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城二代VS村二代 番外完结 (宅女逆时针)


  尤晓莺这几天忙得脚不沾地,人都瘦脱了相,挨个的上门向联络本上供货的店主赔不是,并承诺会尽快想办法找人接手供货的事,好不容易平息了众怒。闲暇之余,还要清点店里的库存亲自给断货的店家送过去,联系地区烟草局暂缓将之前订好的货发给她……
  现在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赶紧找个人接手,将香烟店和自己手里的供货网盘出去。可这偌大的安县城有几个人敢得罪东哥呢?
  别说还真有,四五天过去了,一直没动静,尤晓莺正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上了门。来人尤晓莺还认识,是平常在县城里摆地摊卖服装的谭老三,这人现在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摊贩,以后这安县城里服装生意的半壁江山,可大都是他的手笔,可谓是做得风生水起。
  有人上门想接手也是好事,可一听谭老三的报价尤晓莺就直皱眉头,他出的价格低得出奇,两千块!连一张专卖许可证都办不下来,何况店里生意好的时候一周出货量的营业额也不只这么多。
  尤晓莺暗自咬牙:这人那是买,分明就是光明正大地上门来抢,来趁火打劫的!
  谭老三话里话外也透着这个意味,他就是来捡便宜的:“我说小姑娘,你还见好就收了吧!这安县城里就没人敢和东哥顶牛的,你告示挂上去好几天了吧,也就我谭老三敢上门来问问。”
  这谭老三的确是不安好心,但他说的话却句句属实。东哥的能耐能把陶姜逼走他乡,只要他想也能让自己在安县混不下去。尤晓莺她要是孤家寡人无所牵绊还好,可谁不是有一大家子人,想舒舒服服地过点安生日子。怎么敢去招惹这种不要命的流氓地痞,尤晓莺本就打算带全家人奔小康,让父母安享晚年,自己还是尽早从麻烦的漩涡里脱身的好。
  谭老三敢接手必然是有他的依仗,尤晓莺也不多过问。这做生意都讲究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尤晓莺当家庭主妇时连买根葱都会和小贩讨价还价一番,更何况是转手出去间店面。
  压上手中供货联络本这份筹码,尤晓莺最后以八千块的价格把店面和销货网全都转手出去。这笔买卖谭老三绝对不吃亏,这生意的货源、销路齐全,基本上只要肯费心思三两个月之内就能把本钱赚回去。
  跟谭老三交接完毕,到手八千块钱,再算上自己往日里存下的定期,尤晓莺手头的钱都加在一起,七七八八也有两三万了。
  但她还是犯了愁,自己有钱又怎么样,不赶紧找个生意做,坐吃山空的不长久不了。现在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遍地都是,像谭老三这样小摊小贩的做得热火朝天,自己再入场捡人家剩下的,已经失去了先机。
  还没等尤晓莺想到接下来的出路,尤父就把一大家子人全召集齐,商量家里的大事……

  ☆、第35章 盖房

  除了年节,尤家人难得到的这么齐全,一屋子塞得满满的。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尤家的饭桌上添了两口人,一个是尤晓莺并不感冒的表妹尤晓芬,别一个是上个月才出生的小侄女尤珍。
  二哥尤晓健为女儿取名的事,早半年前就圈了一字典的名,抓耳挠腮的纠结,最后还是白忙活了,两家父母一碰头,想着孩子父亲姓尤,母亲姓曾,干脆利落地拍桌子决定,取父母的姓氏作名字叫“尤珍”,也有如珠如宝的意头在里面。
  二嫂曾丽是当教师的,月子没做完就被学校催着回去继续上课了,这生产后孩子没人带不说,喂孩子的奶水也不多,只能用母乳混杂点蛋白粉和米糊之类的东西喂着。不到半个月,这生下来七斤半的大胖侄女,就又瘦又黄,把尤母这个作奶奶的急的嘴都气泡了。
  要说尤晓芬是个有眼力见会来事的呢,她在尤家待了大半年好吃好喝地住着,虽然尤父帮她迁来了户口,但工作的事情一直没着落。也不见她急,倒让原本对她有点成见的尤父都赞了一句稳重,私下和尤母商量着再去找找老交道帮帮忙。
  二哥家的小侄女因为全家都得上班没人带,她更是自告奋勇地去带孩子。别说她长相老实、做起事手脚麻利,带孩子也似模似样的,连二嫂一贯讲究的父母都挺喜欢她的。一个月下来,尤晓芬和二哥二嫂的关系可谓是一日千里,以后这小侄女长大了待她也比自己这个亲姑姑亲热。
  不过这都是后话,今天尤父之所以把几个子女叫回来是,起因还就在二哥二嫂身上。
  最近上面有红头文件下来,提住房改革的事,算是把公有住房出售放在明面上了。88年以前房子都是公家的,住在集体房里的干部工人每个月都得按时交租金。国家一下子开放了房屋和土地买卖,可谓是反响巨大,这有钱的想着批块地盖自建房,没钱的也指望这能攒钱认购下单位的住房。
  二嫂的父母也算小有积蓄,想从城区周边的农民手里买块地自己盖房,二哥家的老岳父发话了,这盖房子是他曾家的事,如果二哥要搬进去住就得出钱凑份子。不过两人还有一个选择,二嫂她学校最近也在认购集资房,他们到底是买集资房还是盖,小两口拿不定主意,还得回家请尤父拍板做决定。
  这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说来说去还是钱在作怪。二哥尤晓健结婚几年,小两口也没存下什么钱,最近添了小孩,更是花销巨大。明面上是向父母来讨主意,实际上就是上门向父母伸手的。
  尤父把子女召集到一块,就是为了表明态度,不管是买房还是盖房都是好事,他也支持,不过家里孩子多,他们做父母也没积蓄,四兄妹一碗水端平,每人三千块,当是父母对子女的一番心意!
  尤父尤母的为难,尤晓莺心里有数,自己和三哥尤晓峰还没有成家,特别是三哥,年纪不小了,他的婚事也该排上日程了,尤母这两年忙着为他们攒嫁妆和聘金。前几天她还听见父母商量着想用他们两人几十年的工龄换家属院现在住的房子……这要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无疑是把老两口的棺材本都掏光了。
  尤晓莺现在有点小钱了,不是不想帮衬着哥哥们过上好日子,让父母少操些心。可大哥进邮局,二哥在医院,三哥混体制,他们都是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她这个但妹妹的能出力的地方不多。她想帮哥哥们把房子的问题都解决了,可这忙这么帮,帮多少,还得看父母的意见。
  “爸妈,这年来我也赚了点钱,要不咱家也学曾叔叔一样盖房子吧。”
  尤晓莺思来想去,一大家子各自分散住着,兄妹之间的感情只会越发生疏,父母晚年也寂寞,她不想隔三差五就看着他们给儿孙打电话。
  她想把一家人都维系在一起,他们四兄妹也能彼此帮衬着、照顾着,但公家的房子普遍都不大,一般也就是两室一厅或三室一厅,尤家的几个子女也不在同一单位,要想让一大家子人都住在一起,买集体房是不可能的,还得自己修房子。
  一听有人能出大头,尤家两个嫂嫂都是眼睛一亮,这小姑子开烟店听说是赚了不少钱,没想到都能帮家里修房子了。
  嫂子什么反应,尤晓莺并不在乎,关键还是看哥哥是什么态度,见大哥和二哥却连连推却,尤晓莺心下微安。他们向父母开口是一回事,自己出钱又是另一件事,当哥哥的抹不开面用她的钱,也侧面证明了他们还顾惜自己这个妹妹,这冤大头她才能当的心甘情愿!
  尤晓莺的意思是四兄妹把房子修在一处,大家分墙共院,盖个两楼一底的门面房,只要位置选对了,以后楼底可以当门面租出去,楼上自家住。这父母兄妹住在一起大家和和睦睦的,成了家的小两口关上门可以过自己的小日子,父母老了他们四兄妹一起赡养……
  听尤晓莺勾画的蓝图,父母是第一个点头同意的,对尤父尤母来说,让大儿子和二儿子婚后住在娘家是迫不得已,儿子寄人篱下,尤父在两个亲家面前就直不起腰板说话。
  见父母都表态了,三个哥哥确是神态各异。大哥是高兴的,他习惯了为家人付出,常说一家人在一起才有个家的样子;二哥的脾气硬,也受不得岳父的挤兑,能搬出来和父母住也是情愿的;三哥现在还是孤家寡人,住在家里对这些都无所谓。
  现在的地价几何,在机关工作的尤父一清二楚。他经手过几桩土地买卖的审批,这从农民手里买一分地也就七百块钱,尤晓莺暗自换算了下,这一平米还不到十块五毛钱,比起二三十年后动辄数千上万的房价,何止是便宜,简直是白送。尤晓莺都有种冲动,她干脆什么也不干,直接拿着钱圈地,坐等土地升值吧!
  尤父的兴致颇高,拿出安县县志翻县城的地图,现在县城里周围大多是农民的庄稼地,心思活络想修房子的人不多,买块地盖房子,跟在地里的挑白菜似的随便选。
  “就这吧,和你们曾叔叔挨着。”尤父指着城东挨着农机局的地界,想在那上批块五分左右的地,他想和亲家做个老邻居。
  记忆里,二嫂娘家的房子选址不是很好。马路对面就是菜市场,平日里吵闹不说,地底下还有条暗河,光是打地基就费了老鼻子劲了,一涨大水就会遭殃,九八年长江涨大水的时候,那房子被淹过,墙体全泡坏了,不得不推到重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