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城二代VS村二代 番外完结 (宅女逆时针)


  “当代课老师很苦的,你这么多年有没有后悔,想过要放弃吗?”尤晓莺下意识地问出了口,她突然想到了方远,上一世他选择到云南当代课老师后悔过吗?
  魏老师一拍大腿:“怎么会没有,地方财政吃紧,我们这些当代课老师的,经常好几个月拿不到工资,好多次都不想干了。可念头一起来自己又舍不得,我和老婆没小孩,看着这些小毛头就觉得格外的亲,他们围着我老师老师的喊着,就觉着自己的肩上有份责任。”
  “真的,时间久了我就真心觉着自己离不开学校,离不开这些学生,就算窝在那三间破教舍教一辈子书也是甘愿的。可没想到这种日子也要到头了!”
  尤晓莺不知道怎么去安慰魏老师,如果易地而处,自己也应该和他现在一样,舍不得这些孩子,舍不得这里的青山绿水,还有站了几十年的三寸讲台……
  魏老师转头对尤晓莺郑重的邀请:“小尤老师,你和孩子们也相处有些日子了,孩子们都挺喜欢你的。明天是学校最后一次课了,我希望你能够到场和孩子们告个别,以后要想再把这九十二个学生再聚到一起,难啦!”
  的确,这是搬迁前的最后一次告别了。安县虽然不大,但对于库区小学的学生来说,他们之中最大已经有十四岁了,正是农村下地干活的青壮劳力,从今往后可能很难再有上学机会了。
  第二天一大早,尤晓莺赶到学校的时候,全校九十二个孩子早就在教舍外的黄泥地里排好队了。
  听魏师母说,魏老师凌晨四点就出门,一趟趟的摆渡将学生们一个不落地都接来。库区小学还没有正正经经地升过国旗呢,最后一堂课,他想在课前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队伍里一直鸦雀无声,虽然很多年纪小的孩子还懵懵懂懂的,但年纪再大点的都不自觉地红了眼。
  魏老师起了一遍头,带着孩子们唱国歌,在孩子们还带着稚嫩的歌声中,尤晓莺和魏师母配合着将国旗升上了木杆。
  这大概是尤晓莺最难忘的升旗仪式了,她昂头往着迎风飘扬的国旗,努力地压下眼底的涩意。
  最后一堂上的是语文课,九十二个孩子都挤在一个教舍里。魏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头,用他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朗读了一遍吴伯箫先生的《早》。
  他说了很多话,其中的细节尤晓莺记不清了,他最后一句话却牢牢地印在了她的脑子里。
  “希望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在以后,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第44章 登门

  自从尤父被调配到明桥库区,已经一个多月没回过家了,一家人也忙着上班,除了尤晓莺在这期间去看望了几次,就没有其他联络。
  这天有人到尤家来捎口信,说尤父明天回来休假。尤母整个人都精神奕奕的,当天夜里就把楼上楼下打扫了一遍,桌椅擦得锃亮,第二天更是一大早就出门买菜了。
  尤母前脚刚出门,尤晓峰就和尤晓莺咬耳朵:“不就是爸要回来休一天假嘛,瞧,把妈高兴的。”
  尤晓莺白了他一眼,当谁都和他一样没心没肺的呀,母亲高兴点怎么了,老夫老妻几十年的,一个多月没见能不心里惦记吗!
  尤母张罗了一大桌子菜,全家人都按时坐在二楼的客厅里等着尤父回来,可到了饭点也不见人影。尤母就急了,一个劲念叨着:“你爸不会是在路上遇到事了吧!”
  尤晓莺道:“要不我去车站看看,从长宁镇回来一天就那几趟车。”
  “算了,他这么大个活人我还怕他丢了呀!”
  大侄女尤涵嘟起嘴,一脸天真地求表扬道:“爷爷真笨,小涵出去了都知道怎么回来的。”
  孩子的童言稚语把一屋子人都逗笑了,尤母也顾不得担忧,露出了笑模样,对小孙女温言道:“小涵乖,爷爷是太忙了,我们搬新家后,他就没回来过。”
  要说搬新家之后,什么事让尤母最高兴,莫过于四个子女都回到了她身边,天天都能见面。她下班后也能逗一逗孙辈,大孙女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小孙女也刚过周岁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
  日子过得满足,闲来尤母还和尤晓莺聊天时还提到说,她现在就想早点退休,含饴弄孙。
  一屋子人正逗弄着大侄女笑得乐呵,尤晓峰突然竖起了耳朵:“楼下好像有动静,是不是爸回来了!”
  “那我下去开门。”尤晓莺站起身,脚步轻快地跑下楼去。
  刚到楼下就听到尤父的声音,他似乎在和谁说着话,尤晓莺口里抱怨着父亲的不准时,手上却飞快地打开门。
  “爸,你怎么才回来,我们等……方远,你怎么来了?”
  “怎么说话的,这么没轻没重,小方是我请来的客人。”尤父轻斥尤晓莺,又对方远面带歉意道,“我这闺女被我和她妈宠坏了,小方,你不要介意啊!快进屋吧。”
  从尤父的态度来看,他很是看重方远,简直是在和他平辈而交。
  “没什么的尤叔叔,晓莺是我的老同学了,我们之间说话一贯是这样。”
  也不知道方远是给尤父灌了什么*汤,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都能让尤父听得眉开眼笑的。
  尤母从楼梯间探头,人迎了出来:“老尤,你回来了,就赶紧上来吃饭吧,一家人都饿着肚子等你呢!”
  尤父一迭声地应是,上楼前还叫了声方远跟上。
  “你们怎么把客厅安排在楼上啊?”
  “还不是你闺女说,一开门就让人看见家里在吃饭不好。再说我觉着在楼上也挺好的,不用对着马路,那么多灰尘……”
  趁着尤父和尤母在前面说话没注意到他俩,尤晓莺拉了拉方远的衣袖,压低声音问:“怎么回事,你为什么会上我家里来?”
  “我也不清楚,尤叔叔上午硬拉着我出来,他当长辈的一片好意,我也不好拒绝。”
  方远的表情有些微妙,尤晓莺心下存疑,尤父可不是随随便便就会拉人上家里来的性格。
  “你不会是和我爸说了什么吧?”
  方远摇头:“你知道我的性格,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我心里有数的。”
  见尤父带了个年轻人到家了,尤母也显得有些诧异,但很快就热情地招呼方远入座,给他添了副碗筷。
  一屋子人都围桌坐下,尤父清了清嗓子,向家人介绍道:“小方是省城x大的高材生,这段日子在明桥水库实习,也算我的同事。说来也巧,他高中是在长宁镇中读的,刚好和晓莺一个班。”
  一听方远是省城的大学生,又是尤晓莺的同学,桌上的尤家人笑容也真切了起来。
  尤母更是问得详细:“小方,这么说你也是安县本地人咯?”
  方远点点头,恭敬有礼地答道:“对,我是县郊七里桥赵家村的。”
  七里桥是安县城郊最偏远的一个乡,出了名的穷,凡是家里有点能力的都会想办法搬走。
  这话一出口,尤晓莺明显感觉坐在她对面的二嫂,脸上的笑意淡了许多。她一颗心像是被沁入了井水里,有些凉冰冰的,要是家里人的态度都像二嫂这样,以方远的敏感会不会感到难堪。
  但意料之外的,尤母的脸上笑意更深,也更加热切地追问:“小方,那你家里有几口人?”帮着
  尤晓莺有些按捺不住了,出声抗议:“妈,人家方远第一次上门,你就东问西问的,查户口呀?”
  “我问你了吗?”尤母飘来了个严厉的眼神,直接让尤晓莺泄了气,拿筷子一下一下地戳着碗里的米饭。
  “阿姨,我家一共六口人。”方远连忙解围,“我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妹,他们都还在读书。”
  尤父语带钦佩地感叹:“家里所有的孩子都在读书,看来你父母挺重视子女的教育呀!”
  如果说尤父这辈子有什么不甘心,那就是子女的教育了。他是解放后安县第一批的大专生,也常为自己能从农村考出来而自得,可尤家的四个子女在读书上却没有遗传到他的天分,他对子女管得严厉,却起了反作用,期望最深的二儿子也只读了个医专。
  说真的在尤父心里尤家四兄妹,两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还有个专科,四个人加起来都抵不上方远一个大学生。
  尤母也赞同道:“你父母是个明事理,疼子女的,不然也不会供出你这个大学生。”
  父母这样的态度,尤晓莺都有些反应不及。他们不是应该和前一世一样觉得方远的家境不好吗?怎么还一个劲开始夸方远父母明白事理,心疼儿女的。
  一时之间,桌上的气氛微凝,尤家的几个子女儿媳都尴尬,看着在尤父尤母不停地给方远夹菜,劝他多吃点,那种架势恨不得方远才是他们亲生的。
  尤晓莺隐约能理解父母的心情,他们那一代人就喜欢读书上进的后辈,方远这个踏实稳重的大学生也算意外地合了他们的眼缘。
  尤晓莺暗暗舒了一口气,将提着的心放下,她是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对方远打心眼的喜欢,一个念头也随之蹿进了脑海:好像她和方远之间的事,真的没有自己想象的困难。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