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荼荼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聚光镜和放映镜头,要等牧先生回来,她只能先在桌上测试成像原理,在放映机前头半米处支了块白布桌屏,当作幕布。
出像口后头点了两根金莲烛,怕烛光跳跃,罩了个黑布箱做遮光器,也有挡风和聚光的作用。
蜡烛燃起,白幕布上只照出了一块纸张形状的方形灰影,别说成像了,连线条都瞧不着。
唐荼荼默默在第一版思路上打了个“×”。
她取下画带来,这一遍拿刻刀切掉了大部分的背景,画上留余部分挡住了光线,会在幕布上留下一个深灰色的影子,有其形状,辨不清是什么。
……
木把手转了一圈又一圈,骨碌碌地响,和唐荼荼肚子里的鸣音合奏起来,她才意识到自己饿了。
没有时钟的日子真不好,上下班的时辰都是模糊的。唐荼荼魂儿似的飘去了饭堂,别的官员都快吃完了。
这衙门的饭堂形式不知道是盛朝本就有的,还是哪一位异人带来的,很像后世的食堂打饭窗口。
只是窗口变成了柜台,也不用当面付钱,只需留下官级和所属院子的天干名,打饭师傅就会记住,月底了一齐结账,各部结各部的。
唐荼荼初来乍到,谁也不认识,也不跟别人凑堆,挑了个空桌坐下。
不多时,裴先生一家也来了,专挑着唐荼荼这桌坐了过来。
裴先生跟唐老爷一样,是七品郎中,任舆图部主事。裴先生挂着这么个衔,他在工部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一年里边起码五六个月漂在各地,舆图部另有文书管事。
裴先生虽不管什么实事,工部却没人敢小觑他。
他家是正儿八经的地图世家,每回一有大型舆图作业,裴先生都是带着自家的子侄辈、还有孙辈一起干活的。昨天才跟唐荼荼探讨了沙盘做法,今天就带着老宅一群人来实验了。
他们大概也是专注地忘了吃饭的点,擦着晌饭的尾巴,浩浩荡荡一群人进了饭堂,围着唐荼荼坐了两排桌。
裴先生年逾花甲,之前喊荼荼喊“丫头”,人前却不落她的面儿,喊一声“小唐”。
唐荼荼也就抛开官职,顺势唤了声:“裴爷爷。”
裴家子侄辈的叔叔伯伯们还是头回见她,最近成天听老爷子念叨这丫头有奇才,都好奇地把她望着。
裴老先生抚着胡子:“论舆图造诣,小唐比你们厉害,喊一声师父也应当。”
“那怎么能行?我可当不起。”唐荼荼客气了两句。
老爷子教诫子孙,她不方便插话,拱手跟几位伯伯互相见了礼。最后裴家一合计,老爷子爱热闹,索性认她做了师妹,这彻底乱了辈分。
“那我就厚着脸皮,喊诸位师兄啦?”
唐荼荼半推半就地认下了,坐桌上直笑。
科研人员不讲究论资排辈,在她那个时候,新生代的研究员平均年龄不足三十。那时的科研不是凭空造物,而是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流里汇总数据,年长的大牛科学家往往只提供一种思路,思路落地要靠年轻人来。
几个三四十岁的伯伯喊她“师妹”,上辈子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唐荼荼没什么压力。
只是吃饭的时候一群人盯着她看……怪有压力的。
裴先生给荼荼引荐家里子侄时,唐荼荼抓着说话间隙,喝了碗银耳粥。
裴先生讲沙盘进度时,唐荼荼吃着黍米饭,一份饭三份素菜,怕吃不饱,还配了一块杂粮煎饼吃。
裴先生讲熔模进度时,唐荼荼刚把一碗肉末蒸蛋刮得干干净净。
她吃了个七成饱,又小口小口啃开了一只苹果——长期大口吃东西会锻炼到咬合肌,咬肌发达,脸型会不好看。
一抬头,唐荼荼愣住了。
“诸位……是在等我吃完么?”她忙说:“不用等,我一会儿还要散步消食的。”
裴老先生没忍住:“小唐你这胃口,一直这么好?”
唐荼荼也没忍住,给自己辩了一句:“您别看我吃得多,其实我这顿饭未必比你们的饭热量高,而且我这份饭营养齐全呀。”
先一碗清粥下肚,养胃,有碳水、有荤食、有杂粮,水果蔬菜占一半,蛋白维C也齐全。
“丫头说得有理。”裴先生哄小孩似的,哈哈直笑,周围几位裴“师兄”也笑起来。
脑力工作消耗血糖多,人就饿得快,唐荼荼刚才打饭时就观察过了,工部这些人要么是浓粥配糕饼点心、要么云吞配包子咸菜,要么一吃两大碗面,菜浇头很少,顶饿。
时下没有营养成分学和食物热量表,可中医膳食养生的知识早已成型,膳房每天的饭食都是能搭配出营养食谱的。
坐堂下吃饭的这些人里没几个苗条身条,裴家这些先生也一样,乍一瞧,都是茶水里边泡枸杞、循着养生经照做的中老年人,饭食上却不注意,可见有恃无恐。
唐荼荼打算哪天给他们讲讲饮食结构不合理的危害,可低头瞧瞧自己的臂围腰围,又觉得自己开口吧,不是很有说服力。
只好把一肚子膳食理论暂且憋着。
唐荼荼细嚼慢咽,吃到饭堂里没什么人了,她才慢悠悠地沿着回廊溜达回后院去,继续坐到放映机前。
如此,唐荼荼从基础成像原理一遍一遍尝试,反复调整光源和幕布距离,算出了无聚光镜条件下成像的距离比例。
她对数字敏感,几年前参观影史文化馆的那一回,还依稀记得些重要数字。
比如古早的胶片格式是8mm-35mm左右——这个尺寸是说胶片的宽度,底片尺寸越大,相当于分辨率越高,投影出来就越清楚。
可当下条件,3.5cm宽的图片没可能成像。唐荼荼不清楚这些数据影响什么,但既然是前人的标准格式,应该有其道理。
她全部按着比例放大。
一整天,唐荼荼都坐在这一台木头机器前,刨去晌午时走了两步路,剩下的工夫全闷在这块黑布底下。
“小唐大人,有什么奴才能帮忙的……”
“小唐大人,琢磨出来了么……”
“小唐大人,我泡了什么什么茶……”
周围好多声音,总打断她的思路,唐荼荼起先还敷衍了两句,后来觉得里头没一句重要事儿,分心又累赘,索性不去听了。
她拣过个蒲团垫在腰后,渐渐没了坐相,盘腿坐在太师椅上,托着腮,盯着白布上的投影看了很久。
摒弃杂念,一坐就是一个时辰,佛家打坐都未必如她。
唐荼荼从光源点、幕布、成像原理一个细节一个细节推敲了几遍,才渐渐意识到自己缺漏在哪儿,简直是处处缺漏,没一个细节做好。
她心沉下来,因为不清楚前人发明放映机时的思路,索性抛开了脑子里那个限制她思路的框架,从头自己去琢磨。
火柴人图案不够用了,丢到了一旁,唐荼荼又画了一组“两个人走近对方,并握手”的动图。
而她笔下的画带渐渐叠了层次,用类似于正片叠底的方法,层层往上叠。
倘若要投影出一个人行走的侧影,因为是侧影,这人一根手臂靠外,颜色该深些;一根手臂靠内,颜色该浅些,双臂摆动间就会呈现出立体的动态。
同样,地上景物的前后、天上的云层厚薄,靠叠序和层次就能做出立体感来,明暗与深浅直接影响景深,就能突出画面主体。
唐荼荼取下画好的那一卷图,拿了把刻刀,沿着上头的纹路雕刻。
一张纸出不来深浅变化,底下再叠一张纸——投到幕布上,有了深与浅之分,光线映在白布上,能看出是个什么东西了。
再叠一张纸,细致勾勒细节和背景。
想要层次多变,富有美感,想要光影勾勒出的事物越真,想要让皇家那群见过世上一切精妙玩意的贵人们,只消一眼就惊叹出声……
这种立体感,起码得叠五层。
做不到的,工作量太大了……
唐荼荼咬着笔尾,快把竹锥笔啃秃了。
难道只能走手翻书的路子么……
可一本能翻页的连环画书,与来自一千年后、当世谁也没见过的动画,所造成的效果就大有不同了。
前者值得一看,后者能让古人拍案称绝。
中原不缺匠人,论成本,两相差不多,放映机和手翻书都不便宜。
可要是比复刻传播的速度,一定是动画更快。一旦百姓们知道了动画的妙处,民间会有无数匠人模仿制作,放映机和动画就能飞快下沉。
唐荼荼坐了太久,肩背渐渐挺不直了,弯成垂头丧气的弧度。
她头回这么想念万师兄,要是万师兄在的话,做个手摇放映机,大概闭上眼睛拿脚都能做出来。
不用像她这么为难,连成像原理都要一点点琢磨。
“小唐大人?”
耳边幽幽一声,唐荼荼吓了一跳,忙回头去瞧。
吴员外不知什么时候钻进帘子里来了,探了个脑袋到近前,奇道:“小唐大人,你是在刻皮影儿么?这一层一层的。”
唐荼荼:“……什么?”
“皮影儿啊,就是在街边搭台唱戏,叮呤当啷敲打、咿咿呀呀唱戏、白布后头站俩人摆弄皮影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