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不登基我很难收场 (红叶似火)


  虽说陈怀义乐得见太子与晋王两派明争暗斗,但也不是这种斗法。如今大景近四分之一的土地陷入了战乱中,还是江南那等富庶之地,若双方再拿军队、战事做文章,如何能平红莲教?
  若万一哪天大景都沦陷了,太子与晋王的相争又有什么意义?
  因此,略一衡量后,他便冒着会得罪太子一派的风险站出来道:“陛下,江南多地陷入战乱,军队要四处征战,不可留在一个地方长期居住,如何能边种地边打仗?若是到一地就换一批士兵,将士需要磨合,士兵需要训练,耗时费力不提,恐红莲教在此期间也会做大。而且,若是推行世兵制,士兵的军需装备都需要自己准备,平日里也放家里,万一落入了红莲教徒手中,岂不是壮大了敌方的力量?更何况,百姓中有无潜藏的红莲教众都不得而知,若贸然将他们招募入伍,最后怕是引狼入室啊!”
  最后几个字让延平帝和众臣俱是一震。
  是啊,这样是可以不花钱快速招募士兵,但招来的到底是什么可不好说。
  延平帝面色凝重,轻轻颔首道:“陈爱卿所言极是,此法不可行。”
  跪在地上的秦贤气得牙痒痒的,太子的脸色也有些难看。好好的,能够毁掉晋王手中兵权的机会就这么没了,陈怀义这个老匹夫,坏他的好事。
  傅康年这会儿也缓过来了,感激地看了陈怀义一眼,上奏道:“陛下,正如陈大人所言,如今江南战事处于关键时刻,绝不能乱。”
  对他,延平帝可没什么好脸色:“关键时刻,你们都说几次了,结果呢?兵部好好反思。”
  傅康年赶紧跪下磕头认罪。
  延平帝没搭理他,又问陈怀义:“陈爱卿,对江南战事,你有什么看法?”
  陈怀义缓缓道:“陛下,微臣乃是一介文官,不懂打仗。但依微臣看,可仿效南越的做法,一城一地,徐徐推进,最要紧的是铲除当地的红莲教余孽,以防其卷土重来。”
  红莲教之乱为何会持续了三年多都没解决,还往周边地区蔓延?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晋王当初犯了轻敌和急功近利的错误。
  刚被指派去江南平乱时,晋王带着十万大军,以为只是去荡平刁民造反而已,多寻常的事,每隔几年便会发生一次,规模大小不同而已,朝廷早有一套应对的法子。
  他带了这么多人还不能铲除这些拿着锄头镰刀犯上作乱的刁民吗?
  因此一开始,晋王就强势推进,血腥镇压,杀了不少乱民。
  起初效果确实很好,也起到了对反贼的震慑作用。可这样粗糙又冒进的方式,却留下了一个相当严重的隐患,那就是给了红莲教可趁之机。
  这些年,红莲教本就在江南民间发展得极为迅速,积累了数以十万计的教徒。
  乱民造反,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吃饱饭。但晋王和楚王在江南大肆杀人,甚至牵连进了不少无辜的百姓,激起了不少民怨。
  红莲教趁机利用这种民怨,挑拨这种民怨,加深百姓和朝廷之间的仇怨,迅速拉拢组织了一支反派大军,打着神的旗号要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迅速获得了不少百姓的支持,进而坐大。
  正是因为有广泛的民意支持,所以哪怕晋王收复了某一地,但过几个月,这些地方的红莲教又可能死灰复燃,再次沦落到红莲教的手中,反反复复,才导致江南平乱始终没有进展,陷入了僵局。
  因为,晋王不可能将江南的老百姓杀了。
  依陈怀义看,还不如一地一城慢慢收回,收回后清剿完红莲教的残余势力,给百姓普及红莲教的危害,帮助百姓恢复生产生活,如此才可能解决红莲教的问题。这样虽慢,但总比反复拉锯战强。
  但朝廷对造反零容忍,因此给晋王施加了不少压力,晋王必须得拿出成绩,不断地打胜仗才能让朝廷上下,让陛下满意,他没法慢下来。
  由此就造成了一个死循环。
  不光皇帝,很多臣子也没法接受这样慢吞吞的速度。
  这不,陈怀义才一提就有大臣站出来反对:“陛下,不可,若一年收复个三五城,那岂不是给了红莲教坐大坐稳的机会?对红莲教,须得雷霆出击!”
  郭富也反对:“陛下,战事拖得太久,国库恐无力支撑。”
  其实现在就很勉强了。
  延平帝也不满意陈怀义的提议,对这些乱臣贼子,他一刻都不能容。
  陈怀义到底是个文臣,哪懂打仗的事啊,自己就不该问他的。
  延平帝缓缓点头:“江南的战事稍后再议,诸位爱卿可还有事启奏?”
  “陛下……”
  有大臣站出来,很快朝堂上便讨论起了其他的事情。
  陈怀义很失望,但没几个人站在他这边,他也只能苦笑。
  下朝后出了紫宸殿,太子就阴沉沉地瞥了他一记,秦贤更是不客气,直接嘲讽道:“都说陈大人生性耿直,从不拉帮结派,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嘛!”
  这是在影射他投效了晋王。
  陈怀义懒得搭理秦贤这个疯子。
  他算是明白公孙夏为何会弃太子而选平王了。
  太子身为储君,心胸目光都极为狭隘,只盯着上面那张椅子,甚至不惜拿军国大事来打击对手。如此没大局观之人,怎堪为君?
  他理也未理秦贤,面无表情地踏下了紫宸殿的台阶。
  身后傅康年连忙追了上来,笑盈盈地说:“陈大人,等等,今日多谢陈大人仗义执言。傅某一直很欣赏陈大人的为人,大人有空到府里坐坐!”
  陈怀义本想拒绝的,他今日在朝廷上替晋王说话,也是为了大景的江山社稷,并没有投效晋王的意思。但当他看到前方太子和秦贤回头瞥了他一记,秦贤还在太子耳边说着什么,虽然隔得比较远,但想也知道,定然是在说他的坏话。
  他突然想起了于子林曾劝过他的话。
  他说:“恩师,正所谓过刚易折,刚柔并济方是上策。”
  朋友们也私底下劝过他,说话委婉点,别那么耿直较真,有什么不是都得当面争个是非曲直的。
  他回京之后已经改变了许多,效果也确实不错,连陛下都看他顺眼了不少,朝里也有不少人主动亲近他。
  如今他给晋王说话,怕是被太子记恨上了。太子一派肯定认为他投效了晋王,以后在朝堂上少不得要针对他。
  他势单力薄的,公孙夏又在南越,他不能出事,那只有想办法借势了。
  正好,傅康年送上门来了。
  心思一转,陈怀义拱手笑道:“多谢傅大人,陈某今日正好得闲,不知傅大人是否有空。”
  傅康年大喜过望,认为有机会能拉拢这么一个重臣,当即高兴地说:“有空,陈大人来,傅某什么时候都有空。陈大人请!”
  前方一直留意着两人举动的秦贤气得咬碎了一口银牙,恨恨地说:“殿下,陈怀义那老东西果然投效了晋王,如今暴露也不装了,竟跟傅康年有说有笑地走了。”
  太子嫉恨地看着两人相谈甚欢而去的背影,心里给晋王、傅康年和陈怀义都记上了一笔。
  刘子岳完全不知道,黄思严这封奏折上去差点让太子和晋王两派打起来。
  将奏折送出去后,眼看又到了一年的冬季,趁着海面相对平静,他们组织了一支船队与苗掌柜一道下南洋淘金。这次船队的规模更大,刘记商行六艘大船,囊括了瓷器、白糖、棉布、茶叶、丝绸还有上好的纸墨等物,大部分是兴泰自己的产出,少量是从外地购买的。
  因为江南战乱的缘故,去江南采购货物变得比较艰难,而且物价上涨了不少,南越的商人也很多不去江南了,而是转而去京城、胶州一带。
  这导致主要从事广州到江南一带生意的商人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其中就以李老板为最。
  他在江南的生意因为屡经战火,已经几近于无了。
  如今只能指望广州这边,但广州商会因为他素来行为不端,做事狠绝,不肯接纳他。
  被商会拒绝,没法跟广大商人抱团,甚至还隐隐被人排挤,李老板的生意很不好做,这三四年亏了不少银子,已大不如前。本来六艘船的商队如今已经变卖了四艘,只余下了两艘。
  就这两艘也运行得有些艰难,因为李老板在广州很难拿到好货了。
  没有畅销价高的货物,他们这种商人还怎么赚钱?
  若是这时候李老板愿意收手,解散了商队,买下大片的田地,当个富家翁,那日子也还过得去。可他以前有钱,挥霍惯了,家里两房太太还有三个通房,子女众多,仆从也不少,都大手大脚惯了,光是租子哪够他们这一大家子开销。
  所以买卖还得继续干。
  李老板思来想去,觉得问题还是出在刘七这儿。
  说他行事霸道,做事狠绝的,他以前不也是这样,那些商人还不是笑脸相迎!
  归根到底,他们现在排挤他,还是因为刘七。
  刘七如今在广州如日中天,不但是商会会长,副会长苗掌柜也唯他马首是瞻,听说其还资助了水师,水师那边也有人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