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何殊在日理万机之余,还要考虑下一个月的公开邸报的主题内容,忙得头大时,有大臣在朝堂上提出修建皇陵的奏议。
按照惯例,这件事本该在正宁帝登基后,就要提上日程。
毕竟正宁帝登基时已年过三十,在这个人类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一场风寒就有可能有要人命的时代,这个皇陵往往都是早早就开始修建。
只是修建皇陵是个大工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与物力。
在正宁帝登基之初,穷得连维持朝廷运转的资金都很匮乏的情况下,得知修建皇陵的投入需要以百万两银子打底,被正宁帝毫不犹豫地回绝。
等到宫里与国库逐渐变得充裕起来后,有人再次提出要修建皇陵,仍被心疼钱的正宁帝一口回绝。
这般拒绝数次后,那些大臣们也都隐约看出点苗头,这几年没人再自讨没趣地重提修皇陵的事。
只是眼看时间已经来到正宁十三年,有人忍不住再次提出此事。
修建皇陵是件非常耗时耗力的事,从规划设计好,到修建完工,少则数年,多则几十年,是件朝廷大事。
考虑到自己今年已经年满四十四周岁,听到下面的群臣附和,纷纷表示修建皇陵事宜需要尽快提上日程,正宁帝这次没有一口回绝,而是选择暂先搁议。
众大臣见这次提起修皇陵的事,正宁帝不再像从前,总是满脸地抗拒与反感,然后一口回绝,就觉得这次可能有戏,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有些人则从中看到某些机会。
而这些大臣其实都理解不了皇上的想法,要知道,连他们这些当臣下的,大半都已早早地为自己选好风水宝地,提前修好陵墓。
可是皇上身为一代帝王,对修皇陵一事,不仅不上心,还表现出十分抗拒的态度,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些满怀疑惑的大臣不知道的是,正宁帝下朝后,就开始跟太子算账。
“他们说,这个修皇陵的投入需要百万两白银起步,朕早就算过,百万两起步,意味着一百万两肯定办不下来,计划个一百五十万两,就算朕将来可以与你母后葬到一处,不必再修后陵,在皇陵旁边留些位置,葬那些嫔妃,不必再修妃陵,这般下来,没有两百万两,肯定办不成。”
何殊就这么看着自家老爹心情烦躁地在他面前走来走去,算账算到最后,得出一个颇富哲理的结论。
“唉,算来算去,这修个陵墓需要花的钱,实在多得吓人,朕都要死不起了!”
正宁帝实在想不通,这修个皇陵,为何会投入这么大,可是他曾看到过在他之前的历代皇帝修皇陵的花费,知道那些大臣说的百万两打底,并非虚言。
远的不说,就说给他留下一个大烂摊子的先帝,他的皇陵前后共修了三十多年,耗资近九百万两。
穷得快要走投无路的时候,正宁帝无数次吐槽先帝不厚道,不惜掏空国库与私库给自己修那么奢华的皇陵,都不愿给他这个继承皇位的儿留点养家糊口的钱。
不过他也是直到前段时间,才知道先帝除了修建那奢华的陵墓耗资巨大,还在私下里拿出大笔的钱财安抚草原蛮族与理山国。
后者才是导致国库与私库都变得一贫如洗的主要原因,但是不管怎样,为了修皇陵,正宁帝连十万两都不舍不得掏,更别说是不一定够的两百万两。
听到正宁帝的这句感慨,何殊迅速将它写了下来,这给了她灵感,下一期的公开邸报,完全可以拿这个做主题。
她对这种不惜耗费巨资修建陵墓准备丰厚陪葬的风俗,不仅不感兴趣,也并不支持。
哪怕她自身经历有些有玄奇,但她仍然奉行人死如灯灭,身后事办得再怎么盛大隆重,死后也带不走,享受不了的态度,毕竟她对此还是有发言权的。
看到何殊在写什么内容,正宁帝凑过来看了下,有些不解。
“皇儿记下朕的这句话做什么?”
“儿臣觉得这句话可以充分展现父皇身上的珍贵品格,吝于在修皇陵上投入,却不吝拿出巨资,为百姓修路铺桥。”
根本没想这么多,就是单纯舍不得花那些银两的正宁帝闻言,顿有满腔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却态度矜持地回道。
“朕就是觉得,将这么大一笔银子花在修陵墓上,实在有些华而不实而已。”
何殊却态度真诚地回道,“若是历代先王都像父皇这般英明,就不至于出现那么多百姓衣食无着、民不聊生,帝王却在大兴土木修宫室、修陵墓的事情,从而导致一个又一个朝代灭亡的惨剧了。”
正宁帝对此心有戚戚,要知道他当年若不是因为选择听太子的安排,先想方设法地开源,态度坚决地直接拒绝修皇陵的事,说不定他们大安也会断送在他的手上。
“皇儿,要不,我们爷俩的皇陵修到一处,看能不能节省点花销?”
对于这个建议,何殊选择毫不犹豫地回绝。
“不了,父皇,儿臣可不想修什么皇陵,儿臣只想在死后一把火烧个干净,不立墓、不立碑,不让后人来扰我清静。”
正宁帝瞠目结舌的看着何殊,差点找不回自己的声音。
“皇儿为何什么这般打算?这怎么可以?”
“父皇可能不知道,不仅乱世时,会有贼人打那些王公大臣的陵墓,就算是寻常世道里,有些实在穷到无路可走的百姓,或是贪婪之徒,也会打那些墓的主意。”
不过这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何殊活了两辈子,这辈子还投生成为皇子皇孙,算得上是富贵至极,幸运至极,可她却仍然活得这么辛苦,让她看透了做人的不易。
所以若有来生,何殊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再做人得好,实在太累。
正宁帝没听懂何殊的意思,“打陵墓的什么主意?”
何殊这才想起在对方所接受的教育中,不存在‘盗墓’这种大逆不道的操作。
“因为知道那些帝王,王公大臣,或是有钱人家的墓中陪葬丰厚,有些人就会想到去偷挖那些墓,盗走那些金银珠宝,历史上甚至不乏开国帝王,靠着这种方式募集军资。”
据说他们老何家的开国□□当年是寒门出身,与群雄夺江山时,有没有干这种事,实在有待商榷。
正宁帝难掩错愕地跌坐在椅子上,对太子说的这件事,感到非常难以置信。
“这……这怎么可能呢?怎能有人敢做出这种犯忌讳的事呢?”
虽然嘴上提出质疑,但是正宁帝很了解太子的性格,知道若非可以肯定,对方不会将这种事说得如此轻描淡写,仿佛是常规操作,不值一提。
“父皇不必如此震惊,皇陵大墓的修建费用十分高昂,不仅是因那些配得上帝王规格的材料价格昂贵,还有就是需要做各种防盗布置。”
正宁帝此前只关注过修皇陵的所需费用,还真没注意过这些细节。
所以说,都知道盗墓的存在,就他对此毫无概念?
第一百一十六章
当了这十多年的皇帝, 正宁帝感触最深的,就是步步惊心,他只要一步走错,就有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重大后果。
所以他早就做好何氏开国□□既然能得了前朝的天下, 大安朝的天下在未来的某一天, 也有可能会被别人夺走的思想准备。
只要这大安还是何氏坐天下, 他这个先帝的陵墓肯定安全无忧,可是若到了改朝换代的那一天呢?
因此正宁帝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对何殊所说那些特别有代入感, 丝毫没有自恃是皇帝,就觉得自己能高枕无忧。
想到等自己驾崩, 长眠地下后, 将来可能会有人打开他的陵墓,拿走里面的陪葬品,甚至还有可能会掀开他的棺椁,正宁帝就觉得那场面让人不堪想象。
继之前的‘死不起’后, 正宁帝现在又生一种不敢死的心情。
“朕干脆跟皇儿学, 不修陵墓算了。”
时人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 可是正宁帝与自家父母的感情淡薄,又因个人成长经历方面的原因,在这方面并没那么重视,更谈不上什么执念。
何殊笑着劝道, “父皇倒也不必如此,只要我们向天下人表态, 告诉所有人, 我们为了能够省下更多的钱, 用来修路铺桥、济贫养孤,增强大安的军防,不打算大兴土木,耗费大量人力与物力修皇陵,只计划修个普通的陵墓,将来也不会准备什么陪葬就行。”
正宁帝迅速领会以到太子这番话中的意思,但他仍有些不放心。
“这样就能打消别人想要盗墓的想法吗?”
何殊也不敢百分之百地肯定,因为后世若是修个高铁或是地铁,挖山挖地,不小心挖到的概率好像也不算小。
“坦然告诉世人,父皇为自己准备的陵墓十分简朴,将来也不会放陪葬品,是杜绝被盗墓贼盯上的最好方式,若父皇全力做一位有大功于世,让百姓们铭记在心,并世代缅怀,得到后世所有人尊敬的皇帝,才是保护您的陵墓的最好方式。”
到那时,不管大安的未来如何,后来的那些能够统治这个国家的人,都需向他这位被尊为圣贤的君主奉上足够的尊敬,借此来笼络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