
不得不说,在这回在修建批发市场这个规划上,青山地区的大头头们手中的小算盘打得贼精细。
如今主城区西移计划还在酝酿当中,政府仅凭清江大桥西岸长满野草的荒地,空手套白狼,换回来一个大型批发市场的所用权,完全让开发商为政府做白工。不仅治理好了主城区市容市貌脏乱差的顽疾,还能解决一部分退伍军人的工作安置以及增加财政收入。可谓一箭三雕!
可开发商又不是傻子,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工程,辛辛苦苦、自掏腰包建设好就只能得到批发市场内摊位三十年的使用权,三十年期限一过什么都归国家所用的了。确实不容易找那种人傻钱多的开发商接手!
尤晓莺很快又回过味来,方远他绝不是那种在大半夜有闲心思同自己讲老领导的窘事的人。他对这座批发市场的情况了解地如此详细,不可能没有半点想法。
“你说这么多,是不是想把这个工程接下来?”她的双眼不禁眯成一条缝,腮帮上的肌肉紧紧的。
方远神情平静无波,没有半分诧异,看来是确有其事了。
“理由呢?”尤晓莺没有急着反对,她想听听方远的说法,接下批发市场这个工程方远绝不是一时兴起,绝对有他自己的见解。
“我研究过整个地区的城市地貌。”方远一面说着,一面摊开自己的手掌心比划着。“这里是清江。”
他在掌心靠近手指的三分之一出划了一道线,示意那是江水;又竖起手指,表示山区地带。
“清江把整个城区化作两个部分,三分之一的面积是主城区,剩下的土地都在西岸。就像你说的那样,一旦地改市整个城区势必会向西边迁移。因为大家都知道,东岸的土地三面环山、一面邻水,城区不可能扩建到东岸山区丘陵地带,只能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西岸。也就是说只要地改市的政令下达,在极短的一两年时间内,西岸就能聚集到大量的人气。地区规划出的这座批发市场选址地点我也去考察过了,过了清江大桥到东岸的主城区距离不到两公里,正好位于将来的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人流量完全不用担心。”
尤晓莺一点就通,这座批发市场在未来会成为联通新旧城区之间来往的一根纽带。地区的规划当然不会无的放矢,只是大多数人不会想得那样深远。
“那你的意思是这个工程接下来大有可为咯!”尤晓莺语气轻快。
“其实不然。”方远摇头,“我估算过了,如果我们接下了这个工程,光靠摊位租金在十年内想回本,除非青山的地价出现成倍的涨幅,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看重的不是这点蝇头小利,而是这个批发市场建成背后的意义。”
“我们建筑公司想要进军整个青山地区,根基还太浅薄了,必须要和上层领导打好关系。现在批发市场的工程可以说是地区建委最棘手的当务之急了,我们要是肯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主动帮他们解围,不仅建委领导,就是地区主管城市规划的专员都得领我们远鹰建筑这份情。这不仅是人脉,更是我们今后立足青山的资本……”
相较于国外,国内是一个极具典型的人情社会。朝中有人好办事,在这片土地上,想要办好件大事小情,处处可见人脉关系的影子。
接下清江西岸的大型农贸批发市场的工程,正如方远所说,是一个绝世良机,让远鹰建筑闪亮登场,进入青山大众视野。批发市场的工程与官员是一笔了不得的政绩,于远鹰同样也是一个与地区领导打好交道的机会。
虽然在初期,他们投入到市场内的资金回本相对较慢,但只要远鹰能一直握住市场摊位三十年的使用权,就会一跃成为地方财政的纳税大户,正经清白地收获官方的支持。他们说能得到的实际利益绝对是在这个工程上投入的成百上千倍,甚至乐观地估计,趁着九十年代中叶房地产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远鹰就能冲上一个崭新的高峰!
尤晓莺注视着方远的眼神不自觉地带了几分异样的神彩。
那灼热的目光,方远也感觉到了,他不自在地抬手摸了摸脸颊,询问道:“你一直盯着我看什么?”
尤晓莺莞尔:“我只是好奇,原来你方远,也会挖空心思地去巴结讨好领导的一天。”
方远一贯对世情洞察通透,可在尤晓莺以他心中的道德标尺定义为谦谦君子。可刚刚方远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显得有几分陌生,尤晓莺从没料到原来他也是把握人心的一把好手。
方远先是端出一本正经的神情,义正言辞道:“我们接下这个工程为百姓做实事,与那些向官员送礼走后门的性质可不一样!”
能说出这话,脸皮可真不是一般的厚!这样的方远,尤晓莺还是第一次见过,一下就愣住了。
等她意思回转,方远整个脸都埋在自己的脖颈处,湿热的呼吸喷洒在她的肌肤上,他一边啄吻,一边含糊道:“这不没办法嘛,不多费点心思让公司蒸蒸日上挣点奶粉钱,我拿什么来养活老婆孩子呢?老婆是说是不是呀?”
后来方远有凑在她耳垂边说了什么,尤晓莺没听清楚,她只觉得自己的身体跟今晚吃下肚的面条一样渐渐地软软的……
☆、第8章 .08
远鹰建筑主动接下了地区农贸批发市场的烫手山芋,这样本就聚少离多的新婚小两口相处更是被压缩了大半。
基本上一个月大半的时间方远都待在地区,远鹰初来乍到进军地区的建筑业,应酬地区头头脑脑,与地区街面上的地头蛇攀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在尤母的念叨声中,尤晓莺趁着学校周末放假或是到地区采购的机会去探探方远,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会在地区停留一两天。
从这学期开始,明桥小学与县城的城一小、二小一样都纳入了全县统一期末考试的范围内。
为此,县教委还特意下派了教学巡视组到明桥小学来参观考察。对于教委第一次来学校视察,全校师生都很是重视,尤晓莺全程陪同参与了接待工作。
巡视组的一行人在校园里转悠了两个小时,时近中午,尤晓莺便安排巡视组的工作人员留下吃个便饭。说是便饭其实也不然,午饭的确是安排在学校伙食团的,但魏海这个大管家一早就交代好炊事班的大师傅单单另做一桌子好菜,菜色绝不比县城里的酒楼差多少。
一顿饭吃下来,宾主尽欢。这次巡视组的组长也是同尤晓莺打过交道的老熟人,当初帮着学校办审批的孙主任。
酒酣耳热之际,孙主任也是常年在酒桌饭局里打滚的好手。频频的推杯换盏,一群酒醉微醺的大老爷们打开了话匣子,说起话间也少了几分顾忌,开始称兄道弟聊起安县近几年崛起的新贵人士。谁谁谁下了海发了大财,某某某撞了大运升职加官了……
尤晓莺一直表现地如同局外人一般,静静地旁观这些语带酸意或是羡慕的喋喋不休。没成想战火还是撩到了她这个看戏的身上。
“要说我们这桌子上也坐了个大能人嘛!”不知是谁开了句玩笑,把话茬引到了尤晓莺这。
一桌子人也很快会意过来,纷纷将目光落在了她脸上。
“小尤校长可能个能耐人,一个人撑起这么大所学校。不容易啊!”巡视组里同行的一名小科员附和。
“对对对,我们尤校长可是巾帼豪杰,不然须眉。”魏海竖起大拇指,夸赞尤晓莺的话像是不要钱的一般往外倒。“别看就我们校长这幅小身板,学校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操持着……”
接下来这群酒喝多了的老爷们一起哄,你一言我一语都快把主人家平白夸出花了,恨不得当场在桌边找个地缝钻进去。
“哎,小尤校长,不知道政府办公室的尤主任与你是什么关系?”孙主任拿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状似不经意地对尤晓莺问道。
虽然不知道孙主任为什么会提到尤父,尤晓莺下意识地挺直腰板,面容郑重:“正是家父。”
“我就说安县这小地方,‘尤’这个姓难得一见。尤主任,我到政府办事也得缘打过几回交道。他工作能力绝对没话说,好多县领导都夸过,政府大院的第一号笔杆子,可是我们这些后生后辈的榜样呀!”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当着自己的面夸赞尤父的,尤晓莺心中雀跃,父亲一直是她心中的榜样。但她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孙主任为什么会提起父亲来?尤家四个子女参加工作十几年,都没在单位主动提过一句父亲的名字。尤父的教育也一贯如此,绝不允许儿女在外打着自己的旗号招摇撞骗。
尤晓莺道:“这是家父。”
“那你是不是有个在明桥库区管理处上班的小妹妹,叫尤晓芬?”
突然听见尤晓芬的名字,尤晓莺很是意外,不禁愣了愣神,万万没想到孙主任会提起表妹来。
表妹确实安排在了明桥库区管理处,关于她工作的事还要从尤父被分派到明桥库区主管库区老乡的移民安置问题说起。
尤父下放到与明桥库区管理处的那大半年,与管理处的几位主要负责领导同吃同住、相交莫逆。在知道尤家还有一个小女儿没有落实工作后更是出谋划策,刚好库区管理处有一个闲职空缺。从未求过人的尤父拉下老脸,厚着脸皮在县委老领导的面前求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