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地都在放鞭炮,哪里还睡得着,睡着了也给吵醒了,过年就是事儿多,连个觉都睡不清净。”粱于归拿出毛衣穿上,他昨晚上可是真的睡不踏实,他瞧着枕头边的媳妇倒是睡得安稳,出神了很久,又想了很多事情,过了凌晨三点之后,人的意识只会越来越清楚,哪里还有睡意?!
卿尔尔用手试了试水温,说:“刚才跟阿娘说了两句话,外面下着小雪,这水温也没先前烫了,现在刚好。”
粱于归看了看外面大亮的天,下雪天,外面似乎比寻常亮堂了不少。一边穿外套一边不经意地问:“外面下雪了?”
“是啊,应该才下了没多久。”
“爸和爷爷起床了吗?”
“还没吧,刚才阿娘才去看阿爹醒了没,爷爷屋子里的灯还没亮。”
粱于归穿好衣服,走到她面前,拉起她的手,说:“正好,我们出去看看吧。”
“看什么······”
还没等她问完,粱于归就拉着她出门了。
走在街上,时间尚早,所以显得冷清,卿尔尔就不懂了,这一大早的雪有什么好看的?也没有给家里长辈说一声就跑了出来,早饭都没做好,回去指不定就要挨骂了!
“你也是在这个学校上初中的吧?”
卿尔尔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都已经走到后街的初中了,再过不久,她就该在这里读初三下册,在这里进行中考,在这里毕业,在这里升学······
粱于归见她点点头,像是没什么精神听他说话一样,有些不太高兴:“你又怎么了?又是没精打采的。”他说完又想了想这大过年的,许是她昨晚上没睡好,便又缓了缓语气:“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冷啊?”
“是,是有点冷,不然我们先回去吧。”卿尔尔可什么都不怕,就唯独怕他又莫名其妙地生气了,连忙附和。
“那就先回去吧,改天再带你来看看。”
卿尔尔本来不想知道他要这个时候出来干什么,可听他这么一说,感觉是要带她来看什么东西的,可是家里人这时候应该差不多都醒了,回去才是要紧的,回去的路上,她才心虚地问了一句:“你刚是想带我去看什么?”
“没什么,只是想带你去看学校里面的腊梅。”
腊梅?腊梅有什么好看的,虽然街上是没人种,山上也不多,可是学校有腊梅她是知道的,不过寒假放的一般比较早,没见过腊梅盛开的样子,但是如果想看,她就在这儿上学,随时都可以的啊,哪儿需要一大早跑来?
回到家的时候,王冬梅恰好把早饭端上了桌,她今早才觉得这儿媳妇开始变得有眼力劲儿了,结果才过没一会儿,就不见人影了,全家人的早饭还要她来伺候,见着她跟着儿子一起回来,王冬梅脸色就不太好,可是老爷子在场,也不好发作,只能拿儿子开刀:“你这混小子,一大清早的,带着你媳妇出去乱跑什么?你媳妇山里下来的不知道过年的规矩,你难道不知道吗?带着一起瞎胡闹什么?大年初一就让全家等你吃饭,像什么话?”
谁能听不出来她这话里有话,指桑骂槐的意思!
粱于归知道他这妈向来如此,明面上骂他,实际上除了他,谁都不护着,就连着儿媳妇也是一样。他跟着他妈打哈哈,牵着卿尔尔往堂屋里走,说:“妈,这大年初一的,你就教训我,多不好,外面冷得很,出去走一会儿,受不了就回来了,快点,妈,饿了饿了。”
“臭小子,知道你饿了,我去给你端。”王冬梅嘴里骂着,脸上笑着地说。
粱于归赶紧掐了掐卿尔尔的手,卿尔尔立马反应过来,上前去:“阿娘,你先去,我马上端过来。”说完就直往灶房里走。
☆、第11章 娘家
大年初二,昨天下的雪已经停了,地上留下的雪花还未融化,空气吸入鼻子里都是冻人的,有人一边跳着一边哈气,呼到手掌上的白气转眼就散去了,各家各户开始走亲访友,恭贺新年。
梁家虽不说是什么高门大户,但是毕竟是住在镇上的街道的,以前乡下的亲戚也是不少,再加上家里孩子们的干爹干妈,再说远点,梁全福和梁全德当年读书时候交好的同学朋友什么的,这也是很大一堆人了,挨个挨个走完,怕是都得走到出节以后了。
一连几天下来,梁家人先把近的远的亲戚走的七七八八,老老小小这些个人也累成狗了,走到初九,梁于归就耐心到了极限,直接赖在家里,决计是不出门的了,把剩下的都交给他爸妈忙和了。
礼尚往来地走亲访友,日子也消磨的快,转眼就出了节,正月十五算起来比大年初一还是热闹些,白天的时候,街上还会有一些小贩卖点瓜子水果糖什么的,菜市场也有些乡下赶来卖点青菜莴笋什么的。
元宵节,梁家上下一大家子人晚上的时候在家里吃过元宵,点过红灯笼,赶过节气的场子,把这个年也算是安稳地过完整了。
吃过晚饭后,家里男人们都往堂屋去了,他们自有男人们该聊的话题,女人们插不上嘴,也不感兴趣,媳妇们和孙媳妇手头上必然停不下来,自然是忙碌着收拾家里。
卿尔尔跟着王冬梅和赵凤在灶房里收拾洗碗和饭菜的,这些事情她在娘家的时候常做,做起来手脚也快,女人家凑在一起,就算是手头上有活儿,嘴巴上也得有几句话说。
“侄媳妇,你以前住山上,这第一次在山下过年,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吧?”赵凤离卿尔尔最近,闲不住就找些话说。
“山上过年不像山下,但也还热闹。”
“听说你家里还有两个哥哥,都去了外地是吧?
“嗯,大哥哥出去好些年了,二哥哥去年才去的。”
“那他们过年回去了吗?如果不回去的话,你叔叔婶婶两个人在山里想热闹也怕是热闹不起来啊。”
卿尔尔经赵凤一提,更加想回娘家去看看叔叔婶婶了,她不是这会才惦念起娘家的叔叔婶婶的,人家不都说新出嫁的媳妇第一年都是格外想念娘家的吗?可是粱于归这头过年就不消停,完全没把她这儿的事挂在心上,从初二开始卿尔尔心里就是盼着望着的,这正月十五了也不见他要提起回她娘家去拜年,心里说不急那是骗人的。
可是现下二婶子直接问了哥哥们回去过年没有,她知道二婶子一向喜欢找粱于归的小话来说,且不要说阿娘现在还在这儿,就是不在,她也不能白白让二婶子说粱于归的不是,便回答道:“回去了,两个哥哥都回去了。”
“哎呀,看我是什么记性,我记得你们两口子好像还没来得及回娘家去拜年吧,这大侄子也是,过年就算是亲戚朋友多,走不开,也不能把亲家这边忘记了啊,大嫂,我看这侄媳妇也不怎么喜欢说话,可能都没在大侄子面前提过这事,你赶明儿还是说道说道,别让人家说我们家的孩子们不懂礼数,大人也不会教之类的话才是啊。”赵凤一口一个不懂礼数,大人没教导,说的句句在理,却是搏人脸面的。
王冬梅脸上过不去了,这大过年的,一大家子忙下来,她的确是围着自家儿子要去外地的事情转悠,把去亲家那边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现下赵凤这样直接明的地说出来,让她很是下不来台,偏过头去问儿媳妇:“于归没和你提这事?虽然有时候毛躁,但总归是个知事的孩子,他怎么也不会没和你商量回你娘家的事情吧?”
卿尔尔再是榆木脑袋,这婆婆的暗示如此明显了,她自然得按照她的话顺下去说:“阿娘,于归早些时候已经和我提过了,因为前些天家里忙不过来,就往后延迟了些,我叔叔婶婶也不是什么不通情达理的人,想来这两天得空了,就会一起去山里的。”
卿尔尔又转头看着赵凤说:“二婶子你多想了,于归初三的时候就让我打了电话过去的,要不我怎么知道我两个哥哥都回家里去了呢?我大哥哥还把嫂嫂带回家了呢。”
卿尔尔说得像真的似得,就连王冬梅都以为粱于归和她早就说好了,电话也是打了了,心里对于这个日渐懂了些人情世故的儿子多了些欣慰。
这边女人家的闲话还没说多久,手里都还忙着洗家里的碗筷的时候,就听见外间堂屋的叫喊声,梁全德就吆喝着叫赵凤出来接电话,赵凤听见叫她,顿时喜笑颜开,把手在围裙上擦了几下,顺道就解下了围裙,朝着王冬梅说::“嫂嫂,应该是阿妹打电话来拜年了,我和她爸也不在家,留她一个人在城里,连个给她做饭的人都没有,这孩子也真是可怜见的,学校也真是狠心的,连过年都只放那么几天假,还没来得急回老家来一趟,就又赶回学校去补课去了。”
王冬梅笑了笑说:“你快去吧,前头在催你了。”
“哎,嫂子,那我先去了。”
这下,灶房只剩下王冬梅和卿尔尔两个人忙活了,卿尔尔是个话少的,跟王冬梅这个婆婆在一起时,能只说一句的话,就不会说成两句,赵凤前脚一走,灶房就没了声音了,整个灶房就显得格外安静。
王冬梅跟儿媳妇呆在一起,总是觉得奇怪,这乡下的女人,哪有她这么话少了?问什么答什么,从不主动问些什么,起先以为她是个傻的,不懂什么人情世故,可是日子一长,看着又不像是,平日里,看着她和赵凤做什么,她就在一旁闷不吭声地学着,而她的儿子又是个不喜欢话多啰嗦的人,娶了这么个媳妇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