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摩睺罗有求子之意,妇人在露台上设供案,一身素衣,四名宫人也穿了祭服,香炉有焚烧的痕迹,加上那碗汤药,金兰小的时候见过很多次,一看就知道妇人那是在求子。
金兰面露担忧之色“圣上突然来了”
朱瑄握紧她的手“没事。”
金兰瞥一眼身后,小满、杜岩几人紧紧跟着,罗云瑾和他的属下已经悄无声息地转身离开。
清辉遍洒,夜风徐来,他挺拔的身影渐渐融入无边的夜色中。
回到寝殿,金兰躺在枕上,问朱瑄“我刚才是不是不该救郑贵妃”
虽然郑贵妃不是杀害朱瑄生母的真凶,但郑贵妃这些年不断怂恿嘉平帝废太子,和东宫势如水火。
朱瑄笑了笑,揉揉金兰的头发“你不救郑贵妃,她也不过是多受两天罪。正好皇上撞见你救治贵妃,昭德宫欠你一份情,你没做错什么。”
金兰长舒一口气。也对,她救了嘉平帝心爱的宠妃,给嘉平帝留了一个好印象,有助于稳固朱瑄的地位,不算坏事。
确实不算坏事,第二天嘉平帝就命人赏赐东宫。王女医给郑贵妃请过脉案以后,说幸好金兰及时催吐,否则郑贵妃就伤及肺腑了。嘉平帝很意外他以为金兰认识郑贵妃,赏赐一波接一波送到东宫,嘉平帝还当众夸金兰敦厚。
敦厚的金兰心想要是早知道露台上的人是郑贵妃,她绝不会靠近,立刻掉头就跑。
如金兰所料的那样,郑贵妃不想落人耻笑,所以背着人求子。嘉平帝为了保全郑贵妃的脸面,没有对外公布郑贵妃喝下的是什么汤药。于是流言蜚语越传越离谱,有人说郑贵妃被宫女下了毒,有人说下毒的是惨死妃嫔们的鬼魂,郑贵妃这是遭了报应昭德宫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之上,这回郑贵妃大吐特吐,宫人乐不可支,奔走相告,谣言总是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两天,金兰不计前嫌救了郑贵妃的事已经传遍整个后宫。
薛娘娘恨铁不成钢,对沈选侍几人道“太子妃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心地实在太好了何必救那一位呢”
众人点头赞同。
连周太后都没有多想,认为金兰纯粹是出于好心才救郑贵妃的,并没有因此对她心生芥蒂。
金兰我真的只是路过而已
第57章 多嘴的下场
昭德宫。
郑贵妃吃了药,躺在枕上,鬓发松散,面容憔悴。
宫人们捧着攒盒围绕在床榻边,嘉平帝挑了一只葵花银碟子递给郑贵妃,郑贵妃摇摇手,推开了碟子。
郑贵妃冷淡地道“我累了陛下明天再来罢。”
宫人们冷汗涔涔,低下了头。
前些天郑贵妃和嘉平帝大吵一架,嘉平帝来昭德宫的次数明显比以往少,宫中很快传出郑贵妃即将失宠的流言,宫里伺候的人惶惶不安,郑贵妃却泰然自若。乞巧那晚嘉平帝来昭德宫探望郑贵妃,扑了个空,郑贵妃瞒着所有人去了御花园。嘉平帝听说,急得声音都变了调,立刻带着锦衣卫找了过去,把喝了求子汤吐得浑身都是秽物的郑贵妃带了回来。
宫人看到郑贵妃浑身酸臭的狼狈之态,心中一凉完了,嘉平帝看到郑贵妃的丑态,昭德宫圣眷不再。
出乎众人的意料,嘉平帝并没有表露出对郑贵妃的嫌弃,反而因为愧疚一连几天都宿在昭德宫照顾郑贵妃。宫人们欢天喜地,悄悄放下了心。
不曾想郑贵妃却和嘉平帝使起了性子,每天冷着一张脸,生怕吓不走嘉平帝。
嘉平帝天天对着郑贵妃的冷脸,确实有几分吃不消了,见她面色比先前好了许多,叹口气,道“你好好将养,朕明天再来。”
宫人心中哀叹,目送嘉平帝大踏步走了出去。
宫女还没放下帘子,郑贵妃坐了起来,靠在枕上,抓起一把瓜珀塞进嘴里嚼,屏退宫人,只留下心腹内官,问他“本宫拜月求子的事是不是传扬出去了”
内官忙摇头“回娘娘,爷爷已经嘱咐过太医院,药方都是直接从乾清宫送去药房的,仁寿宫那边一点风声都不知道。”
郑贵妃冷笑了一声,眉头一皱,问“那晚本宫好像看到一个穿鹤氅的小姑娘生得眉清目秀、珠圆玉润的,圆圆脸,大眼睛,看着很和善,是哪个宫里的妃子”
内官低头道“娘娘是东宫太子妃。”
郑贵妃脸色一变。
她喝了求子汤之后突然觉得腹中剧痛,就像有把刀在肚子里面翻搅一样,她疼得死去活来,胆汁都吐光了,浑身抽搐,昏昏沉沉间看到一个明眸皓齿的小姑娘蹲在身前看自己。当时她心神恍惚,还以为是菩萨显灵了。
原来是东宫太子妃。
救她的人居然是朱瑄娶的媳妇,那个乡野地方出来的村丫头。
郑贵妃嗤笑。
怪道朱瑄宠太子妃宠得跟什么似的,果然标致,不仅标致,还傻气,居然出手救她,就不怕是她设下的陷阱么真是单纯,朱瑄阴柔诡谲,怎么会喜欢这样的姑娘 郑贵妃不无恶意地想象了一下太子得知他千挑万选的太子妃救了她,一定气得半死吧说不定小夫妻俩还大吵了一架。
她越想越觉得快意,压根就没想到金兰没有认出自己她可是宠冠后宫的郑贵妃,太子妃肯定躲在暗处观察过她,怎么可能不认识她 内官见郑贵妃气色好了点,趁机劝解“娘娘别再喝那些东西了女医说那些方子药物相克”郑贵妃年纪大了,受孕的机会微乎其微,之前又小产过,何必再一碗接一碗的服用求子汤还不如收服赵王、德王、庆王这几位已经长大的皇子。
一句话还没说完,郑贵妃拉下了脸,面色阴沉如水。
内官心里长叹一声,识相地闭了嘴。
郑贵妃中毒之后憔悴不堪,却依然荣宠不衰,宫中妃嫔恨得咬牙切齿。很快,宫中的风气又陡然一变,宫妃们转而热烈地讨论起另外一桩新闻。
嘉平帝命锦衣卫逮捕了一位文书房秉笔太监。
有人弹劾秉笔太监罗织罪名,勒索京中富商,并在督建为周太后大寿所建的佛寺时中饱私囊、以次充好,还令家人占中淮盐十万引这些不过是寻常,得宠的大太监哪个没有朝盐引伸手的但秉笔太监欲壑难填,并不满足于此,他居然把主意打到了公主身上。本朝公主下嫁,历来由礼仪房从民间挑选家世清白的富室子弟为驸马。秉笔太监在选驸马时收受贿赂,明知驸马身患残疾,还是促成了驸马和公主的婚事。公主婚后知道驸马身体残缺,为时已晚周太后不可能允许公主和离。公主生母早逝,无人替她做主,求宫人进宫诉说委屈,都被秉笔太监的人拦下了。
这一次弹劾秉笔太监的人把驸马是残疾的事捅了出来,事情传到仁寿宫,周太后大怒,派人去驸马家中查看,驸马果然是个瘸子。周太后忿然作色,要求嘉平帝严惩太监。
嘉平帝虽然不疼爱公主,但是秉笔太监连他女儿的婚事都如此敷衍,动了真火,立刻下令绑了太监。
秉笔太监落到锦衣卫手里,下场可想而知。审问他的人正好是罗云瑾,当晚罗云瑾就将一份血迹斑斑的口供上报给嘉平帝,秉笔太监一夜之间多出几十条罪状,每一条都是欺君重罪,而且他还攀咬出了司礼监的其他内官,其中就包括掌印太监钱兴。
钱兴得宠多年,圣眷犹在,即使他联合秉笔太监勒索地方官的证据确凿,嘉平帝还是赦免了他,没有治他的罪,只训斥了几句。
其他人没有这个好运气,要么被逮捕,要么被发落到内官监,要么被赶出大内。秉笔太监的落马牵一发而动全身,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牵扯进去的人也越来越多。朝中文官闻风而动,摩拳擦掌,兴奋地连夜撰写弹劾太监的奏疏,此时不落井下石,岂不是错失良机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不甘心锦衣卫独占鳌头,也纷纷插一脚,翻出之前被秉笔太监压下的旧案。甚至连各地镇守太监、按察使也都卷入其中,纷纷上疏自辩或是状告太监。
一时之间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眼看事情越闹越大,不断掀起轩然大波,钱兴不得不壮士断腕,眼睁睁看着自己培养多年的心腹一个个被连根拔起,不敢出手施救。
最后嘉平帝担心文官的势头压过司礼监,怕到时候不好收场,授意罗云瑾迅速结案,匆匆了结了案子。
秉笔太监不久自绝于诏狱中,尸首被扔去乱葬岗,草草葬了。
一场波云诡谲的动荡之后,嘉平帝命罗云瑾督十二团营兼总神机营,掌御用监,兼提督尚衣、尚膳、内官诸监,甜食诸房、南海子事,赐蟒衣、玉带,准许在宫中骑马、乘轿。
钱兴暂时失势,但是罗云瑾迅速崛起,司礼监并没有伤筋动骨。嘉平帝信任那名秉笔太监的时候,秉笔太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御史早就掌握他贪污受贿的证据,却只能怀揣奏疏绝望自杀,而嘉平帝动怒之后,不过是轻飘飘一句吩咐,此前风头无两的秉笔太监转眼间就跌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忍受不了严刑拷打吊死了自己。
文官额手称庆,以为内阁大臣可以借此机会压制司礼监,朱瑄却知道这只不过是司礼监内部的权力更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