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雁于飞87
- 入库:04.10
这真的是恩典了,大家都很高兴——这些天亲王妃郡王妃们进宫陪太皇太后看戏,也见过那些待许的宫女,都是层层选拔出来的,一等一的大美人啊!可是比自己在小地方选的强多了;而且汪太后还下令进行了各方面的综合培训——主要是读书识字,外加管家和账目,绝对是上好的主母人选啊!
宫女们也很高兴——虽然离预期有所差距,但在宫里这么些年,什么理想都被磨平了。比起前些年嫔妃甚至贵妃都可能拉出去殉葬,现在已经好的多了;更何况宫女都是苦出身,很多人都是被家人卖掉,连父母姓氏都搞不清楚,即便放出去,20来岁的年龄也未必能找到什么好婆家,只能寄希望于官媒的可靠程度,但以前都是集中批发,媒婆们给你做媒的质量取决于你手里银子的多少,大家都懂。
虽然现在很多人嫁的不是亲王郡王公侯伯,甚至没有袭爵的资格,但毕竟通过了朝廷的考试,各方面条件比自己找的好很多。
皆大欢喜。
宗室女方面就更好说了,五十多人中,三十多是已经出嫁的,其他二十人现在就册封,不用等到十五岁,其中差不多一半达到结婚年龄。
人头定下来,爵位和对象也就可以定了。三月十五日,在奉天殿举行隆重的仪式,册封宗室。
当然册封之前,还进行了隆重的唱名仪式,很有点科举考试金殿传胪的味道。众文官撇嘴,这么简单就能拿这么高的爵位,还要嘚瑟!
王公们却很高兴,虽然是托祖宗的鸿福,但这也算自己拼来的!
汪舜华之前分别召见过宗室,但主要是和藩王说话,对下面的郡王什么的就没关注了,所以这会儿好好看了看这些手足们;不错,还都能看,尤其是打头的几位,很有龙子凤孙、国家栋梁的风采。
太监宣完旨,大家叩谢皇恩,汪舜华就开口说了几句,大意是你们或是高皇帝的子孙,或是功臣之后,一定要做天下人的表率,勤奋学习、严格自律,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云云。
大家磕头。
封君们的册封典礼由太皇太后主持。宣读圣旨,册封公主、郡主、郡君、县主、县君,然后接受太皇太后训话。
当天,奉天殿和清宁宫同时举行盛大庆功筵席,其实大家觉得自己关上门来庆祝比较好。
笑得最高兴的莫过于秦王晋王周王襄王,襄陵王同样笑的很开怀,沈王世子很是失落;勋贵这边,于谦舒了口气,于冕文试还不错,武试不算顶尖,但也顺利通过了,属于中上游水平;英国公张懋、魏国公徐承宗、成国公朱仪等人都是喜上眉梢,这一两年来自己和子侄的改变都是看得到的,毕竟都是要上战场的,现在吃了苦,以后吃得苦就要少多了。
坐上龙椅上的皇帝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只是气氛和谐,他也就很高兴。
只是汪舜华在心里感叹,自己这回到底得罪了多少人?以后要更加谨慎小心才是——明朝真的没有能人吗?肯定不是。大家都看到了荣养宗室的恶果,却不愿意出头当恶人,于是眼看着宗室吃垮了朝廷!这个螃蟹,自己吃了,如果做得好,以后史书上就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如果让人家反攻倒算,那她和吕后则天没什么区别。
成王败寇,就是这么简单。
回头就和襄王说:“这回考试宗室们努力读书习武,学问有所精进,但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才行。”
襄王点头:“太后英明。以后藩王、郡王都要去詹事府接受教育,将军、中尉也要去国子监,应该会有所好转的。”
汪舜华的眉头马上皱起来:两京国子监统共也就一万来人,现在一口气塞进去几百人,而且大多是文盲,得给人家带来多大负担!这还不算什么,万一这帮混账把朝廷栋梁带歪了,那才可恨!看看这几个月出了多少事!
看来还要和大臣们商量一下。
不过她还是给大家一个惊喜,当然主要是针对藩王、郡王的。
因为该结婚的人头已经定下来了,所以相应的世子妃、郡王妃、夫人和仪宾什么的也可以定下来。已经结婚生子的取长子长女之母,没有的可以自己推荐,也可以由皇帝赐予;当然刚结婚的亲王郡王就不要着急纳妾,三年后再说,以示对原配的尊重;与此同时,如果还没来得及纳妾的正妻死了,也必须守孝三年,才能让新人进门。夫妻齐体,别让人家说旧人尸骨未寒就另娶新欢,皇室不丢这个人——这在以后成为定制。
现在,允许父母婚前为孩子相看一下,当然是婆婆选媳妇,老丈人大舅子看姑爷,时间就定在三天后。汪太后在西苑设宴,这几天牡丹开得正好!
汪舜华话说得不那么直白,但意思很清楚,大家三呼万岁,觉得太后真是贴心。
对汪太后有了感激之情,那么接下来的事就很顺利了。
因为这次是君臣高度关注的面子工程,加上这些年反腐的力度实在不小,还真没有人敢顶风上,因此藩王们对姑爷的素质相当满意,确实比自己挑的强很多——驸马赵辉、薛桓那种并不算什么,毛病都是结婚以后爆发的,甚至是公主去世后发作的;后面还有更奇葩的。弘治年间的袁相贿赂大太监李广差点当上德清公主驸马就不说了,及时发现了;嘉靖年间为皇妹永淳公主招选驸马,结果被选中的陈钊家族世代患有恶疾,而且生母是再婚,且做了别人的小妾。嘉靖悔亲,赶紧命人另招驸马,挑中了谢昭,结果是个秃子!嘉靖自然不愿意,但是婚期不等人,只好自吞苦果,被百姓讥笑“驸马换个现世报”。
这也还不算啥,万历年间的梁邦瑞才叫吃了熊心豹子胆。早就病入膏肓还敢买通冯宝当驸马,不仅为了攀龙附凤,还为了借公主冲喜!永宁公主连骗带哄被推进了梁家大门,梁邦瑞一个月后便一病呜呼。
而早在景泰五年,礼科都给事中张轼等就上疏说:“近年以来,各处王府选择仪宾赴京授职,中间多有人物鄙偎,礼貌粗疏者。窃惟庶民子女尚因材求配,况王国乎!”
可见这种情况在当时各王府普遍存在,只是皇帝都只能捏着鼻子认,亲王又能怎么样?还不是豆腐掉进灰里,说不得拍不得,认了。
这回选择的仪宾,除了太监们层层选拔,汪舜华还让宗人府和礼部事先考察,事先也和宗室勋贵们探讨过标准。她对嫡子庶子没什么要求,毕竟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卫青霍去病都是私生子,耽误人家建功立业了吗?刘定之岳正也都是庶出,照样是名满天下的才子;甚至孔夫子也不是什么好出身吧,耽误人家当圣人吗?对朝廷来说,最要紧的是你能不能用,至于家世,不重要,至少不那么重要;当然母亲再嫁也没啥,男人可以再娶,女人可以再嫁,只要是明媒正娶的,就没什么要紧。她现在还要鼓励婚娶,以便滋生人口呢,否则以后就算抢到了地盘,没人去驻守,有什么用?
因此下令:“家世不过高要求,只是必须清白,不要有违法犯罪分子或者私通嫖娼作风不端的,再婚再娶不在限制之列,胆敢作弊,以欺君论处!身体必须健康,别弄些病秧子甚至有恶疾的,有遗传病或者精神病的也不要出现;相貌务必要周正,六根不净的不要来;才华不要求横溢,但是必须读书明理,基本常识要有,诗书还是要通。”
“如果发现有人故意欺瞒朝廷,订婚了就悔婚,结婚了也要离异,同时还要以欺君论处,参与选拔考核的,都要治罪!”
这是汪舜华公开对宗室保证的:“都是朱家的孩子,我和皇帝都希望他们得遇良配,绵延子嗣,光大家声。”
人选定下来以后,汪舜华亲自招见了这些人,命题作文,觉得还都不错,这才准了——这样选出来的人,即便说不上出类拔萃,也是在相当可观。——其中还有一些没有用上的,就被打发到锦衣卫担任校尉。
太妃王妃们反应也相当好,虽然女人看女人多少带着异样的眼光,尤其是要抢走儿子的女人,但现在反而要希望这些女人靠谱一点、好一点,毕竟她们生的孩子才能得到朝廷认可。
既然大家都没话说,四月初六日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当然提前几天京城就忙成一锅粥,这么多宗室公候集体结婚,多少年没遇到过了!上次还是仁宗皇帝的几个儿子同时结婚,现在更好,加上勋贵和闲散宗室了。光是三书六礼就很麻烦好吗?而且朝廷包办,就是一条龙服务,让新郎新娘和他们的父母当甩手掌柜就行。
勋贵朝臣全体出动,充当正副使持节前去册封;结婚当天,符合要求的命妇们也倾巢而出去充当全福太太。
第二天照例是面见公婆,但因为是赐婚,新媳妇们天没亮就跟着公婆丈夫入宫叩谢圣恩,先去奉先殿行礼;然后到清宁宫拜见太皇太后,然后出来赐宴,回家再叙家礼;第三天回门,宗室女们还好,带着新婚老公回来,当然还是要先进宫,不用去奉先殿,直接去清宁宫;新媳妇们来自五湖四海,就只能望洋兴叹了;勋贵们也跟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