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她可是把所有关于礼节的东西都交给了元奶奶和徐婶婆置办,只是打电话意思性的通知了娘家众人一声,也没强求他们会一同前去。
人员倒是计划好了,就他们一家,加上元锦两个婶婶、姑姑、奶奶、两位叔奶奶!当然也没少了最重要的徐婶婆,逢上星期天,元星星也能跟着凑凑热闹,元杰被冯霞强制留在家里学习了,连带谢文彬也只能和他爸爸留在家里看家。
小川开向两界镇的公车上,冯霞紧抓着前方座椅的靠背,紧张地盯着前方,吞口唾沫犹疑的抱怨着:“这师傅开这样的山路跑这么快作甚?啊!——”
又一个“S”型大弯被公车师傅直接侵入对面车道险险转过,陈园香被她的“啊”吓得心里一跳,安慰道:“冯姐,你不要那么紧张嘛,弄得我们都跟着害怕,公车师傅跑惯了这条路,经验丰富着呢!况且这速度也不见得多快啊!”
几个老太太被连串的转弯搞得有些发晕,二奶奶也开口说道:“冯霞啊,山路车少,不会出现撞车的,你一惊一乍的,我们没被车甩晕,迟早被你吓晕。”
另外几人也笑话她的大惊小怪,元星星的童言童语更是犀利得她想吐血。
“二娘,人家正和哥闭着眼睛享受转弯的‘飞飞’呢,你就把我惊着了,你看,你紧张的头发都散乱了,脸色也发白,变得好难看。”
冯霞这下更是想哭了,为了上山显摆下她的靓丽时髦,她可是专门盘了头发,化了妆的,只得尽量放松心情,叮嘱道:“元锦啊,你去过那镇上,有没有好点的理发店啊?”
元锦一向不怎么搭理这个二婶,但今天日子不同,他不想闹个不愉快,回忆了下道:“镇上很多啊,连小娟她们村上也有两家,技术还不错。”
“村上?真的,咱们村上也没有呢,山上那么穷,会有好的理发店?”大有不信之感。
元锦很肯定有,他陪着卫小娟到平桥找卫小琴时看到过,想到家里人老是对“山上人”的看不起口气,还是先给她们打下预防针为好。
“二娘,不要老是‘山上穷,山上穷’,那是过去的老黄历,上面的人一家比一家有钱,别看不起山上人。”
徐婶娘听到这番话很是赞同,附和道:“两界镇我不是很清楚,我知道有个宝山镇和天台镇就比两界的山还高,但大宝搞冷水鱼农家乐,天台镇和药材,百万富翁都出了几个。”
冯霞心里不信,也不好出言反驳她。
就这样一路闲聊,一行十人到了两界镇的街上,冯霞正准备去弄头发,元锦就在车站口见到了卫大河和几个运输公司的面包车司机等在那儿。
“小叔!”
“元锦!你们先到了啊,呵呵,你比你连襟勤快,有前途啊,十个人是吧?小王,小赵,这是我二哥的女婿到了,你俩先开车送上去,我再等下小琴的对象一家。”
元锦也没和他客套了,看他们的架势,感情专门在这里连两个女婿上门的。
“我们在平桥下吧,再买点东西。”
卫大河看他们带的东西已经不少了,连声大笑道:“别客套了,不准买什么了,平桥有什么东西值得买啊,要就伸手拿呗!”
元锦汗:“呃……。”
元家众人呆:这小娟的小叔脑袋没被驴踢吧?
第三卷 第十七章 元家人的震惊发现
面包车很快的行至平桥,元家其他人开始感觉自己的脑袋也被驴踢了,不但头疼,眼睛还很花呢!
这一排错落有致的小楼房,整洁的街面环境。副食店、餐馆、茶馆、理发店、游戏机店、影碟租赁店、电器维修店……,琳琅满目的商铺人气还不错,远处还有两个大型的车辆维修点。
他们下车的地方是署名“卫家餐馆”和“卫家茶馆”的谱子,小巷中还有大大的招牌“琴琴幼儿园”。
这一切没有眼花的话,完全可以媲美一个热闹的集镇了,前面不远的一个岔路口里更是显得车水马龙……
“卫燕子!小娟家的客人到了,你先安顿下,五叔待会儿就来接他们。”开车的小李等元锦等人下车站定,忙吩咐在茶馆门口帮李雯看铺子的卫燕。
元锦帮着把东西提到了茶馆门口,招呼家人进去坐坐,等冯霞和元芳去弄头发。
“燕姐,土豆还没开始炸吗?”他颇为自然的招呼道。
卫燕对他的印象还是很深的,忙不顾元成泰的推辞,倒了好几杯茶在桌上,看到元星星就知道元锦的意思了,笑道:“你们准备等多久,我这就叫铺子里给你上一份!”
“那多谢了。”
“谢啥!都是自家人。你给小娟说下,楼上有人想租,她出租吗?”卫燕自然而然的让元锦给卫小娟带信,没有注意其他人脸上的惊讶。
“我记得小娟说过,三楼她放了东西,二楼可以租给别人的,租金你就按照卫家租房子的数目谈吧。”元锦现在对卫家的很多东西都不陌生,按照记忆中未婚妻的打算说出。
带卫燕把茶馆托给几个老茶客看着,回身回了餐馆后。徐婶娘一把拉着元锦:“这是小妹的家?”
元锦摇头:“不是啊,小娟家在两三里外的山上呢?这茶馆是她小叔的,后面幼儿园时大伯的,那边租给人家影碟的是三叔家的,边上餐馆以前是小娟的,现在只是手电租金。”
元成泰背着手,走出茶馆仔细看着这一溜几间的三层小楼。表情有些严肃的回到桌边,问道:“这里的人看起来都听富裕的啊!这两年山上都是靠什么发财的啊?”
已经忙慢慢解释起崖山煤矿、石矿的事情,顺捎的把卫家的情况说了个大概。
不说元锦几人在茶馆里喝茶聊天,吃着小零嘴,但说冯霞和元芳两人进了一家玻璃门的理发店。
店内的装修不输小川城里的理发店,相对两面的大镜子噌光透亮,舒适的四个皮座椅刚好空着俩。店内有个二十七八的中长发帅气男子,留着一撇八字胡,正在给一个女人盘头发,身边认真盯着他行动的两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应该是学徒吧?另一个座椅上是一个胖妇人,盯着烫头的“电锅”正百无聊赖的东看西瞧。
见有客人上门,期中一个披着及背长发的女孩首先迎了上来。
“两位阿姨准备理发呀,快进来坐吧,是洗头?还是……?”
冯霞正看着铺子里新潮的发型贴画惊叹,闻言忙答道:“我们盘头发!小姑娘,上面挂的发型都能盘出来吗?”
小姑娘没有答话,倒是一旁烫头的那个妇人开口了:“咱们两界谁不知道九川的手艺一顶一的好啊,哪些都是小意思啦,再复杂也难不倒他。”一边说话,一边往那“八字胡”飞媚眼。
“八字胡”手上动作未停,谦虚道:“贾阿姨谬赞了啊,这两位大姐想盘什么样的?先坐下来选式样吧,或者,我待会儿根据脸型给您两位建议一个?王丹,给两位阿姨先把头发拆开,喷点水。”
元芳和冯霞便坐下了,那个盼头的妇人见她俩不和自己答话,便转移目标对正给元芳拆头发的女孩道:“王丹今天不去吃酒席吗?你娟姐夫今天上门吧?”
王丹笑着看了看时间,回道:“才十点,等再下去也不迟,慌什么。”
“八字胡”笑着道:“哎呀,咱们村的金凤凰眼看就找到梧桐枝了。小娟那对象看人品相貌还是不错的啊,小兵带着在平桥待了半天。丹丹吃酒席记得给师傅师妹包点‘羊尾巴’啊!”
另一个女孩子也出声附和道:“丹姐,今天听说是卫大伯一家把钱全出了,还说一定做得风风光光的。这次这不出礼金的酒席你多给我们包点,等结婚还不知道啥时候呢?还有啊,你可打听下,卫家这次两个女婿谁送的礼金多啊?听说娟姐夫家的条件不如琴姐呢?”
王丹是卫小娟堂舅的女儿,和卫小娟平时关系也是不错,出声维护道:“娟姐结婚肯定要等两三年了,包东西算我的。可是我不想再听谁说她的坏话,她说过‘身高不是问题,贫富不是距离,人好就行’!元哥不错了,听我姑姑说,那家人都很仁义,娟姐会好过的。”
正在盘头的那位女人也插话:“唉,董老板都惋惜死了,他家一建那么好,这卫家怎么就看不上呢?”
“八字胡”总结道:“董家条件确实好,丹谁规定条件好就人人喜欢啊!小娟的条件也不稀罕啥‘少奶奶’身份,这人啊,谁说得准呢?”
冯霞和元芳似懂非懂,也不好插嘴。等到轮到她们两人时,冯霞终究还是忍不住问了王丹:“你们说得小娟是不是卫小娟啊?她很能干吗?”
旁边的贾姓女人抢先道:“岂止能干?要是我家有这么个人,我做梦都会笑死的。你看那边的餐馆没?那是人家一手挣的,……(此处省略溢美之词数千)”
冯霞漂漂亮亮的出了理发店,脑袋确实发懵,往日的认知一朝被推翻,一向不屑的“山里人”确实能人辈出……
几人再见到卫家停车坪里大车小车扎堆的时候,已经没力气惊叹了。卫家人的热情反而让他们有些惶恐,敏感的卫小娟发现了这个现象,悄悄拉过已经嘱咐道:“你想办法让妈他们安心吧!‘你娶得的是我,可不是我家’,这也是你家里人说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