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觉得一下子见到这许多陌生人有些紧张,但那一双大眼睛眨巴眨巴,眼神中居然偶尔也会流露出一丝兴奋之色。
小孩子往往比大人好哄,而此刻‘清洛香号’的内堂女眷之中,又着实不缺哄孩子的好手。不一会儿小枫儿已经是笑个不停,一张小脸上满满都是开心不已的神色。
林氏心中微微一颤,自从亡夫去后,自己在萧家虽说是得老夫人照顾过得还行,可是这孩子却跟着自己孀居闭院,倒有多久没见他这般笑容了?
再看看身边那些对着自己说好话的各色女眷们,林氏虽说是不善言辞算计,可此时却也心里明白,这都是冲着自己那位五弟妹的面子呢!
“婆婆说得没错,这五弟妹当真好生厉害,若是枫儿能由着她调教训导,只怕比跟在我身边强多了……”
林氏忽然从众人的环绕之中站起身来,对着安清悠慢慢地道:“五弟妹,大嫂这边有点儿事儿,弟妹可是方便单独聊聊?”
一群女人登时惊了,这又是哪一家通过奶搭上了萧五夫人的线?
安清悠却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位大嫂不属于那种为利而转之人,她憋了一路的话总算是想说了。
便在安清悠和林氏去私聊的时候,那辆灰色马车里的刘总督正一脸笑容地对着寿光皇帝进言:
“臣斗胆请问陛下,天下之大,朝廷获入最巨者当为何物?”
“天下之大,还有谁比你刘总督更加清楚,你这个做大掌柜的反而来问我?”
寿光皇帝笑骂一句,却还是回答道:“朝廷岁入,除了田赋丁税,便是盐铁之利。此乃为国四入耳!至于其他……哪一样东西是天下人必不可缺的,那便是朝廷的最大的收入。”
寿光皇帝统治大梁数十载,帝王权谋之术固然是号称天下无双,治理江山的本事亦是颇为了得,凭心而论实为大梁开国以来少有的励精图治之君,这等小小问题自然是信手拈来。
在工业时代到来之前,封建王朝的治理向来是以农为本,但是纵观历朝历代上下几千年的史书,田赋丁税固然是在收入之中占得比重很多,但朝廷的其他收入超过田赋丁税的,却是大有先例。
好比这盐铁二字虽然人皆知其中巨利,但当时统治阶层的精英们有时候却把它看得比田赋还重,尤其是国势兴盛人口众多之时,几乎历朝历代都要有以此为朝廷主要收入的时候。
好比在大梁国,这盐铁之利全由官办,而近几年在这方面的收入已却是能和田赋丁税相差仿佛了。这一句“哪一样东西是天下人必不可缺的,那便是朝廷的最大的收入。”能够从寿光皇帝能够说得出,已经的确称得上是古时帝王中少有的明白人了。
只是刘总督居然还能由此衍伸出别的东西来。
“那皇上以为,此物并非人之必需,若朝廷之入却又如何?”刘总督伸手指了指万岁爷的面前。
顺着刘总督的手指一瞧,却见车厢之中的一张小案上,正自放着一只小小茶盏,姜红色的茶水兀自轻轻地冒着热气。寿光皇帝似乎是脑海中微微一怔,脱口而出两个字道:
“茶叶?”
茶叶虽比不得盐铁,但其中获利之巨亦是惊人之数,刘总督这些年替寿光皇帝执掌江南,早将那江南的无数茶园明里暗里攥到了手里。
而其中大半收入,又被他秘密地递解至京,此番征伐北胡的银钱消耗,茶利的“奉旨密入”在其中实属其中的重要来源之一,寿光皇帝自然是心中有数。
“尚不止茶利,好比陛下面前这只青瓷茶盏,烧造得实属精妙。若说是平常所必须,用陶器粗瓷亦未必不可,可是这天下的细瓷之物,又有多少?”
刘总督却似还不满足,一脸笑容地对着寿光皇帝道:“陛下可是忘了,那江南六大市舶司与海外夷人来往,却是极少有人来咱们大梁买铁买盐的,所购者一为茶叶,二为瓷器。单是这两项,每年给朝廷上缴的银子又是何数?”
大梁朝廷收入之中,田赋丁税和盐铁之利这四项大头自然是占了一大半,剩下的除去一些诸般名目的税赋之外,倒是由朝廷专营专办的江南的六大市舶司贡献颇多。
此时大梁国国力正盛,江南的无论对内对外商贸收入当真是着实了得。刘总督执掌江南多年,单是那茶瓷两项每年便各有数百万两银子入账。
寿光皇帝陡然间面色微变,以他的精明自然不难理解刘总督接下来到底是要说些什么。又看了一眼那车窗外的清洛香号,慢慢地道:
“你是说这香……”
寿光皇帝话说一半便沉吟着停了下来,刘总督素知这位万岁爷的做派,却是一脸堆笑地接了上去说道:
“这段日子里臣观皇上这对徒弟夫妇的所作所为,果然是得陛下真传。这香物虽小,可若是有诸多手段大力推广,未必便不能成为天下诸人皆用之物。况其消耗之快,当真是远胜其他诸物,这一波又一波地制了货,又一波接一波地被人用掉,回头成了习惯还得再来买……臣以为,此业若是治理得法,数年的功夫虽未必及得上盐铁,但自当不输于茶瓷!”
文章正文 第三百四十八章 产业之论
怦然心动。
当真是怦然心动!
一个小小的香物,竟然还能有如此之大的潜力。
一时之间,寿光皇帝竟有一种久违了的兴奋冲动。若是真有一个不输于茶瓷的行当由此兴旺,那可当真不仅仅是打北胡一个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可是能够一代代传下去的一个事情!
不过寿光皇帝毕竟是寿光皇帝,兴奋归兴奋,转眼便想到了关键所在,沉吟着问道:“卿的意思是……官办?”
“民办官管而非官办更佳!此物本是奇巧之物,官办未免失之于灵活。臣以为,可效仿户部分发盐引之法,由天下富户向朝廷购买申请营办之权……臣有密折一本,请皇上指正。”
刘总督的双眼之中目光炯炯,这时候的他才真正显露出了那天下第一大掌柜应有的才干。寿光皇帝接过那密折来,却是越看越觉得此事靠谱。
“聚天下名富香商而至京城,引富人之资而入其业也,故京城之势一起,天下自有仿效之商……好好好!我说你刘大掌柜为什么要配合老九那边唱上这么一出对台戏,闹了半天是要开始聚势了。此等以引势利诱之法,何愁此业不成我大梁的一股有力财源!刘卿做事果然是让人放心。”
寿光皇帝看得心花怒放,便是安清悠在这里看到了这本密折,只怕也是要对这位刘总督大是佩服。
任何一个产业的兴起若是有了政府机器的扶持政策,发展速度当真是民间推广所不能比拟。而刘总督不仅以超人一筹的眼光看到了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在这奏折之中详细写明了诸般事宜,什么如何引富户入资此业,如何将京城的推广经验套用他地。尤其是那聚香商而至京城的点子,甚至都隐隐有了后世招商引资外加设立产业优势带的雏形。
当然寿光皇帝看完了奏折固然是龙颜大悦,万岁爷却也有万岁爷的精明:
“这一出对台戏既是为了起势,只有这么六七间铺子可不够吧?想来你刘大人还有后手。今天死活拉着我来这金街,怕不是只为了递这份密折吧?”
密折当然是在哪里都能递,可是有些事情却是非得到现场做才行。刘总督笑嘻嘻地道:
“皇上当真是明见万里,臣心中的一点小小心思刚露了个由头出来,皇上便什么都已经明白了。这香料之业若想聚势,开头还真得有上一个热热闹闹的动静,臣心里想,最大的动静儿,怕莫过于皇上微服私访中不经意地露上那么一面了……”
“好你个刘忠全啊,主意都打到朕的头上来了!”
寿光皇帝哈哈大笑,一回神之间却又似乎若有所思地道:
“也罢,如今这‘清洛香号’虽然刚刚崛起,但确是有些一家独大。若想让更多的人都进入这个行当里来,还真得有人跟他们两口子唱上两出对台戏。那间零花阁乃是你刘总督家里的产业吧?想来今日你既拉着朕来,那开业的诸般准备必是已经做好了?让他们该挂匾的挂匾,该点炮仗的点炮仗!朕就做一回你的贺客又有何妨?”
“臣代天下万民叩谢皇上,此业若起,不知是多少人又有了饭碗,皇上功德无量啊!”
古时固然是讲天下以农为本,但是古人的产业意识并没有很多后世者想象得那么差,生产力的局限被打破的时候,他们同样有着充满悟性的头脑。
如果翻翻古人所著的《经财录》或者是《百业集》之类的东西就不难发现,大凡明白事理的皇帝对于新行业都是持欢迎态度的。便是正史之中亦多有记载,唐太宗鼓励百工千业的政策使当时的长安成为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大都会,南宋更是通过工商业与海外贸易用北宋一半的国土创造出了北宋一倍的GDP。
虽然帝王将相最初的目的往往并非是推动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