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君兰的这份心意,让李邺心中觉得安定。不禁手上用力几分,喃喃道:“是,我们是一家人。”不管如何,陶君兰此时已经是他的人了,不是吗?
想明白了这一点,李邺只觉得这几日的郁闷霍然开朗,如同乌云退散,一下子便是光芒璀璨。
虽然不能立刻让陶静平见到陶芯兰,不过陶君兰还是让人给陶芯兰带了一个口信,告诉了她这件好事儿。当然,也有些隐晦的意思——毕竟,拴儿的满月宴已经临近了。作为亲姑妈,陶芯兰若是求求太后,想必太后是会开恩的。
至于拴儿的满月宴,府里已经是准备妥当了。因要顾虑着上一回刘氏儿子的情况,所以陶君兰便是只让给关系亲厚的几家人下了帖子——除却至亲好友之外,朝中的大臣自然是没再请了。一则是避嫌,二则也是李邺和那些官员也的确不相熟。至少,表面上是不相熟的。
请的人少,却不代表就办得冷清了。虽然不可能太过热闹,不过陶君兰却是别出心裁的让李邺出面,拨了一笔款项,专门在那三日早晚各派发一次点了红色的馒头。为的是给拴儿祈福,同时也算替李邺积攒人气。
毕竟,穷苦百姓一生奔波,就为了一个生计问题罢了。派发能果腹的馒头,自然更能得到好评——这样比起直接洒铜钱节约不说,也低调许多。当初康王府就是直接洒了两箩筐的铜钱,撒钱的时候,门口几乎都要挤成了人山人海。不过也因此踩伤了好几个人。还被弹劾了一回。
她这个派发馒头的主意,算是效仿。不过想来效果会青出于蓝。而且也不会让李邺被弹劾。
除了这个,她还自己拿出一笔私房钱来,让人提前和护国寺说了帮着做一场祈福的法事。另外又捐了僧衣和粮食。
到了正日子那天,陶君兰也正式出了月子。一大早起来便是香花沐浴,彻底的将自己洗干净之后,这才换上新衣,梳头插戴自是不提。作为侧妃,和妾侍最大的不同就是——虽然比不上正妃,可到底待遇也没比正妃差多少。来了客人一样能够出去,这种大场面,更不必躲躲藏藏,大可大大方方的。
甚至于,今日就是刘氏,也无法抢了她的风头。毕竟,主角是拴儿,而拴儿则是她所出。自然也算是主角了。
今日不仅衣裳是新的,就是首饰也是李邺送来的一套全新的。用的是时下最时兴的累丝工艺,又轻巧又好看。譬如那只蜻蜓簪,金丝编织的翅膀活灵活现的,连纹路都十分逼真。那一双碧绿的猫眼石镶嵌的眼睛,更是流光溢彩;发髻正中,陶君兰戴了一只金凤簪,代表了身份的六根凤尾舒展开来,顿时就让整个人都多了一丝庄重的气息。
沛阳侯夫人是第一个来的,给了拴儿一对葡萄绿的玉枕,看大小显然是专门给这么大孩子用的。上头刻着牧童骑牛,蝙蝠捧桃的图案,既有趣,寓意也好。这样一份礼物,算不得多贵重,却显然是花费了心思的。
陶君兰自然是喜欢,当即就让周奶娘给拴儿换上了。随后,她又让陶静平出来给沛阳侯夫人见礼:既然以后陶静平要做官,少不得要和这些权贵之家打招呼。沛阳侯府既和端王府亲近,那么自然陶静平也是该多熟悉一下的。最重要的是,以后有沛阳侯府的人带着,陶静平自然又能更容易些。麻烦也能更少些。
沛阳侯夫人见了陶静平自是意外,不过很快就又笑起来:“瞧着和你四哥也差不了几岁,正好能在一处玩。改日我让你四哥来找他。以后都是一家人,怎可生疏了?可得好好的亲近亲近才是。”
沛阳侯夫人这幅主动地样子自然是让人心生好感,陶静平之前也听陶君兰说起过沛阳侯府,此时自然也主动迎合上去,笑着给沛阳侯夫人见礼。又道:“听闻四个哥哥都是能干的,若能指点我那可是我的福气。”
沛阳侯夫人闻言顿时笑了:“他们四个里头,就你四哥还算有些文采,其他三个都跟粗人似的。你可别被他们带坏了。”
陶君兰也笑着凑上来说话:“静平可别听母亲的,四个哥哥都是极好极能干的。你跟着他们学,保证没错。”
正说着话,又来了客人,陶君兰便是忙去招呼了。陶静平也就去了前院和李邺呆在一处。毕竟他一个男子,不好老在后院厮混的。
待到客人都来的差不多了,刘氏这才姗姗来迟的露面了。枣红色的褙子虽然华贵庄重,却是衬得她脸色十分不好——生产时候亏损的血气此时没恢复,面色本就有些苍白,刘氏似乎也没用粉遮盖,再被这么一衬,顿时就是有些发青了。
不仅如此,刘氏眼底下也微有青色,眼皮也有些发肿。和光彩照人的陶君兰站在一处一比,自然差距十分明显。陶君兰将刘氏衬托得憔悴不堪,就是容貌也似老了好多岁似的。
光武侯夫人看着,便是不由得皱了皱眉:这样的场合,要么不来,来了就该好好的收拾收拾,这般憔悴的样子是给谁看呢?这不是在告诉别人,她如今过得很不好?这不是在往陶君兰头上扣屎盆子又是什么?不知道的,还以为陶君兰真是个恶人呢。
光武侯夫人觉得不舒服,陶君兰自然也不可能觉得舒服——不过她还是一笑,伸手去扶刘氏,笑道:“王妃身子这般不好也来给拴儿捧场,实在是拴儿的福分。”这样一来,自然也就将刘氏这幅形容的原因点出了。同时,她也算是给刘氏扣上了一个高帽子。
刘氏落寞一笑,用帕子掩唇轻轻咳嗽两声,气息似乎都有些不匀了,不过却还是强笑着言道:“这是王爷的长子,我自然是要来的。只可惜我那孩子却是没福分……”说着似乎有点儿哽咽,她忙又止住:“罢了,大好的日子,说这些丧气的做什么?”
陶君兰心里隐隐冒出一丝怒气来:既然知道这事儿丧气,那又这般提起作甚?说是不提,可这般欲言又止的,倒是让人浮想联翩!;
第一卷 第221章 亲临
陶君兰看了一眼刘氏,到底还是将怒气压下去,扯出一个完美的笑容来,劝慰刘氏道:“王妃可千万别再想这些事情了。再说了,拴儿将来也是要叫您一声母妃的,以后长大了,他若不孝顺您,我第一个就不答应。”
刘氏一听这话,只觉得心里像是被人用力的锤了一下,闷疼得厉害不说,更是无从反击: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陶君兰这话都是让人称赞的。可是刘氏看着陶君兰那灿然的笑容,以及轻松不在乎的语气,却是觉得这是陶君兰在炫耀。炫耀她有儿子,而自己没有。更在提醒自己,就算将来拴儿叫自己一声母妃,可追根究底,生母才是第一位的。
刘氏怒火中烧,偏又发不出火来。最终甚至只能干笑两声,表示自己十分“欣慰”。
康王妃在这个时候,竟是也笑了一声,随后满口称赞的对刘氏道:“你果真是比我有福气多了。陶氏这样的侧妃,可是让你省心多了罢?性格柔顺,又明白事理,还不掐尖要强。前前后后对你始终都是恭敬有加,真真叫人羡慕。”
康王妃这句话,就像是压垮了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氏有多恨陶君兰?又岂是一句话能形容的?总之,她是绝对不会承认康王妃这话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康王妃这话未必也就是为了夸奖陶君兰。只怕更大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去体会这话里隐藏的意思:她羡慕端王妃有这样省心的侧妃,那么是不是就代表了康王的侧妃都不是省心的?
一时之间,已经不止一个人将狐疑的目光落在了袁琼华的身上。
袁琼华又惊又怒,却也不好辩解什么,只是一言不发的垂头装作温柔的样子继续坐在康王妃身边发呆。这个时候辩解,不就等于在向别人证明康王妃说的是她?
陶君兰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康王妃——她算是听出来了,康王妃这是故意在给刘氏添堵呢。当然她也没觉得康王妃这是在帮她,她还没那么大的面子。而是她发现,康王妃似乎对刘氏有些不喜。
她忍不住会想了一下以往康王妃和刘氏之间相处的情形——以前虽然康王妃对刘氏也没多亲热,可至少也不会这般当面让刘氏不痛快。难道说,在她不知道的时候,这两人发生了什么摩擦?以至于关系急剧恶化?不过,刘氏不是最近都没出过门么?更别说和康王妃见面了。
正狐疑着,陶君兰就瞧见了一个熟人,登时也顾不上那些事情了,忙整理了一下思绪迎上去——来的是太后身边的张嬷嬷。
陶君兰以为张嬷嬷是代替太后过来给拴儿添盆的,正遗憾陶芯兰这次不能跟来呢,却是被张嬷嬷压低声音给弄得一惊:“太后已经快要到了,你做好迎驾的准备;。”当然,这话也不只是跟陶君兰一人说的,刘氏也在旁边听着呢。
陶君兰错愕惊讶的时候,刘氏也是一样的反应——不过和陶君兰惊讶之后的喜悦相比,刘氏只有惊讶之后的妒忌和不满:太后这是什么意思?巴巴的来给一个庶子捧场?这以后陶君兰不是要将尾巴翘上天了?而且,太后这分明就是故意在打压她!当时钰儿满月,也不曾听说太后打算亲自过来啊!怎么的轮到了一个庶出的,竟是亲自过来了?
刘氏想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一时之间几乎是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