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后辈们便又利用这些基业开拓了其他产业,因颇有生意头脑,很快做的风生水起。直到秦家后辈里有位娶了秣陵首富金家的嫡女,也就是现如今的秦家老太太,——锦上添花后,秦家一举成为汴都屈指可数的富商之一。其名下产业遍布茶行,布行,酒行,药行,珠宝玉器行等。
秦家现今嫡子三人,长子秦光明掌管着秦家药行,酒行,和珠宝玉器行。次子秦光辉掌管着布行和茶行。
因三子秦光景自小不喜商贾之道,只喜舞文弄墨,凡所诵之书,几乎过目不忘,人皆称他为‘小神童’。秦家以为这是老天开了眼,给秦家送文曲星来着。虽说秦家富列名商,但商人地位终究是上不了台面的,加上自太宗以来,国道一向崇尚文治,朝廷大肆开科进取有才之士,是以秦家人把由商转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秦光景身上。
而秦光景也确实不负众望,年纪轻轻一举及第,十五岁便高中一甲探花,孝宗皇帝当殿授了他一个从六品的应天府判官一职。可就在秦家阖府大乐,敲锣打鼓地准备送秦光景上任,谁知秦光景突然间得了一种怪病。——起初四肢无力,吞咽艰难,饮水呛咳,言语含糊,最后竟昏迷不知人事了。
秦家请遍了汴都城里最好的大夫,皆摇头叹息说没救了。后来孝宗皇帝得知此事后,便命宫里最好的奉御前来诊治,看过之后也是无济于事。
秦家只好一面开始替秦光景准备后事,一面找算命先生算了一下,得卦说秦光景命不该绝,或可用喜事冲一冲。当时的秦光景也就剩下一口气吊着,那些曾经准备抓他回去当女婿的人家一听提亲,都避之不及。就连穷苦人家的女孩子给钱也不愿意嫁给秦光景。后来还是老太太刚从外面买来不久的一个卖身丧父的林姓丫头,自告奋勇地向她请命,愿嫁给秦光景为妻。
说来也怪,当时林氏嫁给秦光景之后,身体渐渐好转起来,半年后竟能下床了,只是身子依旧无力,需要人搀着,不能久立。身体也较之前羸弱了不少,说大声了气就上不来。秦家人瞧着都以为只不过是在耗日子。谁知,在林氏的悉心照料下,秦光景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和林氏生下一个女儿,便是秦无双了。
秦光景虽活了下来,到底成了病弱体,做不了官,秦家由商家转官家的出路从此算是彻底无望了。秦光景因不懂商贾之道,身子又弱,只能在家将养着。
秦家是个大家族,嫡出三子虽已各自婚娶,但并未分家。是以,在外,秦家长房和二房分管店铺;在内,由长房封氏主抓,二房周氏协理。至于三房的林氏,身份卑微,只是个江湖卖艺的女子,死了父亲无钱丧葬,卖了身才进来的,根本不懂什么中馈之术,自然在秦家里是说不上什么话儿的。
府里的下人们都是人精儿,偷奸耍滑,拜高踩低的。当着秦光景的面对林氏客客气气的,背对着林光景可就是另外一番嘴脸了。而这一切都被秦无双看在眼里,随着她慢慢长大,她也渐渐知晓了一些人情世故,明白了一些道理。
打那时起,她就决定,做个父亲喜欢的大家闺秀,做个讨祖母喜欢的乖孙女,做个自己期待的那个韬光养晦,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女子,从而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个能为父母遮风挡雨的大树。
只可惜,前一世,她壮志未酬,在乎的人都先死了。重活一世,她初心未改,只是这一世,她一定要先护好父母双亲才行。祖母话里的意思她自是清楚的,无非是在暗示她:牧家提亲一事,让她多为秦家的利益考虑。
她冲老太太笑盈盈地点头,乖巧地说:“祖母放心,爹娘若想双儿分担家计,双儿一定学着分担,绝不会偷懒的。”
老太太听了,也没说什么话,只是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似在探究她到底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饭毕。秦无双回到院里去了秦光景房里请了安,然后如同往常一样,推着秦光景的轮椅去家塾里上课。秦家家塾就在秦家的大宅子西北角落,在西边院墙上单开有一便门,供合族中的孩子进来上学用。
秦家家塾也算是汴都里颇有名气的私学了,乃秦家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力不能延师者,即可入此中读书。请先生用的膏火之费皆是秦家历任家主所捐,举族中博学多才之人为塾师。只是秦家子弟历来从商,精通的都是商贾之道,并无博学多才之人,故而一直都是从外面请那些个德高望重才高八斗的老先生为塾师。
直到秦家出了个秦光景,虽是病弱之身,但好歹是中过探花的“小神童”,只在家修养,委实废才了些,合族便纷纷请求秦光景得了空去家塾里教书授业,点拨两三个子侄出来,望以后也能荣登榜第则个。
秦光景自是欣然应之。故而自秦无双五六岁起,秦光景便带着她跟着一起进家塾,虽名义上是为了照料他,实际上是为了让秦无双旁听,多学些个文化知识。
课毕。秦无双正要推着秦光景回去,半道上早已站着一青衫男子,年纪十六七岁,眉清目秀,一表人才,手里还握着一个填漆雕花小木盒子。
第005章
一见秦光景父女出现,那青衫男子半是局促,半是坦然上前,先是对着秦光景弯腰做辑:“学生杨慎问秦先生好。”又向秦无双问了好。
秦家家塾里除了本族子弟与些亲戚家的子侄们,还有几个有天分却无力延师的外姓学子,用来撑门面用的,杨慎便是其中之一。用秦光景的话说:“此子像极他当年,可望青出于蓝。”因此越发用心培养杨慎。
秦光景虚虚抬手,笑问:“怎么放了学还不回家去?”
杨慎握着小木盒,低头没说话,方才的五分局促顿时变成了十分局促,脸颊也莫名其妙地红了些。
秦光景见状,心中顿时了然。
杨慎对秦无双心存爱慕一事,秦光景身为过来人自然是一目了然的。一个是他的得意门生,一个是他的掌上明珠,他自然乐见其成的。于是笑着对秦无双说:“双儿,你不用陪爹回去了,今日天气甚好,可别辜负了这春光明媚。”
秦无双笑着应了声“恩”。
目送着秦光景离开后,杨慎这才敢抬头看向秦无双,只是这一看,如同看见了仙子下凡,娇艳若三春之桃,高洁若九秋之菊,立即眼饧骨软,如被勾了魂儿一般。
秦无双只看着他不说话。
杨慎这才惊觉自己失了态,忙敛了色,忐忑地问她:“双儿妹妹,听说牧家的人上门找你提亲了?”
“是有这么一回事。”秦无双漫不经心地答。
杨慎急切喊道:“不要嫁给他!”
“这是为什么呢?”
杨慎扭扭捏捏不答,反将手中的木盒往秦无双跟前一递。
秦无双垂眸看了一眼,没接,只问:“这是什么?”
“打开看看。”
秦无双眉尖微蹙,看着木盒没动。
杨慎见秦无双无动于衷,一时等不及,单手拖着木盒底,忙打开了盖子,只见里面躺着一个月牙绿檀木梳。
杨慎郑重道:“双儿妹妹,只要你愿意等,待我明年及第做了官,定会风风光光地上门迎娶你。你嫁与我后,我每天替你梳发,替你挽髻,与你共白头,可好?”
前世里,她心里知道杨慎对她是有几分情义的,她也对杨慎存了几分好感,故而,一直等着杨慎向她表明心意。只是等啊等,等到了杨慎登科及第,等到了他外班到了涿州做六品监察御史,娶了涿州知府家的嫡女。
秦无双看了一眼木梳,笑的疏离,道:“木梳很好,人也很好,只可是……我心中已有良人了,那个人不是你。”
杨慎脸色,瞬间死灰。
是日,秦无双正在房里独自研究秦家药行自产自销的保胎丸。忽闻,老太太派了身边的心腹徐嬷嬷前来,说是老太太请她过去一趟,有事要谈。秦无双忙收起保胎丸,跟着徐嬷嬷去了。
本以为是要去老太太屋里,过了穿堂后才发现原是要带她去前厅。
徐嬷嬷领着她站在前厅的后门上,隐隐约约听见前厅传来笑声,她才要抬脚进去,徐嬷嬷一回身拦住了,低声道:“五小娘子,老太太的意思是让您先在这里等着。”
秦无双便依言等着,徐嬷嬷就在她旁边站着。
透过雕花门菱,隐约看见客厅里两溜太师椅上都坐着人,地上站着人,看身影,女子居多。只消侧耳细听,厅内的谈话声便能悉数传进耳内。
“没想到我们祖上竟还有这等渊源,实在未曾想到啊。”祖母乐呵呵道。
“谁说不是呢。”听着也是个老太太的声音,中气内蕴,铿锵有力,只是陌生。
“既这么说,秦家与牧家,倒也算得上是自家人,只是……就怕秦家门楣太低,攀不上牧家的高台。”是大伯母封氏的声音。
“这话说的没的叫人打脸,都不过是赖着祖上虚名而已。哪里比得上你们秦家,个个靠着手上的真本事打来这秦家偌大的家业来,这指不定是谁家门楣高得攀不过去了呢,——只求你们别嫌弃我们鲁莽呢。”说的大家都轰然大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