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扶摇上青云[科举] (长安墨色)


  然凭心而论,沈长林的背景及来历注定不会是皇权的忠实拥趸,他杀鸡儆猴,明面上极端维护皇权,实际上是要借皇权实现自己的抱负,他想让天下百姓过得更好。
  仅此而已。
  他的信念还在,初心还在,只是做事怎么越来越官僚了?先帝重用武德司为天下耳目之时,沈长林曾嗤之以鼻,可武德司到了他的手上,反而更发言光大了。
  那被贬被抄家的官员商贾,虽造了口业,也罪不至此。
  沈长林屏息,睁开了眼,一旁的陆清栩似乎觉察到什么,伸个懒腰,轻轻的靠了过来,她方才睡没熟睡,语气里仍有小憩后的慵懒:“怎么了?”
  在妻子面前,沈长林从不避讳缄默,他将方才所思低语诉来。
  “如今的我,是好还是恶,有时竟也看不清自己了。”
  丈夫在官场上做的许多事,偶有陆清栩不理解的,譬如方才那一桩,但她从不干涉。
  陆清栩的心比沈长林柔软的多,可每当同情心泛滥时,她会告诫自己。
  身处其位,身不由己,纵连皇帝都不能随心所欲,为人臣子的,岂能事事顺心,除非抛下一切归隐田园。
  陆清栩捏捏沈长林的脸,话到喉间忽而咽下,这样的话不足以抚慰丈夫。
  略想了一会,陆清栩笑问道:“我问你,水是好是坏,水滋润万物,却也会汇聚成灾,摧毁城镇田地。”
  沈长林默然。
  只听陆清栩继续说着:“再好的人,也曾说过谎,起过坏心吧?只要根本没有改变,你永远是个好人,再者,何必以好坏自我设限,你的梦想是造福社稷呀。”
  一番贴心细语,令沈长林如沐春风。
  他的信念从未改变,偶尔的迷惘,也被陆清栩恰好的点拨清明。
  “知我者,吾妻也。”沈长林轻吻着妻子。
  “皇上,您怎么了?”
  边关一纸急报呈上案,姜昶阅后脸色死白,将伺候的太监吓的不轻。
  “将内阁还有兵部的人召来。”姜昶按下心头燥疼,吩咐道。
  边境平定许久,胡人溃不成军,竟一举夺下两城,还将长州的守将斩杀了,那守将出身名门,熟读兵书,小有战功,竟不明不白丢了性命。
  就凭不足三百的胡兵?
  姜昶捏了捏眉心,事出反常,必有蹊跷。


第119章 返华京
  ◎暴风骤雨前夕◎
  至初冬, 沈长林与陆清栩抵达陵水,此地靠南,即便到了冬日, 仍流水淙淙,绿意盎然。
  陵水街道齐整, 百姓安居,是富庶之乡。
  陆清栩沿途采买考察药材,访名医询药堂, 收获不少, 沈长林则考察当地民情,暗考官员,恍惚之间,他想起跟随恩师游学的时光,虽一路颠簸,却充实忙碌,心情比在京时安逸。
  时移世易,这种轻松的, 可暂时摆脱繁杂政务的时光, 有一天算一天, 均难得的珍贵。
  不过,沈长林到底身担重责, 朝中的一些重要事务仍会定期汇总送到他手中。
  他们抵达陵水后, 没有去官驿, 选了一家整洁的客栈落脚,稍安顿, 就有信使送来密报, 是京城里的最新情况。
  陆清栩累了, 洗漱后上床小憩,沈长林则宽了衣裳,用热水泡脚解疲后坐在窗下翻看密报,里头提到工部要兴修新的水利工程,开通跨省的水渠,既可防止旱涝,又可沟通南北航运,户部则以缺银为由,正和工部打擂台。
  水渠修建,从长远看利大于弊,功在千秋,但要海量白银,花费巨大。
  沈长林思忖一会,写下了几个筹措银子的建议,并提笔道此事宜缓,徐徐图之,却不可放弃。
  除了这个,还有京师举子写文章抨击华京大学堂,聚众闹事,打伤数人的事儿。
  “冲动啊。”
  沈长林自己是读书人,也最为看重读书人,大干也以读书人为尊,但读书人再金贵,闹事伤人,就该与平民同罪,否则京师举子尝到闹事的甜头后,势必得寸进尺。
  思考一番后,沈长林批了“重拿轻放”四字,意思是既要给出惩罚,又要拿捏尺度。
  剩下的几桩事沈长林也一一给了批复,用木盒装好密封,交给信使送回京城。
  安顿妥当后,沈长林和陆清栩并未急着去王府寻人,他们在客栈先过了几天悠闲日子,并各处走访打听王府在陵水的口碑。
  一番实地询问,王府口碑竟然奇佳,不仅没有仗势欺人,强取豪夺等劣迹,还时常开私库修桥筑路,当地县学州学的学田,有一半是王府捐献的。
  “雨泽百姓,乐善好施,是□□长子留下的遗言,这么多代过去了,陵水王一脉还践行着先祖的遗训,很是难得。”
  二人走访了一上午,临日中,疲了也累了,便拣了家小饭馆吃饭休息。
  沈长林抿了一口茶水,不由感慨。
  陆清栩挽了个利落的发髻,着淡青色襦装,小巧的珍珠耳坠和鬓边的白玉角簪衬得人愈发清雅,她小口的饮茶,接话道:“正因善心传承,陵水王一脉才可安身到如今。”
  若跋扈些,嚣张些,兴许早就被君王嫌恶,随意找个罪名发落了。
  沈长林点头,不由的对小陵水王多了几分好奇,沉思之时,突然听见饭馆外一阵吆喝声。
  “卖烧饼,香喷喷的烧饼!”
  “伙计,买几个烧饼上来。”沈长林摸出铜钱交给店伙计。
  待烧饼买来,还烫呼着,焦脆的饼壳上嵌着烤香的芝麻,烧饼里夹着咸香的肉馅,沈长林先尝了一口,赞叹好吃,叫陆清栩也试试。
  “这就是你常说起的小时候的味道吧。”陆清栩很少吃街边卖的小食,细想起来,这沿街叫卖的烧饼还是头一回品尝。
  “滋味儿差不多,小时候想要吃上这样一口饼,可得盼上一旬。”沈长林笑道。
  小夫妻俩边吃边聊,饭饱后疲乏散去,准备下午就去王府正式拜访。
  上元节后,华京城里又落了一场雪。
  翌日清晨,沈玉寿带上行装和随从,要出城督查郊外工事,临出发前同已有身孕的妻子叶京安说了会子话,叶京安月份大了,行动不太方便,沈玉寿柔声嘱咐。
  “你身旁万不可离人,无论去哪儿都叫丫鬟跟着。”
  叶京安比做姑娘时圆润了一些,俏丽中多了几丝憨态,眼底透出点点笑意:“我知道。”
  同妻子闲话完,沈玉寿出了房,这时钱氏拿着一个包袱从自己屋里出来,不由分说的递给沈玉寿:“把这几件皮货带上!”
  包袱里有皮袄,皮护膝,皮围脖,全是钱氏和罗氏自己买皮料亲手缝制的,料好,厚实,就是不甚美观。
  沈玉寿如今已是工部大员,有圣上亲赐的狐裘狐围脖等物,并不缺这御寒的东西,但他还是微微一笑,接过包袱:“还是奶奶想的周到。”
  “在外安心做事,你媳妇有我和你娘看顾,保准没问题。”钱氏爽利道。
  “你和我娘都是稳当人,我放心,奶奶,屋外风大,快进屋去吧,我过七八日就回。”
  雪过天晴,趁着日光好,沈玉寿带着随从出了门,登上马车,一路出了城去。
  “把帘子卷上去一些。”
  借着日光,沈玉寿坐在马车里,斜靠软枕翻著书卷。
  马车很快到了城门口,而此刻,一队风尘仆仆的胡人正排队勘验入城。
  沈玉寿的随从嗤了一声,不屑的打量着那伙人,周围的百姓也不约而同的和这伙高鼻深目的异族人隔开距离。
  今年秋,胡人突袭边城,兵行奇招,速夺两座小城不说,连主城长州都攻下了,长州主帅李天凌出身将门,熟读兵法,武艺高超,竟也不明不白的折在胡人手中,据说其头颅还被那野蛮人挂在城楼上示众,大干百姓听了无不恨的牙痒。
  新仇旧怨加在一起,对这些胡人,百姓们就更不待见了。
  沈玉寿合上书卷,透过车窗,留意着那些人的衣饰,他们同寻常的胡族商人穿着略有不同,气质也更为粗犷,并且手上有使刀留下的厚茧,沈玉寿让随从招呼守城的士兵过来,将这一发现告诉他们。
  “多谢沈大人提醒,这伙胡人是进京来谢罪的,大人好眼力,他们确实全是习武之人,不过身上的一干铁器已在入城前全部解缴,待搜身入城后,会有官兵直接送他们去驿站,且不得随意外出,大人放心。”
  沈玉寿了然。
  今年秋,胡人夺了三城后邻城援军及时赶到,不仅收复失地,杀得胡人落荒而逃,还跨境追击剿了他们的老巢,吓得那耶律严交出主犯,带着辎重逃到了草原深处,后生怕大干再报复,又派自己的儿子带一队人马入京谢罪。
  说是谢罪,也是为质。
  一道如毒蛇般的目光,阴恻恻,不怀好意的目送着沈玉寿的马车,直至车影消失,沈玉寿似有所感,又掀帘往外瞧了眼,入目的却是灿烂的阳光和熙攘的人群,一派和熙之景。
  他不再多想,在心中默默整理起待会要处理的事宜来。
  “你们就住这几间房,楼下是吃饭的地方,要热水和驿卒说,屋里可以燃炭,能煮茶烤饼吃,炭火没了也问驿卒要,记得开窗通风。”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