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上面怎么回事?
谈人生、谈理想、似乎还谈齐家治国平天下?!
杂货店掌柜偷瞄一眼正在给窗格刷漆的几个半大小子,定睛再仔细认真看一遍。
他倒也不敢多呆,又默记一遍就退回自家店铺,坐那儿定了好半天神。
开头写着啥来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一副对账工整的对子吧?
用心琢磨了好半天,掌柜狠狠一掌拍在桌上,喝了一声:“好对子!!”
他这突如其来的一下,不但把他家仅有的一个伙计吓了一跳,连刚进门来探听消息的两人也是被惊到,差点掉头就走。
杂货铺掌柜看到门口迟疑的两人,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起身招呼。
两人中的一人上下打量他一番,问道:“怎么了这是?一惊一乍的,吓人一跳。”
他们可是看到了,这位刚才去投递行门口看那张招人告示。
鬼鬼祟祟的看完,然后鬼鬼祟祟的退回来。他们想着过来问问情况,就看到这位忽然就发作起来了。
难道那招人启事上写了什么太骇人的条件,把这位吓到了?
不至于吧?
条件太苛刻,人们可以不去啊,而且现在本就没人来。
杂货店老板也为自己刚才的失态不好意思,含糊其辞道:“没什么没什么,两位请坐。”
抽过两条凳子让两人坐下。
刚才开口那人也不遮掩,直接问道:“张兄刚才看了投递行贴出来的那张纸,不知上面写了些啥?”
“这个嘛……”掌柜表情微妙起来,迟疑着说道,“之前人们都说投递行专招贫民小子,还能快速教人认字……”
“是啊,都这么说。”两人连忙说道,他们就是冲着这个事儿,过来听听消息。
杂货铺掌柜摇了摇头:“那大概是谣传。”
“怎么?”两个来客瞪大了眼睛。
杂货铺掌柜说道:“人家招的是读书的学子。”
“不可能!”
“不会吧!”
“脑袋有毛病!”
“咋想的?”
两个来客吐槽一句都不解气,接连的质疑,并给这件事定性:“读书人怎么可能满街跑着给人送信送包裹?那都是闲汉和小叫花、流浪儿做的事情!”
杂货铺掌柜表示自己很无辜:“真不是我瞎说,人家就这样写的,不信你俩过去瞧。”
两人心中好一番腹诽,若自己过去瞧,还用得着跑这儿来问吗?
而且他们中间有一个还不识字,让他过去看,那不扯呢吗?
“不用,你直接说你看到什么不就成了吗。”一个人催促道。
说起来,他们三人中,杂货铺掌柜买卖做的最小,但在文化程度上,还真比那两位强出不少。
他回忆着他看到的告示内容,再次赞叹诚运投递大概真有能人。普通店家一个招人的告示,居然能被他们写出如此朗朗上口的感觉。
而更深的,是其中的含义。
他说道:“人家那告示,开头就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两个听客虽没什么文化,但春联对子这种东西,他们还是很熟的。每年过年,不管识字不识字,哪家都得贴一副乃至几副春联儿,求个来年的顺畅吉庆。
这个对子听起来倒是很规整,但没啥喜庆的意思啊。
那个没读过书的问道:“啥意思?”
杂货铺掌柜斜他一眼,要不说和这种没文化的人没有共同语言呢。如此高大上、且浅显易懂的对子,他居然听不出其中的意思!
“上联说的是,读书声和风雨声都是世间存在,都能听入读书人的耳中。下联嘛……”掌柜斟酌着语句,“意思就是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天下之事,用心体会世间百态,不能读死书。”
这两人还是不明白:“和投递行招人有什么关系?”
杂货店掌柜咬了咬牙,颇有点对牛弹琴的闹心感觉。
想着怎么对这两人解释的时候,他忽然有点明白,这两句看似高大上的对联中,大概还有另一层含义。
他对二人说道:“就是让那些读书的学子们放下身段,踏踏实实做点儿实在事儿。”
“哦,这样啊。”两人似懂非懂,接着问,“不能就这两句吧?还写了什么?”
“还写了……”杂货店掌柜做回忆状。
[554.第550章 差强人意吧]
在两个听客的期盼下,杂货铺掌柜复述招聘启事的内容:
“茵茵学子,家族的期望。走出学堂,才能见识更多世间风情;学以致用,才能让学业更好地融会贯通。”
“体谅父母家人的艰难,知晓百姓疾苦,才能更好的报效朝廷,造福一方。”
这几句话,打听八卦的两人倒是听明白了。
那个最没文化的,很有点瞠目结舌:“照这么说,那些读书的年轻人来投递行做事好像也行呢。”
…………
走进店铺的姜成华拉着顾天成坐下,接着问他刚才的话:“真的天成,你有没有预料到文家会送重礼给咱们赔不是?”
昨日他们和酒楼老板签合作文书,涉及到修缮银两,他和陈子更第一次拿出这么多银子,还是自己辛苦赚的,很有些肉痛。
顾天成当时就浑不在意,一直给他们说银子就是用来花的,用掉才能再来。
现在回想,他那语气好像过分轻松了点。
结果晚上就来了意外之财,虽然不多,但也不算少呢!
“哪有什么料到?我也不知道你们会去文家啊。”顾天成拍掉他搭在自己肩头的手,问道:“文家昨晚派人去见了你俩?”
“是啊。”有一笔银子入手,让姜成华很高兴,“我和子更回客栈没多久,文家那个唐管事就到了,带了好多东西。我给你说啊……”
姜成华很是罗列了文家的礼物,他俩每人三百两银子的银票、一份孤本书籍、三匹上好衣料。还有津州特产若干,点心干果蜜饯若干。
他说道:“银票应该是给我和子更花用的。两本孤本书籍用上好的檀木匣子装着,还有衣料的颜色,明显都是让我们拿回去给父母长辈。”
说完,他赞叹道:“文家真是用心良苦啊。”
言下之意:文家那一趟去的真值啊。
顾天成也没出息的向往道:“不知文家管事什么时候来我这里。你说,他不会狗眼看人低,不来我这儿吧?”
“那不会,你手里有他家的实在东西,他得把你安抚好了才行。”姜成华安慰。
一旁的袁冬初无语,这俩人,不但当回事的谋算人家,还能这么不加掩饰的宣之于口,物以类聚吗?
姜成华却是笑呵呵的对袁冬初说道:“我和子更把干果蜜饯拿来这里了,都是女孩子喜欢的东西,袁姑娘你留着便好,自己吃或者给外面那些小子们都可以。
“还有特产那些,每日的饭食都用得着,也留在投递行吧。”
顾天成拍着他的肩膀:“这个可以,安排的不错。”
在门口看过招工启事的陈子更这才走进来。
姜成华问道:“你在外面干什么呢,怎的才进来?”
陈子更没理他,转而问顾天成:“门口那张招工告示谁写的?”
顾天成自豪道:“写得好吧?冬初的手笔!”
姜成华没仔细看,见陈子更神色很是复杂,便问道:“写什么了?难道有什么不妥?”
陈子更嗤笑他:“哪里有什么不妥,应该说非常妥才是。无论再换个什么人,也写不出这样的招工告示,袁姑娘大才。”
“写了啥?”
“你自己去看啊。”
片刻功夫,姜成华就回来了,拽着顾天成就问:“真是袁姑娘写的?”
“当然是冬初写的,不然还有谁?”顾天成理所当然的说道。
姜成华倒吸一口凉气:“亏得袁姑娘没在眼前,否则我是不是这就膜拜她了?”
袁冬初给他俩的小厮引路,放置那些土产吃的东西了,没在屋里。否则,姜成华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人家贫寒之家的女孩子,随手写个东西就大放异彩。
他和陈子更都是五岁启蒙,读书也有十多年……唉,相比之下,他俩好像睁眼瞎一样了。
一番感慨之后,姜成华还真就让顾天成又写了份招聘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