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堂里都是自家人,周元俊犹豫了片刻又提醒周崇光道:「今日你父亲和母亲去的益阳侯府在内城朱雀大街上。皇上登基后封了两位太后,一位是以太后规制葬在皇陵的圣贤淑惠景太后,一位是如今居住在延禧宫的宋太后。」
「据说,咱们大景朝的来历便是从那位前朝被打入冷宫的景太后封号上来的。而那位益阳侯便是景太后唯一的亲侄子,一座侯府的规制赶得上前朝亲王府了,这京城中要说谁头一号不能招惹,一定便是这位益阳侯黎源了!」
第十一章如斯至亲
周元俊一心为周崇光好,将京城里的弯弯道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一说就是大半日,等周云娘带着歇了后精神奕奕的弟妹们到来这才停了下来。
舟车劳顿加上病了好些日子,此时的周云娘看上去瘦巴巴的脸色也不好,无双殊色也给折腾没了。但好歹底子在那,就是这样也是个水汪汪大眼睛的清秀佳人,一进门就被谢老夫人怜爱地扯了过去。
「云娘真是太瘦了,气色也不好。我娘家随阳侯府中有位宫里出来的嬷嬷最擅长调理女子气色,左右我那侄孙女已经嫁人,明日我便回去一趟将人请到府上来,好好给云娘、梦娘补一补,顺便也指点下云娘规矩。明年及笄后也好订一门好亲事!」
「叔祖母…」周云娘眼波流转,娇羞地低下了头,亲事什么的她貌似都活了第三世连个男朋友都没交过,想想都觉得亏,竟然还有些期待呢。不过,这时候可不敢表现出丝毫恨嫁的心情,她的人设可是娇柔弱小天真白莲花啊。
说起亲事,正和周崇光说完景帝上位奋发史的周元俊有感而发,「明年皇上便二十六了,后宫别说皇后,连个妃嫔美人都无。听说宋太后打算明年开春选秀,京中五品大员以上官员府中年满十五未婚的闺秀都得参选,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能成咱们大丰朝皇后!」
周云娘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还好自己爹只是七品官员,自己也要明年夏天才十五及笄,注定能够躲过这次选秀。而且依着自己爹娘对自己的看重,绝对会赶在明年冬天前把自己婚事给定下来,以后也和选秀八竿子打不着。
皇宫,手动再见!
门房来报,大房那边陆续有马车回来,估计是外出的主子们归家了。周崇光闻言便再也坐不住了,和马氏带着五个孩子告辞出门,直奔还未关上的中门。毕竟,周崇光的亲娘还在东府,对亲祖母和爹周元熹也还抱着几分期望。
这一次,一家七口总算是被准许进入东府,路上只见着行色匆匆的下人们,见到他们一行人只是好奇在远处指指点点,根本没人上前打个招呼或是迎上一迎。
马氏和周云娘并肩走在周崇光身后,周云娘听见马氏低低嗤了一声,「还京城富勋贵人家,一点规矩都没有。」
从前院进大门到后院大太太住的主院清晖院路途有点长,几乎走了小半个时辰才到院门口。周云娘明显觉着马氏动作越来越僵硬,下意识伸手握着了她的手。
马氏还以为周云娘害怕了呢,反手将女儿的手握紧,小声劝她,「云娘别怕,待会儿你爹让你们叫谁便叫谁,别的什么都不用多说。」
「嗯。」周云娘轻轻回道。
前方,终于有个收拾得干净利落的婆子迎了上来,「二爷、二太太,这边请。」
清晖院正房厅堂中,松鹤堂的老祖宗手中正转着一串佛珠,身边周崇光的亲娘杨氏正半跪在地上给她捶腿。
再半个月就是老祖宗就七十岁了,等闲时候她根本就不会出她的松鹤堂。然而现在她不仅出现在清晖院了,脸色还不怎么好看,正训斥周元熹和袁氏呢。
「益阳侯不过是个十八九的小子,让家里孩子们去就成了,你们两个倒是好!都是做人祖父、祖母年纪的人了还巴巴往上凑,亏不亏心啊!」
周元熹和袁氏在满屋子小辈面前还被老祖宗这么骂,脸上也有些挂不住。周元熹就没忍住,抬头回了句,「娘,今日皇上都亲临了益阳侯府,像我这把年纪的人去了不知道多少。」
抬出了皇帝,老祖宗一哽骂不出来了,垂眸看了眼人老珠黄的杨氏,说起了另一桩事情来,「我听说今日里崇光一家子回来了,却被门房给挡在了外面,要不是隔壁开门请他们进去,这天气怕是要冻坏在外头。怎么着?这个家还容不下崇光一家子了!」
大夫人袁氏瞪了杨氏一眼,代替周元熹回道:「老祖宗有所不知,崇光回来之前府里可是一点消息都不知道!他去岭南十四年,这门房上的人不知道换了几拨,谁还认得他是真是假。这府里的主子都不在,万一进来的是歹人可怎么办?」
「是啊,老祖宗。咱们府可不是谁自称一句爷就能轻易进的。万一惊扰了老祖宗可怎么办呀!」说话的是今年二十岁的周崇仁,排行老四,也是庶出,刚成亲不久。巧的是他成亲占的院落正是之前周崇光夫妻俩的院子。
拖周府男人们多情的福,人丁兴旺,可随之而来的便是院落紧缺。府里各房的姨娘们只能住在嫡妻院子的厢房里,少爷小姐们年满七岁前和亲娘一起住,过了七岁就得搬到一个院子里挤着,直到成亲才能分上一座小院子。后院这些年还平了两处景致建院子,可仍然紧巴巴的不够住。
老祖宗常年待在松鹤堂哪里知道当家人心里的苦。周崇仁的亲娘体弱,屋子又紧缺,所以她生的一双儿女都幸运地在老祖宗院子里长大,分外得老祖宗的偏爱。周崇仁又生着一张巧嘴,几句话就哄得老祖宗忘记了追究周崇光被挡门外的事。给她敲腿的杨氏凄苦着一张脸头埋得更低了。
周崇光一进门,首先就带着妻儿跪到了厅堂正中,目中含泪给老祖宗和爹、嫡母见礼。老祖宗年纪大了,最喜欢子孙满堂,见着地上跪着的七人连连让起来,更是亲自搀扶起了周崇光抱着痛哭了一场。
哭完了后,周崇光便让儿女们出来一一见礼。老祖宗笑呵呵的一一受了,让周云娘明儿带着弟妹去松鹤堂领赏,她是没料到周崇光会有五个子女,准备得不够充分。
哭了一场,老祖宗就有些体力不支了,叮嘱了几句后让一步三回头的杨氏搀扶着回了松鹤堂。她一走,周元熹和袁氏便坐上了主位,不叙父子离情,第一句话就是问:
「犯什么事了?连信都没一个就这么拖家带口急匆匆回来!」
第十二章亲情淡薄
周崇光作为庶子,从小在府里就是被忽视的那一个。
旁的大家子弟十五六岁就开始议亲,周崇光是到了十九岁都没人张罗。别说婚事,就是他日常用度都得靠他帮书斋抄书维持,也是因为帮人抄书,路过西坊鹿鸣桥的时候救了落水的马氏。大冬天的,也就他一个人什么都不顾地往水里跳。那时候,马源的生意远不如如今的大,但也算是手有余钱,正带着十六岁的妹妹来京城长长见识,大过年的却出了这么一桩事故。
马源也没想着用马氏的终身报恩,只是买了不少吃穿用度送去周府。谁知道就那么巧,遇到了正回府的周元熹。周元熹终于想起来还有周崇光这么个儿子,问清楚事情来龙去脉后他便想起了周崇光已经十九了还未婚配,也闲在家里没个差事。
他当然没打算让儿子娶个商户女,可把事情交给嫡妻袁氏后他又把事情忘到了脑后。要说周府里袁氏最不喜谁,绝对是周崇光这个庶出的二爷。一来周崇光的娘是老祖宗遏制媳妇塞到儿子床上的丫鬟;二来周崇光和嫡出大爷周崇信小时候跟着一个先生念书,周崇光常常被先生夸赞,周崇信经常被罚。
有了这些缘由,袁氏恨不得周崇光一辈子都没出息。但周元熹开口,她这个当家主母也不得不重视起来,先是给周崇光塞了个通房丫鬟,又思来想去计上心来,当即就派人散布了谣言说周崇光坏了马氏名节不想负责。等谣言散开,她便让人向马氏下了聘礼,成功给周崇光娶了个商户女。
成家立业,成家立业。既然周崇光成了家肯定得立个业,正巧袁氏得知岭南县令有缺,想都没想便让娘家兄长举荐了周崇光。将刚刚成亲还不到一个月的周崇光夫妻打包远离了京城。
周崇光是个重情的人,在岭南十四年都不曾得到一纸调令,逢年过节送到京城的信件偶尔接到一封周元熹的回信都是叮嘱他好好为官莫要记挂家中。
即便马氏会在他耳边抱怨牢骚下京城的人和事,他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希望这就是周元熹一个做父亲对儿子的殷切希望。但回家后经历了西府的热情,再见到周元熹质问的冷脸和不信任的目光,周崇光到京城后热切的心终于渐渐冷了下来。
「爹,儿子不是犯了事。是吏部行文,让儿子回京述职,年后去内阁任典籍一职。」
「不可能!」袁氏和周崇信一起惊呼出声,周元熹虽然没出声,也是满脸怀疑。
周崇光淡然一笑,「因着是钦差大人亲自为儿子送来的调令,怕儿子一家出行在路上遇到什么意外,还特地让儿子收拾东西跟着钦差行辕一道回京,所以才来不及给家里来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