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完结+番外 (悠闲小神)
“但原先我曾听大人说过,周边几个村庄去年冬季死得太多,荒了不少田地,想来应该会安排你们到附近那几个村子去。”
说着,看在两百个钱的份上,又好心安慰了一句,“这几个村的里正都与我吃过酒,到时候我与他们说一声,会好好安置你们的。”
刘荣的话说得小声且快,又是方言,徐大努力理解外加徐月从旁小声翻译,这才听懂他的意思。
徐大点点头,又试探问道:“刘差爷,必须去村里吗?要是留在县城呢?”
被徐大特意抱在怀里当翻译的徐月听见阿爹这话,知道他不想去村里,想留在县城,期待的竖起耳朵听刘荣怎么答。
却没想到,刘荣顿了一下,忽然谨慎起来,狐疑问道:
“你小子想留在城内?无田无地的,做些什么营生?”
如今是多事之秋,冀州一边提防着西边的黑岩军,一边又在同兖州流民军开战,早先上头准备收容难民时就提醒过,恐有奸细混入难民之中,务必谨慎。
如今一看,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徐大很是可疑!
徐大和徐月同时感受到了刘荣不善的目光,父女俩心里咯噔一下,万万没想到就这么多问一句,居然就被当成了奸细。
徐大急忙解释了一番,说自己就是被之前的流民军吓到了,觉得城里比较安全,随便问问的,这才打消了刘荣的怀疑。
只是此番试探,又让徐月一家子清晰的感受到了现在局势的紧张。
刚刚所见的繁华烟火,不过是人们努力维护出来的和平表象。
本质上,现在这个大庆王国已经在倾覆边缘。
不过把两家人带到府衙后,刘荣突然又对徐大说了一句:“若有本县人士帮你们做保,留在城里也不是不可能。”
举目无亲才流亡自此的一家五口顿时默了。
看来,现在想留在县城几乎不可能,附近的村子才是他们的最终归宿。
不过这边相对太平,也没有灾情,去村里就去村里吧。等安定下来,再慢慢筹划。
一家五口对视一眼,似乎都已经接受了继续成为种田人的事实。
王大有一家倒是没这么多想法,能有一处地方让他们落脚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他观察过,河间县城附近的村庄都挺好的,土地开阔,又有河流,比他们那山多水少的大王村好多了。
等有了田地,明年开春好好耕耘,日子慢慢就会好起来。
王大有满怀憧憬的等待着,徐家那边却还想再努努力。
眼看刘荣独自进了县衙,王氏小声对徐大说:“你再去找这个刘姓官差活动活动,虽然都是村子,但也有分别,尽量安排一个条件好的。”
徐月听见阿娘的话,忙提醒道:“要想富,先修路,阿爹,要交通方便的!”
徐大见女儿这急慌慌的操心模样,好笑的点了点她的小脑袋,“行,听你的。”
说罢,拿出木箱里的大钱袋,示意家人们待在原地不要走动,悄悄寻着刘荣的方向跟了上去。
第50章 落户县城
一行人在府衙大门口等了大约一刻钟,徐大就眉开眼笑的回来了,还冲王氏比了一个刚学会的OK手势。
看这样子,事情似乎进行得很顺利。
两家人又等了一刻钟左右,刘荣从府衙走出,面上的神情比初见时温和了许多,冲两家人招手道:
“大人得空了,你们进来吧。”
说着,一边在前带路,一边说:“因你们是第一批抵达冀州的难民,户曹大人体恤,要见见你们,一会儿进了大堂记得行礼,大人问什么你们就答什么,切记不可失礼。”
这突如其来的接见,真是打了两家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徐月一家还好,对见官没什么特别的抵触情绪,更多的是好奇这里的官员是什么模样。
王大有见过最大的官就是每年负责乡里上计的小吏,就是专门做人丁、耕地、税收的官员,相当于现代做人口普查的基层公务员。
只是大庆这边的上计除了人口普查,还同时进行了经济普查。
不过最近这两年朝廷动荡,下边小吏隔一年才来核对一次往年信息,同时更新最新一年的数据,伪造是常有的事。
为了自家不会被这些小吏坑死,王大有还给这些小吏送过精锻的小刀,这才保证了村里税收没有被额外增收。
但和一郡专门管理户籍的户曹大人相比,那小吏怕是连身前带路的刘差爷都比不上。
一想到自家要去见这样的大人物,王大有心里就忐忑不已,生怕到时候直接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招来灭顶之灾。
但显然,他想太多了。
他们压根就没见到户曹大人本人,而是见了一位他手下相当于副手、门客一样的人物。
这人做文士打扮,衣着整齐,头带羽冠,看不出来是什么官职,但刘荣对他十分恭敬。
两家人拱手行了礼后,这位文士便拿出一卷布帛和一只笔,沾好墨后开始问他们各种问题。
比如从哪里来的,叫什么名字,家中有什么人,祖辈是干什么的,路上去了什么地方,见了什么景物,和什么人有过接触,事无巨细,就差直接问徐大你今天穿的底裤是什么颜色了。
待众人都一一答完,他手中布帛也抄写得满满当当。
这些内容,看似杂乱,却是了解兖州此次灾情具体情况的最新报告。
待他上报给户曹大人,再由户曹大人上报给郡守,便可拿此事大做文章,好让天下百姓知道他们冀州是真正在赈济难民,不止是空喊口令而已。
让天下有识之士为其表彰,让天下苦难百姓对冀州心之向往。
总之,这是一次绝佳的宣传机会。
这文士吹了吹布帛,将这份报告放好,转过身来,对徐、王两家微微一笑,
“行了,去办户籍吧,往后你们就是冀州人了,有咱们袁氏常胜军在,百姓不会再被流民侵扰,好好耕种,做个良民。”
两家人点点头,目送这位文士离去。
刘荣又朝那文士离去的方向拜了拜,这才起身冲徐大道:“一家来一人就行了,其他人在外等着。”
“哎哎。”徐大和王大有应着,跟着刘荣去到一间办理户籍的小房间里。
里头的文书已经写好户籍册,徐大和王大有上前核对信息,确定无误后,签字画押即可。
王大有上前摁了手印,徐大拿起了放得较远的笔,沾了黑墨汁在泛黄的纸张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徐青阳!
刚和闺女学会的繁体汉字,写得不算好看,但也工工整整,看的出笔划之间有勾有点,像是有功底在身的。
字毕,笔落,那名文书和刘荣都惊讶的看向徐大。
会写字,显然读过书,是世家子弟?
但看衣着打扮,又显得穷酸了些,更像是是落魄的寒门。
只这一下子,徐大就感觉到周围人看着自己的目光变了,变得尊敬了许多。
刘荣深呼了一口气,眼中的那一点点“看不起、你不配”全没有了,以同等地位对待徐大,双手将那份户籍黄册递给他。
徐大笑着谢过,揣着热乎的户籍出去和妻儿们汇合。
“怎么样?咱们分到了哪里?”王氏轻声问。
徐大得意的一挑眉,用手指在面前画了个圈,点了点,“就这。”
就这?
就在县城?
母子四人有点难以置信,齐刷刷看向徐大,见他点了点头,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是真的高兴。
“阿爹,我们呢我们呢?”王家大娘看到了徐家欢喜的模样,忙跑到王大有身前仰头急切的问他。
王大有还不知道呢,他不识字,也不知道黄册上写了什么,只听见刚刚那文书念完了自家人的名字,他听一个都没错,就摁下了手印。
这会儿被女儿一问,才想起来这茬,忙端着黄册过来让徐大帮自己看看。
他知道徐大是花了大钱活动才能留到县城,并不奢望自家也能留在城里,只觉得不管是什么村,都很高兴。
只是刘荣收钱的时候,却以为两家是一块儿的,便都一起给了方便。
徐大点了点黄册上的字,念道:“王大有,河间县城人士。”
有那么一瞬间,王大有以为河间县城可能是个村的名,但很快就从妻女狂喜的表情中清醒过来。
他惊讶又感动的看着徐大,真的没想到他会把自己一家也一起帮了。
“徐大哥,你这份恩情,小弟今生今世都无法报答得完呀!”王大有激动得眼睛通红,堂堂六尺男儿,泪洒当场。
徐大挑了挑眉,这可不是他干的,八成是刘荣误会了。
不过既然是个美丽的误会,那就让他继续误会下去吧。
徐大把王家的黄册还给王大有,叮嘱他仔细收好,又小声耳语道:“还有帐没结完……”
他刚起了个话头,王大有就连声应:“我晓得我晓得,回头我便将钱交给徐大哥。”
徐大一本正经的点了点头,“亲兄弟明算账,我这是把王老弟你当成我亲亲的兄弟了,想必你也能明白为兄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