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家丧事,自然茹素。三日时间,徐氏就没了母乳,还好两小包子可以吃点辅食,不然,奶娘一个人也是不够吃的。
三日后卯时(即5~7时),抬棺出门,大郎在前拉纤恸哭,执“引魂杆”,在棺前号哭徐行。另有二郎和三郎,一人提灯,一人提纸钱,边走边撒,名曰“丢买路钱”。沿途经过桥梁庙宇,要燃纸焚香,过官宾事行文祷告。
送葬队伍到达墓地后,阴阳先生拿出罗盘,测准方位,下葬前根据亡者生辰八字及亡故时辰,查对一本叫《三吉》(永吉、象吉、协吉)的阴阳典籍,结合当地自然环境(风水),选取八卦中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等24字中一个吉利之字坐之。坐字之后,再将棺材用绳索缓慢吊人墓坑,并由长子背棺材头,将其在绳索落地前放在阴阳所坐之字上,点亮墓窑灯,孝子及阴阳先生撤离墓窑。
向墓坑中填土时,大郎并二娘号啕痛哭,唢呐呜咽奏鸣,鞭炮噼啪作响。下葬后,坟后用土墼垒成小屋状,将纸活连同守灵铺草一起在坟旁焚化。
葬礼毕后,来人从原路返回,吃了午饭,洛谦就带着一家子回家去了。
第六章 大房婚事
更新时间2013-2-2 13:36:20 字数:2002
洛府上下一致认为:洛家大郎是个好孩子。
洛大郎景龙9年出生,今已经18岁了。景龙22年,洛清辉卒了,为了守孝,景龙24年的科考就与大郎无缘了。景龙25年恩科的时候,只得了个举人功名,就因赵氏病重而床前尽孝,未能参加会试。景龙27年,赵氏卒了,洛大郎又要守孝三年,不能参与科考。不得不说,大郎是有几分悲催的,为了守孝,婚事也怕是要一推再推了。
这是一个悲催的娃。洛家一众与赵家诸人皆为他着急,然洛大郎偏偏不徐不疾。
洛大郎外貌出众,脸庞白皙,浓眉,丹凤眼,悬胆鼻,红唇厚薄适中。不单如此,其气质温文尔雅,待人也和气。凡是认识他的人都道洛府之中,大郎最是好说话,凡是有谁有难处,寻了大郎,只要是真的,大郎都会帮忙的。
此刻,洛府梅苑中,洛大郎拿着一本书,一个时辰过去了,却是一个字也没有看进去。下午,他听说祖母身体不适,翠娥请了父亲前去探望,便去祖母哪儿请安。没曾想到却听见一件大事。
母亲刚刚下葬,祖母便要父亲续弦,连人都选好了--皇商曹家的嫡次女。祖母说那女子年方十八,体健貌美,温柔娴淑,又有嫁妆丰厚。是个好人选。
可再好的人选又如何,人都说有后娘就有后爹。他不是为自己担心,自己一届男儿身,又有外祖父扶持,就是亲事上不顺些也无大碍。与后母不和,不过分府另过。可妹妹怎么办?
妹妹已经十六了,本就年纪大了,不好寻亲。守孝三年,又是何总光景?想到此处,不由有些埋怨:母亲,你去的太不是时候了。就算你体弱,养病在床,无法为妹妹亲事打算,也合该待我为妹妹寻到佳婿在走哇!
思索半日,周围也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第二日,洛大郎起了个早,打马上京,去寻祖父去了。也巧,那日赵朝阳正好休沐在家。听说此事,分外气愤,赵朝阳是个有成算的老狐狸,并未多说什么,只叫洛大郎回家后多打听打听,如有其它于他们兄妹不利之事,再来与他商议。洛大郎便放心家去了。
不过几日之后,就有消息传来,工部尚书赵朝阳为状元楚如峰保媒,说的便是皇商曹家的嫡次女。
说起这门婚事,本是门不当户不对的,只是楚如峰乃弃儿,被智能禅师抚养长大,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楚如峰虽有状元之才,无奈长相不佳,又不擅讨女子欢心,更无家境可言,自是不能太挑剔;曹氏虽相貌妍丽,颇有家资,无奈出生商贾之家。这桩婚事自然也算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赵朝阳苦恼于外孙女的亲事:一是时间紧;二是有祖母和父亲,名不正言不顺;三是周围没有合适的人选。赵朝阳只一个女儿,本就疼到心坎了,外孙女肖母,人品相貌又都是个好的,赵朝阳自然舍不得低就了。满朝文武看来看去没有一个合适的。
这日,赵朝阳陪陛下视察工作,来到白马书院。
白马书院院长韩权乃是当朝刑部尚书韩斌之子。韩权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
景龙九年,韩权亲订洞规,置田建屋,延请名师,充实图书;且又亲临讲课,与学生质疑问难,并为其书院取名白马书院。
白马书院地处雍州,赵朝阳倒是从未来过。只是观其四面山水,清邃环合,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倒是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白马书院建立至今不过十八载,倒是出了不少人才。
韩权有一子,名韩谨,好藏书,能诗,擅词,弓马娴熟,六艺俱佳。只是年十九了,还未有功名。据说是韩权不让他去考,说:“科考不过为官之捷径,你既然无心为官,何必费心多此一举。”
韩谨深以为然。自此绝了科举的年头。
赵朝阳觉得韩谨文武双全,名门清贵,风度翩翩,仪表堂堂,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配他外孙女正好。恰好洛青松也在,洛青松看上韩斌的权势,赵朝阳看上韩谨的人才,两翁婿一拍即合。求了陛下旨意,待到明年洛二娘除孝了,立马成婚。
听得洛二娘婚事有了着落,洛大郎松了好大一口气。
洛二娘听得陛下指了婚事,一颗心提到嗓子眼。待听到婚事是外公与父亲一起求的,又听得对方是书院院长之子,虽不愿科考,但在雍州之地,素有才名,一颗心才放了下来。
因母亲长期卧榻,洛二娘六岁便开始管家,虽只是自家院子和母亲的陪嫁。十年时间,洛二娘也是磨砺了出来。女红不说擅长,只衣服鞋袜,荷包扇坠也没什么大问题的。
二娘心知,书院必定生活清寒,只是好过家里现在的境况--祖母与二房虽说不曾亏待大房,但也只是月例按时发放而已。母亲生病本就很是花钱,单单月例,那里够,还要陪嫁的产出填补。丫鬟婆子最会看人下菜碟儿。自己这个长房嫡女比起一般小户人家的姑娘的生活还要艰辛些。自己还有哥哥帮衬,外家照顾,才得了一门好亲事。还不知大娘将来如何呢!
因指的婚期在一年后,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算宽裕。二娘自指婚之后就把自己锁在屋子里绣嫁妆,还打算帮哥哥准备些衣裳鞋袜,自己出嫁后,谁来为他添置这些。至于父亲,祖母不是打算为他继弦么?自有继母为他准备着,还能少了他的。
时间就在二娘待嫁,大郎守孝,祖母为洛青松张罗继弦中慢慢的划过。
第七章 林孝拜师
更新时间2013-2-3 17:06:29 字数:2213
洛谦规规矩矩的当起教谕来,只是洛谦性子活泼,与一般教谕大不相同。
洛谦口才了得,与一般的说书先生相差无几。人家教书是先背书,老师在讲,理解文章靠自己。洛谦却是日日上课即开讲,一日只讲一时辰,背书之事由自己。
偏偏这样的教法,凡是书里的文章,经过他一讲,便立刻变通透了,也好记许多。这也是,之乎者也多难记,若是犹如说话般的大白话,自然好记许多。
又有那《科举简要》一书,拯救了多少迷茫的孩子,让他们知道了奋斗的方向。
洛谦上班,只上午将一个时辰四书经义,下午评一个时辰策论。然后就回家了。
这一日,有一幽州学子找到庄子上来。庄子本就偏僻,无人来访,忽然有人登门拜访,况且帖子上的名字很是陌生,洛谦很是疑惑。
登门拜访的这个人名叫林孝,家住幽州。幽州紧邻契丹,民风比青州更为彪悍。幽州一地尚武,并不重文。自景龙18年,幽州豪门李氏二房第三子李玉龙亡故,幽州教谕就没有做得长的。18年到26年,朝廷派了5位教谕前来幽州,有三位不堪契丹骚扰,害怕称病了。一个倒霉鬼被契丹人杀害了;另一个倒霉鬼直接没能到幽州--接到任命直接吓死了。
幽州没了教谕,自然文风不兴。全靠死记硬背,能不能理解,是不是理解错了,谁知道呢!
林孝一家也不是诗书传家地,他家是幽州最大的镖局--威武镖局的二公子。林家世代习武,无奈地位不显,总想出人头地。总算出了个林孝,起码看着书不瞌睡,背起书来也算是快。虽然策论什么的一点不会,谁让人家记性好,也能考上举人。
林孝知道自己也就止步举人了,可家里人不放弃希望啊!看着一家大小期盼的眼神,林孝只好逃了,美其名曰:游学去也!
也是林孝的运气,林孝有个姑妈嫁到青州,青州和幽州紧邻着,林孝就先到姑妈家避一避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