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太子妃驯夫记 完结+番外 (煮雪烹茶)


  洪州、百越分别都与岭南道相连,出了事儿,我程家军上阵,那是理所当然的事儿,偏偏云南道的驻军将领弱得过分,此番早早地被打入大牢问罪了,倒是我二哥力挽狂澜,才一寸土地都未丢。
  至于我,被皇上借力削了不知道多少贪官污吏的乌纱帽,文官集团早就恨上我了,更是见不得我得势。
  为了防止被红眼病们背后捅刀子,我一家子最好低调些、再低调些,父兄上金陵的时候,我就在淮南道苟着,降低点儿存在感。
  “哎。”我趴在李祯肩上叹气,“希望别出事儿。”
  “不会的。”他安慰我道,“有我在呢。”
  “你说这都什么事儿啊。”我抓了抓脑袋,“仗打赢了,班师回朝,本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却还要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
  偏偏,怕什么来什么。
  父兄抵达金陵时,圣上亲自出城迎接,可谓极致殊荣。据传,场面恢弘盛大,因为圣上并没有下旨清道,而是允许平民百姓也在一旁围观,因而城门外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既是为了迎接我程家军凯旋,也是为了一睹今圣尊荣。
  紧跟着,便是皇上亲自在宫中设宴为我父兄接风洗尘。
  当晚,弹劾的折子像雪花一般,纷纷飞入了御书房。
  一半的人在说皇上逾制,对程家太过宠爱,更何况程家乃太子妃母家,若给予太多尊荣,无异于养肥外戚,皇上必须得提早考虑到这些情况,不能把程家的心养大了。
  另一半则在说,皇上可以礼遇程家,但封赏必须要三思而后行。特别是镇南将军及其长子,在战争前期还有失误之处,功过相抵,实无封赏的必要。程家老三也不过尔尔,只是尽了本分,做了应做的事儿。唯独老二程阑,算是真正的栋梁之才,可以加官进爵。
  这番话未免搞笑……全广府都知道,我二哥最不想当的就是“栋梁之才”,不然也不至于多年来云游四海不着家了。
  至于我,大家很默契地闭嘴没有提。因为提也不是,不提也不是。
  针对这些哗啦啦的弹劾奏章 ,皇上又在朝堂上和众臣子吵起了架。但这次没有太子李祯坚定地站在他这一边,替他与群臣辩论;也没有我突然冒出,搅得文臣们措手不及,让皇上可以趁机一锤定音。
  ——当太和殿里只剩下皇上一人在苦撑时,他方才体会到大儿子是多么得好用。
  毕竟他最宠爱的二皇子,赏玩字画、附庸风雅是一把好手,到了朝堂上却只会一句“父皇说得极是”,半点儿作用都没有。
  再后来,传到我和李祯耳边的消息便是:我父亲连夜跪在宫门口,请皇上尊重文武百官的意思,收回封赏成命;皇上连夜开宫门,把我爹从地上扶了起来,做足了一派主圣臣良的模样。
  拖到最后,皇上只给我二哥和三哥升了官,其他未封。
  还提了我一句:太子妃辛苦了,安安稳稳地回来就好,回头赏赐一堆好东西,回来了继续干尚宫。
  我:???
  一口气梗在胸口,差点儿上不来……
  但更梗的还在后头。
  他不该在言官们很默契地无视我之后,还非要提一嘴我的事儿。
  皇上觉得自己明明已经很妥协了,却没想到弹劾的折子居然还在不停地往太和殿、乾清宫和御书房里飞,简直是无孔不入,皇上在哪儿、折子就跟到哪儿。
  谏官上书:太子妃程氏,不过是为了拖住百越军,假借其兄长程阑的名义去了一趟军营罢了。虽然有功,但也就是演场戏而已,委实算不得什么大功劳。更何况女子应当贤良淑德,不应如此抛头露面,此番既然是为了国家也就算了,但尚宫也没什么必要当了,干脆所有的官职都给薅掉,回去好好当太子妃就完事儿了。
  如此颠倒黑白的说法,居然是我朝言官写出来的,让我深刻怀疑我朝是不是从骨子里就给蛀了。
  就因这封折子,皇上在太和殿发了飚。
  古人云,天子动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可能这群人真没想到皇上会发这么大的火,底下乌压压跪了一片。
  也不知道骂了多少声“废物”,喊了多少句“朕养你们到底有什么用!”之后,皇上一口气没喘上来,捂着胸口,紧急唤了太医。
  又病倒了。
  我和李祯再也不敢慢悠悠地往回走了,而是去官驿换了两匹快马,丢下身后的车马与随从,仅我二人,火速赶往金陵。
  回到宫中,皇上当着我的面,对李祯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朕要退位。”
  第二句是:“朕不想干了!”
  李祯:“……”
  我:“…………”
  作者有话要说:
  皇上:我太难了我不想干了!
  李祯:哦所以您就把烂摊子丢给我和我老婆呗(黑线


第65章
  皇上并非在闹脾气,他是真的心累了。
  今圣登基那年也不过二十出头,本是少年天子,当年也是气宇轩昂、满腔热血,想做出一番事业,名流千古。
  总的来说,他也算是做到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内忧外患,他没丢掉哪怕一寸的徒弟,没有辜负祖宗基业,也够史官好好的写上一笔了。
  但这二十多年来,每当回想起自己走过的那些路,夜深时,也难免内心沉郁吧?
  如今太子回来了,依旧站在朝堂上右上首的位置,过往的秩序似乎在逐渐恢复。
  皇上在朝堂上,提及了退位一事,想试探一下朝臣的反应。
  他考虑了很多情况,也都一一应验了,比如说反对的朝臣说陛下正值盛年,只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调养,期间太子监国即可;也有人提及,太子还很年轻,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历练。
  皇上直接道:“众臣皆知,太子是朕一手培养的,也是各位老臣看着长大的。此番镇压李恪反叛一事,太子居功甚伟,堪当大任。”
  以国舅、韩卿书等人为首的太/子/党,自然表示拥护皇上的决议,并额外提及了太医对皇上心疾的诊断,强调陛下需保重龙体,不可再过度操劳。
  至此为止,朝堂上都是正常辩论,没有什么幺蛾子,都在可控范围内。
  但人算不如天算。
  最终,火还是烧到了我的身上。
  因为皇上的目的已经被猜到了。
  就在我和李祯回宫当夜,皇上便对李祯道:“现在战事已毕,天下太平,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整肃贪腐之风。此事乃朕二十年来的心腹大患,如今正值天时地利人和之际,由新君来做,最合适不过。”
  随后,他和李祯细细分析了现在朝堂上的格局。哪些人可以动,哪些人只能削弱,还有哪些敲打之后依旧能用得着。
  父子二人秉烛夜谈至深夜。
  我是个旁听的。按理说我不应该听这种对话,但就在我准备自觉退下时,皇上对我道:“太子妃,你留下来听。”
  我便听了全程。
  朝堂上的事儿都聊完了,皇上又难得提起了家务事。
  “睿王至今只领着些祭祀的虚职,并非他能力不行,而是朕不想让他有别的想法。现在看李恪这般情形,朕更是庆幸自己早早地做了这番决策。”皇上对李祯道,“日后,你若觉得用得着他,便再给实职;若用不着,让他当个富贵闲王便罢了。”
  李祯恭敬道:“儿臣一定善待兄弟姊妹。”
  “朕自是对你放心的,只是担心你母后那边……”
  “儿臣会拦着。”
  皇上点点头,流露出放心的神色来,又道:“朕都想好了,等朕当了太上皇,便带着贵妃去园子里住。她其实心眼小得很,女官的事儿也是她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对吧?她以为朕不知道呢。”
  他的神色变得柔和了起来,就连目光也温柔了许多。
  那眉眼间似乎有李祯的影子。
  或者反过来说,李祯其实一直都很皇上很像,只是皇后娘娘可能从未见过皇上这般温柔的样子。
  没想到,最后皇上还提起了皇后娘娘。
  “皇后对朕怨得很,朕一直都知晓。朕也没什么可以做的,可能不在她跟前出现,她会心情好些罢。”
  兜兜转转二十几年,也不知道他们两个,到底谁又看清了,谁又没看清呢?
  或许宫里宫外的人,会觉得皇后娘娘熬出了头,苦尽甘来了,但皇后娘娘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却也从未有人关心过。
  那夜,父子俩聊到了天将明时,我也陪到了天光破晓。
  皇上还对我说了许多话,说知道我这次抗击百越出了大力,他却不仅不能封赏我,还要让我承受莫须有的非议。
  我摇摇头,说无事,都是心甘情愿罢了。
  该聊的都聊完了,也没时间再补个觉,父子两个直接上了朝。
  便有了最开始朝堂辩论的一幕。
  很可惜,皇上的目的很快就被这群人精一般的文臣都猜中了。
  他们知道,在此时新君上位,必然是要出手整肃的。
  于是,这群人,便把矛头对准了我。
  言官的折子又一本本地送了上来。
  最严重的,直接说太子继位可以,但我牝鸡司晨,不可为后,更何况我母家强盛,未来难免外戚专权,会留下大患。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