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中,皇帝看完暗卫刚递上来折子,散发出来的寒气,让在边上的太监如坠冰谷僵硬的一动不动。张氏一案皇帝心里很清楚是怎么回事,当初一出事的时候,皇帝是相信张家的,马上就派了两拨人马,一明一暗的查,想不到其中居然还有兄弟们的功劳。今天想不到那些人居然会用这个把太傅给说服了,看来儿子们也长大了心也大了,看了太傅的辞呈,这老狐狸也滑溜的很,借着这事就想退出京城,想到这些年的布局,还好努力总算没白费。想到那些人的搅局,看来有些人养尊处优惯了,都快忘记谁才是主子了。
皇帝当年是从小在祖父身边长大的,知道前朝的时候,因为两大世家的世代仇视牵扯到后宫,伤了不该伤的人,激发了当时皇帝积怨已久的怨气,才爆发后来的战争的。
当时的世家不是今朝能比的,当时各世家实力相当,能力出众者比比皆是,可惜有很多都是不是为皇室所用的,有些世家堪比皇家,对于他们皇家的权力再大也要以礼相待的。
皇族没有绝对的话语权,不知从哪朝开始,就开始积怨了,计划很早就开始了,历经几朝终于爆发了,随着计划的推进,当时有些世家已经意识到了朝廷的阴谋,为了阻止他们的联合,先祖只好加快了速度,后来不得已只好假戏真做成就了先祖,但当时还是有些世家对祖上是有怀疑的,毕竟很多世家受到的毁坏是最惨烈的,只是当时世家已经被打散了,没了凝聚力,又不好开罪皇族,很多都进行了分宗,少数加入朝堂,大多进行了修整,只是祖上还是低估了那些世家的魄力,居然就选择耕种无为。
那场战争,前朝是惨败了,世家也没赢着,当时可是毁坏了多少珍贵的文案,虽然先祖们抢收集到了一些,可大多都是被当时的给一把火给烧了,皇家努力了那么多还是什么都没得到,想想都觉的心痛。那些世家还是知道皇朝忌讳的是什么,居然把大部分的东西都销毁,先祖们相信只要他们还在,就会慢慢把那些资料恢复过来的,为了能得到那些藏书,先祖只好派人对他们进行了监视,想不到他们居然真的选择什么都不做,经了两代到了父皇这才开始放松的,毕竟时间一长那些就真的烟消云散了。祖上从前朝过来,知道前朝是什么国力,而今朝又是什么国力,虽已经在努力恢复了,但还是赶不上,才意识到世家的发展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只要控制的好,不再有超脱实力就好。
当年先祖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后来多从底层提拔将才,这有利也有弊,使得世家遭破坏的也更多。开朝的时候,朝中多是武将,文官奇缺,各家出来的也多是平庸者,先祖知道其中的原因,不好再紧逼,只好默认了。到了父皇在位的时候,就明显感到了受牵制,寒门培养出来的,底蕴还是不足的,于朝长久来说是很不利的。那是就尽力的修复与世家的关系,希望他们入朝造福百姓的,聘请有学识者到各书院教授讲学,到现在各书院才开始真正的输出人才,两位太傅当时是费了不少心思才请出山,最近几次开科考选,中举的多是世家子弟,就是明确的释放信号,朝廷会重用他们。
早些年林家出事,差点破坏了父亲在江南的布局,追查了很久,才发现有人在打着朝廷的旗子在搞破坏,正因为追查才发现让世家出来的点点关键,只要不断的有了代表,有了保障,他们才会逐渐消了这层防备,毕竟现在好多出来的都是经过族中选出来的,能力出众,皇帝也放心用他们。耕读时间久了,没有资源补充,再大的世家也会真正的消沉下去的。领会到这些,父皇才安排人手去保护林家的,毕竟林氏虽分散了但在江南还是很有影响的,只要保住了林家,林氏也该出来了。
数十年的恢复,才有了如今的局面,想不到那些祖上提拔起来的家族经了那么长的时间发展,还是没把握住家族的机会,世家的形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也好,儿子们大了,也该试试这些年的成果了,太子是皇帝用心教导长大的,如果经得住兄弟间的竞争,那是最好的,至于其他儿子,皇帝还没有考虑过,希望太子的表现不会叫人失望。大浪淘沙,只要那些家族不太过分还是就再给他们一些时日,还是扶不起来,到时再处理。
皇帝看着折中涉及的家族,想不到太后娘家施家经过那么多年的沉积,还是出了这么一个昏招,沉不住气了,施家是祖上选中的小世家,当年很多祖上查抄出来的书籍,施家都有抄录版,祖上还特定了一些,扶持施家,就是希望施家可以世代忠于朝廷,先皇选中太后做继后就是看中了太后不是施家嫡系,而且又没有子嗣,想不到这样倒是把心大的给挑出来了。太后年纪大了管不了,但身边的奴才就该好好的敲打一番了。思考一番,皇帝叹了口气,就说去慈宁宫。那老太监一听就知道警报暂时过了,赶紧出去准备。
第三十四章
不管外面的日子如何紧张,林琳现在每天的生活最多的时间就是看孙子,就差点没自己亲自动手带了,当然林琳也在盘算着这个要抱到身边来,孙子放在贾敏那边总是觉得不放心的,只是怎么抱养还得等贾敏出月子后再说,林琳也不想贾敏落下根子,那样是不利于子嗣的,要能有健康的嫡子孙,林琳是不会去想庶出的。
今天是贾敏出月子的日子,贾敏整整做了四十多天的月子,终于可以出来了。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林琳看到贾敏确实是放开了心思,比以前开阔鲜活,林琳对贾敏也有了几分顺眼。贾敏是赐婚的,而且娘家势大,林琳不希望林家出事,在既定事实面前也只能接受贾敏,要是贾敏能转换态度,林琳也是乐意的,毕竟贾府以后犯的又不是灭族的事。要是贾敏能成为儿子的贤内助,不是不会接受贾敏的。
之前的小孙子安安,看到小孙子瘦小的样子,林琳和贾敏都希望他能平安长大,贾敏就顺着林琳的意思取了个小名就叫安安。小安安快满月的时候本来打算在亲戚间摆上两桌的,但小安安那几天突然就不舒服了,林琳看到小孙子难受,就做主取消了满月酒。林琳告诉贾敏要是可以就让贾敏到时亲自布置摆百日酒就好了。可惜林琳不能预知后事,小安安最终连百日酒还是没摆成,这也就造成了林家以后的孩子都是到满周岁才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参照长子嘛,一切不好越过长子只好那样了。
小安安营养吸收比较慢,身子长的也慢,大夫却说没问题,林琳看的非常的心焦,林琳见过初生孩子的发育,不像小安安这么慢的,正常的话一个月会有一斤多也就是十两多的增重,小安安才及一半多点。林琳恨不得整天都盯着看,隔一天两天就请大夫进来看,就怕染上个什么,现在都两个月了才像满月的样子。因此林琳看到贾敏还能听进自己的话,就和贾敏说之前就是因为贾敏的身体太单薄虚弱了,虽然胎中好不容易调养好了,但对孩子还是有影响的。贾敏因此又哭了一顿,林琳就说,有什么好哭的,哭了还会招来月子风,给身体留下病根,难道还想让以后的孙子也像安安一样,要真想以后好,就该好好让冬青来调理,月子里是最容易把身体调养好的时候。此后贾敏看小安安的时候总多了几分愧疚。
林琳担心府上还会有人向小孙子出手,让人盯紧了管住奶娘的所有吃喝洗换,小孙子的房里一切东西都要细查,房里不许放香薰之类有任何异味的东西,不是近身伺候的人不许靠近小孙子房里,不管谁进去出来后,都要让书娅和赤芍仔细检查过一遍,严防的连贾敏也紧张的都整天盯着杨嬷嬷问。
本来林琳是想让贾敏坐满双月子的,毕竟以前贾敏的身子真像一阵风就能吹跑似的,自从说过贾敏之后,贾敏就不再敢限制吃食了,身子自然也圆满了许多。过几天就是国公府嫡孙的满百日,林家若没有女眷出席不好,这种场面林琳是不喜欢出席的,再说林琳孀居的身份也不好出席这种场合,索性就让陈大夫给贾敏把脉过,如今的贾敏丰腴了许多,大夫说已经调得很好了,干脆就让贾敏出月子,到时赶上去出席宴会就好了,再说在这种场合贾母也不好说贾敏什么。
贾府长子嫡次子的满百日早两天前就该办了的,结果那几日都没什么吉日,才重新挑的日子。
现在贾府是张氏掌家,之前张家的事令皇帝震怒,贾国公此时才想起来长子媳妇张氏还在郊庄上,就赶紧让贾母派人以最快的速度把张氏接回府,这时候最怕御史上参一笔。贾国公此前是因为张氏一声不提就把长孙给送往山东了,心里有气,不能对儿媳妇发就整天板着脸对大儿子,想都没想就同意了贾母的提意,默认了张氏在郊庄上办满月。此时表明张家是清白的,要是御史纠着张氏的事情不放,贾府绝对会成为皇帝出气的对象。
贾国公也亲自安排了人跟去把张氏接回来,并且吩咐把贾母把府上的一切都交给张氏,显得越重视越好,贾母虽然心里不乐意,但也没办法。张氏看到一切都是贾国公安排的,开始觉得很吃惊,以为府上又开始打什么注意了,后来娘家传来了消息,才只知道国公的意思,原来是怕出事。张氏回到贾府底气可硬了很多,再加上身体早就养好了,可就不再管贾母明里暗里的提示,很快就把国公府上下都顺了一遍,把王氏好不容易提拔上来的撤了下去,还多折腾了几下,把他们赶出了国公府。张氏就是要以迅雷的手段杀鸡儆猴给那些眼高手低的人看,国公府到底是谁在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