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一路看了城池残破,遗骸遍野,太上皇还是很有良心的,跟商辂说:卿为祖宗社稷费心忧念。朕幸得回京,愿退居闲处,卿便写书与皇帝,知朕意;并让商辂代书罪己诏,敕谕文武群臣,又遣袁彬谕祭土木阵亡官军。
  商辂怔了一下——太上皇可算是开窍了,终于明白事理了?
  他的脑子里一时闪过无数念头——那么他会不会重新成为明君?以后会不会又生出变故?
  第二天,到了居庸关,内阁次辅高谷带着皇帝的法驾前来迎接。看着全套的皇帝仪仗,太上皇终于找到昔日君临天下的感觉。
  他随即命新任的宣府总兵官朱谦设宴,备彩叚衣服赏随驾达子那哈出等,然后启行。
  在昌平龙湖台行宫接受了公侯驸马伯五府六部官员的朝拜,随后启程,在北京外城土城上接受了文武百官并监生、耆老生员的拜见。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土木堡之变整整一年,太上皇的车驾回到北京,景帝亲率勋贵文武出安定门迎接。
  不是只用一顶小轿、二匹乘马,反而是敲锣打鼓,浩浩荡荡的迎接,自然围观的百姓有点不是滋味了——去年,这位天子帅师出征,可是全军覆没,北京城当时有不少人的家属也在其中;如果只是这样,倒也罢了,关键这位天子还带着瓦剌兵马亲自叩关叫门,这种汉奸行为,搁别人身上,足够抄家灭族了,可他呢?现在大摇大摆的回来!
  真是投了好胎啊!
  随行回来的公侯伯还有商辂等人也很不是滋味:临走的时候,也先派了鞑子勇壮者二十人送驾,不离左右,夜则围宿,连他们也不得靠近,这是什么意思?太上皇是他们挟持的人质吗?
  远远地看到城郭,太上皇不由得掉下泪来:北京,我终于回来了!
  听说皇帝亲自率领文武官员前来迎接,他还有点自知之明,连忙下驾。
  瓦剌武士还想阻挡,景帝一挥手,早有全副武装的锦衣卫过来。
  寡不敌众,瓦剌武士只得退下。
  景帝看着哥哥,太上皇看着弟弟。
  一年不见,两兄弟都变了很多。
  按照事先拟定的礼仪,两兄弟相互行礼,文武官员则行五拜三叩头礼;景帝说:大哥,这一年苦了你。
  太上皇掉下泪来,弟弟,愚兄无能,辛苦你了。
  景帝口称不敢,拉过身边的一个孩子,怯生生的,太上皇顿时明白,这就是自己已经被立为皇太子的大儿子了。
  两三岁的孩子不记事,景帝哄着他叫父皇;太子跟景帝也不算熟,倒还经常见面,事先又反复排练过,因此很乖巧的叫父皇。
  太上皇嗯了一声,抱起儿子,亲了几口。
  太子抱着太上皇,哇哇的哭出来,爹爹我想你,你怎么现在才回来。
  太上皇只能说着,爹爹不好。
  这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场景,很多人掉下泪来。
  然而景帝的心里没有一点波澜。
  老天真是会捉弄人,去年的今天,他失去了最宝贝的嫡长子。
  然而,此刻,他只能强忍着泪,时辰不早了,咱们早些回宫吧,太后皇后可都等着呢。
  太上皇嗯了一声,抱着儿子往前走,一边问,太后好吗?皇后好吗?
  景帝流着泪,没说话。
  太上皇呆了。
  车驾从午门进去,百官到奉天殿列队等候行礼,景帝则带着太上皇先回宫拜见孙太后。
  母子相见,抱头大哭;一个叫着我的儿,你受苦了;一个说着儿臣不孝,母后担心了。
  哭了老半天,身边太监才劝住,太上皇转过头,看着坐在轮椅上的钱皇后,两鬓微霜,面容憔悴,简直难以置信,梓童,你怎么了?
  钱皇后抱着太上皇,放声大哭。
  汪舜华拿着帕子在旁边擦眼泪,自太上皇北狩,皇后日夜悬心,每天在坤宁宫后院跪地焚香祝祷,祈求神灵保佑您早日回来,累了就地而卧,以致残了一条腿,哭瞎了一只眼。
  太上皇看她说话,愣了一下,想起来这女人曾经阻拦过自己出兵的;他没心思细想,因为汪舜华的话实在太劲爆。
  太上皇大惊失色,使劲的搂住钱皇后,梓童,你这是何苦!
  钱皇后抱着太上皇,只要太上皇能够平安回来,妾死何足惜!
  太上皇泪如雨下,梓童,真是苦了你了。
  两口子还在抱头痛哭,后面周贵妃、万恭妃、王惠妃等人依次带着孩子前来行礼,太上皇免不了又是一番痛哭流涕;总算想起来临走的时候这几个女人还没有份位,儿女也没有封号,转头看着景帝,贤弟,劳你费心了。
  景帝挤出一个笑,应该的。


第57章 太上回朝(二)
  当下出来,到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
  这样的大场合,按说女眷是没有资格的,礼部也提出过,请汪皇后在坤宁宫赐宴命妇,但是景帝坚持。
  不知怎么的,有关太上皇的事,总觉得她在自己身边,才放心。
  汪舜华其实并不想参加。这个团圆佳节,如今留给她的只有刻骨的伤痛;但是景帝坚持,她也不会不识抬举,何况,为了这一天,她已经等待了太久。
  不要说什么君臣大义,也不要扯什么骨肉亲情,甚至不要说什么是非善恶。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穿越到明朝这么些年,汪舜华第一次走出了后宫,来到朝堂,见到早已消失在历史尘埃的明朝紫禁城前三殿。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在这个时候还叫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名字不同,作用大体相近:
  奉天殿用来举行各种重大典礼,诸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当然,清朝曾经一度在这里举行殿试和传胪。
  华盖殿是皇帝去奉天殿大典之前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于前一日在此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皇家家谱,会在此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给皇太后上徽号时,要到此阅读拟好的奏折;有时候皇帝也会在这里召见官员或赐食。
  谨身殿是大典前皇帝在此更衣所在,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朝用的更多,每年除夕、正月十五,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当然,汪舜华首先想到的其实是,这三大殿真的太大了,尤其奉天殿,比后代她所见到的,大出近三分之一!
  当年参观故宫,步入太和门向北望去,看到太和殿时,就会有一种不太协调的感觉:硕大的台基上,承托着一个体量很小的殿宇,尤其是走到台基跟前,甚至连大殿的门窗都看不到。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三大殿曾经几次毁于火灾,最后重建时,已经找不到最初规模所需的巨型木料了,所以只能大幅缩减规模。
  如今的三大殿是正统初年重建,因为当时损毁的规模不算严重,结存的物料也很充足,虽然比不上永乐年间的规模,但还是相当壮观。尤其奉天殿由纯楠木建造,广三十丈,深十五丈,折合后代的尺寸,面阔为18米,进深23米;而后代所能看见的,面阔仅为22米,进深为33米,确实不能相比。
  在这样的庞然大物前,很容易让人产生沧海一粟的感觉,进而生出对皇权的敬畏和膜拜,然而,汪舜华用余光瞟了一眼正和孙太后说说笑笑的太上皇,握紧了拳头。
  因为景帝的要求,今天礼部特意制定了仪注。女眷没有躲在珠帘后面,而是大大方方的坐出来;群臣面对两宫太后、太上皇、钱皇后、皇帝、汪皇后、皇太子依次行礼,起起伏伏的,期间还夹杂着各种赞歌,实在热闹。饶是汪舜华,看着眼前济济衣冠拜冕旒的场景,也不能不生出异样的感受。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泱泱中华,不应该经受那样的劫难之后才能浴火重生;苍苍蒸民,不应该剃发易服肝脑涂地才能铸就血肉长城;济济衣冠,不应该成为兄弟相争的炮灰。
  群臣行完礼,时间还早,自然是要找话说的。
  汪舜华打住思绪,转头打量着殿中陈设,毕竟这种地方不是随便能来的。除了文武官员,最吸引她的就是皇家演奏乐队,一堆认识不认识的乐器,确实比往常影视剧里看到的震撼,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一组金光灿灿的编钟,知道那是太宗皇帝铸造的鎏金铜编钟。记得当年到天坛参观的时候,连复制品都看不到,只是听说这组编钟一共12枚,后来被八国联军掠走。其中一枚陈放在印度,后来交还中国,只展出了一个月,因为措施不够,不再展出。
  汪舜华在神游,下面的官员却开始了表演。
  马上太常寺少卿许彬就开始哭诉,太上皇这一年多来受苦了,都是臣等无能。
  景帝面无表情,只是拳头紧了紧;太上皇倒还好,他看着对面坐着的汪舜华,实在没好意思说都是你们当时不劝着我,以致闯下大祸;只好垂下眼泪,都过去了,说这些做什么?朕只是后悔当日不听忠言,以致丧师辱国,上负祖宗,下愧百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