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盛唐贤后 (方之影)



“这个,臣不便多言。”裴寂一听,顿时惊得腾的一下站了起来,一脸惶恐的开口道。

太上皇当初同意禅位,让陛下登基,提出的条件就是他在太极宫住习惯了,不想迁移。

皇帝为表孝道,欣然应允,现在此敏感时期,他一个做臣子的,实不好置喙多言。

“罢了,你下去吧,朕再考虑考虑。”李渊看了裴寂一会,挥了挥手,裴寂悄然退去。

贞观三年正月十六,李世民到太庙祭祀,二十一日,在皇籍农田上扶犁亲耕,以奉祀宗庙,力倡农耕之事,希以鼓励百姓努力开垦荒田,扩大生产,多耕多种。

正月下旬,因妖僧法雅妖言惑众,惹来李世民大怒,将其处以极刑,裴寂与其交往过密,受到牵连,被李世民免去官职,削去他一半的食邑,让他返回故里。

裴寂大惊失色,连忙上书请求,皇帝不理,他又亲自进宫向皇帝求情,说他割舍不下太上皇,请求皇帝让他留居长安。

李世民闻言怒斥:“裴寂,你的功劳、才学,品行,都不足胜任你现的职位,只因太上皇对你恩宠有加,交情莫逆,朕不忍违逆父意,才容你至今。”

“可你不思君恩,和法雅这等妖人牵扯不清,我念及旧情,不对你施刑,让你回归故里,你还拉出太上皇来压朕,你安的什么心事?”

“臣,惶恐......”裴寂大惊,连忙请罪,并领旨返回蒲州。

裴寂被免职一事压断了太上皇李渊心里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很快将李世民召到面前,并告诉他愿将太极宫让出来,自己则避居到大安宫去,大安宫就是李世民以前居住的秦王府。

李世民对此大为惊讶,不过旋即便大喜,连忙向父亲拜谢,他登基已经两年多,却一直居于东宫,实在是有违祖制和法度,同时也莫明给人一种名不正,言不顺之感。

只是他登基之时,已和太上皇达成协议,绝不逼太上皇迁出太极宫,若是李渊一直不主动提出来,他也不便说什么。

如今太上皇终于想通了,李世民除了谢恩之外,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此刻的心情。

不过他心里虽然激动,面上倒也没有表现得急哄哄的。

“儿子多谢父皇慈悌,不过大安宫已有两年多无人居住,父皇这个时候搬过去显然不妥,待儿臣着人好后修缮一番再说。”李世民强行按住心头的激动,一脸感激的对李渊开口道。

“皇后,父皇终于想通了,决定搬出太极宫,搬到大安宫去。”从太极宫出来,李世民立即来到后宫,将这件喜事告诉了妻子。

“此乃喜事,不过大安宫已久无人居住,只怕需好生修缮一番。”长孙皇后听得一怔,接着也很替丈夫高兴,又怕丈夫高兴过头,忘了一些细节问题,又叮嘱了一句。

她和李世民,虽为一国帝后,可李世民登基已有两年多,却一直在东宫和显德殿办公,她则一直住太子妃居住的地方,真论起来,是颇有些尴尬的。

“朕知道,这事急不得,朕会先着人将大安宫好生修缮一番,尽可能的让父皇住得舒适一些。”李世民点了点头。

接下来,李世民一边着人修缮整理大安宫,一边像什么都没发生一般处理政事。

二月初六,他任命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为尚书右仆射。

同时,下旨命尚书右丞魏征为秘书监,正式参与朝政,一代名臣魏征,自比正式步入大唐历史的舞台。

三月底,大安宫修缮完毕,李渊则亲自向百官提出,他嫌太极宫吵闹湿闷,地盘也太大了些,住得不舒服,要搬到离朝堂较远的大安宫去静养。

朝臣们假劝了几句,见太上皇坚持,便不再相劝,贞观三年四月初四,太上皇李渊正式移居大安宫,四月二十三,唐太宗李世民搬进及极宫,正式入主太极殿。

长孙皇后则搬进了立政殿,立政殿和甘露殿位于前朝和后宫之间的轴线上,是后庭中最大的两座宫殿,一为皇帝居所,一为皇后寝宫。

其它妃嫔们则别置于东西两侧的宫殿,殿名多以她们之前居住之地的名字命名。

搬迁完毕的当夜,李世民是就来到了妻子的立政殿,他站在殿前,打量着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许久才转目对陪着他出来,就站在身侧的妻子开口:“皇后,立你为后这么久,今日才给你这么个真正符合皇后居住的殿所,让你受委屈了。”

“陛下严重了,陛下都能住的地方,臣妾又有什么委屈之说,再说了,你我身为一国帝后,世人看的并不是我们住在哪里,而是要看,我们能为他们带什么去。”长孙皇后迎着丈夫的目光,一脸温柔的接口道。

第二百五十三章 北伐(上)

“哈哈,皇后所言不错,对天下百姓而言,他们不会在意我们住在哪,居住的环境如何,他们只在意朕能不能让他们安居乐业,能不能让天下太平。”

李世民听得微微一怔,紧接着却哈哈大笑起来。

李世上搬入太极宫之后,一边致力宣扬孝道之事,一边鼓励大家多生孩子,为国家添人加口。

当然,古代帝王的宣传政策绝不仅仅是口号,随着口号一起下来了还有相应的实惠奖励。

比如大凡享有孝善之名的人家,都能无条件赐米五斛,八十以上的老人赐粟两斛,九十岁以上老人赐粟三斛,百岁老人除了米粟之外,加绢两匹,本年正月以来生有儿子的赐粟一斛。

贞观三年注定是一个载入时册的年代,享誉千古的名臣魏征在这一年正式步入朝堂,参与中枢政事,在此之后李世民所颁布的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朝政有一半多来自他的谏言。

贞观三年五月,周王李元方逝世,李世民经过三年多的秣兵历马,砥砺前行,国力和军事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到了七八月的时候,突厥草原又遭了灾,突厥颉利可汗行倒行逆施,导致内患重重,去年突利就曾派人来向李世民求助,希望能与李世民联手,推翻颉利的暴政。

鉴于当时的时机不成熟,李世民只回了信,却未发起北伐行动,今年自春天开始,突厥一系列的变故让李世民看到了战机。

他一边暗中派人去和突利联系,一边筹备粮草,准备就在今年发兵征讨突厥,一血武德九年渭水之盟的耻辱。

八月初,李世民召来李靖,言辞恳切、语意深长的对他开口道:“药师,自朕登基以来,你虽领有尚书之职,却未曾在朝呆过一日,一心一意居于玉华山中,帮着朕养马练兵。”

“历经三载,如今终有所成,朕此先向你道声谢谢。”话毕,抱拳朝李靖拱手行了一礼。

“陛下折煞微臣了,臣身为武将,当年的渭水之盟不仅是陛下的心头是之痛,臣亦深感为耻,为陛下操练兵马,是臣的本分。”李靖吃了一惊,连忙闪开,一脸惶恐的拱手接口道。

“药师不必自谦,这一礼朕揖得诚心诚意,你也知道,朕登基的路程并不顺利,登基这几年来,内忧外患从未少过,渭水之盟就像一个根深深扎在朕心里的刺。”

“一日拨不出来,朕的心里就一日不得安宁,如今机会来了,这几年下来,药师你已为朕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

“而我大唐经过这三年多的休养,国库已差不多恢复了元气。”

“突厥可汗颉利这几年来,为了想尽快掌握整个草原,不断的打压各族,排除异己,引得草原各部都怨身载道。”

“再加上今年他们遭了灾,此消彼长,优势已经转到了我们这一边,这个时候我们挥兵北上,很有可能一举击溃颉利。”

“粮食兵马朕已准备妥当,现就缺一名领兵的主将,药师,朕想命你为北伐的行军大总管,你可敢接此重担?”李世民摆了摆手,目光灼灼的盯着李靖开口道。

“蒙陛下信任,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李靖单膝跪地,以军礼行礼。

“哈哈,甚好,有药师挂帅,朕相信此战定会如我君臣之意,不日朕将颁布旨意,封你为北伐行管大总管,不过北伐事大,此事朕尚需与诸众好好生商议一番。”李世民大喜过望,一边伸手将李靖扶了起来,一边哈哈大笑着开口。

三日后,李世民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信得过的重臣招到甘露殿,透露了自己准备北伐的心事。

其实他即便什么都不说,深知他心事的房玄龄等老臣瞧着他近一两个月的动作,心里也早有了数,几人听完他的话也不惊诧。

大家略略沉吟了片刻,兵部尚书杜如晦第一个接口:“北伐是大事,现确是最恰当的时机,臣支持陛下北伐。”

“臣等附议。”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同声接口道。

“朕就知道,你们会支持,后日的朝会朕就正式向众臣宣布此事,北伐是朕登基以来,最重大的一次军事行动,朕为了它,已经整整准备了三年。”

“此战若胜,我大唐的盛世将由此开启,周边各国再也不会有人敢觊觎我们,挑衅我们,同理,此战若败,朕和诸位的前程也只能到这里为止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