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第424章 尾声(二)
  弘治八年秋,经过前后近十年的准备,礼亲王朱诚泳、庆国公于承业奉旨,主持四海测验工作。
  承业出京前,去拜见姐姐。
  锦鸾拉着他,泪眼婆娑。
  承业知道姐姐的日子不好过,虽然心里难过,还是忍着泪说:“都是我,如果我不回来,或许……”
  锦鸾打断了他的话:“瞎说。”
  她拉着弟弟的手:“你不仅是于家的好儿子,也是大明的功臣、天下的功臣,姐姐以你为荣。——姐姐在宫里好过不好过,不是你能决定的,也不是哪个嫔妃能左右的。你们好,姐姐才好。好好的去办差,好好的回来,姐姐盼着你回来。有时间,多读史书,学会如何立身处世,不要胡思乱想。”
  她从书架上取了一部《史记》,停留在《卫青霍去病列传》一页上。
  承业谢过姐姐,收下了。
  卫霍之功,彪炳青史;然而卫霍先后去世,卫皇后年老色衰,武帝求神访仙,给了小人可乘之机。
  倘若卫霍在,卫子夫母子未必至此。
  如今于家之功,并不亚于卫霍,自己应该是皇后和太子的依靠。
  当年郭守敬主持了四海测验,在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的广袤国土上,设立了27个观测站,其测量内容之多,地域之广,精度之高,参加人员之众,在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天文史上都是空前的。
  如今的这次测验,范围更广:东起朝鲜半岛,西至景泰、汉昌,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巨港,共五十四处观测点。
  除了测量秋分日的日出日落时间以及最大的高度角以及时间;还在海面上设置了测量船,辅助测量经纬长度,最终计算赤道的周长。
  准备工作耗时旷日持久,后期的计算工作同样惊人。朝廷调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天文历算专家参与计算,最终在弘治十二年秋,得出结论:赤道周长为86000里。
  这个结论得到病榻上的汪太后的认可。
  主持这项工程的庆国公拿到了世袭资格,礼亲王世子则担任宗人令。
  弘治五年底,安国公染病,需要静养,所以让他们兄弟在家侍奉。此后,承业闭门在家著书论说,不结交宾客。皇帝顾念他们的孝心,准了安国公的奏请,还派了个太医在国公府伺候,时不时赏赐些珍贵药材,朝野上下都道皇帝爱重于家,皇后和嫡子地位稳固。
  弘治十年秋,卫国公李定上报,在外海发现一片巨大的陆地!
  这片陆地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沿海地区到处是宽阔的沙滩和葱翠的草木。
  汪舜华的推断再一次得到证实,可以想见朝野的反应。
  这里地广人稀,有很多见所未见的珍奇异兽,送到北京的,有一种体型巨大的鸟,虽然长得丑、不怎么能飞、但是能跑,稀罕!
  还有一种巨丑的动物,全身裹着柔软褐色的浓密短毛,脑颅光滑无回,四肢很短,五趾具钩爪,趾间有薄膜似的蹼,酷似鸭足。因为实在太丑,很多人怀疑是不是李定恶作剧,直到看了实物,才发现造化之鬼斧神工。
  另外一种动物就比它们可爱漂亮多了。这种长得像熊的动物,体形肥胖,毛又乱又厚,没有尾巴,善于攀缘。听说它们基本大部分时间都在桉树上睡觉,几乎从不下地喝水,真是神奇。
  还有一种神奇的动物,后腿强健而有力,腹部有一个育儿袋。不跑,但是能跳,可跳到一丈多高、三四丈远,当时抓它官军费了不少力气,如今送到北京放开笼子让他跳,让君臣目瞪口呆。
  汪舜华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这种动物,上辈子在网上看到的倒是不少。
  看过了也就罢了,还是哈士奇比较好玩。虽然滚滚比较可爱,但是长大了就不敢靠近了;加上这货实在太能吃,北京城的竹子也不算多,尤其冬天,相当难捱,因此母子俩也就放弃了让地方官再次敬献的打算。
  李定发现的这片土地只能作为宗室分封的承政省;甚至短期内和洪武、永乐一样,不会派人去,因为荒无人烟;附近洪熙省、宣德省好歹都有不少华人,土人也和华人交往颇多,这些地方是真的与世隔绝太久,偏远落后。
  皇帝用自己的年号给它赐名“弘治”。
  刚在大草原上放生了一群牛羊兔子的李定拿到了世袭永替的资格。但这里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作为海盗的栖息地,直到六十多年后的武宗隆庆年间,才有宗室被分封到这里来。
  宗室人口原来越多,况且这里也逐渐开始发展。
  地域虽广,但精力有限,朝廷必须立足本土,用心经营南方宣省,再说承省,至于更遥远的地方,哪怕冠上了祖宗的年号,暂时也只能存在于地图上;至于宣慰使,朝廷只能给与道义上的支持,最多卖点武器。
  皇帝跟汪舜华汇报完宗室就国的计划,就去办事了。
  汪舜华看着他匆忙的背影,低头看着这份方案,其中几个他宠爱的儿子,都要派到南方宣德等省;觉得那个昔日有些任性的帝王已经长大了。
  他应该能分清公私轻重,做一个有为之君。
  她的预感没有错,皇帝在位五十六年,亲政三十年,遵守并深化了母后开创的改革路线,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抑制地方豪强势力;兴建八达岭长城,强化北方防务;大力分封诸侯宗室,朝廷势力开始在南洋各承政省扎根;兼并德干高原,同时向非洲海岸线拓展;持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广高产作物,人口迅速繁衍;推行烟草专营,鼓励工商业发展,尤其是国家资本的发展;支持科技文化发展,冶炼、火器等进步神速,蒸汽机研究也在快速推进;《永乐大典》抄完,《四库全书》修成;十三经和《三希堂法帖》刻成刊行。因此国库充裕,百姓安乐,民不知兵,名家辈出,号称太平。
  当然这一切汪舜华看不到了,她在弘治十三年七月十八日去世,享年七十,与世宗合葬德陵。
  汪舜华晚年为疾病困扰。频繁的生育造成了严重的气血亏损,常年超负荷的工作导致身心俱疲,好在帝后孝顺,后继有人,心态平和。
  弘治十年又是会试年,毛澄为首,罗钦顺摘得探花,榜眼则是湛若水。
  汪舜华还在进士名单上看到了李梦阳的名字。
  不知道诗文复古运动是不是也要来了。
  汪舜华笑了笑,提笔录了一首诗,放进尚未完稿的《清宁絮语》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端午节前,《汪太后实录》和《汪太后宝训》修成。
  按照洪武以来的惯例,在官方修撰《实录》时,辑录皇帝言论和政事,汇编成书,也就是皇帝语录,称为宝训。宝训按照内容分类辑录。这些内容实录中均有记述,文字也尽相同,只是将“上曰”之类,改为“太祖曰”。这种宝训分类开列,易于检索阅读,作为“遗之子孙”的训条,既实用又方便。
  《汪太后实录》一共325卷,汪舜华没有看:“当年唐太宗想看起居注,结果落下了改史的名声,我也该避些嫌疑。”
  现在我可不怕你们乱写了。
  不过还是认真审阅了《宝训》。这书参照《太祖宝训》,不过更加详实,一共54卷,分了40类,包括论修身、治国的各个方面,有训言、朱批、敕谕等各种体裁。
  《实录》只有堆在库房里吃灰,不过《宝训》就要公开刊行。
  汪舜华听了汇报,交给皇帝一本书:“这是写给你的。”
  皇帝接过这部厚厚的《清宁絮语》。他早听说母亲在写书,也时常探讨,大致知道她会写些什么,但是真正研读的时候还是头疼,母亲你写的是奇书还是天书?——书分三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反思、展望。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联系论、发展论、矛盾论、价值论,这个是道吗?
  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每个字都认识,放在一起,不知道是什么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看着标题就觉得头疼,这都什么?
  后面还列了个问题清单,大到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大地被撕裂成几大板块、高原平原盆地各种地形的形成,小到风雨的形成、人体器官的作用血液的循环具体物质的组成、引力常数,足足240个,您这是学屈原吗?
  算了,这些问题留给后人吧,反正跟我没什么关系。
  尤其最后面的那部分,什么轻工业重工业信息业,这个是蓬莱仙岛还是大同世界?还有后面的铁路规划图——妈,你拿那么多钢铁铺路,如此靡费,秦始皇隋炀帝都没干过,这要遭天谴的!
  但这书也不是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主要是涉及到改革部分,系统回顾了当年国家面临的形势、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国际形势和社会问题做了一定的分析,对于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朝廷施政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可以作为天下士子参加殿试策论的参考,用以统一思想。
  汪舜华还和皇帝商量:“书里提了240个问题,只怕未来几十年都不会有圆满的答案;即便后人解答出来了,到那时也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一息尚存,对世界的认识和探索就不会停止。我们不仅需要有蒸汽机机关枪,也需要有人去做那些看上去一时半会儿没什么用的基础学问,理论学问,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用理论指导实践。”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