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韶光怀疑,这是把谁家的玫瑰花圃都剪干净了——就为了吃!
忒焚琴煮鹤!林少尹圣人门徒、士族风流,怎么干这种民国光头军阀干的事呢?
不过做这么多,自己打秋风倒是方便……
“小娘子看着做就好。”刘常笑道。
“那就——再蒸些花露吧。”
刘常笑着行礼,“全凭小娘子做主。”
沈韶光点头,接了这个差事。
看过《红楼梦》的人,想必对玫瑰卤子和玫瑰清露不陌生,玫瑰卤子便是糖、蜜渍的玫瑰花,而玫瑰清露则是蒸出来的。
蒸花露在本朝贵族仕女中一度很流行,算是“入得厨房”的一个表现。①
宫里膳房就有若干套蒸花露的家伙什儿,各种甑子箅子之类,都是专门定制的,有铜的,有陶瓷的,每到春夏各种鲜花盛放,总要蒸一些,供各宫妃嫔使用或食用。
沈韶光曾在西市见过胡式陶瓷蒸馏锅,几百钱,不算贵,但因为用不到,一直没买,这会子既然承接了林府的鲜花代加工业务,便找了个空儿去买了来。
不管糖渍、蜜渍,还是蒸馏花露,沈韶光都是熟练工了,于三、阿圆等却对这蒸花露新鲜得很。
于三围着蒸馏锅转一圈,“原来花露是蒸出来的……”
沈韶光笑问:“你原来主家的夫人和小娘子们不蒸这个吗?”
于三停顿一下,“不蒸。”
难道是南北方的差别?蒸花露主要还是在京畿之地流行?也有可能。
沈韶光把花瓣都用干净井水清洗了,三分之一糖渍,三分之一蜜渍,三分之一放进了蒸馏锅里。
这古法蒸馏,原理很简单,让水蒸气带着花露中的精华升腾,到冷凝盖凝结成水滴,流入甑内储存起来,只要有家伙什儿,初次接触的人便能操作。
但熟手到底是一样的,这经验便在火候上:火太急,水干得快,花里的精华还没熬出来呢;火太微,则蒸汽少,精华都留在了底下渣滓里,出来的花露量少而质薄,更甚至还有熬糊了的,沾了糊味,这锅露也就完了。
于三看过,明白了个中原理,也就算了;阿昌惯常不管这个;只阿圆总惦记着,不时来看看,盖因沈韶光许她,“等蒸出来,先给你调一碗喝。”
沈韶光不食言,等花露蒸好之后,果真先为阿圆用井中镇过的白水调了一碗,于三、阿昌也有。
“嗯,香!”阿圆猛点头。
“若要吃甜的,可以加点糖,但不要加蜜,那就串味儿了。”
阿圆道:“这就很好了。”
沈韶光笑,也就是喝个新鲜罢了,这玩意雅致是雅致,但真论起味道,还得是我大酸梅汤!
为了配这雅致的花露,沈韶光还专门买了几个白瓷瓶,四五寸长,小口长颈圆腹,有点仙侠剧里玉净瓶的意思。把花露装好,塞了木塞子,连着那些装糖渍花、蜜渍花的罐子放在一起,只等林少尹来时,让他派人来搬。
没等来林少尹,却先等来了那位刘侍从。他是送他家少尹的包月饭银来的。
沈韶光让他把这些瓶瓶罐罐拿走,不多时,他又回转,并带来了回礼——一架画屏。
“我家太夫人多谢小娘子帮着制作蜜渍玫瑰和花露。”
沈韶光看那架屏风,檀木架,细苏娟,画中一片荷塘,粉色莲花开得正艳,一只翠鸟在飞,又有一只在梳羽毛,一派闲适气氛,正是夏季适合摆的。
若是非常贵重的泥金屏风,或者非常私密的床上枕屏,沈韶光不用想就都推拒了,但这架屏风打了个擦边球,半家常不家常的,然而,总收这种东西不合适,又不是门户相当的人家互相走礼。再说,这真是太夫人送的吗?这位林少尹……
看出沈韶光的推拒之意,刘常笑着求肯:“以后还免不了求小娘子帮忙的,请莫要推辞,不然我们怎么好意思上门?”
沈韶光想了想,认真地道:“还请上禀太夫人,以后切莫如此客气了,我们真是受之有愧。”
刘常叉手行礼,告辞。
回到林宅,刘常去内书房禀报:“已经送与沈小娘子了。”
“嗯。”正在批文书的林晏点点头。
“小娘子说——以后莫要如此客气了。”刘常看一眼林晏,小心地说。
林晏手下的笔顿一下,“知道了。”
看一眼写着长篇草书歌行的六扇大屏风,刘常退下去。
大屏风隔着的是阿郎的卧房,而在卧房里有架小屏风,檀木架子,细苏娟,上面荷叶田田,几朵才打苞的粉荷,荷塘边儿两只鹭鸶悠闲徜徉。不用细看也能知道,那与送出去的屏风,画的是同一片荷塘。
刘常很想知道阿郎常用的床头枕屏是什么样的……
作者有话要说:
①关于古代蒸馏技术,有异议。据说在上博有件汉朝的蒸馏器,但唐宋以前蒸馏技术见于文献的很少。有专家认为,唐代随着越来越多的胡人涌入,带来各种香料和蒸制香水技术,促进了本国蒸馏花露、香水技术的发展——我们采用这种说法。至于后面女主蒸花露的讲究,就纯是我胡扯了。小天使们随便看个乐子吧。
————
越发得寸进尺的心机boy林少尹……
第58章 一起吃烤肉
暮食的时候,江太夫人笑问:“玫瑰花露是圣人赏的?怎么没见黄签子?到底是宫里的东西,浓酽香醇得很。”
过年过节,皇帝都会赏赐给亲贵大臣东西,夏天的甘酪樱桃、冬天的口脂面药,各个节庆的肉蔬酒馔,算不上多贵重,不过是表达个惦念亲近之意。自林晏结束了外任回到京里任少尹,这些东西便常得。
“却不是圣人赏的。”林晏为祖母舀了一小碗鱼片,一面细心地挑去里面的花椒,一面道,“偶尔得了些玫瑰花,白扔了可惜,便请托沈记酒肆帮着制些蜜渍、糖渍的花卤子。”
林晏停顿一下,“沈小娘子不嫌麻烦,又帮我们蒸了些花露。”
江太夫人笑道:“难怪!我说怎么没见黄签子呢。原来如今的女郎们还流行蒸花露呢?沈小娘子的手艺真好。我年轻的时候,一起玩的姊妹也爱做这个,春天的茉莉,夏天的玫瑰,秋天的桂花,还有人用梅花也蒸过,说是一股子冷香。”江太夫人说的是她还待字闺中时的事。
“你祖父在杭州任上时,我试过用好些种花一起蒸,也好得很,当时送给亲朋好友,称‘百花露’。”这说的是成婚以后的事。
“后来事情冗繁,便渐渐做得少了,你母亲又……”江太夫人停住嘴,笑道,“这些陈芝麻烂谷子都记得清清楚楚,今天朝食吃了什么却记不住,我这糊涂病也古怪得很。”
林晏递上碗,温言道:“您换了方太医的方子,似乎好了很多,再说记不记得朝食又有什么打紧的。”
“记不住朝食,自然是不打紧,但记不住人和事就不好了。若好好儿的,也可以帮你相看个新妇。”
林晏垂下眼,微笑一下,“那也并不打紧。”
江太夫人不认同地摇摇头。
林晏用小碟子递上才切开的一半儿江米粽——这东西不好消化,只让老人家尝尝鲜,端午又要到了,这是今年头一回蒸新粽。
看着碟子里的江米粽,江太夫人突然道:“我家大郎这般细心,长相也好,还怕娶不到好的小娘子?”
仆妇们一愣,都笑起来,便是林晏也笑了。
看着已经长成英俊郎君的孙儿,江太夫人有些心酸又有些欣慰,在心里幽幽地叹一口气,也笑了。
吃过饭,江太夫人又嘱咐一遍“路滑小心”,林晏答应着,行礼出来,在廊下穿了木屐子,举着伞,出了祖母的院子,慢慢走回内书房。
今日傍晚的这场雨让沈记的生意清淡不少,刚过戌正,就没人了。
四个人收拾收拾,于三问,“今日暮食吃什么?”再好的厨子,也有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
沈韶光笑道:“不是才新定了炙肉枝子来吗?我看今日还剩了些肉,干脆我们烤肉吃!”
于三皱眉,“不是还有专门的炙肉炉子吗?炉子要过两日才能送来。”
沈韶光笑道:“痴儿!拿冬天取暖的炭盆先凑合凑合就是。”
于三:“……”
知道小娘子是个想什么是什么的,更何况边上还有个已经去找炭盆子的阿圆,于三认命地去切肉、腌肉。
沈韶光也去帮忙,等于三切好了,便把肉用胡椒粉、盐、糖、清酱、黄酒、芡粉等腌上,孜然粉要到烤的时候再撒。
孜然这个时候叫安息茴香,就像枸杞、山楂等一样,都是从药铺子买来的,据说有理气开胃、祛风止痛之效。是不是可以祛风止痛沈韶光不知道,但能开胃是一定的,洒在烤肉上,能增加30%的香味。
可惜它的好基友辣椒不在,不然那才是香飘万里呢,一个坊的人都能让它香出来。
隔着窗子,沈韶光看看外面的雨,今年雨水还真是勤,如果不下雨,能去院子里烤肉吃就好了,在屋里烤,这味儿可是有点冲……
也是巧,等肉腌好,菜蔬备好,雨竟渐渐停了,天边甚至露出几点新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