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又道:“此时玉儿亲事不定,将来进京,有你烦恼的时候。进了京,又哪里有几个人能比得上恒儿?虽然我从前列出那样许多条件,可是说实话,首先得看女婿人品。”
贾敏顿时想起贾母总是来信,连忙称是。
夫妻二人想着千娇万宠的女儿以后是别人家的,翻来覆去,一夜不曾好睡,次日一早,梳洗完,儿女过来请安,俞恒住在林家,亦如此。
仍旧男女分开用膳,林睿林智兄弟和俞恒皆与林如海同桌。
见到俞恒,林如海想到黛玉,脸色愈加温和,看得俞恒心中忐忑,林睿和林智莫名其妙,不禁反手摸了摸后背,怎么觉得有些冷?
林如海见状,哼了一声,兄弟二人顿时正襟危坐。
不多时,林智探头探脑地看向屏风,想坐到屏风后面去和贾敏黛玉同桌,却因上学以来再不如幼时那般事事依从自己,他现今大了,日渐懂事,倒也不失礼。
黛玉和贾敏在屏风后面坐着,听丫鬟形容外面各人的言谈举止,不禁一笑。
里外都坐定后,因见雪雁带着丫鬟婆子捧着食盒上来,亲手端出几样小菜布在桌上,又端出几碗细粥,笑道:“老爷,这是姑娘亲手做的。”
林如海一怔,道:“家里有使唤的人,怎么让姑娘动手了?”
贾敏听了这话,隔着屏风笑道:“老爷不在家的这半年里,玉儿跟我学做了好几样菜,这算什么?明儿有老爷的口福呢。咱们这样人家虽不必自己动手做饭,但是日常往来,总得知道怎么配菜,一样菜用多少东西做出来,免得日后待客时别人问起,自己却一无所知。玉儿学了这些后,早早就想着做给老爷吃了,老爷昨日到家,今儿还不许她孝敬?”
将来黛玉出阁了,在夫家不必劳作,但偶尔做些菜肴孝顺长辈,自是她的好处。闺阁女儿不该学的,黛玉学了,该学的,贾敏更加教导得用心,务必样样精通。
黛玉聪明灵巧,竟是一学即会,才半年,已经会做好几样了。
贾敏见了,自叹弗如。
提起往事,林智笑嘻嘻地伸了伸舌头,道:“从姐姐开始学做饭,都是我试吃的,一开始可苦了我,姐姐第一回做饭就焦了呢,炒菜也糊了,还有一回盐放多了,咸得发苦,妈说不能因为爹爹管盐政,就把盐不当盐,后来日子久了,姐姐才做得好了些。”
黛玉娇叱道:“你不说,没人当你是哑巴!”
林智立刻不敢说话了。
贾敏笑道:“玉儿学做饭,头一件就要学老爷家常调理身子的汤汤水水,有一回炒菜,油星迸溅到手面子上,我心疼得不得了,赶紧擦了药才好些,如今已经平复了,幸而没有留下疤痕。老爷快吃罢,仔细凉了,别辜负玉儿一番孝心。”
林如海闻听黛玉做饭的由来,满脸笑容,道:“那我可得好生尝尝玉儿的手艺。”
林睿和俞恒眼睛都是一亮,看了林智一眼,心想没想到林智竟是第一个品尝的,日后得好生教导他功课,免得事事占先,等林如海端起碗,两人方亦品尝,虽不如家中厨子做得味美,但别有一番新鲜滋味,顿时交口称赞。
听到他们接连夸赞,黛玉心里暗暗得意。
用过饭,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俞恒和林睿出去前,忍不住回头看了林如海一眼,不知道他们看了书信是何意,自己从他们脸上看不出一点儿端倪。
林如海知道俞恒回头之意,心中轻哼,暗道:“叫你急些才好。”
贾敏想着俞老太太在京城中苦等自己的消息,当即修书一封,打发人送去。想到女儿不日就是别人家的了,贾敏顿时有些伤感,命黛玉不必去上课,跟在自己身边,学些当家主母该学的,毕竟将来嫁到俞家,所有事务都得她自己料理。
黛玉饱读诗书,料理家务,奉行的是无为而治,全然不用自己亲力亲为,家中上下亦是井井有条,反说贾敏行事太过周全,累着自己了。
贾敏不禁好笑起来,见黛玉管家有条理,便由着她了。
黛玉得空读书,十分欢喜。
因早上没去上学,黛玉不好再过去打搅方先生教导林智,思索片刻,没去自己的内书房,而是去了藏书阁。林如海不在家时,黛玉不敢一人去林如海的书房,恐乱了书房里的要紧文件,但是藏书阁却是可以去的。
黛玉自己书房里的书都通读过了,学业亦是游刃有余,所以来找几本没看过的书。
藏书阁每日都有人打扫,里里外外十分干净,今年林如海不在家,她和贾敏一起将书都搬出来晒了,如今紫檀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另外还有几十口箱子亦都装着诗书。黛玉走进去,沿着书架走到里面,细细挑了几部不曾看过的书,命青鹤白鹭等捧着,正要回转时,忽然瞥见最里头的好几个书箱,心中一动。
晒书时,有好些书都未曾经过她手,记得贾敏不让自己看,晒书时不让自己靠近,黛玉此时见到,不觉好奇心起,看了看自己身后的丫鬟仆妇,道:“你们先把我挑的书送回去,一会子再过来。我在这里看书,不必有人在跟前打搅。”
林家的藏书阁极其重要,除了林家五口外,只俞恒来过,外面都有人看门,倒也不怕有谁贸然进来,青鹤白鹭等人答应一声,留下雪雁朱雀两个在门外听唤,自己送书回去。
等她们都出去了,黛玉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书箱前,轻轻打开其中一口。
书箱没有锁上,所以黛玉轻易就打开了。
里面满满的皆是书,黛玉猛一看见和自己平常所看的书籍并无不同,但是细细一看,却不是自己素日所见的,伸手翻看,竟都是些古今小说和传奇角本,一箱子都是这些,自己未曾见过的,不禁拿出一册,上面却写着“会真记”三个字。会真记?黛玉忽然想起素日看戏时,似乎便有会真记中的几出。
黛玉何曾看过这些书,顿时如获至宝,悄悄四处张望了一下,见藏书阁内无人,想了想,扬声嘱咐雪雁和朱雀在门口看着,若有人来叫自己一声,便拿着会真记坐到椅上,展开细看,从头至尾,越看越爱,不过一顿饭工夫,便已看完。
黛玉心中默默记诵,只觉得此书词藻警人,余香满口,不禁怔怔出神,这样好看的书,怎么母亲不叫自己看呢?晒书的时候都不许。
黛玉想到这里,思及崔莺莺和张生书中之举动,又笑又叹,笑其相会,叹其离别,放下会真记,又捡起一本武则天外传,涉及古往至今唯一的女皇帝,黛玉顿时来了精神,史书虽好,记录得却未免太简单了些。不想她才看了三五页,就听外面脚步声,紧接着听到雪雁清脆的声音道:“见过老爷,老爷也来看书?姑娘在里面呢!”
林如海诧异道:“玉儿今日没去上学?”一面说,一面推门进来。
听了说话声和开门声,黛玉慌里慌张地把会真记和武则天外传放进书箱里合上,随手抽出旁边书架上的一本书,拿在手里,然后远离装着会真记等书的箱子,对着已经进来的林如海笑道:“爹爹来了,我正在挑几本书拿回去看。”
藏书阁是他们家人时常出入之地,林如海来看书时,常能碰到黛玉,本不以为意,但今日黛玉声色不比平常,虽然极力掩饰,仍旧能看出一丝痕迹,林如海暗暗皱眉,目光扫过藏书阁,再看黛玉手中的书并非打开,便知黛玉没说实话,忽一眼瞥见里边的几口箱子,林如海发现自己看过去的时候,黛玉顿时十分慌张,心中瞬间明了。
因那些都是贾敏不让自己看到的,黛玉不敢让林如海知道,低头看着地上。
林如海走过去打开书箱,果然看到上面两部书翻看后未曾归置整齐,他拿起一看,看到上面会真记三个字,不由一叹。
林如海恍惚间想起黛玉在荣国府时,与宝玉共读会真记的场景,桃花如雨,落满衣襟,本是二人之事,未曾让别人知道,却哪知同年秋日刘姥姥来谢,贾母设宴,黛玉随口说出其中几句,竟被薛宝钗数落一番,令其跪下!也是因为宝钗私下同她说,并非告知别人,黛玉觉得宝钗为人极好,非素日藏奸之人,便认了薛姨妈为母,认了薛宝钗为姐。
黛玉手足无措,呐呐地道:“爹爹!”
林如海回神,笑道:“你别怕,难道为父还能吃了你不成?”
黛玉见林如海面上并无不悦之色,登时心安,道:“晒书时妈妈都不叫我见到,想来有自己的道理,我就是心里好奇,今日瞧见,便看了两本。”
说完,放下书,央求道:“爹爹别告诉妈妈,不然定要斥责我!”
林如海招手叫她近前,柔声道:“咱们家多少书,哪里是怕你看?只是你年纪小,未曾定性,恐你看了这些书后移了性情,倒不好。”这些书既能流传下来,且广为人知,便有其道理,林如海并不愿将其摒弃在外,年轻时曾和贾敏一起看过。
黛玉不解地问道:“爹爹何以如此言语?我见此书不致于此。”
林如海笑了笑,翻看这口箱子,不见西厢记,而是在另一口箱子里找到,递到黛玉手里,道:“你看的是元稹的莺莺传,且看看王实甫的西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