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皇上竟然直接逼迫一个小姑娘。
但沈莞心底还有疑惑,为什么皇上,会那么不信任沈家。
硬是让自己跟三皇子在一起,这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问出来,沈翰林看看父亲沈首辅。
沈首辅叹口气:“当年我不喜当今皇上,就是觉得他多思多虑,疑心病太重。若是那位还在,咱们沈家何至于这种地步。”
沈莞有些不明白,沈翰林安慰道:“咱们沈家忠的不是君,是天元国。”
也是沈家人在场,他们才敢说这句话。
但朝中重臣,基本心知肚明这件事。
当年的沈首辅支持的皇上,可不是这一位。
若不是那位病逝,那轮得到现在的皇上坐上这个位置。
如果知道这些,也怪不得现在的皇上一直对沈首辅心存芥蒂。
表面上信任沈首辅,但至今沈家也就出了沈首辅一个高官。
就连沈首辅的独子,也是放在翰林院赋闲,半点不会让他们再碰到实权。
沈莞没想到,沈家还有这样的往事。
如此看来,一切都说的通了。
别说三皇子想娶沈家女子,就连皇上也是想让这门亲事成的。
那样沈家就真的归于天家,为他们所用。
可惜了,就算是皇上,也不能事事如愿。
与其说沈莞进宫是明阳公主挑拨,还不如说,皇上早就有了这样的心思,只是借这件事,顺理成章的说出来罢了。
但那些都不重要了。
沈莞主动要去古籍殿,为胶州百姓整理典籍。
就算是皇上也没什么借口继续赐婚。
沈家人看着沈莞,没想到他们一直保护的孩子,竟然慢慢长大。
而且想要保护他们。
沈首辅最后点头:“莞儿先去古籍殿,未必不是避风头的好地方。有祖父在,定然会让你回家的。”
送沈莞回院子的时候,沈维有些沉默,到了门口突然道:“妹妹,你是早就想过,去当官学女子吗?”
这句话让沈莞一顿,哥哥什么时候发现的。
沈莞想了想道:“哥,上次祖母带我去胶州,就是想躲这种事吧。但时运不济,非但没有躲过去,反而连累祖母生病。我想过了,如果去古籍殿,就不会给家里添麻烦。”
若没有上辈子的记忆,沈莞恐怕会觉得,嫁三皇子也就嫁了。
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现在知道,嫁三皇子,拆分沈家。
才是三皇子跟皇上真正的目的。
更别说,她的记忆里清晰的显示,最后坐上那个位置的,是李弘禹。
无论哪种结果,她都不能嫁,死都不能嫁。
就是自己太蠢了。
经过今天的事才知道,她要对抗的并非只有三皇子一脉。
还有皇上。
皇上自始至终,都支持三皇子。
那上辈子呢?三皇子做的那些事,是不是也有皇上的手笔?
沈家从一开始,支持的就不是这位皇上。
说不定皇上早就存了除掉沈家的心思。
一切的猜测,让沈莞的心沉的更深。
沈莞看向哥哥,认真道:“哥,我也会保护沈家。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第二天一早,皇上的圣旨下来。
沈莞从此便是古籍殿参事,正二品的大员,俸银三百两。
不用上朝,只要在古籍殿整理典籍就行。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官学女子。
官服送到沈家。
沈莞穿着靛青色长袍,住进古籍殿。
这个消息让整个京城人都感到震惊。
为什么啊?
沈莞为什么要当官学女子?
沈家想要什么没有,为何要去吃这个苦?
李弘禹静静听着手下人汇报,手指轻敲桌面:“让人散消息出去。沈家小姐亲历胶州洪灾,此次去古籍殿,是为修复典籍,为苍生黎明寻求治水之法。”
见李弘禹这么说,手下人连忙记住。
但心里震惊。
这些消息传出去,沈小姐的名声,肯定会更加响亮。
这么做,对主子又有什么好处?
李弘禹站起身,手边忽然飞来一只八哥,李弘禹轻声在八哥旁边交代了什么。
八哥连忙飞往古籍殿方向。
此刻幽静的古籍殿迎来新的官员。
沈莞看着杂乱无章的门头,跟满目枯叶的庭院。
深深叹口气,这都是什么地方啊。
正好她养的八哥也飞过来。
总觉得八哥最近吃胖了不少,下人还在嘀咕,是不是还有别人也在喂。
八哥绕着沈莞,口里喊着:“宝宝!宝宝!”
第40章
墙皮扑簌簌落下。
沈莞总觉得, 这个房间好像随时会崩塌!
“小姐,晚上躺在床上,这些灰能落到嘴里吧。”李子抱着包裹, 跟杏儿一起瑟瑟发抖, 她们从小在沈家长大。
虽说不是小姐,但也没吃过这种苦。
这种房子怎么能住人啊。
沈莞也觉得难以接受,但还是道:“让人打扫吧, 真的不能住, 就奏请皇上找人修缮。”
话是这么说, 但沈莞知道, 现在皇上正烦他们沈家, 怎么会来修缮古籍殿。
这里古籍殿也确实是个宫殿。
只是离皇宫有些远,独立在众多宫殿之外。
选的地址是朝阳面, 可以方便晾晒书籍。
原本也是个好地方, 但已经很久没人打扫,荒草丛生,看着就吓人。
沈莞叹口气, 自己选什么地方不好,一定要来古籍殿干什么。
偏生八哥还在烦人的喊宝宝。
也不知道跟谁学的。
沈莞耳朵一红,赶着八哥走。
古籍殿, 前朝就有地方。
多用于收录各种典籍, 只是经过战乱, 现在的典籍已经残缺不全。
经过十几年的收集倒也回来不少。
可一直堆在古籍殿没人整理。
沈莞说的已经足够委婉。
这里不光有治水的典籍,农田,牲畜,百草种种典籍,现在都堆到这。
按理说翰林院也在修编书籍。
但不是翰林院不想整理。
而是前朝动乱太久, 他们整理四书五经,前人诗文,已经忙不过来。
更不要说杂类古籍。
这是个慢活,急不来。
沈莞只觉得古籍殿内忧外患,她现在身为参事,已经是古籍殿最的官。
祖父还叮嘱她,最好多整理出来几本。
以后才好让她回家。
沈莞明白祖父的意思,而且她过来,也没有混日子的打算。
等沈莞放好行李,让人喊古籍殿的人过来。
她也要先看看,手下的人都是什么模样。
手下的人来的倒快。
但沈莞看着众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古籍殿现在女官共两名,一个七十八,另一个五十三,但耳聋。
这也就算了。
再看下人们,各个风烛残年,能这么快赶过来,已经是足够尊敬了。
七十八的女官人称静女官,拱手道:“见过参事,古籍殿共九人,都在这了。”
沈莞不忍让她弯腰,赶紧扶着静女官起身:“我知道了,辛苦你们了。”
“不辛苦,整理典籍,本就是乐事。”静女官道,“可惜我们已经年迈,字都看不清,只能尽量让古籍保存的好些。”
静女官说着,带沈莞往古籍室走。
沈莞原本没对古籍的保存有什么期待。
毕竟整个古籍殿都落败的可怕。
古籍就算被虫蛀,也不稀奇。
但等静女官打开古籍室的门,沈莞才感受到什么叫震感。
满满的书籍整齐的放在架子上。
架子也是专门设计过,离地面很远,防止书籍受潮。
而这样的古籍室一共有八个。
这个收藏量,简直惊人。
而每个古籍室,都被打理的很好。
这些全靠九位老人,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
“每年三四月,我们都会把书分批拿出来晒晒,也能少些蛀虫。今年有你们在,我们也能多晒点。”
静女官笑着道,摸着书的时候,显得非常慈爱。
可见是真的喜欢。
沈莞心里对他们充满恭敬,点头道:“嗯,你们做的很好。”
古籍殿最重要的地方,被他们保护的很好。
每间屋子都很干燥,适合古籍的保存。
沈莞从古籍室出来,从终于松口气。
还好,也不是全然没救。
但再看看破旧的屋子,沈莞下意识问:“我们住的房子,会漏雨吗?”
静女官点头:“会啊,放心,不会漏很多的。”
“那,漏风呢?”
沈莞刚说完,就知道自己说的是傻话。
“算了,我让人先咱们修修屋子吧。”沈莞无奈的坐下来,感觉充满疲惫。
“每年下官都会递申请到皇上那,没有批过一次银子。”静女官道,“只怕有些难。”
沈莞也去过府衙,各个修建的极为气派,哪有想古籍殿这样。
出了藏书的地方以外。
官员的住所,都漏风漏雨。
沈莞点头:“那也不能住漏雨的房子,我想想办法吧。”
只要回家一趟,这里什么都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