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鸳鸯低声应了一句,轻轻夹起一条来吃。小鱼酥而香,脆而美,无论外观,还是内里,都是大师水平。她边吃边竖起大拇指,苏暮阳见了,只是含笑不语。
为了表现自己也是一个勤劳又贤惠的好女孩,在苏暮阳煎完鱼后,陈鸳鸯也想亮一亮自己的手艺。
苏暮阳十分慷慨地让出了地盘,当他看到陈鸳鸯将土豆切成拇指粗时,他连吐槽都懒得,只死死地盯着那把锋利的刀,唯恐它切到陈鸳鸯的手。
在苏暮阳灼灼的注视下,陈鸳鸯脸不红气不喘,继续将土豆切成小拇指粗。下锅时,被热油差点溅伤手,脸色也岿然不动。当她手忙脚乱地将一盘惨不忍睹的土豆丝端出来时,苏暮阳尝了一口,然后瞬间跑去卫生间,让举着筷子的陈鸳鸯二丈摸不着头脑。
她疑惑地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尝一尝,然后五官都皱在了一起,顿时理解了苏暮阳瞬间跑走的原因。
苏暮阳回来时,陈鸳鸯正托着头一脸愁眉,手里抱着那盘酸辣土豆丝出神。
他敲了敲陈鸳鸯的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厨艺也是这样,你这盘土豆丝虽然失了水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你需要成长的空间还很大,别泄气,多练习就可以了。”
“你不必安慰我,让我悲伤沉默三秒钟。”陈鸳鸯做了个哀痛的表情,三秒过后,她又试着问了问,“真的有那么难以下咽么?”
“额,其实,还好。如果你不把醋当水一样放的话。”苏暮阳布好菜,伸手端过那盘被定义成极为难吃的菜,倒进垃圾桶。转身见陈鸳鸯一脸肉疼的表情,不禁有些失笑:“刚开始时,我也浪费好多食材,你不必丧着脸,每一个大厨都经历过你这个阶段,我也不例外。”
陈鸳鸯低头摆弄着筷子,仿佛下定了决心似地:“好,我一定好好好学会——做一个菜!”
苏暮阳扑哧一笑,低声说了声‘你加油’,就没再打击陈鸳鸯。
医院临时有事,苏眉没有按时回来。苏暮阳也不等她,将一部分饭菜留好后,就招呼陈鸳鸯吃饭。
陈鸳鸯边吃边说话:“苏阿姨以前是不是经常这样晚回来?那你不是常常一个人吃饭。”
苏暮阳手一顿,“还好,我早习惯了。”
陈鸳鸯扒拉着饭,心里却五味杂陈。她尝过一个人吃饭的感觉,那孤独的滋味,她尝过一次就印象深刻。而苏暮阳却将一个人吃饭当成了生活中的习惯,一点都不在意,陈鸳鸯的心有些疼,又有些酸。
她夹着一筷子青菜,喝了一口水,仿佛想到了什么:“那个模型,是不是对你很重要?”
苏暮阳没抬头,但还是回答了她:“很重要,可惜被你毁了。”
陈鸳鸯愣了愣,夹菜的动作缓了缓,深深地看了一眼苏暮阳,就没再言语。
这个话题让气氛顿时有些沉闷,察觉到这一点,陈鸳鸯立即将话题转移到最近的英语竞赛上。两人都是竞赛的参与者,苏暮阳英语成绩一直拔尖,陈鸳鸯稍稍逊色些,她又带着明显求教的语气,成功逆转了氛围。苏暮阳侃侃而谈,陈鸳鸯边吃边听,一顿饭自然吃了很久。直到苏眉回来,两人才成功打住话题。
一个端茶,一个飞奔过来提包,刚下班的苏眉到底感觉出一点点的不同。她慈爱的摸摸陈鸳鸯的头,又笑着牵着苏暮阳的手,几乎被两个人拉拽着到饭桌之上。
陈鸳鸯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还带有温度的饭菜,那骄傲的劲头好像这些菜都是她炒得一样。苏暮阳只是懒懒地坐在一侧,不打断也不戳破。三个人围着饭桌,说说笑笑,气氛是从未有过的融洽。
陈鸳鸯洗完碗,拖完地,经过阳台时,苏暮阳朝她招了招手,示意她等会儿去他房间一下。
‘笃——笃——笃’,三声轻轻的敲门声,陈鸳鸯有些局促地站在苏暮阳的房门口。这是苏暮阳第一次主动叫她,这也是陈鸳鸯第一次进苏暮阳的房间。虽然他们的房间一直彼此挨着,但先前对峙的关系,导致连经过都是不可能。
“进来,门没关。”清扬的男声传来。陈鸳鸯缓缓推开门,又静静走了进去。
房间摆设简洁又干净,规模空间跟她房内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书柜上一排排整齐的书,还有摆在最上层的房屋模型。
苏暮阳背对着她,穿着浅灰色睡衣,一盏蓝色的台灯开着,旁边是一盘碧绿色的万年青。
书桌旁边是床,蓝白相间的被单,叠得整整齐齐,放在了床头。床单上连一丝褶皱都没有,如同苏暮阳一向给予陈鸳鸯的感觉:有轻微的洁癖,但还没达到变态的地步。
正文、蓦然回首,你成全了我的碧海蓝天
听到声响,苏暮阳微微转身,手里拿着一册类似试卷的东西。他带着一副黑框眼镜,在日光灯的映衬下,是陈鸳鸯从未讲过的乖萌形象。一看之下,陈鸳鸯顿时有些惊愕。这样的苏暮阳,居然是另外一种程度的帅……
“这是我整理的一些英语试题,你有时间多看看。英语拉分的地方主要是听力,平时没事多听听,听英文歌看英文电影都行。语言的东西都需要一定的语境,也需要潜移默化。我看了你上次的英语试卷,失分严重的版块就是听力部分。”
“哦,好的,谢谢你。”陈鸳鸯抱着有些重量的试题,轻轻地说。
“有不懂的地方,需要我解答时,你就敲敲墙壁,我们的房间相连,你一敲,我听得见的。”苏暮阳将眼镜拿下,露出一双清亮的眼睛。
“嗯,我知道了。你继续看书吧,我不打扰你了。”陈鸳鸯露出一个感激的笑容,挥了挥手,快步出去,最后又轻轻地带上了门。
结果,一晚上陈鸳鸯敲墙的次数都很多,苏暮阳来来回回好几次,最后干脆搬了一张小凳子进陈鸳鸯房间,也将自己的书拿了过来。他坐在一侧,陈鸳鸯需要他的时候,他就放下书,陈鸳鸯不需要他的时候,他就拿起书。
刚煮了夜宵的苏眉,蹑着脚端着两碗西红柿鸡蛋面和两杯牛奶敲了敲门,然后推门而进,小声叮嘱他们必须吃完喝完后,又蹑着脚离开。她将门轻轻带上,回头看着自家儿子用心辅导陈鸳鸯的场景,一丝安稳的笑容缓缓爬上眉梢。
深深沦陷于英语试题的苏暮阳和陈鸳鸯,并没有发现背后这一道温暖的目光。陈鸳鸯懂的地方。一点就通,不懂的地方,怎么点都不通。苏暮阳脾气很好。一道题往往讲很多遍也不觉得麻烦,指导起来也分外用心。只是书拿起放下的次数太多。导致他不得不从头开始看起,这还是后话。
随着高中课程难度增加,陈鸳鸯在追赶苏暮阳的道路上越来越吃力。所幸,苏暮阳这个智商超越常人的人耐心足够,平常在学校就常常辅导学习较差的同学。陈鸳鸯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又因为脑瓜子转地够快,往往苏暮阳轻轻一点,她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接触久了,苏暮阳发现陈鸳鸯学习吃力的主要原因,是她有一些不科学的学习习惯。渐渐地,他就有意识地培养陈鸳鸯有效又有用的学习习惯。陈鸳鸯知道他的良苦用心,平时又乖又萌,嘴巴还甜,苏暮阳也乐得多个小跟班小尾巴,在苏园里,两人相处越发默契。
在陈鸳鸯也买了一辆自行车后,他们基本一起上学。一起放学。那条熟悉地不能再熟悉的马路,因为多了两人平日里的你追我赶,连两侧的高大树木也多了几丝苍翠。苏暮阳还自动担任起陈鸳鸯的人体闹钟。每天6点半,几乎都是苏暮阳叫醒沉睡中的陈鸳鸯,从前这个工作是苏眉,后来苏暮阳主动接了过来。
他们的关系变得融洽及缓和,不仅体现在苏园,还体现在学校。
随着唐宁与何健开始由陌生人过渡到熟悉同学,陈鸳鸯与苏暮阳的冷漠冰墙也渐渐消融。班主任又重新编排了一次座位,他们又是前后桌,只是从四组调到了一组。原本陈鸳鸯与唐宁的两人行。苏暮阳与何健的两人行,因为平常交流谈话的增多。两个两人行渐渐融合成四人行。
他们各自在心里画出半个圈,四个半圈凑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圆。
随着四人友情的升温,关于他们的流言也渐渐四起。经过出游的意外,以及医院的真心陪伴,何健也渐渐收起以前那套只会在嘴皮上过把瘾的倾慕,转而一头扎向实打实的行动中。
比如,他每天早起40分钟,在距离家两条街远的早餐店,排上半个小时长队,只为买四个小酱肉包。只因某次唐宁随口提了一嘴,想吃那家店新鲜出炉的的小酱肉包。于是,连同陈鸳鸯,苏暮阳的那份早餐也被承包。
譬如,唐宁某次感慨很想养几盆野生水仙花,又惆怅不知道去哪买野生幼苗,哪种颜色最好看时,何健听到后,暗暗记在心里。每天放学后,他默默骑着单车流连于各个花卉市场,买了一大把小水仙,在家里试验了半年。最后终结出粉色的水仙最美,才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从书包里拿出三盘小水仙花递给唐宁,又用很随便的语气一笔带过自己的那些辛苦,摸着头只解释自己是随便买的,哪晓得一买就买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