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汪舜华亲自在任命永宁长公主为景泰行省总督的诏书上用印,同时赐下宝剑和印信,命她裁决景泰省一切军政事宜,包括死刑犯的复核等项,无需上报中央批准。
  当然,齐亲王既然在景泰省,暂时也就不要离开,免得动摇人心。
  王恕大声反对,担心酿成新的藩镇割据,汪舜华叹息了一声:“景泰省情况特殊,何况永宁是我的女儿,此事下不为例。”
  即便如此,汪舜华也不忘叮嘱女儿:“万一真的守不住,还得痛下决心,断尾求生。”
  汪舜华很清楚,现在明朝的疆域,已经突破了古典文明时代的极限,放弃边边角角,即便不甘心,也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而如果朝廷一味的坚持,反而有可能失去更多;甚至将来如果出现一个唐玄宗一样的君主,搞不好会重新上演藩镇割据的悲剧。
  但如果割据势力仅限于南方,朝廷也不是不能接受。
  说到底,疆域在大炮射程之内。
  回宫抱着出云接着哭。这孩子自小和父母分离,但是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孺慕之情甚盛;自从得知父亲讣告,终日哭泣,水米不进,皇后和公主们每天陪着。
  皇帝看在眼里,又想到自己姐弟也是幼年丧父,传旨:“册封出云为景德公主,以嫡亲公主之礼相待。”
  群臣进言反对,皇帝拍板:“景国公自十五岁征战沙场,建功无数,何惜天妒英才;如今两位公子年少,朝廷厚待其女,以彰报功之意。”
  今年是大喜大悲的一年。
  沐琮的后事还在办理,汪舜华则得到了一个更加爆炸式的消息:礼亲王世子回来了!
  就在沐琮撒手人寰的不久,万里之外的吕宋外海,礼亲王世子带着船队与明朝的商船不期而遇。
  本来是一艘普通的中国商船,在大洋上看到“明”字大旗迎风招展,出于习惯地向对方挥舞着旗帜。
  没想到对方更加兴奋地向他们挥舞着旗帜,一时纷纷攘攘,不多时候竟敲锣打鼓、欢呼雀跃:“看,那是大明!我们回来了!”???
  等到靠近了,对方看他们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嚎啕大哭:“终于回来了啊。”
  跟着他们后面的还有几艘船,后面还稳稳的出现一艘大得出奇的船,跟他一比,自己的千料大船连弟弟都说不上。
  好像是宝船?
  宝船上的人显然已经得到消息,簇拥着一个气质出众的中年汉子下船,哭道:“真的是大明!没想到我们真的回来了。”
  他们热情的互相拥抱着,将同伴高高举起摔上天,确认自己不是在做梦。
  商船上的人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只是看他们一个个形容憔悴,胡子拉碴,以为在海上遇到了风浪,好心提醒他们:“这里不是大明,是吕宋,离大明还有万里之遥。”
  没想到这群汉子又哭了:“到吕宋了啊!还有万里了。”
  船主张怀成也算见过世面的,看这艘大船,肯定是有来历的。一边劝说,一边吩咐下面准备清水。这么多人,自己的船小,洗澡怕是不行,喝点清水总还是可以的。
  喝了几口清水,这些人再次哭了:“终于能喝到淡水了,真没想到还能活着回来。”
  张怀成等人还有点发蒙,一个尖声尖气的青年人指着那中年汉子说:“这是礼亲王世子。”
  知道是朝廷派去进行环球航行的船队,张怀成难以置信,赶紧整顿衣冠磕头:撞大运了,居然能碰到世袭的亲王世子!
  诚泳显然也没有想到能够碰到故乡人。张怀成是广州人,粤语说得顺溜,但是官话说的实在很不标准,诚泳从前猫在学校读书的时间多,和朝廷里的南方官员也没什么接触,鸡同鸭讲连蒙带猜;好歹舰队里也有广州人,这么一番翻译,总算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茫茫大海上,没想到竟然能够萍水相逢。诚泳以下,莫不怅然泪涌,船工们则是欢呼雀跃:“我们成功了!我们回来了!”
  张怀成等人同样痛哭流涕,他们知道礼亲王世子出洋的事,都认为那是万死无生,汪太后年老指鹿为马,谁曾想居然在这里碰上了!
  遇到这样的贵人,张怀成生意也不做了,自告奋勇的给舰队带路。
  先在吕宋国靠岸修整,这才知道船队已经在大海上飘了整整三个月!看不见陆地,遇不到岛屿,即便船上食品饮水充足,但心里的恐惧却挥之不去;后来淡水越来越少,又没有雨水,只能省着点了。澡不能洗了,衣服更别提;甚至每天的饮水也要限量了,即便如此,水看着就要见底了——而且水放久了,还要变色变味。
  已经有同伴熬不住要准备跳海了。
  如今,虽然距离家的路还很遥远,但总算有希望了!
  船队在吕宋停靠了一个半月,除了船员患病需要医治、物资需要补充,船只也需要修补;吕宋国王知道大明的亲王世子驾到,赶紧前来迎接;附近的南海巡检司闻报,也赶紧前来接驾,一面派人回北京报信。
  中秋节过后,船队由南海巡检司护送,启程北上。临别时,无数的华人华侨涌到海边送行;一路上遇到的中国商船也就越多。知道是朝廷的钦差、亲王世子率领的船队,所有人都兴奋地挥舞着“明”字号大旗,高喊着“大明万岁”。
  朝野震动。
  汪舜华接报,即命礼亲王和安国公于冕率队前往南京迎接。
  看到阔别四年的儿子,礼亲王当即泪如泉涌,父子相拥痛哭失声,身后将士莫不感泣。
  跟在诚泳背后的,还有世子妃宋宝林和两岁的女儿星河,礼亲王抱着孙女,泣不成声。
  但于冕哭不出来,儿媳刘婉姝带着两岁的孙子行之回来了;可于承业没有回来。
  是不是已经不在了?
  好在,诚泳安慰他:“没有没有,安国公且安心,是承业没有和我们一起回来。我们在路上有了惊人的发现,必须马上报告给朝廷,但是前途漫漫,实在不知道还要走多久;所以商定由我先回来报信。”
  于冕抱着孙子,木着脑子。
  礼亲王却很高兴,带着儿子前往孝陵拜祭太祖和懿文太子,禀告这个好消息。
  皇帝带着宗室群臣前往天津港迎接,皇后有孕,没有随行。
  十月初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再一次来到天津港,看旌旗猎猎、长风浩荡,看惊涛拍岸、汪洋恣肆,令人胸襟大开。
  船还在海上,礼亲王和于冕带着众人远远地叩头,口称“吾皇万岁”。
  等到船停稳了,众人下船,皇帝忙快步上前扶起他:“快起来。”
  他仔细打量着诚泳:“回来就好,我和母后都盼着你们回来呢。”
  诚泳道:“劳太后圣上惦记,臣等幸不辱命。”
  皇帝说了声好。随诚泳等登船,看着此番带回来的物件,听着诚泳等此番所见所闻,实在畅快。
  当天晚上,皇帝赐宴,犒赏大小将士;休息一晚,明日启程,次日抵京。
  汪舜华和皇后带着留守的臣工出城迎接,后面跟着数十万看热闹的百姓,大家热切的议论:“原来一直往东走真的能绕回来,大地真的是个球。”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看好,另外一种声音在渐渐弥散:“这些年有多少人声称从大地的另外一端回来了,结果呢?说不定是太后等不及了,故意做的套,礼世子在外海转了一圈,就偷偷去了南洋,算计着日子,就回来了。”
  便有人驳斥:“不会不会,几百条船,上万人呢,怎么偷偷去?”
  “几百条船在茫茫大海上算个屁啊!”
  “你怎能出如此粗鄙之语!”


第400章 海外(下)
  所有的怀疑,在诚泳取出压箱底的宝贝的那一刻烟消云散,那就是从海外得到的各种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
  事实上,也正是这些作物,驱使船队一分为二,一部分先行返国,另一部分继续前进。
  因为这些作物太珍贵了,如果继续往前走,日久年深,能否返国不得而知,那么恐怕将留下永远的遗憾。
  船队的航海图以及地图——当然只有大致轮廓和重要物产,虽然比例感人,好歹有大致的纬度了;在沿途经过的岛屿、高山上刻石宣誓主权的拓本、土壤,在印加国绘制的星象图,甚至还有库斯科的地图和风俗画,比《清明上河图》自然是差的远,但也称得上栩栩如生。
  那真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如果说这些都可以造假,那么印加国的物产,让在场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
  汪舜华是例外,因为在后世太常见了:藜麦、玉米和土豆。
  拿着已经晒干的玉米棒子和已经发青的土豆,汪舜华吸了吸鼻子:尽管曾经无数次在梦中想过,却还是不敢奢求。
  如今,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
  诚泳拿出图册,详细介绍这三种作物的情况:“这种麦子是当地人的主食,有红黑白三色,生长在高山上,耐旱、耐寒,亩产能得两石。”
  两石?这已经接近江南水稻的产量了!
  群臣瞬间兴奋起来:高山地区不宜耕种,因此需要大量调入粮食,如果这种粮食真的能够试种成功,哪怕水土差异,只能亩产一石,也可以极大缓解粮食压力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