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笑道:“不好意思,老寿星答错了。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长得仙女似的,穿着大红袄、白绫裙子——”
刚讲到这里,外面忽然一阵喧嚣,有人说:“没事,别吓着老太太。”
贾母忙问:“外面怎么了?”
丫鬟说:“南院马棚失火了,已经救下去了。”
贾母是最胆小的,吓了一跳,扶着丫头站到门口往南看,只见东南角上火光犹亮。
贾母:“阿弥陀佛,快去给火神烧香。”
一直看到火光熄灭才又进屋来。
宝玉问刘姥姥:“那女孩子大雪天为什么偷柴草,要是冻出病来可怎么办?”
贾母说:“都是说偷柴草惹出火来了,不提这个了,讲别的!”
宝玉记挂着雪地里的姑娘,心内虽不高兴,但也不敢说什么。
故事二:我们村东边的庄上,有个九十多岁的老奶奶,天天吃斋念佛,感动了观音菩萨来托梦:“你这样虔诚,本来是应该绝后的,但是,我禀告了玉皇大帝,给你个孙子。”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还有一个儿子,长到十七八岁死了,后来,儿子果然又生了儿子,今年十三四岁,生的聪明伶俐。可见,神佛并不是骗人的!
这个故事贾母爱听,连王夫人也爱听。
宝玉还记挂着雪地里的姑娘,心中闷闷不乐。
探春问他:“昨天接了史大妹妹来,咱们回去商量也组织一次活动,请老太太赏菊花,可好?”
宝玉笑道:“老太太说要摆酒席请史大妹子,等吃了老太太的,咱们再请不晚。”
探春说:“天越来越冷了,老太太未必高兴!”
宝玉:“老太太喜欢风花雪月的,不如等下初雪的时候,再请老太太赏雪。咱们雪下吟诗,就更有意思了。”
黛玉笑道:“雪下吟诗?依我看,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岂不更有意思?”说完,宝钗谁的都笑了,宝玉看了黛玉一眼,也不说话。
天晚了,贾母下令:“都洗洗睡吧!”
宝玉还惦记着故事一的结局,拉了刘姥姥,问那女孩子是谁。
刘姥姥只好继续编:“那是我们村北一个小祠堂里供的一个老爷的女儿,老爷叫什么来着:张三?不对!李四?也不对!王二麻子,更不对了……”
宝玉:“我不管他叫什么,我只关心那个女孩是谁!”
刘姥姥道:“这老爷没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叫茗玉。小姐知书达理,老爷爱如珍宝。可惜,茗玉小姐长到十七岁,一病死了。”
宝玉听了,不停的叹息:“后来呢?”
刘姥姥:“那个没想起名的老爷因想念女儿,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茗玉小姐的雕像。如今年久失修,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个神像就成了精。”
宝玉:“不是成精,按理说,这样的人是神,灵魂是不会死的。”
刘姥姥说:“我们都以为她成了精,原来不是!那天抽柴草的就是她!我们村里商议着要把这座庙平了。”
宝玉:“不能平,如果真那样,你们的罪过不小!”
刘姥姥:“幸亏哥儿提醒,我回去就告诉他们。”
宝玉:“我们家世代行善积德,等我攒了钱,把寺庙一修,每月再给你钱烧香,可好?”
刘姥姥:“托那个小姐的福,我们也有零花钱了!”
宝玉:“你们那个村叫什么名?”
刘姥姥只得胡诌:“,马兰山下马兰坡村。”
宝玉信以为真,回到房中盘算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宝玉给了茗烟几百钱,按刘姥姥给的路线地名,叫茗烟打头阵,察看地形。
宝玉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才看见茗烟慌慌张张的跑来。
宝玉:“找到了没?”
茗烟上气不接下气:“貌似找到了。爷说的地名不对,我按照方向找下去,果然在东北方向看见一座破庙,进去一看,吓了一跳,就跟活的一样!”
宝玉:“她能变成人,一定就活灵活现的了。”
茗烟:“那不是女孩儿,而是一位青脸红发的瘟神爷。”
宝玉啐了一口,骂道:“真没用,这点事都办不好!”
茗烟很委屈:“二爷,别人骗了你,你就折腾小的,还有地方说理去吗?”
宝玉见他急了,忙安慰道:“别生气,等以后有时间再去找,如果找到了,我重重的赏你。”
二人正说着,忽然,小厮来报:“老太太屋里的姑娘在二门等二爷。”
第四十回 刘姥姥进大观园一
【刘姥姥】别名:母蝗虫。民族:汉。职业:中国农民。个人贡献:设计救出了巧姐。刘姥姥善良正直、聪明能干、重情义而且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刘姥姥曾三进荣国府,给荣府的人带去了欢声笑语。是一位具有非凡公关才能的老太太,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在刘姥姥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农民率真朴实的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受大家的喜爱。
宝玉接到通知:荣国府妇委会主要成员都在贾母房里等他开会,他是妇委会里唯一长胡子的男性成员,也算是长期的列席代表,不同的是,他的列席资格既有发言权也有表决权。
刚到会场门口,琥珀就说:“快点吧,就等你了。”
进到里面,大家正在热烈的讨论。贾母、王夫人、贾氏三姐妹等都在商议如何还史湘云席的问题。
宝玉说出了自己的建议:“普通的八仙桌吃法已经厌倦了,不如我们来个新鲜有趣的。每人一张高几(高足的桌子),各人点一两个爱吃的菜品摆到自己桌上,另外,用食盒装满各色点心、糖果,自斟自饮,岂不别致?”
贾母首先叫好,众女将见最高决策者已经同意,纷纷表示,宝玉与众不同的建议既新颖又别致,实在是某朝某年最靓丽的新点子之最。
贾母传令厨房:“明天就按宝玉的建议做了,按人数摆好,早饭也在园子里吃。”
会议继续进行,制订了一系列贾政不在如何让宝玉玩得痛快、玩的尽兴的一系列措施,直到掌灯时分,会议才散。
第二天……
这天天气晴朗,这天风和日丽,这天也鸟语花香。一大早,李纨就带领着婆子、媳妇们打扫卫生、扫落叶、抹桌子。
丰儿带着刘姥姥进来了,身后跟着板儿。
刘姥姥:“一大早,大奶奶就开始忙了。”
李纨笑道:“我说昨天不让你走,你非要走,怎么样,还是没走成吧。”
刘姥姥笑着说:“老太太留下我,说让我也热闹一天。”
丰儿手里拿着几把钥匙递给李纨说:“我们奶奶说,外头的高几恐怕不够,让把楼上仓库里的拿下来用一天。奶奶还说了,本来她想亲自来的,但是太太找她谈话,她一时半会儿来不了,让大奶奶开了门,带人搬出来。”
李纨让素云拿钥匙开门,又令婆子把二门值班的小厮叫进来搬桌子。
李纨抬头看着,小厮、丫头、婆子齐动手,不一会儿,二十多张雕花的高几就抬下来了。
李纨不停地嘱咐着他们:“慢点,碰坏了人不要紧,别碰坏了桌子。”又回头问刘姥姥:“姥姥上去看看吗?”
刘姥姥就等这句话了,拉着板儿上了楼。仓库里,乌压压的堆着各种围屏、桌椅、大小花灯,还有各种的不认识,刘姥姥嘴里念着佛:都是两条腿走道的人,做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
参观完下楼,李纨又说:“老太太一高兴,就喜欢划船,不如把划船用的木浆和遮阳用的布幔子都拿下来吧。”
这里正乱糟糟的安排,贾母已率领着一帮媳妇、丫头进来了。
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这么早就来了,我采了新鲜的菊花,正要叫人送进去呢。”
贾母:“我虽梳好了头,但头上还没插花,拿过来吧。”
碧月捧一个大荷叶似的翡翠盘子过来,里面盛着各种颜色的菊花。贾母拣了一只大红的插在发髻上。回头看见刘姥姥,忙笑道:“过来戴花儿。”
凤姐一把拉过刘姥姥,笑道:“我给姥姥帮忙。”说着,将那一盘子五颜六色的菊花横七竖八的插了刘姥姥一头。
贾母和众人见状,笑个不停。
刘姥姥笑道:“我这脑袋不知从哪修来的福气,也体面了一回。”
王夫人笑着对刘姥姥说:“你还不拔下来摔到她脸上,把你打扮成老妖精了。”
刘姥姥憨憨的一笑:“想当年,我也爱风流,年轻时戴个花儿,抹个粉儿的,今天我也老风流一回儿。”
众人听罢,前仰后合。
说着笑着,来到了沁芳亭。丫鬟们抱了一个大锦褥子来铺在栏杆的榻板上,贾母倚着栏杆坐了,叫刘姥姥坐在身边。
贾母:“这园子可好?”
刘姥姥感叹了一回:“我见过的最美的风景是在年画中看到的。我们庄户人常说,‘啥时候咱也去画里的地方看看。’在我们心中,画里的美景都是假的,只不过是人们美好的向往罢了。今天进了园子一看,竟比画里还要美十分。如果有人能照着园子画下来,我带了家去让他们们开开眼,就算死了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