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了袁恭天真的想法。就立刻勒令妻子赶紧给老家写信,给方瑾再寻一处合适的亲事。
方瑾万分绝望,如果在老家能寻到合适的亲事,她何至于寄居舅舅门下这么多年?她一切的寄望都放在了袁恭的身上。
她哭得几乎要晕倒。
于是袁恭回去就跟父母提起了自己的想法。
吴氏身体不好,因为这件事情犯了肝气病,病倒在床上,儿子能这么决定,却让她很是欣慰,可袁泰毕竟是做了国公的人,又是常在皇上身边走动的。他太了解宫里那帮刘家人的性格了,不论别的,如果这回你顺着他的意思,放弃了吴家这门婚事,那也就罢了,如果你没顺着他的意思来,那么以后再想得他的信任就很难了。他们和吴家不一样,他们这些勋贵世家,战时靠军功,平日里就靠皇帝的信任,没了信任。他们什么都不是。
可他又同情儿子,不好与儿子开口。
就只好将儿子推倒老公那里。当然不出意外的,老国公差点没一棍子打死袁恭,直接吼到,要是方瑾进门,他就没袁恭这个孙子。
他原本就不大喜欢吴氏,连带对吴氏的娘家外甥女也不大喜欢,如今又出了这样的事情。皇帝不追究他们对张静安的伤害就不错了,这个孙子居然还为了方瑾要去得罪皇帝?绝对不行!除非他死,不然方瑾绝不可以进门。
袁恭没有办法,如今风口浪尖地,只能琢磨着拖,先拖个一段时间,等风声过去了,他再和爷爷提,他寻摸个外任,然后跟方瑾到京外去。反正张静安既然如此得皇上爱重,到时候肯定再找了一门好亲事。到时候张静安嫁入高门,过上了好日子,以皇家的度量。不至于几年之后还计较这个事情吧。
可究竟要等几年,这就不好说了。
这还得说,袁恭又天真了,张静安如今名声不大好是一回事,要是张静安的亲事好找,玉太妃至于要将张静安托付给受过她恩惠却多年未曾交往的袁家吗?如果张静安嫁的不好怎么办?
两家的长辈们自然是同情这对可怜的孩儿,但是这件事情却并不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想的那么简单。
更何况张静安还不到十四岁,她大可以拖个两年,等风声过去了再议亲,可方瑾比袁恭还大半岁。马上就要二十了。
出了这样的大事,吴明权觉得实在是愧对过世的妹妹和远在任上的妹夫,方瑾毕竟只是他的外甥女,她的事情,还是必须要跟方瑾的父亲商议。
方瑾得知之后,更是惶恐。
她很了解她的父亲,说起来是刚直,其实就是性子孤冷自私,更何况身边还有继母和几个弟弟妹妹,她出了这样的事情,不用猜就知道,父亲绝对会立刻派人过来将她接到任上,远远找个人家嫁走,恐怕一辈子都回不了京城了。
她越想越是害怕,这就生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绝望。
她求袁恭现在就带她走,两个人出京即可成婚,只要木已成舟,皇帝还能非要他们分开不成?
方瑾带了自己的细软到他当值的宫门外头就这么等着他,且就不愿回吴家去了,简直吓掉了袁恭的魂。
虽然他不介意等着。可是私奔却是他没想过的。现如今私奔可不是他们两个人的事情,涉及袁家,吴家,方家,一旦真私奔了,三家的长辈,还有下头的弟弟妹妹要如何自处?
他还是将方瑾给送回了吴家。
吴家人立刻就将方瑾给软禁了起来。
袁恭身边,也被放上了老太爷身边得力的家将,连出门玩耍喝酒都不让了,不错眼珠子弟盯着他办差。办完了就回家。尤其是不能往吴家那边去,更不许给吴家写信,和接吴家的信件了。大约不等吴家给方瑾订下亲事,就不能给他自由。
于是乎,非常奇妙的,虽然这一世,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可张静安还是搞砸了袁恭和方瑾的亲事。
而与此同时,她竟然也陷入了一个上一世未曾陷入的困局,不知该如何是好。
张静安的危机在于。如今皇帝缺人去和亲。
说起来皇帝当然不愿意把宗室的姑娘派去和亲。可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开国的时候先皇一?作气在西北用兵,愣是将鞑靼给赶到了漠西荒漠,又设立的关西四镇,算是基本上稳定了西北边陲。可是当年用兵太狠,而鞑靼这种游牧民族又偏偏是那种记吃不记打的,被打残了打散了,虽然对中原大地构不成大的威胁,可是每年青黄不接南下袭扰还是免不了。因此四镇设了,就不好撤,常驻四镇。耗费也不小不说,主要是让朝廷无暇旁顾,几十年过去了之后,别的地方就不免出些问题。
比方说东南的倭寇,西南不听话的土司,最要命的是辽东的瓦刺人。
说起来瓦刺人和鞑靼原本是一家,后来因为受不了朝廷的压力,和鞑靼分了家,可分了家却依旧本性难移,因为朝廷无暇东顾,就开始一日日坐大,越发嚣张了起来。原本分了好几部的,后来不知道怎么打来打去,倒是让其中一部给坐了大,如今在辽东时常生事,不断摩擦。其实就是希望朝廷能够与他封王,承认他们与朝鲜越南同例,认同他作为瓦刺共主对辽东的所属权利。
皇帝虽然不及先帝勇武,如今天下也不是那么太平,可是这点子尊严还是要的。
天朝上国之君,怎么可能随意裂土分封?因此只着内阁想办法与鞑靼人和瓦刺人扯皮谈判。先后派了十几波的使者出使辽东,分化离间那些辽东的大部族,可也产生了很多的麻烦。
比方说,现如今瓦刺在辽东最大一部称为胡图,胡图的可汗脱脱汗最近上书朝廷要求赐嫁公主通婚。
从朝廷来说,安抚脱脱汗的的好处太大,通婚之事是势必可行的。
可从宗室贵女的角度考虑,那么谁去通婚,那还不如立刻死了的好。
那瓦刺人粗蛮豪放,对待女人更如同牲畜财物一般。脱脱汗之所以能坐到大汗的位置上,就是因为在与兄弟争夺自己庶母的战争中大获全胜。而他以前的庶母如今正是他的十四个妃子之一,还与他生了三个儿子。
如此禽兽不如的人,如何能嫁?
偏生皇室子嗣单薄不说,皇室子先帝起,就不曾有公主活到成年,唯一的成年的还是张静安的母亲永嘉公主,可谁都知道,永嘉公主不是先皇亲生的,而是抱养的。
只是到了这个时候,那些曾经为了这个嘀嘀咕咕的宗室也顾不上张静安的血缘问题了。
皇帝没有女儿,就要从宗室中选。
当年先皇起兵造反的时候,是被前朝屠了三族的,除了远在福建的靖江王之外,皇室其实早就没有了亲近的族人。只是开国的时候,皇帝觉得自己孤家寡人一样不好看,这才不知道从哪里将早几辈子的族谱翻出来,寻了一帮亲戚来分封。
皇帝既然与他们不亲,自然也不会给他们什么实惠。现如今这帮宗室,虽然占着宗室的名号,却没能沾上皇室什么光。现如今要他们拿出女儿去和亲,庶女族女还不行,还要什么嫡出的贵女。他们就有真心疼爱女儿的不干了。可他们又不敢直接说自己舍不得女儿。反倒把攻击的目标放到了旁人的身上。
在他们看来,他们虽然与皇室血缘不亲近,可张静安还和皇室毫无血缘呢。更何况多少宗室贵女都没有封号,可张静安不仅出生就是县主还莫名其妙地加封了郡主。既然享受了皇家的奉养礼遇,就该为皇室出力才对。
而且张静安和她的母亲都以美貌闻名,年纪也正好,还从小养在宫里,哪里有比她更合适的人?
宗室自立国以来,就从来没有这么团结过,在这件事情上,居然一致求了宗人府,就将张静安的名目给送到了礼部。
皇帝气得干瞪眼,可也得承认,他要找个名目还否认张静安还真的没有什么太硬的道理还驳斥宗室的歪理。
他只得将礼部的折子返回去,让除了张静安,再多列几个备选的宗室女。可偏生宗室一直认为,张静安最合适不过,还要什么备选?脱脱汗再尊贵,也不过是北方草原一蛮夷而已,上朝与他一个贵女,已经足够了,难道还任由他挑选不成?死活不肯报其他人的名目上来。
偏生那脱脱汗的使者也是个跋扈的,催逼的极紧。皇帝也有些支持不住的样子。
张静安没想到自己刚刚逃过赵天赐的那一劫,竟然就又要落到一重新的万劫不复。
第28章 和亲
张静安虽然幽居在张家,但是这件事情已经是满城风雨了,也已经有人给张数透了风声。
要说张静安倒霉,谁最高兴?
那一定是继母李氏了。
她真的是高兴的不行,张数十分不给她面子,张静安留在家里一时,竟然是都不许她回家的意思。好容易儿子女儿求了半天,许了她回家,却不给她管家的权利,也不许她出门,竟是只将她关在那院子里看着那四方天度日。
害得她只能盼着张静安赶紧出嫁,好重获自由。
如果张静安能被派去和亲,嫁给鞑靼蛮夷真是太好了,简直大快人心,老天长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