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雁于飞87
- 入库:04.10
攻克李满住父子所居山寨后,鱼有诏令军士于寨中大树上,刮皮刻写了“年月,朝鲜主将康纯、大将鱼有诏等灭建州卫兀弥府诸寨,捣落屯落而还”的字迹,随后押解俘获的建州卫人畜而返。
朝鲜军马撤退后,沐琮和薛辅赶到建州卫属地,见到了鱼有诏命人刻写在树干上的字迹,将此报告朝廷;同时继续进剿。
本来都觉得朝鲜有孝心,不等朝廷下令,就主动出兵配合朝廷的行动,觉得汪太后这回该气消了;没想到汪舜华反而更加愤怒了。
她痛恨董山等人不错,想要剿灭满洲也不错,但是说到底,现在女真人臣服于明朝,东北是在明朝疆域之内,她是在平叛,是在剿匪;而朝鲜没有得到她的允许,居然擅自闯进东北大肆杀人,谁给了他们的胆子?“我十万大军出征,稀罕你一万兵马?居然比朝廷的人马先到,是该先到,你就挨着建州嘛!”
“这回敢说是为朝廷杀贼,以后会不会说为朝廷剿匪?东北到底是大明的疆域,还是你家的后花园?好歹是我的子民,我还没开口,你就先发落了?我收拾家奴还需要你来帮衬,满朝文武都是吃素的!”
“说是配合朝廷行动,鬼才知道你是不是杀人灭口,顺带捡洋落?”
汪舜华在文华殿大骂了一刻钟,下面都觉得女人的心思真的很难猜,汪舜华的心思尤其难猜——朝鲜明明是示好,当时知道朝廷抓了董山,主动跑到北京来说愿意替朝廷征讨女真,只是被汪舜华拒绝了;后面知道董山被杀,这才起兵,虽然也可以说趁火打劫,但好歹帮忙,杀了李满住全家,立下了大功;何况听到要求撤兵的旨意就撤兵了,太后即便生气,也不至于如此。
但汪舜华决不会这么想,朝鲜匆忙发兵,甚至不等她下诏,肯定是为了掩饰和董山等人的交往;而能这么迅速的出兵,而且出动了一万精兵,证明朝鲜此刻有相当的实力。
想到朝鲜窃取的大片土地,没有任何犹豫,下旨赵辅等人,要肃清疆域,继续进剿女真残余势力,除恶务尽,正本清源;同时,对于疆域内的不速之客,也要一并剪除。
同时下旨朝鲜,申讨李瑈没有经过朝廷同意就擅自兴兵的罪行,顺便申讨当年欺君之罪,拒不承认他的儿子为王;要求朝鲜方面另外选择合适的向朝廷推荐。
在发给朝鲜的国书中,汪舜华亲自提笔,加了几句话:“朝鲜侵占我辽东土地多年,朕屡发诏令,竟充耳不闻拒不从命;今又不经恩准、擅自兴兵,犯我疆域,此而可恕,孰不可容?务必于建极十一年十二月初一日前,将全部兵马退出辽东,退还所占州郡,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朝鲜方面承担。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些话同时通过官方报纸,昭告天下。
朝鲜这边急了,赶紧派人前来解释;汪舜华就是不松口。
哪知道沐琮和赵辅等人商量,趁着大雪封冻,分兵剿匪。朝鲜兵马猝不及防,很快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被朝鲜窃取的州郡相继被拿下。余下的匆忙败退,沐琮带着五千精兵,越过长白山、千山山脉,渡过大宁江、清川江,一路打到平壤。
此前,李晄已经派人星夜兼程前往北京求援,说边将侵扰朝鲜,乞求出面制止。
汪舜华哦了一声,拿过地图:“那不是我设立的永宁府?什么时候成你们的了?你们跑到大明的土地上来了,倒还有理了?”
——转头拿过武靖伯的奏疏:“你们抢掠军民,甚至杀人放火,谁给你们的胆子?——既然来了,就不要急着走,我大明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地方!”
朝鲜懵了——明朝这是来真的了?
事情大发了!
尤其沐琮帅军星夜兼程,直逼平壤城下——本来想直取汉城,无奈朝鲜多山,影响行军速度。李晄一边命人抵抗,一边继续向明朝求救。
汪舜华也呆了——沐琮胆子也太大了,居然直接打到平壤去了,已经超出预设剧本了。
赶紧让赵辅身率大军接应,别出什么意外才好。
没什么意外。
第262章 朝鲜(三)
朝鲜在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的几个重镇确实经营多年,尤其和女真多年火拼,城池很坚固。但此次出征的不但有名将,还有精兵——京营的兵马,明朝的火炮相当厉害,尤其重炮。对付女真这样的马背民族不大能用上,但是用来攻城实在很合适。因此,赵辅毫不心疼,轰,使劲轰,轰开为止,很快,几个城池相继陷落。
知道沐琮大败援军,而且一路直奔汉城,赵辅心里说了声祖宗,赶紧率领大军前去接应——汪太后的宝贝女婿,一定不能出事;剩下的由项忠统领,继续进剿。
赵辅赶到的时候,沐琮正跟朝鲜主力在平壤城外打成一锅粥。
只是守城的,是沐琮。
131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丽,也就是李氏朝鲜。首都初在高丽王朝的故都开京,因为王位继承引发两次严重内乱,首都也在汉城、开京中迁来迁去;1200年,最终定都汉城。
但平壤仍为重要城市,是平安道的首府,两西重镇,城池分内城、中城、外城、北城四部分,光是内城就有五门,中城四门。
围而歼之是不行的,火炮也不够;要命的是朝鲜提前坚壁清野。大冬天的,必须速战速决,否则不在战场上伤亡,倒先饿死。
于是沐琮派人扮作主力佯攻,自己帅兵从侧翼打开缺口,但还是没办法。
还得另外想办法,佯作粮草不济圣旨班师,诱出守将追袭。
朝鲜的守将李元华不是吃素的,担心有诈,决定坚守不出;但是部下副将刘先成等苦苦劝说,都认为沐琮远道而来,粮草不济,所以班师回朝,一定不能让他跑了!
李元华想了想,听俘虏说:“沐琮建功心切,只带了十天的干粮,如今已经快吃完了,他一定是因此才退兵。”
李元华终于动心了,派遣三成军马出城追击。
他想的很美好,就算明朝真的是诈败,城池还是能够守住。
结果没多久败军逃回来叫门,说敌军正往这边追来了。
刘先成看是自家人,连忙叫开门;李元华还有点不信,刘先成道:“你用谚文说话!”
明朝四夷馆可能有懂朝鲜谚文的人,但是军队中肯定没有——以明朝的高傲,怎么可能屈身学习藩属国的语言!
下面的怔了一下,叫道:“长官!小人只是粗人,哪里会说先生们说的话!”
李元华和刘先成还在犹豫,远远地有火把逼近,情知是明朝大军来了;这才放下吊桥,放他们进来,结果败军进城就开始杀人——沐琮提前在路上埋伏,打败了追兵,夺得衣服旗帜;又怕死的口称愿意投降,沐琮就让他带路,赚开城池,占领平壤。
刘先成连杀三人,力战身亡;李元华则在沐琮大军进城的那一刻知道大势已去,仍然奋力杀敌,看明朝官兵已经涌上城楼,这才自刎,坠楼而死。
沐琮很是感叹,下令收敛。
他当然想一鼓作气,直接打到汉城,但是孤军深入,后勤补给是个大问题。间谍说的不全是假的,现在三军真的没有多少粮草。
真假参半,才能让人将信将疑。
这时候刚开春不久,没几天又是暴风雪,于是稍事修整。
不久汉城方面就得到消息,李晄赶紧召集群臣商量。本来他现在还没得到明朝的认可,下面就人心惶惶的;尤其几个兄弟,更是想法很多。李晄管不了这些,集结五万主力部队前往平壤增援,想围困沐琮以后,逼迫明朝退兵。
沐琮毕竟只有五千精兵,而且平壤是朝鲜重镇,加上官军虽然不扰民,但也要补充粮草,自然要求百姓奉献,因此人心向背很明显,不是短时间能够扭转的。
城里看到朝廷主力部队来了,就会想开门接应;而沐琮带来的人光是守住这么多门就够呛,怎么办?
——主动出击!朝鲜主力远道而来,沐琮抢先出手,让薛辅等在城外机动作战,分散朝鲜兵力。趁着朝鲜军马犹豫惊疑不定,沐琮命心腹将领苏宁轻骑夜袭主力,四处纵火,多用鼓角,造成声势,并使用大炮轰击大营,自入更战至黎明,这才收兵回城。朝鲜军队自相惊扰,死伤惨重。好不容易整顿军马,损失近四成,抬头看城上广树旗帜,犹豫不定,但还是准备攻城,城上城下又是一番拼斗。
到底敌众我寡,当下沐琮和范广商量退兵,担心朝鲜有所准备,索性先去劫营。
朝鲜兵马自然有准备,白天已经看出明朝军队守城很是吃力;想到军报上说沐琮所部不过五千,又兼远道而来,势必已经强弩之末,急于撤兵,于是预先埋伏。
哪知道沐琮不走寻常路,不从城北悄悄出城,竟直奔朝鲜大营,将留守的老弱一通乱杀,又放起大火,那边军马看得自家老营被劫,赶紧回援,正好撞上,一通乱打,各有死伤。
看看天明,赵辅帅兵赶到,看激战正酣,顾不上修整,直接投入战斗,明军看大军赶到,气势如虹,振作精神,战到晌午,朝鲜军队溃不成军,直接南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