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君兰笑着应了:“我瞧英嫔的确是个不错的人呢。有其女必有其母,八公主那般人品,想来英嫔也坏不到哪里去;。我瞧着她消息倒是很灵通。”
“英嫔人缘不错。”李邺点了点头。
如此陶君兰便是和英嫔来往得频繁了一些。
与此同时,皇帝更是对明珠越发宠溺了起来。纵然明珠还小,可是却也拦不住皇帝变着法的展现出对明珠的宠爱。
如今明珠的摇篮是最好的安神紫檀木做的,上头镶了吉祥八宝,更有无数的珍珠串成珠帘,给明珠做成一个风铃来。
明珠的衣裳,更全都用的是最轻最柔软的阮烟罗,以及最是清凉贴服的冰肌缎。这两样不管是哪一样,都是再珍贵不过的东西。就是皇后那儿,每年也不会有太多的进贡。而事实上,今年只怕所有的进贡都用在了明珠身上。
这样的宠溺,哪怕是公主也是比不上的。而事实上,皇帝已经跟李邺提过,打算册封明珠的事儿。
以李邺的身份来说,明珠纵然被册封,显然也不过只能是个郡主罢了。可是皇帝的意思是,却是打算封为公主的。
这显然就说不过去了。
好在李邺一口回绝了。也不知父子两如何说的。皇帝倒是没再坚持下去。
若是这事儿真成了,她敢说端王府肯定有要瞩目了。不过在那之前,李邺首先就会出名。当然不会因为李邺自身,而是因为李邺生了个好女儿,并因此得到皇帝的看重。
当然,对明珠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对于皇帝为什么如此宠溺明珠,陶君兰心中自也是有数的。就因为一个可笑的理由——明珠长得十分像她的祖母。
陶君兰甚至觉得有些讥讽——若是真这么在乎当年的贵妃,皇帝就该好好的护着贵妃,而不是今日空将一腔感情寄托在一个乳娃娃身上。这实在是太可笑了。在以不作为导致贵妃离世后,皇帝其实已经失去了这个资格不是么?再做这样的事儿,只让人觉得可悲又可笑。外加觉得可叹。
当然,还会让人觉得憎恨。比如李邺。
她一个外人都如此,更别说眼睁睁看着自己母妃离世的李邺。
陶君兰觉得,或许这辈子李邺都不会原谅皇帝,原谅他这个父亲。当然,换做是她,大约也是如此。毕竟,皇帝可真算不得是个好父亲。
一晃眼过了十来日,陶君兰便是琢磨着回府的事儿了。
李邺同样也是不愿意多留。
只是,陶君兰却是有些担忧——以皇帝对明珠的宠溺,会不会提出将明珠留在宫中养的要求?毕竟,拴儿也是在宫中长大的。已经有了这个先例,只要皇帝愿意,那她自也是找不出理由拒绝。
就在她隐隐担忧的时候,这日英嫔却是跟她说起了宫外的一些流言:“如今可是有不少人都在替王爷打抱不平了。虽然暂时没放在明面上,可是传到皇上耳朵里,不过是迟早的事儿。”;
第一卷 第377章 补偿
当初让刘恩传出去的那些流言,如今总算起到了效果。
陶君兰一时之间倒是有些得意的心思。不过为了不使英嫔怀疑,她便是恰到好处的露出了一点儿的讶然来:“还有这样的事儿?我竟是半点不知。”
英嫔倒是也没怀疑,理所当然的笑了笑:“你们成日在宫中,也不曾见过旁人,如何会知晓这些事情?我也是刚才知道这事儿呢;。”
说着说着,英嫔又叹了一口气:“其实以端王品行来说,倒是比别人都强。不过,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
陶君兰自然明白英嫔想提醒自己什么,当下无奈的笑了笑:“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王爷好不容易能开口说话了,我却是觉得挺好。至于旁人怎么看,那就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了。”
英嫔点点头:“你能看开最好。其实不管是什么事儿,只要端王能健健康康的,倒是比什么强。”
陶君兰笑着称是。若李邺一辈子都不开口说话,或许是能平安无忧一辈子,可是却永远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她纵目光短浅,却也知道那样李邺一辈子都不会快乐,最终只会郁郁不得志。
这日傍晚时皇帝又来看拴儿和明珠。陶君兰瞧得分明,皇帝的脸色很不好看,显然是生着气。
宝船太监服侍的时候,也是要比平日里更加小心谨慎一些,似乎唯恐惹怒了皇帝。
好在有拴儿和明珠,皇帝是不可能发火的,甚至于一起呆了一会儿后,皇帝的心情便是有好转的趋势。
待到用过了饭,陶君兰便是亲自上了茶和点心,好让皇帝和李邺能悠然闲聊。当然,这也是皇帝的意思。
因皇帝没赶人走,陶君兰和宝船太监都是留下服侍了。
让陶君兰意外的是,皇帝却是主动说起了宫外的传闻。末了又问李邺:“你怎么看?可觉得委屈?”
这话问得就有些犀利了。陶君兰担忧的看了一眼李邺,要知道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说不委屈?那多少显得有些太过假了,若是说委屈,那又显得太过小气了一些,全然不符合王爷风度。
陶君兰心里默默的替李邺着急。
李邺的反应却是出人意料——他直接不置可否的将这个问题晾了起来,看那架势,根本就不打算回答了。
这可以算是极其不合规矩了。
不过皇帝的反应也出人意料,他奇异的没有发怒,更没有追究。反而苦笑一下,随后岔开了话题。
陶君兰微微松了一口气,又看一眼宝船太监。见宝船太监汗都冒出来了,倒是心里有些好笑。想必,宝船太监这会儿比她更不自在罢?
“你的伤也差不多能挪动了,再过几日就准备回去罢。”皇帝却是又突然说起了这件事儿。
李邺这次开口得倒是很爽脆:“好。”就这么简洁明了的一个字,连个多余的话也没有。那架势,倒是颇有些惜字如金。
皇帝也不在意,摆摆手道:“九驸马那件事儿,你就不必再查了,好好养着伤。朕会处置,也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交代。”
皇帝这样,便是在出言保证了。要知道,帝王一诺,价值千金,更是绝无反悔;。既是这样说了,那么显然皇帝是不会随意敷衍他们了,绝对会将此事儿查个水落石出。
李邺看了皇帝一眼,仍是一个字就回复了:“好。”
皇帝似有些无奈,顿了顿又道:“你的嗓子……朕叫人配了养嗓子的金方,你叫人熬了药每日服用罢。”
李邺这次的话倒是多了几个字:“多谢父皇。”
皇帝摆摆手:“本就该如此。之前朕只当没希望了,如今既是有了希望,自该好好调养。”
陶君兰觉得这话听着像是解释。又像是愧疚。
最后,皇帝走之前又说了一句话:“待你伤势好了,便是去兵部历练罢。”
陶君兰微微讶然便是欢喜——兵部可是个好地方。哪怕李邺不能自己掌握兵权,可却是能够趁机拉拢兵部的人的。到时候,不也相当于将兵权捏在了自己的手里?
不过她看了李邺一眼,见李邺却是神色平和,似乎并不觉得有多欢喜。谢恩的语气也有些淡淡的。
皇帝走了之后,李邺这才缓缓的浮出一丝笑意来。只是眼底的情绪却是说不出的复杂——在他看来,这不过是被人提醒了之后的猛然醒悟罢了。甚至很有可能不过是做出来给人看的,而根本不是因为真觉得亏欠了他多少。
不过能去兵部也好,陶静平也被调去了兵部。他们两人联手,假以时日总能将兵部掌握在手中。
陶君兰恭送皇帝了门,这才又回了屋来。见李邺靠在床上笑得渗人,倒是一怔,心里微微有些泛疼。因而当下便是没话找话说的开了口:“终于可以回去了,在宫里倒是让人怪不习惯的。还是回去好。”
李邺收敛了那股渗人的笑意,点头附和:“不是自己的地盘,住着的确是不放心。还是回去好。”
如此又过了五六日,这日太医换了药诊断之后,便道李邺如今已经可以挪动了。至少自己能用拐杖走动几步了。只要不用伤脚用力就行。
宝船太监的确是个伶俐的,下午就叫人将一副新的拐杖送了过来。木头用的是黄花梨木,雕花嵌宝,倒更像是个观赏的物件儿。
其实这东西李邺也根本用不了多久,在陶君兰看来也不过是浪费东西罢了。只是她也明白,这般是为了符合李邺的身份,堂堂王爷,总是要和平民百姓不同的。
李邺的胳膊上伤不敢太过用力,所以陶君兰也不许他多用,拿到拐杖的下午,却不过是让李邺自己走到院子里坐了一阵罢了。
用李邺的话来说,这些日子成日躺着,倒是将人都躺得不自在了。
水凉亭里的凉爽,让李邺也觉得不错,当即发了话,回去在沉香院也弄一个。夏日消暑最是合适不过。
想了想,李邺忽又提议:“或是咱们去庄子上散散心也是妥当的。”成亲快三年了,可他还没带着陶君兰出过门呢。想来就算端王府美如画卷,日日呆着也是烦腻了。
陶君兰呆了呆,随后也忍不住雀跃期待;
。只是想着他如今的伤势,便是又有些迟疑:“怕是不妥罢——”
“回去叫人做个带轮子的木椅子,到时候让人推着我就行了,也不必我自己用力。不妨事儿。”李邺倒是想得很周到:“我这伤少说还要养两三月,正好咱们可以在庄子上过完夏天了。到了七月底八月初就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