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难得遇到赵政这样的“知己”明君,张九成也不再藏拙,滔滔不绝地将自己昔日所见所闻所感都说了出来,和赵政讨论到兴头上时,甚至忘了对面是当今皇帝,直接就对那些为一己私利残害百姓的酷厉贪官破口大骂。
虞允文如今已为文华阁大学士,比原来稳重老成的多,听到张九成这般痛骂时,再看看皇帝嘴角噙笑,颔首附和的样子,不禁深深为以后的同僚们默哀点蜡。
他好不容易为大家争取来的休假福利,现在看来,很快就要折在新晋状元的绩效考核制上了。
赵政对张九成所提议的设“军兴”司、“精锐”军和屯田之议都非常感兴趣,因为在他看来,眼下要让千疮百孔的大宋实现中兴,全都像他对汴京朝堂一样一刀切地破而后立明显不现实。
首先是南北方的经济差距太大,南方不愿输血给北方,而北方如今不光是百废待兴,还有金兵在外虎视眈眈,随时都会反扑回来。
而大宋先前是占了金人内乱之机,加上各地义军响应才能夺取这一连串的胜利抢回汴京城,可若是今年他的其他政策跟不上,让北方的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再遭到兵祸之时,就很难保住现在的优势。
毕竟,从整体上来说,就算金国损失了那六十多万大军,整体兵力仍然比羸弱多年的大宋要强。尤其是大宋的地方兵制,已经不似开国之初那般严格遵守轮换制和枢密院三军分管,从北宋末的种家军到南宋的岳家军韩家军,甚至川南的吴家军,中枢对兵权的控制越弱,地方势力吃空饷喝兵血的就越多,最终庞大的百万厢军战斗力甚至不如几万金兵,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作为统领过天下最强军的大秦帝国始皇帝,赵政深知兵贵精而不贵多,在见识了大宋时代的强弓劲弩和火器之后,他更加对这些攻城守城的利器感兴趣。
大宋目前的士兵的确不如金兵,但大宋的装备武器却是领先于这个时代,只要君子善假于物,就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张九成的提议,正是他眼下最需要的方案。
正好辛弃疾也整合了山东河东的义军,传达了新帝的旨意和嘉赏后,回京述职,赵政就让他和张九成、虞允文一起,负责起草新精锐军和军兴司的设立,至于屯田和赋税改制之事,则交由朝中那些老臣们去处理。
其实按照赵政前世今生所闻所见,大宋几次改革,原本策略都是利国利民之举,然而因为用人不当,加上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党派之争,以至于变法变到最后,利民之举反倒成了雪上加霜,天灾人祸之下,百姓难以支持,便盗匪丛生,兵祸四起,使皇帝不得不将新法半途而废。
而如今他直接抛弃了南宋临安小朝廷的旧臣,另起炉灶,肯跟着他到汴京的,也就只能跟着他一条道走到黑,再议变法之事,先从早已被打成焦土彻底破坏了原有世家豪绅势力的北方开始,就再也没有原来那些阻碍。
在白纸上重新作画,总是好过在一幅已被人成为盛世江南填满了的图画上修改的好。
哪怕这白纸的基础,是几乎因战乱和天灾变成千里无人烟的荒土。
屯田制,青苗法,都是原本北宋就有基础的税制,如今在北方推行时,既不用考虑被士族豪门占据大片土地后无地可分,反正都是被打烂的焦土,大家都得从头来过,就算有地契的地主,也得按照新法纳税,占地越多税率约高,反倒不如置换些城里的商铺。
如此一来,要新开的商埠有了人气,要分给流民的土地也有了着落,只要肯干活肯吃苦的,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耕种权。
赵政思前想后,担心别再过个几十年,自己一走,后来的那些人管不住权贵豪门,就难免会继续发生土地兼并,将自耕农变成佃户,这都是他在后世的史书里看到无数朝代轮回般无法挣脱的魔咒。
一代代地从开国的休养生息,分田地兴农业,到兴盛后富起来的人开始兼并土地,权贵们强占土地……最终土地高度集中,失去土地的农民无法生存,贫富差距拉大,抵抗灾祸能力降低,一场天灾,便会导致流民举事……然后再有人起义,颠覆王朝,开创新朝,开始新的一轮。
真正的富强,源于土地,让人吃饱是基础,可同样要看到,工商业的崛起,才能让人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更远的目光。
大宋本已经走上扩张商业和海图之路,而他要做的,是给这个可以富起来的国家,一个更强大的武力支撑。
辛弃疾:“那这精锐军,便叫‘龙兴军’如何?”
第五十章 孝宗不肖父(14)
赵政欣然同意了“龙兴军”之名,让辛弃疾负责组建龙兴军,还给他新派了一个搭档。
辛弃疾的老上司耿京如今是山东路转运使,负责清剿山东一带的金国残兵,还要安抚当地的士绅百姓,赈济流民,安置开荒事宜等等,不可能再出征北伐,昔日军中的金国暗探也被揪出来处决,辛弃疾方能安心离开。
他的新搭档是海州制置使魏胜。
此人原本是韩世忠军中的弓箭手,后来因为宋金议和,韩世忠军被移驻镇江,魏胜留在楚州作为密探监视和查探金军情报,隐居在山阳一带。
前年在虞允文去金国出使之前,魏胜就发现了金国开始征兵,调集粮草制造军械,便上报楚州知州,建议趁着金兵南下时,后方空虚,可趁机袭取涟水城。然而楚州知州不敢,魏胜便自告奋勇地募集了三百义士,过江偷袭完颜亮的后方。
待完颜亮南下之时,除了耿京他们在山东举事破坏粮道,魏胜亦带人攻下了涟水城,后来又以“忠义军”为名,号召当地百姓抗金,联合攻下了海州城。
之后他公告四方百姓,招抚周边县城,又夺下了沂州,彻底断了完颜亮大军的退路,致使完颜亮死后,他所率的六十万大军逃都逃不走,最终全军覆没,除却战死的士兵之外,都成了赵政的挖矿工和修路修渠工。
北方经过这些年的战乱,缺人缺得厉害,赵政才舍不得把大好的劳动力都给坑杀了。
他现在已经知道这世上没有什么神仙妖怪,自然也不再追求骊山墓兵马俑,可如今要开荒要修水利设施,筑渠修路,开山挖矿……样样都需要人手,刚刚收复回来的北方百姓饱经□□,肯定是经不起这么大的徭役工作量,就只能用这些战俘去做,既经济又实惠。
为此立下汗马功劳的魏胜,就这样入了赵政的眼,不光被封为忠义军指挥使,还特地宣召进汴京面圣。
魏胜自是大喜过望,他原本是冒着必死之心过江阻击金兵,可没想到能在敌后打下一片地方不说,竟然还无巧不成书地应和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新帝,夹击完颜亮败军,取得了大宋有史以来歼灭敌军人数最多的一次大胜。
对于赵政来说,这样一个密探出身的猛将,无兵无卒无军资粮草,竟然都敢募集义军三百就去阻截金兵,以数千未经训练的百姓,抵抗十余万金兵,保住了一州之地,智勇双全,可见大宋百姓和将士并非无能之辈,就愈发对赵构那家子人唾弃不已。
可惜这样一员大将,后来竟因为宋军内部倾轧,被其他将领忌惮排挤,导致在金军的围攻下,无援战死,可悲可叹。
如今此人到了赵政手中,自然不会让他再重蹈覆辙,正好要组建龙兴军,赵政便将他招来,让他和辛弃疾共同负责组建新军。
大宋以文官为重,文官辖制武将,不仅从人员、军备还有物资和粮饷上,都将军伍之事卡的死死的,而魏胜出身行伍,素不为文臣所喜,又被武将所排斥,而辛弃疾是书香世家出身,自己又文采出众,亦精通武略,性情疏朗豪爽,和新帝的新朝臣班子都十分相熟,正好可以作为魏胜和朝中文武之间的桥梁,这也是赵政研究了魏胜和辛弃疾两人的经历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魏胜的确是个将才,而且还是个创新型的将才。他能够以少胜多,发动百姓,可见智勇双全,而后来创造出“如意战车”和炮车,则彻底改变了大宋步兵对金国骑兵的劣势。
那如意战车是以木牌遮挡的大车,可城在数十人,仅用两人便可推动,在战场上进退自如,车上的士兵装备有十余杆长枪,足以抵挡金国骑兵的冲击,加上战车两边都有挂钩,可以将战车勾连组合,排成车阵。
赵政看过魏胜的奏折中,附有如意战车的车阵图。
这种类似装甲车的载兵车,既可以做运输之用,停驻时又可以组成营垒,而且其中还配合有炮车和弩车,既可远攻,亦可近战,可以说是对抗金国铁骑的绝佳利器。
而魏胜毫不藏私,将如意战车和车阵图详细解说,附在奏折后,直接献给了朝廷。
仅此一项功劳,赵政就觉得此人足以封侯。他让人将这种如意战车和车阵图送去兵部和工部,让他们赶紧安排工匠制造,尽早配发给各军,早一天配发下去,就能早一天减少宋军对金国骑兵时的伤亡。
魏胜统领龙兴军,赵政是绝对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