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的意义自然人人都知道,多尔衮一把拍下他说话时仍在不住比划的手,沉着脸道,
“既然知道意义重大,你更该不动声色,若娜木钟因此坐地起价,要挟你我,又该如何?”
“那就跟她耗着呗,谁怕谁啊!”
多铎不以为然的撇撇嘴,
“何必怕她,此战咱们必胜,娜木钟带着她的部族,除了大金根本无处可去,没有部落敢接纳她们,顶多是跟她再多耗些时日,没粮了就去察哈尔部抢,看谁耗得过谁!”
他说到兴头,还转头询问济尔哈朗的意见,
“哥,你说是不是?”
不要命的也怕耍无赖的,济尔哈朗听着他们兄弟的对话,恍惚间竟然觉得多铎说得好像也有道理,若真施行起来还挺痛快。
只不过战事不能只考虑痛不痛快,时间也十分宝贵,济尔哈朗微微一笑,
“是,也不是。”
还不待多铎询问他此话怎讲,他接着道,
“时间宝贵,我听八阿哥说番薯四月里就要种了,你不是还答应了给他帮忙,若和察哈尔部在此拖了太久,回去后八阿哥会不会怪你这个小叔叔?”
多铎:“!!!”
是哦,平安说要带他做生意,收附了察哈尔部,他还得赶紧回去呢!
不知是那使节动作奇快,还是娜木钟早有准备,不到一个时辰,一行人果然出现在营帐之外。
多尔衮瞥了多铎一眼,那眼神分明在说:你给我沉稳一点,不要再像刚才那样大惊小怪的了。
多铎立刻配合的捂住了自己的嘴。
娜木钟是聪明人,和她的谈判也进行的十分顺利,即便手握传国玉玺,她也并未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甚至不仅自己的部落归附大金,还带来了其余几位福晋一并归顺。
第78章
这边对察哈尔部的征服进行的很顺利, 盛京城郊农署暖房里第一批番薯的育苗也已经完成了。
和刘为农确定好了可以掐藤蔓下地,平安立刻让人在盛京城里广贴布告,并且让熟悉汉文的侍卫们站在旁边, 随时给不识字的百姓大声诵读上面的文字。
三天后, 鸡叫头遍,
城郊农署的门房睡眼惺忪的打开大门,正准备把门口简单清扫一下迎接即将到来百姓, 推门便看见眼前黑压压的人群, 他惊得后退一步,有些不知所措。
虽然八阿哥已经提前说过了, 今日会有百姓到此, 让他不必惊慌,但时间还这样早, 外面黑压压的一片人头,连个火把也没点, 这场面很难让人不害怕。
门房怕,其实百姓们来到这种地方也觉得十分害怕,门房方才慌乱间没有注意,其实百姓们都不敢凑近,只是远远的围着门口。
农署虽然有一个农字,但毕竟是大人们办公的地方, 他们这些寻常百姓根本不敢随意到此,听说到时候还会给他们发钱, 天底下如何会有这样的好事呢?
天上掉馅饼,王老四就头一个不信会有这样的好事, 但家里的婆娘天还不亮就把他叫起来, 让他赶紧来农署前面排队。
一株不知是什么东西, 只要能帮着种活了就给发一文钱,结出果实后朝廷还会高价收购回去。
听那些念告示的人说,种好了一棵能结二十斤的果子,五棵就是一百斤,能换五十文,能买十斤米面,好几只小鸡仔呢。
这钱虽然不算太多,但毕竟是白得的,房前屋后有得是土地,想起来浇上一瓢水就行了,给地里施肥的时候也稍微照顾一点,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用操心了,比红粮还好伺候。
朝廷贴了布告,还能是假的吗?
就算是假的,种出来的东西他们就算白得了,也不亏,李大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天刚亮就早早的过来农署守着了,没想到门前已经站满了人。
门房赶紧把已经打开的大门关上了,又从里面上了门闩,慌张的朝着农庄里面赶,打算将外面的情形汇报给各位大人。
知道今日百姓过来取秧苗,刘为农和几位农事官昨夜索性就没走,听到门房的通报,赶紧简单洗漱过后穿上衣服就往门口赶。
天亮起来,农署门口摆开一大一小两张桌子,刘为农坐在正门处的桌子后面,研磨提笔,示意最前面的人过来登记信息。
原本还站在最前面的百姓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愿意第一个上前,竟然个个都往后缩,露出了后面的李大。
家里的地还没翻,何苦要在农署门口耗着,有这个时间又能多犁两分地了,李大从人群中挺身而出,
“我先!”
这起头的人不好找,昨日平安还跟刘为农说若是百姓们不敢,就派人混进去做个榜样,看着方才前面的几个人直往后退,刘为农差一点就要让提前在暗处准备好的人过来了。
看见李大过来,他顿时松了一口气,
“你叫甚么名字?”
“回大人,草民叫李大。”
“家住哪里?”
李大认识的字不太多,除了一二三四就是自己的名字,头一次看见自己的名字这样漂亮的落在纸上,他甚至还歪了一下脑袋想看得更清楚一点,因此错过了第二个问题。
刘为农稍微提高了声音又问了一遍,
“李大,你住在哪个村县?”
李大这回听见了,但他没敢答。
他有点虚,怎么领几棵秧苗还要问住在哪里啊?
庄稼人名字起的随意,喊一嗓子能有十个八个的名叫李大的人,所以他敢说,但若是说了村,找到他便容易多了。
因此
支支吾吾道,
“回大、大人,我就是附近的农户,领秧苗怎么、怎么还要问住在哪里?”
背后无数双关注的眼睛一齐汇聚而来,本意虽然是不想被他们发现的偷听一耳朵,但这么多人的目光实在是太明显了,让人想装发现不了都难。
知道他们的顾虑,刘为农特意提高了声音耐心解释,
“等到秧苗成活后就会发第一批成活的钱,不问住哪里,上哪儿去找你们?”
原来如此,李大咽了咽口水,
“草民是李家村人,就住在村口第一家,大人到了村里喊一嗓子,保准能找到我。”
“好,”刘为农将姓名和住址几笔记下,把提前裁好的纸页递给他,
“秧苗上东边的桌子排队领,凭条拿好千万别丢了,这上面写着数目和你的名字,到时候要看着它才能给你换钱呢。”
看着李大点了头,刘为农朝着他身后扬起声音,
“下一个。”
李大朝着东边一扭头,方才还无人的桌子处已然多了一个小童,站在凳子上,正笑眯眯的朝着他招手,
“来来来,到这边来领。”
怕早晨起不来,平安昨夜和刘为农等人一起睡在了农署,两人一个负责记录,一个负责发苗。
番薯藤是几位农事官起来后就赶紧去暖房里掐的,绿油油水灵灵,这样一抹新鲜的颜色撞入眼帘,在现在这个种子还没发芽,大地一片光秃秃的时节格外的舒服。
李大迟疑的走到那个小童面前,这孩子看着不过六七岁年纪,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早早下地干活也就罢了,怎么官家也舍得让孩子在这里呢?
小孩子的声音脆生生的,口齿清晰,
“每人最多可以领五株回去种,种活了每株就给一文钱,种不活也没关系,但是如果被发现是故意捣乱令秧苗死亡的,不仅拿不到钱,还要照秋收后的产量翻倍赔偿,一株十一文,翻倍就是二十二文,到底要不要领回去种,大家可以再想想。”
二十二文,这可不算小数目,听见此话,人群顿时骚动起来,嗡嗡的私语声响成一片。
平安顿了顿又道,
“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这秧苗生命力十分顽强,种下地就能活,极少有养不成活的情况。”
他事先对着人群讲明了规则,然后抬起头来,笑眯眯的询问李大,
“你要几株呀?”
利弊事先已经讲得清清楚楚,官家的条件开的并不算苛刻,只要精心伺候了种不活也没有惩罚,种活了就是白得的钱。
李大咬咬牙,
“小公子,我要五株行不行?”
“当然,”
从手边的篮子里数出番薯苗,平安朝着李大伸出手来,
“凭条给我,我帮你记上数量。”
刘为农用的是毛笔,墨迹还没干透便折上了,蹭得有些模糊,平安用炭笔,繁体的五笔画多,他为了偷懒直接写了个阿拉伯数字5。
现在的大金还没有通行开阿拉伯数字,他只说是独特的标记,也不怕被人仿冒。
平安写好后将凭条和番薯藤一并交给李大,叮嘱道,
“带回家去就尽快种上,旱时浇点水,平日里施肥的时候捎带着给上一点,这东西易活又高产,只要地方足够,能爬满地,藤蔓爬得太长会吸收养分,夏日里叶子多了也可以摘下来吃。”
他说给李大听,其实也是说给围在边上一直竖起耳朵听着他们说话的其他百姓们听的,
“看不见结果子也不必着急,果实长在地下,秋季降霜后就可以刨了,等到了日子城中会有告示,刨出来后就在屋里放着也不会坏,小心别冻了就行,会有人到各个村里去收,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