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接近年根,这样的人越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这些饺子都是平时各个厨房过了饭点就赶着包出来的,所以帅府厨房一买面粉和猪肉、鸡蛋都是上千斤的买;等包好了,拿草席子一卷,放到外面过夜,奉天冬天夜里动辄降到零下三十度的低温很快就把鲜饺子冻实诚了,这才收到几个空屋子里,一架架的摆好。
这样即使大半夜的外面来人,厨房也不急:炉火捅开,烧水下饺子,没一会儿,酸猪肉水饺、大白菜水饺、三鲜馅水饺就都齐了,再配上几个卤菜,就满可以招待了。听说最近几个灶头都在陆续换成煤气灶,那就更方便了。
前些天,因为赶着年前办事儿的人来得太多,饺子都供不上了,帅府全体女眷只好出动,大嫂二嫂各房姨太太加上奉九都跟着包了一天,好容易才没断了顿儿。
洪福连连告罪,说以后不会再这样了,可不敢再麻烦各位主子了。其实大家在一起包饺子一边包一边闲聊,脚边各个小把戏蹿来蹿去,拿着面团名为学习实则捣蛋,偶尔为之,倒也挺有意思。
后来被小孩子捏得不成样儿的二十几个面团也被勉强包成饺子下了锅:挨过饿的老帅对粮食金贵得紧,谁要是剩饭、掉饭,都要挨训,更别提浪费好端端的面粉了。
老帅闲暇之余一大嗜好就是视察府里各个地方的当差情况,一旦发现厨房浪费食物的情况,他肯定急眼。
老帅看着奉九吃饺子也吃得毫不挑剔的样儿,不像桌上其他女眷:这个嫌馅儿不合口味,那个嫌皮厚了薄了的,虽然一个个的嘴上不说,但这个不吃馅儿那个不吃皮儿的,一眼就看得出来。
不禁满意地对宁铮说,你这媳妇儿,真是好,我就没见过有比她吃东西更香的女子,一看就能好生养云云。
老帅以为自己是低声说话,实际上他嗓门向来不小,旁人听了付之一笑——反正老帅怎么看老三媳妇儿怎么顺眼是他们已经接受的事实,奉九听了则是吓了一跳,立马噎了一下,差点打嗝,赶紧憋了回去;宁铮注意到了,及时递过来一杯果酒,低声让她一口气喝下去,打乱打嗝的规律,自然就止住了。
老帅笑眯眯地看着奉九,心里想着怪不得这孩子与我这么投缘,看看,这么多年,我就没碰着过同时爱吃茧蛹和臭鸭蛋的;等哪天再一起吃饭,一定上盘臭鸭蛋,与九丫头共享……
吃过了饭,厨房又不忘把中秋时拜月后保存下来的超大月饼拿出来切了,一人分了一小块儿吃掉,取团圆吉利之意。
接着各桌又上了几盘冻秋梨和冻柿子,这可真是东北特色了——烧着地龙、大鱼大肉,吃点沁凉清甜的冰品,败火解腻,最是相得。
年夜饭都吃得了,大堂会也就要开始了:刚刚摆着的大大小小的饭桌都撤下了,场地空出来,正好可以摆放看戏人的桌椅板凳;前面的屏风撤下,露出里面早已搭好的戏台子。
要说宁府几百个下人丰厚的薪资水平日里自会让外人艳羡,但奉天城里仆妇待遇好的也不止帅府一家,所以在这做工如果说有什么额外的好事儿,能让全奉天乃至全东三省百姓都垂涎不已的,那就非大堂会莫属了。
因为只有宁府才能把全国最有名的戏剧大家在年三十儿请到自家演出,这等魄力威力财力,即使实力强如大观园那样的大茶园子,也是自愧弗如的。
去年因为全国□□势不明,老帅都没能在奉天过年,大堂会自然无人操办;但也成全了奉天几大戏园子,所以去年奉天人还是很有福气地听了十来天精彩的大堂会的。
作者有话要说: “九九消寒图”淘宝故宫博物院有售,当然自己画一幅也是很容易的。
从冬至开始一天涂一点,很有意思。
古人极有情趣。
大帅府博物馆每年春节前开售的门神画、对联,在沈阳也很受欢迎。
☆、第44章 过年(二)
今年则不同:帅府最重要的新妇入门,宁军声势震天,所以寿夫人在冬月里请示了老帅后,早已提前开始广邀著名的戏班子和各色杂耍来府里演出,不拘是熙醒生的相声,邹福远的评书,刘鸿霞的奉天落子,李金顺的评剧,余书岩、杨小楼的京剧,刘宝全和徒弟白凤鸣的京韵大鼓,小孩子们和奉九都喜欢的驴皮影儿和杂耍……不管喜欢什么,总能挑到自己中意的。
奉九听说寿夫人在拟单子遍邀名家,还不忘请寿夫人邀请她在广东时认识的那个粤剧旦角芙蓉秀,至于奉九曾真有点对不起的小彩红,倒不必特意提携,人家早已彻底成名,在全国都吃香得很。
堂会一开,人声鼎沸,宁府下人和警卫队官兵个个喜气洋洋,因为从今天开始,只要不当值,他们就可以像那些老爷夫人似的,端端正正地坐在舞台下方,好好听一回这些名角的拿手好戏。
当值的听差们照旧流水价传着热手巾把和茶水、零食小吃,这些都可以随意取用。
奉九陪着宁老夫人在二楼看了会儿奉天落子,下午的戏目,最是热闹非凡。
演过了几场戏,奉九看到了芙蓉秀,立刻冲她摆手微笑,戏台上装扮得人比花娇的芙蓉秀忍了笑,专心地在舞台上甩着水袖——她今天饰演的是《泣荆花》里的林者香,身段优美、眼神流转、唱腔华丽,奉九看得出了神,忽然想着是不是台下除了自己都没人听得懂这粤语呢?
其实这也是多虑了:民国时期,像上海、奉天这样的大城市观众,对外来戏曲接受度都很高,比如这粤曲,因为剧目推陈出新快,舞台布景写实,声电效果光怪陆离,一直在上海的演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类似的还有川剧、秦腔之类的剧种,并不会因为语言的隔阂而让观众敬而远之。
更何况发源于最懂得经商的省份之一的粤曲戏班主们,则更是善解人意,他们会在外地演出时,随票附赠一本剧目曲本,贴心至极。
现在这曲本子就在大嫂二嫂手上翻弄着,巧心巧稚也凑在一旁观看,再对照着台上的演出,自然就看懂了。
正在楼下忙着跟几个登门拜访的老帅亲信联络感情的宁铮忽然听到粤曲,有点纳闷,心里一动,说了声失陪,就慢慢踱出来,看了一眼台上的芙蓉秀,立刻把目光调转到二楼正陪着宁老夫人看戏的奉九的脸上。
奉九一向敏锐,没一会儿就感受到有人在盯着她看,眼波流转,一下子捉到了宁铮。
她淘气地冲他唊了唊眼,意思是你们谁能听懂这唱词呢?也就只有我了吧?
宁铮笑了,他当然认不出这台上的芙蓉秀,只是……还好,看来用不着在意。
奉九不再理会宁铮,专心听戏,还不忘给不识字的宁老夫人解释剧情。
一会儿芙蓉秀唱完下台了,奉九还想着,自己这私心也是够重的:无他,甫一见到芙蓉秀,这个人就是合了她的眼缘,所以想着能帮就帮一次。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奉九的确是个率性而为的人。
果然,因着在权势熏天的奉天宁府唱了新春堂会,芙蓉秀所在的戏班从此名声大噪,本来他们班主能接下这远在东北的堂会也不是为了经济上有多少赚头,还不就是为了在全国出个名露个脸,这个目标算是圆满地达成了。
至于年后他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受欢迎,芙蓉秀更是对宁少帅夫人越发感激,自不必提。
听了好一会儿戏,大人们有些开始乏了,陆陆续续有人回去小憩,等着再晚些赏烟花。
此时早过了亥时,宁老夫人能挺到这个时辰不睡已属不易,老人家免不了呵欠连连,奉九觉得打呵欠打出眼泪的宁老夫人很可爱,像个小孩子,她笑着扯下手帕给老人家擦擦眼泪,又轻轻劝了一会儿,老奶奶果然解除心理负担地起身决定回去了。
奉九送走了老人家,又返回二楼,正跟巧稚巧心坐在一起看戏嗑瓜子儿,忽然看到宁铮从一楼走了上来,他俯头在奉九耳边低声说:“想不想回娘家看看?”
奉九猛一抬头,惊喜地看着他,连连点头。
宁铮一笑,跟两个妹妹稍稍摆手,拉起奉九转身就下了楼,奉九不好意思地看了两个小姑子一眼,乖顺地跟着丈夫下了楼梯;巧稚从后面刮刮脸羞着宁铮:真是娶了媳妇儿忘了妹妹的杰出代表,巧心好笑地把她的手拉下来。
两人从西角门偷偷溜出来,宁铮开车直奔胭脂胡同。
此时街上早已空无一人,明亮的路灯照得覆盖着厚厚积雪的路面一片银白,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着一对大红灯笼,路两旁的路灯柱上,也挂着奉天市政府出资统一购买的红灯笼,把奉天市内所有路灯灯柱都挂上了,朦胧的红纱透撒了一片喜气,四下里不时地响起各家各户放鞭炮的声音,说明又有人家开吃年夜饭了。
虽说叫年夜饭,可老百姓每家开饭的时间都不尽相同,但每家开饭前放一长挂鞭炮却是奉天特色。
帅府就是开得早,刚过酉时就吃上了,这主要是老帅体贴,照顾到了自己母亲需要早早就寝的习惯。
很快汽车开到了武陵园正门旁的小角门处,奉九急急下车跑过去拍门,守门的听差问明白是六小姐,赶紧高兴地开了角门。
相似小说推荐
-
鹤唳华亭 (雪满梁园) 晋江金牌2013.07.28完结 《鹤唳华亭》原著小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
和亲之宫女撩人 (蔚竹) 2019-12-04完结483 4951同为虞贵妃身边的得力大宫女,虞烟觉得绿央近来很奇怪,神神叨叨不说,还老跟她献殷勤,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