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邺是真心打心眼的认为这是天意,天意都在帮他报仇,帮他得到想要的一切。
陶君兰闻言也是欢喜,随后又觉得头疼:“可是如今你养伤呢。连门都不能出。”不能出门,更不必说安排这些事儿了。
李邺笑了笑,言道:“明日你不是要去接拴儿?回府之后,你叫了刘恩,将这番话告诉他。再让他去寻陈赋。”
陶君兰心中微微一动,看向李邺:“你的意思是,要陈赋担任此职务?”
李邺摇头:“福清太过年轻,父皇不会答应。不过陈大人有个门生,唤作古令之的很不错。之前做过河北知府,父皇曾赞过。”
陶君兰闻言,心中顿时也转过味儿来:“陈大人素来再公正不过,想必也不会有人反对。就是皇上想必也会满意。”
若是陈赋不娶陶芯兰也就罢了,可是既成了儿女亲家,那么陈家自然是要倾向端王府的。再则,就是陈赋本人,也是和李邺很是相投。
“古令之和陈赋关系是否很是要好?”陶君兰笑吟吟问李邺。
李邺点点头,“古令之今年三十有三,虽说年长福清许多,可是二人一直十分相投。古令之前年死了发妻,如今有一双子女,正好也在京城安定下来,说上一门亲事。”
陶君兰闻言倒是动了心思:“若是我们与那古令之说上一门亲事……”
李邺之前也没动过这样的心思,不过被陶君兰这么一说,倒是觉得也并不是不可以,当下点点头:“倒也不是不可。不过却也不好勉强人家,你可以留意一二,若成了也就罢了,若不成也不必强求。不然反倒是伤了情分。”
陶君兰自是明白这个道理,接下来几日便是在心中琢磨自己认识的人里,有哪些合适,可以介绍给古令之的。
第二日,陶君兰早上服侍李邺吃了早饭又喝了药之后便是匆匆回了端王府去接拴儿;一出宫门,陶君兰就吩咐王如:“去,叫了刘恩进府来,我有话吩咐他。”
王如便是与陶君兰分道扬镳。
因而陶君兰刚回了府,那头刘恩便是已经在二门口候着了。
说起来,自从李邺回来之后,陶君兰便是没见过刘恩了。如今见他身量又胖了几分,看着更忠厚老实了,便是忍不住笑:“你这般出去,倒是更容易骗人了。”
刘恩腼腆的回话:“做生意讲究个童叟无欺,奴才这是面由心生。”
听他说得熟稔,陶君兰便是知道这话估摸着他常用来忽悠人。当下笑了一阵,也不再多说了,肃穆了神色:“今儿匆匆叫你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儿吩咐你。”
刘恩闻言,顿时也收起了招牌的笑容,肃穆起来:“但凭王妃吩咐。”
“王爷遇袭受伤的事儿想必你也是知道的。”陶君兰叹了一口气:“因不能挪动,王爷只能留在宫中养伤。所以外头主持大局的事情,却是要靠你们了。”
刘恩自然是知道昨日情况的,甚至他知道的比陶君兰更多些。当下面上也是有些阴沉:“那些人太胆大妄为了一些。”
“皇上震怒,这次说不得要换一换京城府尹。”陶君兰看住刘恩,压低了声音。纵知道没人偷听,可是却还是下意识的如此做了。“王爷让你去寻陈赋,将此事告诉与他。再提一个人的名字。那人唤作古令之。”
刘恩顿时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点点头:“奴才明白了。王爷的意思,奴才一定带给陈赋公子。”
“另外,我还要你做一件事儿。”陶君兰沉吟片刻,这才徐徐开口:“我要你再造谣一回。这一次,重点落在王爷刚会开口说话,就遇袭的事情上。再提一提王爷封亲王的事情。”
刘恩想了一想,也是明白了陶君兰的意思,又有些不敢确定;“侧妃的意思是,让人觉得王爷差点封了亲王,被人忌惮了?”
陶君兰点点头:“如今我们在宫中,就怕有人动手。有这样的舆论,倒是可以让那些暗处蠢蠢欲动的人收敛一二。再则,也让人明白,咱们王爷事实上是受了许多委屈的。”
皇帝本就怜惜李邺了,若是再听见这些舆论,心里的滋味肯定更加不好。到时候,对李邺却是有益处的。
“会不会有人怀疑咱们?毕竟——”刘恩有些迟疑。虽然觉得是个好主意,可是却也不敢大意胡来。
陶君兰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别忘了,我和王爷都在宫里呢。再说了,王爷被袭,那么多人瞧见了,满朝文武都知道,有人闲话也是正常。你尽量将这些闲话往宫里传就是了。当然,也要小心些,别叫人抓到蛛丝马迹。”
这种事情刘恩已经不是头一次做了,自是有信心,当即拍了胸脯保证:“侧妃放心。奴才一定办好。”
陶君兰含笑点头,对刘恩也是有信心。;
第一卷 第373章 计划
刘恩走后,陶君兰又见了静灵。
静灵还是很关心李邺的,第一时间便是问了几句。
陶君兰一一答了,又宽慰她:“王爷没什么大碍,只是现在不好挪动罢了。”
静灵点了点头,又看了陶君兰一眼:“你在宫中一定要小心;。”
静灵眼中的关切不是作伪,陶君兰笑着看她:“多谢你的提醒,我一定会小心的。倒是你,府里虽然没什么大事儿,可也要小心。尤其是果姐儿——旁人不能生孩子,只怕希望都寄托在这个上头呢。”
她说的是桃枝。桃枝那会子对果姐儿的态度已经是再明显不过,虽说之后桃枝再没做什么,可是也说不准不是?
静灵闻言,眼里浮出一抹凌然:“谁敢在我跟前装神弄鬼?我定叫他有来无回。”
陶君兰看着静灵这般,登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到底是德安宫的大宫女,是比旁人更有气势些。我还道你已是磨平了脾性,却原来不过是藏得深罢了。你就该拿出这样的气势来,这样才能护得住你,护得住果姐儿。果姐儿这么小,没人护着如何能平安长大?”
静灵深深看了陶君兰一眼,却是忽然起身行了个大礼,“你这份恩情,我却是不知该如何偿还。若是有用得上我的地方,你只管开口。”
直至今日,在陶君兰做了这么些事情之后,静灵总算是开口效忠了。
虽说这本就是陶君兰的目的所在,可是毕竟相处这么久,多少还是有些感情了,当下她便是亲自扶起了静灵来,笑道:“我也没什么可求的,以后咱们互相扶持就是了。这府里,我能信得过的也只有你了。你好好养着果姐儿,将来若是有机会,我会说服王爷让他将果姐儿记在你名下。我如今什么都不想,只盼着我们陶家能复兴,拴儿和明珠能健康平安长大也就是了。”
做母亲的,心思都是一样的。果姐儿虽说不是静灵生的,可是这么一段时间下来,她冷眼看着,静灵却也是将自己的一腔母爱全给了果姐儿。所以,比起亲生的也不差了。
最关键的是,静灵此生是没有机会自己生孩子了,所以果姐儿是她唯一的希望了。
静灵微微一笑,神色澄清透彻没有一丝虚伪:“我不过是个姨娘,果姐儿记在我名下,不过是降低了身份,只要能给我养着,我已是满足了。”
静灵说得诚恳,陶君兰也就没再多说。只是她心头却是默默道:总不会一直是个姨娘的。
不过这话现在说自然还是太早了一点,所以她也就没说出口。
关于府里的大小事宜,陶君兰又嘱咐了一回静灵。末了又道:“姜侧妃那边你多留意些,发现什么也不必声张,待到我回来再告诉我就是了。”
姜玉莲如今有了儿子,陶君兰怎么也不相信姜玉莲会安稳下来。所以,一直都有防备之心。而现在她和李邺都不在府中,对于姜玉莲来说,便是搞小动作的最佳时机。
静灵一一应了,只让陶君兰放心。
陶君兰这才收拾了一些东西,挑了要跟着进宫的人准备进宫去。
静灵送陶君兰一直送到了门口。
“桃枝那边,你多小心。”陶君兰放心不下,再度嘱咐了一遍。这才上了马车吩咐进宫。
静灵站在门边看了半晌,良久叹了一口气,喃喃自语:“当初我意气风发时,从未想过,到了今日却是她对我恩惠最深;。”
不过虽说心思复杂,不过回了自己院子看见了果姐儿,她的心情便是又重新明媚起来,含笑逗弄果姐儿:“果姐儿放心,我会护着你的,绝不会让人伤害你半点。”
一旁丫头笑着插嘴:“果姐儿日后长大了可是要好好孝顺姨娘才是。”
静灵笑着摇头:“我哪里是指望这个。孝顺不孝顺都是无所谓的。”若是没有果姐儿,她的日子只怕早已经陷入黑暗了罢?没有果姐儿,她每每暗夜醒来不能眠时,又该如何熬过那段时间?
静灵心思如何且不必提说。这头陶君兰带着拴儿明珠入宫,也顾不得先回去看李邺,便是去了寿康宫给太后请安。
拴儿毕竟是在宫里长大的,一到了寿康宫倒是熟悉得很,像是鱼儿进了水一般。当即就从周奶娘身上滑下来,自己小跑着就进了屋去。
守门的宫女自然也不会拦着拴儿一个小不点儿,反倒是笑嘻嘻的:“拴儿回来了,这下太后可该高兴了。”
陶君兰刚走到门口,还没进去呢,就听见太后和刘嬷嬷的笑声。待到进去了,却见拴儿已经坐在太后身边,抓了个枇杷正啃着。
顿时她也是忍不住笑了笑——随后又向太后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