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福虽不能人道,可心里还是渴望正常人的生活,从楚氏跟了他以后,倒让他感受到了几分柴米油盐的乐趣。
他进了门先洗了把脸,楚氏拿出早就备好的衣裳给他更衣。
楚氏一边更衣一边道:“正好郎君回来,我有事跟你说!”
王大福并不疑惑是何事,因他在天子身边服侍,不管是朝廷里还是世家里,都有不少人想要巴结孝敬他。
王大福对这种事已经是见怪不怪了,然而楚氏却道:“昨日来了位管事模样的人上门来,他丢下一封信就走了,只说,等阿郎回来把信给你就是了……”
这倒是奇事,说是有人来求他办事,可这种求人的方式还是第一次见,他想了下道:“把那封信拿来我看看。”
楚氏亲自去把信拿出来,王大福打开来里面只有一张纸,上面只有一句话:沛县文水乡洪家村……
只是一个地名,这是什么意思?
王大福翻来覆去的看都百思不得其解,他问楚氏送信的人说话是什么口音,去了哪里!
楚氏回忆了下回道:“说的是官话,至于去了哪里,这个没有注意……”
这封没头没脑的信指名道姓交给王大福,却没写要做什么,王大福心里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在家里呆了半日,他还是忍不住让管家去打听一下这个文水乡有什么古怪。
王宅隔壁家有个进士郎君,他家藏书颇丰,管家便向他借了本图志。
第二日一早,他就跟王大福说,那文水乡只不过是一个寻常的小乡村,没什么出奇的地方。
最后管家补充了一句,传闻汉朝文终侯萧何,曾在沛县文水乡留下了一块刻着‘自明及晦’的石头……
王大福听了这话,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片段,他恍惚听见一个慈祥的声音对年幼的他说:阿四多吃饭,长大后比萧丞相还要聪明!
顿时他脑中如天雷轰过,管家和楚氏见王大福猛地站起来,满眼都是激动的狂热,两人担忧的相视一望,问王大福怎么了!
王大福大喊大叫让楚氏把那封信拿出来,他细细读了几遍,强忍住心里的激动,急急的吩咐管家去把昨天的送信人找到,然后再派人去信上写的这个地址去走一趟……
管家和楚氏听王大福哽咽的说,这地名可能是他的家乡,俩人都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来。
想找到亲人这件事一直都是王大福的心病,可惜他幼时就被拐走了,三四年间又被转卖过几次,早就不记得家乡在哪里了……
如今来了一封信就指出了王大福的家乡,他怎么不激动!
管家知道此事的重要性,忙一阵风似得赶紧办事去了,只留了楚氏陪着在屋里一刻不停歇走来走去的王大福。
只半个多月,去沛县的下人就赶了回来,他道:去了信上的那个洪家村打听,村里的一个老人说自己的最小的弟弟在五十二年前被拐子拐走了,当时弟弟才五岁,被拐走时是寒食节前……
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去城里卖鸡蛋,弟弟因为被竹篾割破了大腿,母亲抱着他去找街上的游医,然而就一会儿功夫,弟弟就不在了……
王大福闭眼听完了这番话,忍不住老泪纵横,他的大腿处就有一条细细的疤痕,这几十年过去了依然清晰可见,那这个老人家,肯定就是他的兄长了!
然而光有证词此事只可信五分,那下人又道,他把那位老人家的孙子也带回来了,如今人就在外边!
王大福忙命人把那小郎君带进来,他站在帷帘内悄悄看去,只见那小郎君约莫十七八岁,因仓促的赶路和陌生的环境,他满脸都是紧张局促,手脚都不知该怎么放。
这一看,王大福差点叫起来,这小郎君的面容与他有四分相似,王大福立刻就肯定,这孩子与他绝对有血缘关系!
他露了面与这小郎君相认,谈话间得知,王大福本命叫洪阿四,他上面还有三个兄长和一个姐姐,自他丢了后,老母亲哭了十几年,把眼睛都哭瞎了。
如今父母和前两个阿兄都死了,王大福的侄子辈和侄孙辈加起来有几十人人,听说了这些,王大福大半生不显山露水,现在也哭的死去活来了……
多年夙愿达成,王大福激动不已,知道亲人们还在乡村里过着清贫的生活,王大福立刻让人把自己的钱财拿了大半去洪家村了!
天子知道后也很高兴,他大方的给了王大福二十天的假,还授了他四品忠武将军之职,让他可以风光的回家乡看一看,告慰父母在天之灵。
王大福获得的恩宠让宫里宫外的宦者都欣羡不已,王大福的心情更不必说,他‘咚咚咚’的给天子磕了几个头,回家收拾一番后,就启程了。
王大福虽不是个完整人,可如今的他位高权重,又服侍着皇帝,谁不上赶着巴结呢!
在家乡呆了几日,王大福就回长安城了,同时带来的还有一个十岁的小男孩,王大福过继了一个侄孙自己抚养,权当做自己的亲孙子,将来给他养老送终。
心愿了却,王大福也知道了当初那个送信人的下落,据管家说,那人跟永安侯府的人接触了一次就音讯全无了……
永安侯府……太子!
王大福闻言神色晦暗不明,他想找到亲人这件事也不是什么秘密了,一些巴结他的人也在殷勤的为他打听,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最后居然是太子为他找到的……
太子究竟有什么目的王大福不知道,而且他也不会白帮忙的,但王大福从心底里感激,这人活一辈子,知道来处明白去处才能心安。
王大福如今夙愿已了,对于太子的帮助,他认真思虑了几日,最终决定,不管太子有什么要求,只要不做危及天子的事情,他可以回报太子几分。
而且这事绝对不能让天子和齐王知道……
为着胡家的事,太子又被天子看不顺眼了,连日议政都没给个什么好脸色,众大臣纷纷同情这个倒霉的太子,明明跟他无关,却总是承受天子的怒火。
李晖倒没什么感觉,他对太子妃打趣道:“总得让父亲把火发出来吧!”
虽然受了气,李晖心情很不错,他带着大郎去了晋昌坊去视察工程,如今寺院的殿宇已经竣工,现在工匠们在为天王、菩萨、罗汉等法像描金绘彩。
大郎看的很仔细,追着李晖问了许多问题,整座寺院走一圈下来得要半个时辰,大郎却一点没喊累,中间也没露出无聊的神色,李晖暗暗点头。
三月底,天子亲自去晋昌坊看了看,十分满意,因为是为母亲修建的,天子为其命名‘奉恩寺’,并且享宗室的供奉皇家寺院的名号。
至五月,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不已,太极宫包括东宫有品级的娘子女官,都盛装打扮,在天子及皇后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前往奉恩寺礼佛。
这一盛事被史官详细记录在册,宽阔的大街上,御驾威严,王孙公子风流倜傥,文武百官皆着官袍玉带,看热闹的人群不时发出惊呼。
蓁娘坐在马车里却十分难受,今日的服饰妆容让她必须保持着端庄的仪态,她挺直腰端着脖子,摇摇晃晃的马车让她头昏脑涨。
进了奉恩寺的门,早有肃穆的僧人等候着,天子下了车,带领众人进入天王殿。
蓁娘和齐氏并肩同行,这么多人却只有脚步声,她悄悄抬眼打量,这奉恩寺修建的宏伟轩昂,院子里的一颗百年菩提树听说是从东都移植过来的。
天子在殿内上香,女眷们移去后殿,在知客僧的安排下暂时歇脚。
乐声起伏间,蓁娘跟随前面的人重复叩首伏拜的动作,行动间还要保持发髻的稳固,这实在是个繁琐的活……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想要皇后和齐王什么死法~
第109章 中风
礼佛大半日,蓁娘已经是累的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因她刚出了月子,太子妃唯恐她伤了元气,让她回去好好休息两日,蓁娘只觉得腰酸的很,谢过太子妃后,她进屋就躺在床上没有动弹。
结果当天晚上,蓁娘还在迷蒙中,就听得耳边细小的说话声,她勉强睁开眼,吴嬷嬷拿着热帕子在给她擦脸,见她醒来,蹙眉担忧道:“娘子发热了……”
难怪觉得头有些晕晕的,蓁娘轻轻咳了一声,吴嬷嬷赶紧给她喂了一口水,又吩咐阿玉道:“去把柜子里的藿香丸拿一颗来,再备些温水给娘子擦擦身子,先给她降点温,明天一早你就去找林掌医来!”
阿玉听了赶紧去拿东西,蓁娘咽下味道十分奇怪的药丸子,嘶哑着嗓子道:“好久没有生病了……”
吴嬷嬷嘴里埋怨道:“娘子本就才生下六郎,必须要休养个半年才行,结果昨天就要去礼佛,这又跪又拜的,再健壮的人也吃不消……”
她搁下碗,伸手掀开了蓁娘的被子,褪去她的衣衫,拿帕子把蓁娘全身擦了一遍,蓁娘觉得舒服多了,又喝了一碗水才渐渐睡去。
第二日蓁娘觉得鼻塞耳鸣,林掌医来把了脉开了方子,抓了药熬了一大碗黑咕隆咚的苦药,蓁娘一口闷了,苦的她龇牙咧嘴。
因春季天气反复,蓁娘不让孩子们来看她,只隔着帘子问候了几句就让他们回去了。
特别是小寄奴,蓁娘严令伺候他的人不准到正屋来,就连饮食都要跟这边的下人分开。
寄奴就是六郎的乳名,他才一个多月,若他出了什么事,蓁娘真是要恨死自己了。
太子妃听说她生病的消息,忙使人来看她,蓁娘对来人道给娘子添麻烦了,来人温声安慰她好好养着,太子妃赏了一大包的补品药材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