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雁于飞87
- 入库:04.10
直到两年后那场半球实验震撼了朝野,远在山西的工匠徐安也听说了,突然茅塞顿开:既然形成真空需要这样大的力才能拉开,那么可不可以用这种力来做工呢?
徐安算国营矿场的小头目,粗认得几个字;矿井的疏干是矿场的重要工作,主要有抽水和放水两种方式。抽水疏干的位置多而分散,很容易水漫满坑,影响生产,甚至危及工人生命;听说他想搞蒸汽机,领导同事都劝他打消这个念头:“太后提了这么些年也没搞出来,郡王都没搞出来,你就别送命啦!”
但是徐安不放弃,拿不到赞助款就自己造,为了省钱,他甚至自学了焊接工艺;矿上的监工李广汉原来是宫里的内官,听说这件事,看他这么虔诚,同意支持:太后心心念念快三十年,万一成了呢!——大地都能是个球,这世上到底有什么是不能发生的!
有了稳定的经费保障,徐安开始投入忘我的研究:他找到了当年子墟的图纸,设计将一个蛋形容器先充满蒸汽,然后关闭进汽阀,在容器外喷淋冷水使容器内蒸汽冷凝而形成真空。打开进水阀,矿井底的水受大气压力作用经进水管吸入容器中;关闭进水阀,重开进汽阀,靠蒸汽压力将容器中的水经排水阀压出。待容器中的水被排空而充满蒸汽时,关闭进汽阀和排水阀,重新喷水使蒸汽冷凝。如此反复循环,用两个蛋形容器交替工作,可连续排水。
这种机器依靠真空的吸力汲水,汲水深度不能超过两丈。但是一般而言,矿井都有十多丈甚至数十丈深,为了汲水,须将提水机装在矿井深处,用较高的蒸汽压力才能将水压到地面上,这无疑比较危险。
好在比起此前的高压蒸汽机,这种东西真空蒸汽机比较安全,效率也高了不少——此前只能在实验室当玩具。因为它们的压力比较低,在物质发生损坏的情况下机器向内收缩,而不是向外爆炸。
汪舜华此前已经听说了,难以置信,如今亲眼看到演示,确信终于可以把蒸汽作为动力,忍不住潸然泪下,转头对皇帝说:“从今天开始,历史可以分成两半来写。”
君臣相顾愕然。
皇帝没有想到这东西居然得母亲这般青眼:“母后,是不是言过其实?”
汪舜华道:“我怕是用尽所有的语言都不能描述它的重要性。你想一想,以前人用的力,除了人力,畜力,就是水力、风力、火力,都是自然的,不能持续;可是这东西不一样,它只要烧火就可以得到,也就是说,是可以人为制造出来的,那么一旦推广开来,会造成怎样颠覆性的后果?别说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朝廷的治理方式,恐怕整个世界的格局都会因为它的出现和完善而改变。”
她得出了结论:“这应该是人类学会使用火以后,最大最重要的一次发明。”
这话实在太大,大家都有点喘不过气。
丘浚不忍心拂了太后的面子:“可这东西以前也就是玩物,如今也就采煤的矿场能用。”
汪舜华道:“我知道。这东西之所以还不能用,有设计原因,还有材料和工艺问题,密封问题一直解决不好,全靠手工操作,质量很难保障。下一步,还要召集能工巧匠集体攻关,看能不能得到解决。”
她看向皇帝:“重赏徐安和李广汉,徐安赏金银锦缎,授科学院五等院士,给正三品待遇。昭告天下,什么时候谁能造出可以推广普及使用的蒸汽机,宗室,给世袭亲王爵位;普通人,给世袭公爵。”
皇帝一惊:“母后,有这必要吗?”
汪舜华点头:“当年拿着铁器的东方六国被拿着青铜兵器的秦朝踏平,结果如何?灌钢法出现,淬火技术推广,青铜器就走到了尽头。新生事物可能一开始还不完美,甚至有严重的缺陷;但它终究会替代旧的事物,这是历史的必然,谁都阻拦不了。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你记住,什么时候造出了真正可以投入使用的蒸汽机,能够把它安在船上,带动大船在茫茫大洋里劈波斩浪,南方甚至更加遥远的洪武、懿文、永乐诸省才会真正为我所有;什么时候能够用它来载着几千甚至上万石的东西,从北京出发七天就可以到达的地方,才真是你的疆土,才真是大明版图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否则都不过是说说而已。”
“恩威并施,可知道这个恩、这个威也不是那么容易施的。”
汪舜华抚摸着这台机器,它还不够完善,距离跨时代还很遥远,但是没关系,好歹已经看见希望的曙光了;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说不定明朝也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点。
可惜自己见不到这一天了。
可想而知当时的轰动。
满怀信心的徐安继续开始他的研究。
可惜这些年他绞尽脑汁,实在没有更好的改良办法了。
真空蒸汽机的图纸被印到《光明时报》《科学杂志》等各种报刊杂志上,全国上下都知道,汪太后和朝廷是认真的,干这个是有前途的!
十二年后,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徐安的同行,也是太远矿长的矿工李成拿出了另一份方案,把汽缸壁和凝汽器分离开,用平衡杠杆和拉杆机构来做驱动,为了从凝汽器中抽除凝结水和空气,还装设了抽气泵;最后还在汽缸外壁加装夹层,可同时用蒸汽加热汽缸壁,以减少冷凝损失。
真正具有实用的大气式蒸汽机被设计出来了。
但还是不够,由于蒸汽进入汽缸时,在刚被水冷却过的汽缸壁上冷凝而损失掉大量热量,只在煤价低廉的产煤区才能推广。
饶是如此,朝廷还是给他进正二品的三等院士。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这个时候,全国上下都为蒸汽机陷入了疯狂:不仅是朝廷悬赏,更是现实的需要:广阔无垠的国土需要便捷的联系,当人力、畜力、风力、水力都已经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一种人工可以制造、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做工方式,自然而然会被寄予厚望。
瓦特没有诞生在中国,但中国可以有瓦特,可以有不止一个瓦特。
第413章 千秋节(下)
当然,还有一样东西引人注目:建极省敬献的桑香佛舍的檀香木刻。
桑香佛舍,在古籍中有所记载;它在后世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吴哥窟。
朝廷开疆拓土,会带回大量的典籍和工匠;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会加大对当地的勘测。
汪舜华听说过吴哥窟的大名,却没有在清宁省敬献的地图上找到这个地方。
吴哥窟在历史上消失了近400年,直到1860年才被法国人重新发现;这回并没有要这么久。
因为吴哥王朝灭亡于1432年,距今不过五十来年,还有很多遗民活着。
当明朝的和尚道士来到清宁省发展业务,不仅遭到土著贵族的反感,也遭受了儒家子弟的不满:看清楚这是什么地方!大成!纪念孔子的地方,居然敢到这里来传道,还有没有把孔夫子放在眼里!
当然,现在不是扯皮的时候,毕竟发展的空间很大;和尚道士们在这里安顿下来,一边学当地的语言,一边翻典籍研究当地的风俗民情、历史传承。
明朝能看到的有关真腊的书籍并不多,成书于元朝大德年间的《真腊风土记》算是必读书。
和尚海德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令人心动的一段话:当国之中,有金塔一座。傍有石塔二十馀座;石屋百馀间;东向金桥一所;金狮子二枚,列于桥之左右;金佛八身,列于石屋之下。金塔至北可一里许,有铜塔一座。比金塔更髙,望之郁然,其下亦有石屋十数间。又其北一里许,则国主之庐也。其寝室又有金塔一座焉,所以舶商自来有富贵真腊之褒者,想为此也。石塔出南门外半里馀,俗传鲁般一夜造成鲁般墓。在南门外一里许,周围可十里,石屋数百间。东池在城东十里,周围可百里。中有石塔、石屋,塔之中有卧铜佛一身,脐中常有水流出。北池在城北五里,中有金方塔一座,石屋数十间,金狮子、金佛、铜象、铜牛、铜马之属皆有之。……
当年读书的时候就觉得惊讶,天下真有这样富庶的地方?
四十岁出头的海德自幼出家,是名动海内的高僧;如今来到了清宁省,海德决定亲自去找。
同伴都劝他不要去:这只是作者道听途说胡乱写的,谁知道真的还是假的?再说,便是真的又如何?如今局势尚未平息,到处都是盗贼,万一落到他们手里,恐怕连命都保不住!
海德不信邪,他拿着《真腊风土记》,带着弟子圆空、圆通、圆真上路。
彼时路上时有歹徒出没,尤其前朝余孽,看到中原人,恨不得杀之后快;师徒四人两次被带人捉住,一次说自己是弘道的和尚,那强盗有些善心,放他们去了;一次买通了看守的士兵,偷偷跑了出来。
一年以后,建极二十四年七月,他们披荆斩棘,终于在土人的指点下,在森林里发现一处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该寺全部用砂岩重叠砌成,四周有城壕环绕。神庙围有依次增高的3层回廊,各回廊的四角配有高塔,以中心塔为顶点,形成高度依层次递减的高塔群,呈现出均衡之美;遍布回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的雕刻美轮美奂,令人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