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不见,不想师兄身旁还缺这么一个佳人煮茶,我离开书院时,先生可是一再叮嘱,让我带话与师兄,‘该是成家立业的时候了’。”将茶碗置于平膝乌案,虞沨也扫视了竹舍一眼:“一别三载,就连这些陈设都是分毫不变,可见师兄心如静水,沨实在羡慕。”
魏渊挥了挥手,抚了抚颔下仅有寸余的短须:“红颜知己自古难求,何必在身边添个聒躁的累赘。”
“师兄困在这高门深宅里,又如何能寻得红颜知己?”虞沨笑道。
魏渊微微咪起双目:“你是来劝我出仕?”
“若真是如此,只怕师兄要惋惜你的一盏好茶了。”虞沨摇了摇头:“沨岂能不知,师兄志不在宦途。”
魏渊的笑意这才重新回到脸上:“先说说你,这一次是真决定了要留在锦阳,再不去翼州?”
五年之前,虞沨尚才十一,便一意去溟山书院求学,因他病弱之身,楚王甚是犹豫,老王妃更是哭天抹泪地挽留,可虞沨甚为坚决,称己虽病弱,也不能虚耗光阴,成一个庸碌无为的病夫,纵使将来大病得治又有何用?将养病榻莫如拜师名门,就算将来不治,短暂的一生也不算碌碌无为。
楚王劝说不得,只得亲自护送了虞沨去翼州,而魏渊当时还在书院,两人性情相投,彼此欣赏,成了同砚挚友。
后来,魏渊被族伯——名震大隆的大儒魏望庸“驱逐”出门,让他以所学之才,报效朝廷,魏渊却并无入仕之心,离开冀州后游山玩水,两年之间,将大隆名山秀水游了个遍,锦绣诗作面世不少,所谱琴曲更是引得青楼名妓们一掷百金争抢,才子的名声就这么张扬开来。
却教魏大儒怒火攻心,连连斥责,称魏渊枉自菲薄,耗废了十年寒窗,痛心不已。
魏大儒一怒之下病倒,魏渊闻信,不得不回翼州探望师长。
因此才结束了浪子生涯,却依然坚持自身原则,拒不入仕。
恰逢老国公病逝,虞沨回锦阳赴告,郁闷不已的魏渊请求同行,也好教师长安心。
不想却得知卫国公府有这么一座沐晖楼,收藏了数千本书籍,当中不乏绝版珍本,便生钦慕之心,甘愿为国公府西席,教导郎君与娘子们琴棋书画,只求闲时能入沐晖楼阅览藏书。
转眼就是三年。
魏渊与虞沨书信来往频繁,但因虞沨这几年都不曾回京,两人也是经年不见。
点了点头,虞沨说道:“让祖母牵挂多年,我心甚是不忍,总算是在溟山书院小有所成,也得了先生允许,该是回来的时候了,沨不比师兄洒脱,唯愿学有所用矣。”
“依我看来,你的身子倒也不像有什么大礙,虽说还是瘦弱些,可不难看出意气风发。”再次抚了抚短须,魏渊的目光中似有深意。
“师兄难道不曾听说,沨自幼恶疾缠身,虽经太医名方调养,却活不过冠年?”虞沨笑道,半分颓丧皆无,仿佛讨论的是旁人的生死。
“我只信自己的眼睛。”
虞沨摇了摇头,举眸去看窗外已经偏西的金阳,沉默了一阵,又再说道:“有一件事,我一直瞒着师兄,其实我这恶疾是因为……”将声音压得低沉,飞快吐出了两字。
“果真如此?”魏渊大诧:“怎么会?”
“陈年旧事了,再提无益。”虞沨把目光收回,落在青瓷茶碗里:“因此若不得根除之方,的确难以挨过冠年,可不到最后一刻,我不会轻言放弃。”
魏渊却还沉浸在震惊之中,许多次想要劝慰,可看着小师弟复杂莫名的神色,终究还是作罢。
“沨素知师兄并非不羁浪子,只不想与朝中庸碌之辈争夺那一官半职,但师兄的抱负,却是与沨别无二致。”略略静默,再饮了一盏清茶,虞沨又说。
魏渊抬了抬眉,似乎略有不解。
“沨是认为,师兄到了该离开国公府的时候了。”微笑,放下青瓷茶碗,虞沨与魏渊四目相对:“金相结党,把持吏部,以致地方官吏大多为他的党徒,其中不乏欺男霸女、为害百姓之辈,秦相为与他争权,党争不断,中枢左右二相已经势成水火,此次宁海府下知州竟然被人暗杀,圣上震怒之余,也实在忧虑……”
甫一回京,虞沨便入宫见了圣上与太后,因着楚王深受圣上信重,而虞沨之才也极受圣上赏识,朝中政事,圣上对虞沨并不讳言,甚至将心里的打算对虞沨仔细道来。
自从大隆立国,虽然官制渐有革新,可中枢左右二相,始终还是在金家与秦家的掌握之中。两者一为勋贵,辅佐高祖建国,受新兴勋贵的信重;一为东明遗臣,当初逼哀帝退位,居功至显,被前朝望族世家视为翘楚。
两大势力经过对立、平衡、溶合,到了眼下竟然又再对立,金相与秦相甚至在朝议时恶言相向,险些大打出手,引得朝政紊乱,两党之争越演越烈。
舍谁弃谁,圣上一时难做抉择。
因为金相的荣辱关系到新兴勋贵的利益,而秦相身后也站着森森望族世家。
虽说还不至退无所退,但若放任不理,任由隐患深埋,几年间必然酿成大祸,于是圣上起意筹建天察卫——这是一个直属于圣上的隐秘机构,直接听命于天子,决定了天察卫的长官必须是圣上全心信任之人。
这个光荣的任务落在了楚王身上,因此圣上并不对虞沨隐瞒。
眼下,虞沨又将天察卫的存在告知了魏渊:“朝廷命官遇刺,其中定有阴谋,圣上虽下令大理寺与刑部严查,却并不全心信任,因此才让天察卫密查,不过天察卫属隐秘机构,又是新近筹建,可用之人并不太多,师兄,你是否愿意领这密令,去宁海暗中查探平江知州遇刺的真相!”
魏渊哪里想到多年不见的小友登门拜访,竟然告诉了他这么隐秘之事,并且还想让他参与其中!
下意识就是连连摆手:“我不过就是个浪迹无羁的文士,又哪里能担此重任。”
“师兄这话能瞒得了别人,却是瞒不过我,你之所以不想入仕,不过是对眼下官制极度失望,想天下饱学之士甚多,但如果不是出身世家,再无人荐,又拜不得名师,注定却要终身默默,空有抱负也难施展,即使师兄出身世家,一旦踏入仕途,只怕也会被逼得舍弃抱负,做那奉迎捧承的庸人。”
这一番话,实在说中了魏渊的痛处,收回手臂,置于膝上,笑容尽敛,眉目间尽是肃色。
虞沨长叹:“眼下官吏选任实际掌握在左、右二相手中,圣上虽有意彻底改革,却不得不忌惮勋贵与世家的权势。若要让饱学之士得到公平地对待,必须要瓦解两大势力对左右二相的奉丛,让他们无势可依,由圣上将皇权真正地集于一手,才能彻底进行改革,建立更合理的官吏任免制度。为了那些寒窗苦读却难入仕途大展鸿图的人才,为了大隆将来的稳定与昌盛,更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居乐业,沨恳请师兄莫再推辞。”
仿若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魏渊的心上,寒窗苦读十余载,肩上更压着师长的期望,他本不是当真散漫洒脱之人,可见了多少同窗从雅量壮志,沦为营营汲汲、狥财蠹役之辈,渐渐心冷,方才以放荡不羁掩示,可沉沦多年的抱负,却在这一个初夏,两盏清茶之后,又从骨子里挣扎苏醒,摆脱了压抑,叫嚣在血液里。
“果然是我之挚友,知我甚深,遂潭不才,蒙楚王世子赏识,当竭尽全力,为圣上分忧解难。”
陋室竹堂,魏渊与虞沨相视而笑,各自再饮一盏清茶,由此缔结一个承诺。
☆、第二十章 忽得启发,设计识人
暑意渐浓,骄阳日盛。
接连好几日,除了早上依然去马场练习骑射,陪着祖母消磨完上午的辰光,午后的半日旖景都在绿卿里看那本厚厚的《东明五帝传》。
年岁还小时,她就听过祖母说起哀帝的故事,更兼着魏先生也常常批判东明哀帝的暴戾无道,旖景对东明这个亡国之君的种种恶行也是耳熟能详。
当时昭康氏一统北原,剑指中原,百万雄狮盘据敕勒川外,对锦绣中华虎视眈眈,外患迫在眉睫,哀帝却置之不理,自登基之初,赐死元配,立一出身卑贱的宫婢为后,执意把中枢首相之职交托到宫婢之父手中,并为此大开杀戒残害忠良,又夜夜笙歌不绝,放纵奸诈小人把持政事,以致昭康氏轻易突破关隘,夺归化十郡。
见东明朝廷不作理会,昭康氏野心暴涨,又挥师往朔州进发。
那时高祖已被逼起兵,闻朔州险情,意欲前往支援。
不想哀帝闻信,竟以为这是除去虞氏乱党的大好时机,非但不救朔州之急,反而令东、西几路大军夹击楚州军,全不顾蛮夷破城之危。
高祖寒心,遂弃朔州不顾,直取翼州,逼向锦阳京。
朔州守将不得外援,死守半载,终于箭尽粮绝,自绝,城破,朔州沦丧于北原人手中,紧跟着,昭康氏于朔州称帝。
东明朝臣总算对哀帝彻底失望,由当时任职参知政事的秦文执牵头,联合各大望族并京师禁卫,以“亲君侧”的名号,发动“洪明之变”,逼得哀帝自绝,迎拥兵翼州的虞兴邦入京,至此,东明国亡,大隆建国,虞氏称帝。
哀帝无能而性恶,虽尸骨已寒,可世人每有议论,无不咬牙切齿。
故而在旖景的意识里,前朝东明实在不堪得很,但读了几日《东明五帝传》,她的看法却大有改观。
相似小说推荐
-
错嫁良缘续之海盗千金 (浅绿) 潇湘VIP2015-01-23完结听说了么? 夙家数百年来,都只生儿子,如今这男儿堆里,终于盼到了一位千金! 真的?那还...
-
重生之盛宠 [金推] (容默) 2015-01-24完结上一世,世人皆说谢瑶十恶不赦,唯有元谦深信她是个好姑娘。重生后的谢瑶试着把自己洗白成一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