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雁于飞87
- 入库:04.10
这时已经农历十月。
已经入冬,东北应该已是呵气成冰的季节。
范广等人却丝毫不敢怠慢。临行前,汪舜华的态度相当坚决、语气相当强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似此等狼心狗肺之人,若不能诛杀殆尽,他年形成气候,必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她甚至对沐琮等人表态:“董山宗族,不论男女老幼,务必根除,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既然如此,那就除恶务尽、斩草除根吧。
汪舜华不知道历史上将如何评价这一战,但于她而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即便历史的周期律不可避免,明朝还是将最终走向灭亡,又或者有其他什么游牧民族出现,又或者清朝其实也还有她颇为推崇的皇帝,也不能阻止她把满清消灭在萌芽的决心和意志。
又换了一本奏疏,下旨河南医生寇平到太医院供职。寇平是著名的儿科医师,今年刊刻了四卷《全幼心鉴》。
汪舜华其实不懂医理,不过这书得到了周王和灵丘王的推崇,也就同下令对寇平进行表彰。
九月二十五日,得到了集贤院学士夏时的讣告。他改革钞法的想法和汪舜华不谋而合,于是让他坐镇南京户部,监督江南地区财政改革,直到建极十年底调回北京,因为年老体弱,前往集贤院任职。考虑到他的贡献,命礼部商量谥号。
这一年,周王系遂平王子墌去世,追谥荣靖。他是父亲悼恭王有颎庶长子,不过有嫡子同鐎;楚王系的永安庄惠王季塾去世,他的嫡长子去年去世,孙子荣澹是庶出;好在他的二儿子镇国将军均铦也是嫡子,三年前通过了考封,可以承袭王位;稍晚去世的叔叔江夏王孟炬没那么幸运,儿子庶出,只能除国。
年底前,王妃公主们进宫朝贺,大家其乐融融的。重庆公主年初生下了长子薛勋,还不会说话。不过宫里好些年没见到新生婴儿,都争着抱来抱去的,连太皇太后也很是动容的说起重庆公主出生的情形,现在孩子都这么大了,时间过得真快。
德王妃刘丽华跟着丈夫去守孝了;永安长公主、瑞王妃吴婉清都报了喜讯,汪舜华免不得要唠叨几句多加注意,好生休养之类的;转头叮嘱沂王妃万贞儿要多加调治。沂王妃去年初生下长子,可惜还未命名,就已经夭折;沂王夫妇很是痛心。
沂王妃领旨道谢。
太皇太后有点埋怨汪舜华又把沐琮和薛辅派出去,连年也不好过;倒是永顺长公主和重庆公主都很识大体的说他们是朝廷大臣,就该为国家效命。
汪舜华摸摸女儿的脑袋,这次战役之后,沐琮就应该回云南镇守了,那里同样需要他;而永顺长公主今年已经十七岁,最多还能留三年,就要让她出阁,到那时候,北京云南,远隔千里,再想见一面,并不容易。
第260章 朝鲜(一)(建极十二年,1469年)
建极十二年元旦,阳光和煦,东风送暖。
过完年,命文渊阁大学士彭时、礼部尚书章纶主持会试。
正月底,韩王征钋去世,追谥惠王,享年三十,没有嫡子,只能除国;还未营建的王府也就搁置了。他有七个儿子,长子偕汸、四子偕泓、五子偕浔均早亡;次子才十四岁,尚未通过考封。
韩王的后事遵照很是隆重。他去世后,亲王级别降至11人。
二月上旬,隐帝魏德妃去世,享年四十四。历史上她生了三个孩子:徽王见沛、宜兴公主,还有一个幼女早夭未封,徽王出生于天顺四年,这回自然没了。德妃入宫多年,身体也不算好,因此当年释放宫女的时候,她选择了留下,结果被隐帝宠幸。
魏德妃被追谥恭惠,合葬怀陵。她去世后,隐帝的后妃中,就只剩下周贵妃和杨安妃曾经为他生育子嗣。现在沂王、德王、重庆公主都已经成家立业,倒是不用费心;最小的吉王见浚也已经十三岁。
岁月匆匆催人老。
汪舜华摸了摸两鬓的霜发,发出一声叹息,最初发现白发的时候还回去扯,现在已经很淡然了,这白头发越扯越多,何苦呢?就算都能扯下来,眼角的鱼尾纹和额头的皱纹,又能瞒得过谁呢?
甚至太皇太后提醒她不要操太多的心,把头发都累白了,她还会开玩笑的回答:“我都奔五的人了,头发能不白吗?可是不能让它们蒙受不白之冤。”
汪舜华揉了揉眉心。
三月举行了殿试,张升、丁溥、董越入围鼎甲,琼林赐宴、御苑簪花、打马游街都不需要说。
没几天,永宁长公主身率公主命妇们前往先蚕坛举行亲蚕礼。永安长公主在北京,但她已经出阁,不适宜再主持这种盛典。
当然现在最关心的还是辽东的战事。
去年底,辽东的战事已经基本结束,但是沐琮等人都没有班师。
到底是什么原因?
很快会有答案。
二月初,朝鲜国王李瑈遣陪臣金良璥等奉表贡马及方物前来朝贺。按照惯例,应该赏赐一堆东西,然后赐宴,然而这一次没有;甚至双方会晤的氛围,也相当不和谐。
明朝人民对朝鲜的印象其实不坏,可能更多的是不屑,毕竟是边陲小国,仰慕中华文明;而且前些年官方闭关锁国,来往的亲戚有限,大家就当看个西洋镜,图新鲜罢了。
但是汪舜华这个穿越货显然不会这么想,她对外东北地区念念不忘,主要是上论坛的时候一大波人念念不忘,被传染了;毕竟在地图上看着,那么大一片地方,看着确实舒服。
既然上心了,自然就要关心一下;何况这里头还有两辈子的国仇家恨。蒙古和外蒙古以及西伯利亚地区现在在鞑靼人手里,想要挥师过去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但外东北就完全不一样了。
永乐七年,太宗皇帝设立奴儿干都司,辖区东至海,东北包有库页岛,西至斡难河(鄂嫩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因为其地极北苦寒,道路不便,女真多有叛乱。宣德九年,宣宗放弃开拓西伯利亚的计划,内迁奴儿干都司于三万卫(辽宁开原)。帝国在东北方向的扩张停滞,大致为直接管理辽宁,而对以东和以北的女真部落以卫所制度进行统治。
而此时的外东北,没有明朝的兵马,并没有太平。东北邻国高丽,及后来的李氏朝鲜,大肆向北扩张领土,一直拓展到鸭绿江、图们江两江流域。明朝满足于朝鲜的“事大至诚”,任凭朝鲜将鸭绿江东岸图们江南岸的女真领地尽收囊中。三姓家奴的德行别人不知道,汪舜华还是知道的,尤其对他们宣称某某名人是他家人,啥啥啥起源于他家如鲠在喉,更别提射瞎唐太宗一只眼,让人家俯首称臣耿耿于怀——那可是天可汗!和秦皇汉武并称的千古一帝!你还真敢想!——哦,据说还曾经面斥明朝使臣?太宗皇帝活剐三千宫女也是你们编的吧?人家有那闲心吗?
因此,建极改元,趁着朝鲜使臣前来进贡的当口,汪舜华当庭发难:“敢趁着天朝对付鞑子的功夫侵略天朝领土,你们眼里还有皇帝,还有天朝?是不是认为我们孤儿寡母好欺负?”
这话实在很重,朝鲜使者连忙下跪称不敢,陈循提醒:“朝鲜是太祖皇帝钦定的不征之国,也是友邦。”
“我想咋的?太祖皇帝说的是不征朝鲜,可没说任由他们侵略我国,杀戮边民吧?”
——女真已经归附,不管以后怎么样,现在真能说是天朝子民;反正君臣都不知道,也不怕女真人穿过来宣誓主权——那更好,不用汪舜华跳脚,下面就会把这些杀害自己子孙的碾成沫沫。
“太祖皇帝仁厚为怀,你们却妄动刀兵,杀害我国军民,甚至设立了会宁、富宁、钟城、稳城、庆源、庆兴六个镇,当我是瞎子看不见吗,还是妇道人家好糊弄?”
于谦等人不知道她为什么突然拿这个话题发作。这些事大家不是不知道,只是觉得那里穷山恶水,懒得关心;更何况大家心照不宣,女真和朝鲜都是蛮夷,借力打力,谁掐死谁咱都痛快!
“要是没掐死,反而侵占咱们的土地呢?——一个小小的女真,犯得引狼入室?咱们自己搞不定吗?嘴里喊着皇帝圣明,一边却大肆追杀皇帝的臣子,这样的属国你放心?”
“更何况,”汪舜华拿过地图,“图们江是中国进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凭什么便宜了他们?他们能跨过长白山,侵占东北,难道有朝一日成了气候,不会反咬天朝一口?高句丽可是让唐太宗寝食不安的存在!现在不狠狠打击他们的气焰,等他们成了气候还能收拾?”
但形势比人强,那时候朝廷百废待兴,汪舜华还没有真正大权在握,接着又是一系列的改革,实在没有精力顾及朝鲜;只是派人警告朝鲜,要循规蹈矩,不许心怀妄想——这话是白说。
要朝鲜退回长白山的要求遭到拒绝,汪舜华很不痛快,中朝关系骤降,她下旨限制朝鲜的朝贡。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遗憾的是,朝鲜上下没有意识到。朝贡什么的,也就是想占便宜,但是现在明朝开放海禁,很多商人都来做生意,价格也贵不到哪里去,不让朝贡就不去吧,正好省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