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从莲花庵养伤归来,竟发觉黛玉大有变化。
首先就是对北静王种种关切,尽管她自己含而不露,但在旁人看来,却已行迹明显,和豆蔻、葳蕤私下谈起,莫不如此认为,都替王爷、王妃感到高兴。
如今她又肯为迎春出头,而且筹划安排,比自己更仔细、更周到,既抬举了迎春,又顾及了北静王的身份,可见其心思缜密,人情通达,不再是那个对俗事不闻不问,只知道作诗填词,折腾情绪的潇湘妃子了。
欣慰之下,在紫鹃的心中,也有一丝隐忧。
若从此和北静王情深爱笃,自然能令黛玉幸福喜乐,然而,从“潇湘妃子”变作“北静王妃”,或许,也会为她带来一些先前不曾有过的烦恼……
按下紫鹃这头暂不表,这阵子,顺天府地头上不曾发生什么大事,加上手段圆滑,深谙官场之道,自薛蟠案件之后,贾雨村颇悠闲自在了一阵。
又从吏部相好的官员那里,打听得自己有望荣升,更是喜不自胜。
他正美滋滋地等候好消息传来,不想衙门外,忽然有人击鼓鸣冤,雨村无奈,只得让衙役唤那人到堂上来询问。
这一问,不啻平地惊雷,直把贾雨村吓出一脊背的冷汗来。
喊冤的是一名青年男子,自称姓董名润良,济南府人氏,年方二十六岁。
贾雨村问他状告何人,有甚冤情,没想到那董润良当堂就喊,要状告北静郡王水溶,夺□室,逼良为妾!
这怎不叫贾雨村震恐色变,当场就喝止董润良,另将他提到后堂僻静处,细细问话。
那董润良详述了原委,原来在他家在当地也曾是个富户,幼时就由父母做主,与世交之女李氏绣心定下婚约。
他十四岁上随父亲泛海行商,不想遇上风浪,货船翻覆,父亲遇难,他被海上的波斯胡商所救,流离异乡多年,辗转才回到故土,一切已是物非人非。
母亲以为父子双双罹难,不胜哀伤,早早病逝,两位兄长分家各自过活。而李氏夫妇也相继亡故,家人散去,只剩一名乳娘,携了李姑娘,上京里投亲去了。
董润良自幼就和李姑娘情分深厚,当然不肯就此放弃,得了两位兄长些许资助,便独自到了京城,多方打听李姑娘的下落,可惜始终没有半点头绪。
直到半个月前,在城郊的一间客栈,遇到一个年长的乡里,认出他来,惊呼董小官人原来你还未死么?
他乡遇故知,自然悲喜纵横,一老一少把盏叙话,说起这些年的变故,都唏嘘不已,话题转到了李姑娘身上,老人家却变得吞吞吐吐起来。
董润良跟父亲学经商,善于察言观色,一瞅这般情形,便明白此老多半知道些消息,当即跪下叩头,苦苦哀求,声称自己和李姑娘定下婚约,除非是她已不在人世,否则自己今生非她莫娶,还望老人家成全。
老人拧他不过,又见他着实志诚可悯,只好悄悄地告诉董润良,当年那李姑娘和奶娘一道,上京里投靠一位远亲,那远亲可是大大的有来头,乃是当朝勋贵北静郡王!
听说李姑娘住进王府不久,就被老王爷指给了他的公子水溶为妾,如今老王爷过世多年,正是那位公子,袭了北静郡王的爵位,李姑娘也该还在他的府上,论身份当是一位姨娘。
老人吐露了消息,又怕董润良造次,再三叮嘱他,婚约之事,还是就此作罢,李姑娘已是北静郡王的妾室,他一介草民,还能有什么想头?
董润良嘴上答应了,然而和老人分别之后,他独自行走在街市中,眼前是无限繁华,而自己却是孑然一身,想到年少时节,和李姑娘青梅竹马,种种欢乐,如今父母双亡,兄长不亲,在这世上,唯一让自己牵挂不下的,就只有她了!
他本是性情中人,又吃了不少酒,越想越觉得内心不忿,血气翻涌,于是一个冲动,就到顺天府衙门前,敲响了惊堂鼓。
贾雨村听完案情原委,先是板起面孔,叱问董润良,怎敢胡言乱语,捏造事实,攀诬北静王爷,待本府查明,这就是该流配的大罪!
这个热乎乎的山芋,比之薛蟠一案,更加烫手百倍,贾雨村本不想,也不敢接下,就打算拿话吓退董润良了事。
没想到这个年青人十分倔强,坚称自己所言,如有半点不实,莫说流配,就是砍头也认了。老爷若是畏惧北静郡王权势,不敢为民伸冤,他也只能另寻有青天的衙门喊冤去。
贾雨村越发恐慌,命人按下董润良,自己则转念细想,万一让这人出了顺天府衙门,满大街地胡说八道,或是再闹到其他衙门,到头来北静王一怒之下,追究起来,仍是自己的不是。
在这即将升官的节骨眼,只要北静王一句话,自己就是青云和泥淖的差别!
他本是狡狯之人,心里相当清楚,只有替北静王圆满的了结此事,方不至于惹来祸事,或许还能得到王爷的提携,从此一路官运亨通!
主意拿定,贾雨村便先稳住董润良,半是哄骗,半是恐吓,说兹事体大,加之年代久远,案情曲折,他须详加按查,方才能够为他做主,又不至于诬陷了好人,要董润良耐心等候,万不可到外头胡言乱语,否则头一个先拿他治罪。
而后又派信得过的心腹师爷,领董润良到一家有顺天府眼线的客栈住下后,贾雨村不敢再怠慢,先在肚子想好了说辞,便到北静王府投帖求见。
正文 84
紫鹃是个热心肠之人,第二天到魏仁博家的那里,领出各式宫缎十二个,又暗揣了黛交待的一百两银子,乘坐一辆朴素的油壁小马车,直奔城西孙府而来。
一路上几番打听,方才寻到“委署前锋尉孙老爷府上”,到了门前,停车落地,抬头就见两列灰墙中央,开了一扇黑漆大门,左右各蹲了一只青石狮子。
另有一名老仆,正坐在石阶上,懒洋洋地眯着眼睛,边晒太阳边剔着牙花子。
这座府第,虽远不如北静王府和宁荣二府巍峨光彩,倒也看得出曾经的气派,只如今显得有些老旧破落。
紫鹃命跟来的小丫鬟暂且在车上等着,自己则走到门前,俯身叫唤那老仆:“大叔,有扰了。”
那老仆不知是耳聋,还是懒得理她,浑浊的眼睛只睁开一线,瞟了紫鹃一眼,就又别过脸去。
紫鹃十分机灵,马上从荷包中抓了一把钱,撒在他的衣襟里,又说:“大叔,我是北静王妃的丫鬟,奉了我家王妃之命,前来问候你家大奶奶的。”
青钱落袋哗啦啦的脆响,早已让那老仆的精神醒了七八分,又听紫鹃说出“北静王”、“王妃”,他虽只是个阍者,但替孙家看门几十年,从门第煊赫到败落,曾经来往的达官显贵也见识了不少,自然知道厉害。
老仆一下子从从地上蹦起来,两手兜着衣襟,不住地向紫鹃点头哈腰:“哎呀,我老眼昏花,又耳背,刚才怠慢了姑娘,真是死罪,死罪。”
紫鹃笑着说:“大叔快别这么着,我只问你,大奶奶可在家中么?”
“在,在,不在家中,她又能去哪里?”老仆叹了口气,显然也知道迎春的处境。
“那就烦请大叔替我通报一声,就说‘北静王妃派了紫鹃,前来问候奶奶’,我就在这里候着。”
“哎,还通报什么,这里三五天的,也不见一个客人上门来,姑娘只管进去就是。”
老仆手忙脚乱的打开两扇大门,紫鹃莞尔一笑,也不和他谦让,招呼两个小丫鬟,捧了黛玉要送给迎春的礼物,跟随自己进了孙府。
进了门,也没有人引领,老仆大声吆喝,方才慢吞吞地来了一名妇人,约莫四十上下,也是一副懒散不悦的神气,劈头就抱怨:“老马你是昏了头么?一大早的鬼叫什么?”
老仆赶忙摆手制止她:“快别说糙话,这位姑娘是北静王妃身边的,奉命看望大奶奶来了,你快带了她进去。”
乍听这话,那妇人也是一个激灵,立时清醒过来,向紫鹃再三告罪,引领她们入内不提。
到了第二进院子,又有一个小丫头子在庭中踢毽子,门内尖锐的声音喊出来:“春雨,看看你把衣服晾成了什么样子?懒骨头到这步田地,只当奶奶好性子,不肯骂你么?”
那小丫头回头嬉笑:“左右绣橘姐姐你骂过啦,我晾得不好,姐姐你高抬贵手整一整,不就好了?”
“哎哟,这胚子,越发蹬鼻子上脸了,还当我真不敢打你?”随着骂声,绣橘一步踏出了门槛,正好女仆引着紫鹃等人,迎面走来。
绣橘先是一愣,定神看清了是紫鹃,忍不住小跑着上去,拉了紫鹃的手,激动得都有些语无伦次了:“呀,真的是你,紫鹃姐姐,你,你当真这样快就来了?”
“王妃一直都惦记着你家奶奶,奈何她也事忙分不出闲,才叫我先送些东西过来。”说着转身往那女仆手里,塞了一小块散碎银子,“辛苦大娘引路,绣橘妹子既在这里,大娘也自去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