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如今事情报到北京,汪太后大怒不说,群臣也很愤慨:其实如果只是侵吞民田之类的,只要不太过分,朝廷也就让你把田地还回去,毕竟这算共性问题,这回动静太大,朝廷也不想太咄咄逼人,否则都来个背水一战,只会适得其反。
  但是不孝父亲、逼死嫡妻,这问题就太严重了,不孝、不义属于民间常说的十恶不赦,一般人是必须杀头,宗室不必杀头,但是除国那是免不了的。
  郑王世子和泾阳王一起被发配凤阳,郑王被痛骂了一顿,当晚就翘了;郑藩除国,朝邑王是嫡子也不管用。
  当然,汪太后还是格外开恩:郑王世子妃留下的嫡子见滋今年已经八岁,考虑到他母亲的惨死,把他接到北京,由皇室抚养成人。
  大家有点奇怪汪太后怎么突然关心起这么个小布丁,搁以前不奇怪,只是现在力行削藩,多少王孙公子没有着落。如果说有别的打算,也不至于——郑藩都除了,如果想要赶尽杀绝,扔进凤阳就行,没必要多此一举。
  只是汪舜华记得,郑王系出了一位天才的科学家,叫朱载堉,发明了五音十二律,比欧洲早几百年。
  这样的人物,一定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胎死腹中啊,罪过太大了。
  她没有记错。郑王系虽然前期混蛋辈出,但是后来却画风突变。见滋的孙子恭王厚烷是位折节下士、读书能文的贤王;而他的儿子朱载堉则是伟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九月中旬,汪舜华收获了一个意外之喜:赵王祁镃薨。他是赵惠王瞻塙的嫡长子,正统九年封为世子,景泰六年袭封,享年三十。追谥悼王。
  值得高兴的是,他没有嫡子,而且整个赵王系,没有一个根正苗红的嫡子!
  明朝封过两次赵王,一个是太祖第九子朱杞,刚戴上王冠就夭折,小屁孩还不满两周岁,自然除国;然后就是太宗皇帝的第三子朱高燧。太宗虽然后宫无数,但只有四个儿子,最小的高爔幼殇,也不知道他妈是谁,前面三个全都是徐皇后所生的嫡子,长子高炽就是仁宗,次子汉王高煦因为造反被杀除国,老三就是赵简王高燧。这家伙不是省油的灯,仗着父兄的宠爱多行不法,又与汉王阴谋夺嫡,经常打太子的小报告。导致太子下属经常得罪。太宗查到他的不法事,大怒,诛其长史顾晟,褫其冠服,因为太子力解,这才免罪。择国子司业赵亨道、董子庄为长史辅导,高燧这才稍改行。
  后来太监趁着太宗生病,伪造诏书,想要毒杀太宗,废太子、立赵王。事情泄露后太宗大怒,杀了外人就来抓儿子,得亏太子求告,说都是下面做的,这才打住;宣宗平定汉王之乱,有人打小报告,说赵王当年和汉王勾结在一起,宣宗没听,赵王很识相的把侍卫交出去,这才没话说了。
  赵简王的次子赵惠王朱瞻塙在位二十三年,没什么劣迹;他的嫡三子就是悼王祁镃,在位四年。他有三个儿子:长子见灂、次子见淇、三子见洽,但都是庶子!其中见灂今年八岁。
  再往上推,赵惠王有八个儿子:长子悼王不说,老六死得早,没有封;次子临漳王祁鋆、三子汤阴王祁釒芮、四子襄邑王祁鋥、五子洛川王祁鋹、七子南乐王祁鉷、八子平乡王祁鏸,无一例外,都是庶出。临漳王和他哥的关系很不好,景泰七年底两人互相诬告,气得已经染病的景帝大怒,下诏大骂了一通;后来临漳王恳求封自己的母亲王氏为惠王夫人,接到自己王府居住。
  再往上,赵简王曾经结过两次婚。原配徐氏,永乐九年三月因无子被废;续弦沐氏,沐晟的女儿,当年十二月册封为赵王妃。沐妃生下两个儿子:长子瞻坺,在他妈被立为王妃前一个月出生,结果宣德二年比他爹先死,当时才十七岁,还没结婚,没有留下后代,这才轮到弟弟接位。他弟弟比他小一岁,永乐二十二年受封安阳王,宣德七年袭封赵王。在位二十三年。
  所以归根到底,现在赵王系没有一个符合要求的,那么皇帝陛下只能宣布,除国;当然,考虑到三个孩子都还没有成人,又是近枝宗室,出了热孝,就到北京由皇室抚养。
  悼王的三个儿子均分了王府的产业——专指金银细软,其他的就别提;王府收回不说,赐给赵王的土地也要回收,你们自己买的土地已经在纳税了,也允许你们继承;另外出于宗族情谊,各赏了二百两银子。这也是以后处理类似事件的模板。
  大家都不知道,这个和王位擦肩而过的家伙其实不是一个省油的灯。见灂在历史上被称为靖王,但名声相当臭,干了很多违法乱纪的事,甚至先后杀死十多人。
  赵简王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后代儿孙也出了不少不肖之徒:南乐王祁鉷杖杀二人,与临漳王祁鋆、汤阴王祁釒芮俱强买妇女,夺人畜产,所在军民暨行旅出其途者,多被扰害。
  这是此前就发现的,这回言官们带着太学生去,当然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于是没有疑问:南乐王、临漳王、汤阴王俱夺爵为民,发配凤阳。
  大家都很高兴,只是汪舜华批阅的时候,还是有点百感交集的:赵王是太宗嫡子,而太宗以后的嫡出,目前也只有仁宗的嫡子襄王瞻墡和自己的齐王见润而已;即便再加上太祖,也只有秦王、晋王,还有刚刚除国的周王。其中周王系名声相当不错,尤其原本应该上位的通许王,在朝野极负重望;而且这次因为嫡庶的原因,周王系已经有好几位失去了王爵。虽然说现在很痛快,这仇恨拉的也不浅;只怕以后相见尴尬。
  看来,还是要想个办法。


第163章 水深火热的朝廷
  八月初二是世宗三周年忌日,于是遣礼部官员前往德陵祭拜;她自己带着孩子在宫里祭祀一回,也就过去了,毕竟现在的事情实在很多;甚至可以说,半个国家都处于一片火热状态——水深火热的当然有,高高兴兴的也不少,甚至人数更多,毕竟成为良民、减少赋税、买到土地值得高兴。
  忙忙碌碌的君臣也很高兴:新设立的海关还在紧锣密鼓的开工建设,尤其刚改名为大连的金州卫和还是莱州府下属村落的青岛,勘测都要些日子,只能延后几年再说;但是原有的三个港口配齐了人,再把港口清理一下,马上就能用。
  本来以为商人们要准备出海的船只和货物,怎么也得明年才能等到生意,哪知道消息一出来,马上就有人申请过关——货物随时都有,海船嘛,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拉出来溜溜了,虽然关税高的让人肉疼;不过办法总是有的——只要粮食足够,不就行了吗?
  提举们都是从各部抽过来的青年官员,出发前除了被汪太后那个复读机念叨了一个时辰,还被户部上下耳提面命:“你们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不要被那些奸商迷惑了,看看咱们过得什么日子!足额收取关税,我们的工资才有保障;当然北方鞑子还猖狂呢,总得准备军费;还有长江黄河年年兴风作浪,还要准备河工开支——反正都是有钱人和外国人买单,不要有心理负担;否则加农民和小手工业者的税,你们于心何忍?”
  “还有,官商勾结搞腐败的后果很严重,七笔账一定要算清楚!屁股后面的布政司都想把海关划拉过去,等着找你们的茬,要当心!”
  ——这是督察院的警告。
  此外,还收获了集贤院的集体关爱。
  都是车轱辘的话,但对于这些新人还是很有震慑力的,尤其这两多来见识到了汪太后反腐的决心,人家连亲爹都要较真,自己这种小虾米,就不要拿脑袋去考验人家的耐心了。
  海关忙起来,工部也忙起来——以前走私的毕竟是少数,现在能正大光明的出海了,大家都要一起上,但是船不够,内河的船不能开到外海去,被风吹了倒不太可能,就是装载能力有限,摊下来物流成本太高。现在大家都想着造大船,最好能运送五千石以上,能把关税全免的那种——就算要作弊,你也得把大船拉出来啊!
  何况朝廷自己也要准备打海盗的船。这些大船,民间不是不能造,但朝廷出品,质量可靠好吗?
  太宗时期在太仓小北门建立苏州造船场,建造大型海运漕船;后来平江伯陈碹又在淮安建立清江船厂,规模很大,设有京卫、中都、直隶三个总厂,共管辖22个造船分厂,造船匠师共3202名,年造船约880艘;同时,还在山东临清建立卫河船厂,共18个分厂。
  由于海禁,这些船厂已经没有往日的风光,但由于首都和经济重心分离,漕运需求很大,实力还是在的。
  现在工部尚书江渊一声令下,开足马力,加紧生产海船——商人们已经找上门来,即使全力生产再扩大生产,按照每年生产800艘海船计算,七月底到手的订单也要到明年底才能完成。这会儿,几个造船厂的定金已经收到手软。
  特别是千料大船尤其是载重量超过五千石以上的超大型船只,那真是超级抢手货!
  江渊得意地拨弄着小算盘,户部尚书张凤更是高兴。按照现在报上来的数据——主要是缴纳的工商税,还有减免的宗室用度,加上回收的土地,前五个月的入账已经抵得上去年大半年进账了——主要是以前好多白条,现在不是真金白银,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加上还在统计的关税和清理的盐税,明年初按期兑现工资,没有问题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