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雁于飞87
- 入库:04.10
他转过脸,看向景帝,这一年多来,辛苦贤弟了。
群臣一阵骚动:太上皇这是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了?真好啊!
景帝的脸僵住了,汪舜华狠狠掐了他一把,这才回过神来,皇兄严重了,我也是朱家子孙,也是先帝所出,国家有难,我责无旁贷。
他勉强挤出一个笑,小弟只是后悔,没有早一点在皇兄面前揭穿王振的真面目,没有拼死拦着皇兄,否则,一切就可以避免了。是我的错。
太上皇也笑了,怎么能这么说?是我识人不明,是我的错。我当时没有想到会是那个后果,也没有人跟我说……
他看到汪舜华冷冰冰的眼眸,猛地收住话茬子,摆手,不说了。
景帝看着下面群臣一副感动的样子,心里有点着急,好在汪舜华及时提醒他:事情已经过去了,太上皇和圣上就不要在纠缠谁对谁错了。土木之祸,归根到底,是王振倒行逆施,好在他已经授首,他的家属党羽也尽数伏法。正义虽然来得迟了,终究没有缺席,只愿所有在土木堡牺牲的将士,还有那些被王振戕害的忠臣烈士,还有我的獾奴……怀献太子在天之灵,都能安歇吧。
太上皇本来想斥责这里哪有你一个妇人说话的份儿,到底一怔,怀献太子?
那天在也先老营,杨善是跟他说过。汪皇后所出的嫡子,被王振派人毒杀的事情,当时着急回来,没有多想;现在一想,汪氏应该不会善罢甘休的。
他低头看了眼自己的儿子,该是庆幸王振杀了侄子,为自己的儿子扫平了道路;还是怪他胆大妄为给自己惹了这样大的祸事?
他喘着粗气,我真没想到,王振居然如此大胆,敢加害朕的亲侄子。
汪舜华不能让他再说下去,她拿出手帕,捂着脸,大声说,有太上皇这句话,我儿在天有灵,该瞑目了。
景帝觉得有点尴尬,好在汪舜华胡乱擦了擦脸,獾奴毕竟是帝室之胄,为国尽忠,我虽然难过,也不后悔;只是太上皇,太后皇后这一年多来,真的是受苦了。
她吁了口气,擦了擦又冒出的眼泪。太上皇正拉着钱皇后准备互诉衷肠,汪舜华没有给他表演的机会,只是说,今天的所有局面,都是王振造成的,我只恨没能手刃此人;好在,圣上在群臣的辅佐下,处置了王振一党,也算是为太上皇、为所有遭遇不幸的人们报仇雪恨。
景帝马上会意,你不说,我倒是忘了。那天我真是被吓坏了,多亏了金英和靖安伯,否则,真不知道怎么收拾。
他指着金英和于谦,绘声绘色的描述左顺门之变的来龙去脉,太上皇的脸色变了——所以,王振的党羽,不对,他的朋友心腹,就是这样被活活打死的吗?
金英和于谦,还有王直、陈镒、王竑等人也傻了,到最后大家都傻了:皇帝记得这么清楚——不是,关键是,你在太上皇面前说这些做什么?让他记住我们是怎么干掉王振的死党吗?
汪舜华拿着帕子捂住脸,一副不忍直视的表情,心里点了个赞,不错,果然,优秀的政治家,首先就是一个杰出的演员。如果不是她知道内情,都要认为这皇帝冒着一股傻气,又吓破了胆子,看到哥哥回来,跟他哭诉血泪史求抱大腿呢。
太上皇的眼睛在群臣身上打了个转,又在景帝脸上停下来,确定这个傻弟弟不像是在跟他耀武扬威,这才恶声恶气的说,没想到王振竟然背着我干了这么多事,确实该杀。
景帝这才收住声音,到底是兄长宽仁。王振那厮枉负君恩,致使大军覆没,君上蒙尘;幸亏祖宗保佑,皇兄平安归来,否则,纵将王振碎尸万段,不足以彰其罪恶。
太上皇脸上已经很挂不住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说了。
景帝点头,不过有件事,还要请皇兄做主。
太上皇有点奇怪,什么事,你不能做主?
景帝道,虽然王振抄家灭族、党羽尽数伏法,但流毒仍未肃清。当年王振在耗资巨万,仿唐宋伽蓝七堂建智化寺,为自己祈福,本该铲除,只是当年王振骗取皇兄信任,钦赐名报恩智化禅寺,又亲笔题写寺名,小弟委实不敢造次。
太上皇的脸色很冷,所以你想怎么样?要拆就拆吧!
这是给自己下马威呢,明着说王振,实际上是说他黑白不分,善恶不辨吧?就算王振千错万错,人都死了,你还想怎么样?
景帝忙道,小弟不敢,只是群臣都认为,留着它确实不妥当,不如改作旌忠祠,祭祀土木忠臣,并用生跪铸造王振跪像,用以警示后代为人臣者,也算是让王振赎罪吧。
太上皇握手成拳,看着景帝很久,真的要这样吗?
景帝低眉,不如此,不足以上慰祖宗、下抚百姓;不足以告慰英国公张辅等忠臣烈士,警示后代子孙。
太上皇一拍龙椅,王振已经死了,你们还不肯放过他?要这样侮辱他?——你们是不是想把朕也放到那里跪着?杀人不过头点地,从古以来,有这样侮辱人的吗?
他冷笑一声,这时候都说王振的不对了,当年王振在的时候,可有一个人敢直呈王振的不是?——就算是张辅,进军过程中不发一言,怎么不说他?你们到底是在说王振,还是在说朕?
群臣都低了头,不吱声。
果然,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景帝在心里为老婆点赞。
他说这是群臣的提议,不能说是假的,也不能说都是真的。今年初,在彻底清理王振余党的时候,群臣确实提到了智化寺的问题,上面有太上皇的御笔,不能拆,这也就是历史上智化寺得以保存的原因。
景帝回宫和汪舜华商量,汪舜华也不赞成拆,但不是怕以后太上皇回来见怪,而是拆了容易,不能发挥教育警示作用——于公于私,她都恨毒了王振,王振死了,尸骨无存,那么他留下的遗迹,她就要好好收拾。
她想到了杭州的岳飞墓。
西湖岳王坟前有四座跪像。当然岳飞墓目前的其实没有跪像。历史上,是宪宗成化年间周木在杭州任浙江布政使时,重修岳飞墓,并首次用铁铸造秦桧夫妇跪像;此后又相继增加了张俊、万俟禼的铸像,几百年间,因风雨侵蚀和群众击打,共重铸了12次。
历史上,于谦和岳飞埋骨的地方很接近。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岳王坟前跪了四个人,还有一个没有出场,但是个人都知道幕后主使是谁。
她要把王振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王振被打入另册,重用他的太上皇也别想干净脱身。
景帝觉得这个主意很好,所以在下旨兴建显忠祠的时候,特意吩咐要铸一尊王振的跪像;本来还想在怀献太子墓前再铸一尊,汪舜华到底拦住了,国家经济本来就困难,怀来那个可以用来警示后人,怀献太子墓前就先算了,别让下面觉得圣上咄咄逼人。
该跪的是太上皇!
但这是永远不可能的事,他是君主,还是长辈;但汪舜华无论如何不想让王振再出现在儿子坟前,那样以后每次去都忍不住想挥老拳。
显忠祠里的跪像立起来很容易,但智化寺在北京,又是太上皇下旨建设的,景帝开口跟群臣提过,群臣也很赞成,觉得还要加上王佑、马顺等人,只是接下来双方打打谈谈,一时顾不上——不全是,主要是汪舜华拦住,说不好拂了太上皇的颜面,不如等他回来之后再议。
汪舜华知道,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景帝很不希望有这一天,但让太上皇自己下令,比他下令确实更有效用。
知道太上皇肯定会暂时收敛脾气,没办法,形势比人强,但偏偏下面的人就吃这一套,只要皇帝一哭,马上就觉得他是圣君,只是被奸臣蒙蔽了。
所以,他们商量好,故意激怒太上皇。
景帝很怀疑效果,毕竟王振捅了这样的篓子,他哥就算再糊涂,也该清醒了;但是汪舜华知道,太上皇是念着王振的,因为她当年亲自去过智化寺,听过那里的音乐,还听导游解说过,明英宗复位以后,不仅为王振平反,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还为他建立旌忠祠,以祭祀亡灵,并命大学士李贤撰文。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她不可能相信世上会有这样的奇葩。
但这些话不能对景帝说,只能说太上皇很相信王振,就算一时怪他,时过境迁也会想起他的好;尤其你们杀了王振和他的全家,太上皇又闲居无事,自然会更加怀念从前的时光,怀念王振。更重要的是,在迎接他的时候说到这些,他一定会认为这是对他权威的极大挑衅,一定会不顾一切的维护王振。
那就试试吧。
只是政治家都是深藏不露的,太上皇不是政治家,但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起码的政治修养还是有,如何让他破功,汪舜华想到了王振的跪像。
景帝觉得确实是个好办法。太上皇要么自打耳光,要么当场发作,无论如何,对他来说,都是好事情;而且几个月前就说过的事,群臣也不会认为他故意发难。
太上皇确实很生气,他那天到了怀来,显忠祠还在紧锣密鼓的修建。因为景帝重视,亲自下旨工部营建,因此规格很高,规模很大,从五月下旬动工,预计十月初才能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