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双面人)


  贾母叹道:“我本想着,姑老爷的才情好,有他教导宝玉,必然好得很。谁知,你们竟定了俞国舅。”贾母气不打一处来,除了俞恒的父亲比贾政的品级高,又有个做皇后的姐姐外,追封其父为承恩公,其他的俞恒哪里比得上宝玉?宝玉是国公爷的嫡孙,父母双全,母舅又是封疆大吏,比俞恒强了几倍去。
  贾敏听了贾母喋喋不休的抱怨,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不过她知道,俞老太太当年提亲时亦是十分忐忑,也是因为自知俞恒配不上黛玉的缘故。
  用完饭,一干人等坐在贾母房中说话,贾母依旧唉声叹气,想得好好的亲事就这么落到俞家了,真真是他们有福。贾母并不糊涂,两家亲事在圣上跟前挂名,如何还能再说?幸亏之前不曾跟宝玉提起意欲结亲的事,不然就不好了。
  众人皆不知贾母为何如此,无从安慰。
  贾敏母子并未在贾家久留,不顾贾母挽留,当日便即告辞,回去后,家里果已收拾妥当了。贾敏一面督促林睿读书,一面预备聘礼,又各处拜见,开始走动起来,贾敏本就是长于京城,现今许多闺阁密友依旧在,不几日便如旧日那般亲密,儿子们亦相互结交。
  林睿并未一味苦读,他来京城数次,颇交了几个好友,兼有世交故旧家的公子,再有这么些人,很快便如鱼得水,时常谈诗论画,连同曾冼、俞恒、贾琏等人一起。曾家住在山东,离京城近,比他们早到一个月,曾冼也要参加明年的恩科。
  只有贾母想到黛玉,整日长吁短叹。
  不过即使没有了黛玉,贾母仍旧不愿意让宝钗进门。和贾敏说的话,贾母并没有告诉别人,毕竟贾敏对宝玉的那顿指责,实在是让贾母无地自容,思忖过后,打发人去接史湘云。
  史鼐夫人正带着史湘云应酬交际,想着早点儿给史湘云定亲,哪里还能让史湘云继续住在贾家和宝玉厮混?不顾史湘云的期盼,当即拒绝了。史湘云时常思念着贾母等人,见史鼐夫人如此,难免觉得史鼐夫人不疼自己,顿觉委屈。
  史鼐夫人早知史湘云的性格,她不在意史湘云是否感激,依然故我地带着史湘云出门,到年下送礼时,方带史湘云去贾家走动。
  史湘云到了贾家,真如猛虎投林,欢喜非常。
  可巧史鼐夫人来贾家时,王熙凤也在,两家本就是常见的,今日倒也不必十分避开,见过后各自落座,只听王熙凤对贾母和王夫人道:“老太君大喜,我来,是不负众望,这里有一门好亲,极适合府上大姑娘,想必老太君和姑妈极满意。”
  元春正在旁边作陪,猛地听到凤姐如此说,顿时羞红了脸,旋即借口离开。
  史鼐夫人也曾受贾母所托,替元春说亲,奈何他们家本就远着贾家,又知贾母和王夫人挑剔,哪里敢应承,听凤姐这么说,不禁笑道:“什么亲?叫我也听听。”
  凤姐和史鼐夫人极熟,这些年她行事不似闺阁之中,史鼐因看重牛耀祖的本事,史鼐夫人和她亦常来往,故凤姐听她问起,笑道:“自然是好亲了。怪道都说大姑娘有福,原来应在了今日。我说的是郡王府的亲事,看来荣国府里是要出一位王妃了。”
  

  ☆、第075章:

  听了凤姐的话,史鼐夫人眉头微微一挑,心中在想元春能嫁进哪家王府。当世共有五家郡王府,东平王府、南安王府、西宁王府和北静王府,另有东安王府,则是和东平王府的老王爷是嫡亲的兄弟,除此之外,便没有了郡王府了。
  东平王妃和东安王妃尚在,都和贾敏是同辈儿的闺阁密友,东平郡王和东安郡王比贾政还大几岁,如今年已半百了。南安郡王倒是低一辈儿,娶的却是甄应嘉之女,和荣国府是老交情,亦未亡故。北静王府里头水溶才袭爵没几年,年未弱冠,但早在出孝后就成了亲。史鼐夫人猛地想起西宁郡王的王妃才没了半年,莫非竟是他?
  想到此处,史鼐夫人看了凤姐一眼,静听贾母询问凤姐是哪家,凤姐笑道:“就是西宁王府,西宁王妃已没了半年,此事老太太和姑妈尽知,如今西宁王爷不过三十多岁年纪,正值壮年,本事又是一等一的,和大姑娘岂不是极相配?”
  史鼐夫人听了,心道果然不出自己所料,凤姐说的当真是西宁王爷。
  昔日四王八公十二侯都是一起跟着太祖打天下的,但是论及亲密,却是四王八公,世代交好,自家和封了伯的王家则因祖籍皆在金陵,故同列四大家族,他们几家发迹的时候,甄家却还没有起家,故甄家虽接驾四次,却不及他们这几家。
  只见贾母犹豫了片刻,道:“西宁王爷虽好,然膝下却是已经有了儿女,女儿倒也罢了,然大公子定的就是杨家的茹姐儿,早就请封了世子,杨家又是极有权势的,元丫头嫁过去有什么好呢?”按贾母所想,即使元春做填房,先前的原配没留下儿子才好,女儿倒无妨,不然,将来元春生了儿子,如何承继宗祧家业?
  史鼐夫人暗暗好笑,既想要好门第好模样好品格,又想要无儿无女的,天底下若有这样的好事,如何能轮得到元春?说来说去,不过是五品官儿的嫡长女,顶着荣国公嫡长孙女的名儿罢了,追根究底,就算西宁王爷续弦,比元春品貌出身高的姑娘多着呢,若不是凤姐的婆婆是西宁太妃嫡亲的妹子,谁能想到元春?
  凤姐天生的本事,奉承得别人眉开眼笑,如今已生了二子一女,更得牛太太的欢心,因牛耀祖是端得住的人,又从科第出身,早在翰林院当差了,所以婆媳两个素日里亲厚非常。牛太太见凤姐为元春的亲事操心,忽一日想起西宁王爷丧了妻,便从中说和。
  西宁太妃和这位妹妹情分本好,在外走动时见过元春,确实是端庄美貌的贤良女子,听说近年来督促幼弟读书,可见是个聪明有见识的,二十四五岁倒不算甚大,想了想,也中意,方命凤姐来问贾家的意思。
  凤姐舌灿生花地夸赞了西宁王爷一番,说西宁太妃如何和气,西宁王爷如何有本事,又说一双儿女如何孝顺等等,末了道:“老太太,不是我说嘴,天底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儿呢?天上的月亮尚且有盈缺的时候呢!西宁王爷已过而立之年,若是没有儿女,反倒让人笑话了。这门亲事真真是百里挑一,若是老太太和姑妈都觉得不好,我竟是再没法子了。”
  凤姐说了一通话,口渴得很,见鸳鸯递茶上来,忙接在手里一气喝完,笑道:“好鸳鸯姐姐,若不是见老太太离不得你,我非要了去不可,这样善解人意。”
  因王夫人之故,凤姐自小常在贾家,和贾珍贾珠贾琏等人都是一处顽的,鸳鸯幼时亦常见,因而与凤姐极熟,兼之凤姐出阁又常来贾家走动,所以鸳鸯听了这话,只是一笑,并不如何当真,反退到了贾母身边。
  贾母听了,笑道:“你若爱她,这就带了去,我舍得。”
  凤姐本是醋缸里浸出来的性子,哪里想到自己一句话惹得贾母如此言语,忙笑道:“老太太疼我,我却不敢夺人所好呢!”
  贾母亦知凤姐脾性,幸而牛耀祖天生的好性儿,才容得凤姐拈酸吃醋,不曾纳妾,荣国府和镇国府交好,贾母也不想讨人嫌,不过是说笑,遂道:“我还能不知道你?放心罢。倒是你方才说的话也在理,只是还得你姑妈姑丈做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母和元春隔了一层儿,本就不能一意孤行地做主。
  凤姐忙看向在座的王夫人,笑道:“姑妈怎么看?好歹让我回我们太太去,别太耽误了工夫。若是允了,固然好,若是不答应,也好叫我们太太转告姨妈,请姨妈为王爷表兄另择佳人为妻。”凤姐现今夫婿争气,儿女双全,婆媳亲厚,家里上下都是自己掌管,最是风光无限的时候,对待王夫人也不如从前那般恭敬了。
  王夫人心中正想着西宁王府的人事,她常以国公府之名出去走动,自然熟知,正如凤姐说的,除却西宁王爷已有儿女这件事外,别的都无可挑剔。元春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做不得皇妃,做王妃也是极体面的,到时看谁还敢笑话他们家。
  想到这里,王夫人望着贾母,见贾母正静静地坐在上面,未曾露出丝毫神色,思忖片刻,道:“你略等等,老爷可巧今儿在家,我去问问,回来跟你说。”
  凤姐一想也有道理,便应了。
  王夫人起身向贾母告退,贾母摆摆手,让她自去,然后和史鼐夫人说话,有凤姐在一旁凑趣,自是其乐融融。
  因说起湘云,贾母嗔史鼐夫人道:“知道我想念云丫头,这回带她来,怎么不带衣裳铺盖一起?我好留她住些日子。在这里有姐妹相伴,你还担心什么?这样小的年纪,就带她出门去,不怕她得罪了人去?等大些才好。”
  史鼐夫人不置可否,道:“云丫头不小了,虚岁十一,只比探春小几个月罢了,再过一二年该说亲了,这时候不出门学些应酬交际的本事,还等什么时候?”
  凤姐正在吃茶,点头赞同道:“史太太说得极是,咱们这样的人家,正经学些这样的本事才好,现今外面说亲,哪个不瞧姑娘本身的应酬本事,有多少人脉好友呢?当世都讲究人脉,闺阁女儿们的手帕交,也算在其内,到那时,才能帮扶夫家。”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