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反应的是如美,可惜她才冒出来的妄想就被正算账越算越乐的李氏给喝斥了出来,“没看到我在做正事吗?你来打什么岔?你是什么身份,人家靖王府又是什么门弟,京中那么多的名门闺秀不要,偏来要你这个大字不识几个成天只知道玩的小淘气?别做梦了,若你能好好练字学习,再多学点大家闺秀像样点的本事,说不定还有点希望。”李氏这句话也是从老太太那搬来的。
刚才老太太也是这般骂李氏,“京中那么多名门闺秀不要,偏来咱们家,人家几句话就把你哄得找不着北了?我方府什么身份,人家靖王府又是什么门弟?如真定了亲事,如美年纪那般小,又大字不识几个成天只知道玩,你也好意思拿到京城去丢人现眼?”这么一番话直把李氏骂得几乎抬不起头来,好不容易才打消了那不切实际的念头,偏如美又撞了上来,哪还会客气,把从老太太那受的气又统统发泄到如美身上。
可怜一颗春心还没荡漾出浪花的如美,便被自己的母亲打击得溃不成军,又羞又气,冲李氏吼了几句一溜烟地跑了个没影。
李氏见如美这副模样,黑了脸色,其实就算老太太不打击她,她也有自知之明,先不说靖王府门弟如何,单说如美这副即不懂诗文又不温柔乖巧的性子,靖王妃会看上那才眼睛有问题呢。
想到这里,李氏心头一阵黯然,又自言自语道:“这靖王妃来咱们家,究竟为的什么目的呀?”
李氏想破了脑袋肯定也是猜不出来的,张氏目前左右手被李氏砍去,消息更是不灵光了,但她却比李氏想得更多。一个人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把靖王妃赏赐给如善的镯子与玉佩拿在手里把玩,玉是好玉,一看便知并非凡品,但也说不上有多名贵,镯子虽花纹繁杂,却只是普通的银镯,也值不了几个钱,忍不住埋怨:“堂堂靖王妃也忒小气,出手也就这么点值钱的。”
如善闻言忽地抬头,想了又想,心中一动,突口而出:“可是她送给如真的却是顶尖的翡翠镯子。”如善眼力比张氏高了几许,辩别好货的本领还是满不错的,一眼就看出如真的镯子最是值钱,心下嫉妒不已,又想到靖王妃赏给如美的簪子,忽然一阵泄气,“连如美的簪子都比我这值钱。这靖王妃究竟葫芦里卖什么药?当着老太太和李骁的面那般夸我,却送这些破玩意与我。”
张氏咬牙,“如真和如美都是嫡出的,这靖王妃买老太太和小李氏面子,肯定要送名贵的出去。倒是你,却因为是庶出的身份,平白无故低如真她们一头。,这---这都要怨我。”
如善心头苦涩,“这哪能怨娘呢,要怨也得怨我自己,当初没有想得那般长远---”都怪当初自己太过得意,以为只要自己的母亲受宠,若自己再努力点,何愁其他,现在想来,还真是一场笑话。自己的娘虽然受宠,总归只是妾,连见客人的权利都没,如果她投胎在李氏肚子里,那可就大不一样了。想到这里,如善心情更加低落。
张氏不知道自己女儿的心思,只是按着自己想法来判断,“善儿,你也别灰心。你要相信,只要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现在你只不过没有占到嫡出的优势而已,但那又怎样?你爹爹也与我提过了,为了将来好给你定门好的亲事,你爹爹会让你记到小李氏名下的。以后,你可就是正儿八经的嫡出身份了。”
如善将信将疑,她知道庶出子女都有记到正室太太名下的习俗,但,这也不过有个好听的称呼而已,谁不知道这里头的名堂呀。
但张氏却不这般想,她认为如善若真记到小李氏名下,以后孩子出嫁,小李氏定会在自己嫁妆里拿出一部份给女儿儿嫁妆的。
如善听了直番白眼,觉得自己的娘还真是天真。
张氏却冷笑一声:“她嫁进方家,就是方家的人,她的嫁妆也是方家的,你是你爹爹最疼爱的女儿,自然有权分得她那份嫁妆。”
如善说:“那她定是不肯了。”张氏笑道:“她肯与不肯,关我们何事,只要你爹爹同意就成了。”然后又与如善教授了女子追男十八秘方与技巧。如善听得将信将疑,当听到最后一条时,忍不住问:“娘,这能行吗?”
张氏嗔怪地瞪了女儿一眼,“当年我便是背水一战把你爹爹搞到手的。放心吧,若事情真的成了功,那靖王府再高的门弟,也不敢不要你这个媳妇的。”
“可是,可是,我年纪还小?”
“又没让你现在就做,见机行事呀,我的傻丫头。”
如善觉得张氏说得也有道理,也就点了头。
如美的春天才刚萌芽,就被李氏给骂了回去,哭得稀里哗啦,如晴又是哄又是求的,总算把她哄好了。不过如美最终想通了,知道自己没手腕,没能力,没才学,没更好的家底,靖王府是指望不上了。不过仍是带着浓浓的鼻音哼道,“娘也真是的,如善那个庶出的都能有那般想法,为什么我不能?我可是嫡出的呀?”
如晴很想仰天长啸,不知该如何安慰这个可恨又可爱的嫡姐了。
如美见她不说话,又鼓起了腮邦子,瞪她:“我在问你话呀,你倒是说句话呀?”
如晴慢吞吞地道:“说什么呀?二姐是二姐,你是你,她要做什么?关咱们什么事?”如晴的意思是,人各有志,她哪管得着人家如善。
但如美却听歪了,也想歪了,裂嘴笑了起来,“对呀,关我们什么事呀?我可是正儿八经的嫡出小姐,都不敢妄想了,她偏还赖蛤蟆想吃天鹅肉,哼,以后定有她的苦头吃。”
如晴狠狠点头,“对对,三姐姐说得对极了。”
如美小孩子性子,气过后,哭过后,又恢复了元气,不一会儿又生龙活虎地与小丫头们踢毽子玩。如晴则趁大家不注意时,偷偷溜出了乌兰阁,去了朱氏的屋子。
因为这些天气温陡降,苦读诗书的知礼大哥很不幸地染了风寒,虽吃了药,病情得到缓解,但却没什么胃口,就想吃酸酸辣辣的玩意。偏方府聘请的厨娘惯会做经筵,荤的素的什么都会,这酸酸辣辣的却一时被难住了,接连做了几道菜都不合胃口,这可急坏了老太太及方府诸人。要知道方府未来三十年的门面,是兴旺,还是昌盛,甚至是传宗乃至接代,都得靠知礼大哥来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万万马虎不得。
李氏不会下厨,亲自命人在外头酒楼里订了一桌子丰盛的据说是非常受欢迎的各式菜肴,据说知礼只吃了一小半。
张姨娘也亲自做了些开胃健脾的食物过去,但听说被原封不动地倒进了潲水根里。
朱氏觉得自己也得做点儿什么,后来征得如晴的同意与指示,做了碗酸辣粉,放足了料,却没有任何荤肉在里头。然后等如晴抽了空,再亲自端了过去。
仍是如晴领路,玲珑提碗,一路从朱氏的屋子出发,经过乌兰阁,徒经怡情轩,然后一路往北,来到知礼的倚松院。
知礼的倚松院与知义的劲竹院相邻而建,一边大门紧闭,另一边却是人来人往,院门口立了数名臂大腰圆的带刀青衣侍卫及进出的头梳双丫髻的小小环。
如晴那面盲症的记性,这会儿总算派上了用场,认得那是如善的丫环,估计如善也在里头了。
遂捉了个与自己差不多大的小厮问话,这才得知,原来靖王世子还在知义那,如善和知廉也在里头。
如晴驻足半晌,觉得自己肩不能挑,口不能诗,还是不要去凑那个热闹了,于是让玲珑扣了倚松院大门上的铜制铁环。
知礼大哥一向喜静,是以院子里静悄悄的,下人们走路都是无声无息,如晴被小厮顺子领着,一路穿过中前院,入了正厅,再转入知礼的书房。便闻得一股浓浓药味扑鼻而来,一个大丫环正拿着扇子对着药炉子里扇着风,炉子里煮着个小土罐,上头正扑噜噜地冒着浓浓药味。而知礼则背对着自己埋头看书。
忽然间,如晴觉得这个大哥也挺辛苦的,为了光宗耀祖,为了方府的明媚门面,五更起床,子时就寝,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端得辛苦无人知,劳累无人问。世人只知他享受着方府嫡长子的尊荣与一切优越待遇,殊不知,他在享受这份待遇的背后,付出了常人都无法想像得到的艰辛与汗水。
知礼发现如晴的到来,略有些意外,不过仍是淡淡地招呼了:“四妹妹来了,有事?”声音平淡,隐带着些微的沙哑。
如晴乖巧地向知礼请礼问安,“大哥哥生了病,没什么胃口,妹子便让姨娘特意做了些开胃的食物,特意给大哥哥送来,大哥哥吃吃看,是否合胃口?”然后拿过玲珑手头的食盒,亲自打开来,放在知礼书桌上,并打开来,黑乎乎的酸辣粉带着浓郁的醋味扑鼻而来。
如晴极为认真地道:“大哥哥,尝尝吧,若还吃得下,尽管吩咐,我让我姨娘多给你做两碗。”
知礼屋里的下人极有眼色,不一会儿已准备了筷子,碟子,知礼拿了筷子吃了两口,然后放下筷子,对如晴淡淡地道:“嗯,还不错,多谢四妹妹一番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