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如今年成不大好,不是水就是旱,甚至还有蝗灾,收获不多朝廷的税却不少,还要应付地主家的租子,一年到头能沾几回荤腥,就是盐也舍不得多放——太贵了,得二三百文一斤呢!勉强熬日子罢了。
  李老汉笑:“自古以来,咱们庄稼人不都过这样的日子。”
  有胆大的说:“前些天到城里卖柴,有衙役用宝钞来买柴,跟明抢也没啥区别了。”>
  又有的说:“前些年某家欠了地主一斗米,家里的丫头被拉去抵债,没几天偷吃被主母打了一顿赶出家门,投河死了。”
  又有的说:“这算什么,那些年太监抢土地,看中的如果不投献,直接关进大牢都是轻的,还有直接打死的——听说英国公家的孕妇就是这样打死的。啧啧啧,那可是皇帝的亲家。”
  汪舜华没有说话,只是注视着他们,脸上都是褶子,身材瘦弱,粗布短衣,还打着补丁。
  这是目下京郊的农民,不知道更远处的百姓,他们又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汪舜华拢了拢怀里的皇帝:“看到他们了吗?他们都是咱们的子民,也是咱们的根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他们。他们过得踏实,咱们才能过得安稳;他们晚上有一碗粥,咱们晚上才能睡得着。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不稳,连爬带滚。”
  皇帝还小,听不大懂,他对陌生景色和陌生人的好奇显然大于对母亲念叨的兴趣;但在场所有的朝臣都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三年孝期已满,太后准备有所动作了。
  着力的点,努力的方向,就是三年前提出的三民问题。
  回到宫里已经很晚。
  次日,状元程敏政率诸进士上表谢恩。满朝文武看着新出炉的国家栋梁,尤其走在前面的少年状元,都是别有一番滋味。
  汪舜华看着这些年轻生动的面孔,也在心里发出一声感叹。
  这是她当政后亲自选拔的人才,因此入职教育就格外语重心长:“朝廷面临的形势,已经写在了考题上;朝廷对你们给予的厚望,你们在未来的时间里会有深刻的感受。你们在金殿上拿出了漂亮的答卷,但是将来能不能在历史书上留个好名字,在百姓口中留个好名声,取决于你们未来几十年身体力行的回答,现在才刚刚开始。”
  汪舜华从做人到做官,滔滔不绝的说了一个时辰,新进士们叩头,觉得汪太后真是……很有古代明君励精图治的作风。


第147章 楔子
  三月的第一个休浴日,汪舜华在西苑举行了赏花会,朝中文武大臣和新进士都参加了;太皇太后也出席了,还带着两位公主;此外,三品官员以上的家眷也参加了。
  没有人意识到,这场赏花会会发生什么;只是于谦隐隐有点不安。
  赏花会是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的。太皇太后当然知道程敏政,毕竟之前名声太大,李莹也经常在她面前晃荡,对这孩子很有好印象,当时勉励了几句,转过头对汪舜华说:“敏政都考中状元了,该让两个孩子早点完婚了。”
  汪舜华笑道:“我是觉得这两个孩子都还小,敏政刚踏入仕途,还是先把心思放在学习和公务上,再过两年也使得。”
  太皇太后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先成家再立业。”
  汪舜华笑:“我是想着孩子太早结婚,怕对身体不好;因此交代了他们,再晚几年。”
  太皇太后摇头:“你就爱操闲心。”
  程敏政低下了头,李莹也是一脸娇羞。
  还未命名的花卉有五十多种,其中牡丹有十多种,毕竟从景泰六年之后,已经整整五年没有举行过赏花会了。
  短短的五年,变化了太多。
  今天表演的主角自然是新进士。在场的文武官员都很有默契,看着新进士们挥毫泼墨,都忍不住鼓掌。
  只是汪舜华看着呈上来的名字状元红、软香红、玉玲珑、粉妆楼、紫燕飞舞等等,觉得似曾相识。
  命完名字、写完诗词,按说应该回去,但是汪舜华显然不会就此停手。
  她笑着下令赏赐,除了布帛,就是宝钞,似乎又想起了什么,笑着问李莹:“前几天赏了你一百贯宝钞,是孝顺了父母,还是置办了什么嫁妆?”
  李莹红着脸,不敢说话。
  汪舜华笑着对太皇太后说:“这丫头害羞。”
  太皇太后也打趣她:“你别臊她,小姑娘脸皮薄。”
  汪舜华笑道:“我是记得敏政的廷试答卷里提到了宝钞,说这东西很不好,买不到什么东西,百姓都不当回事,所以问问。这一百贯钱可是不少,七品官一年也就10石,折抵他两年俸禄了。也算咱们给这丫头撑腰。”
  太皇太后笑。
  李莹低着头,羞红了脸。
  但是下面的百官却笑不出来,毕竟关系大家吃饭的问题。
  只是太皇太后、太后兴致很高,面前又有女眷,不是谈论国事的时候。
  于谦想到了那天汪舜华的话,站了出来:“太皇太后、太后,恕臣斗胆直言,这一百贯钱,并不值两百石。”
  汪舜华哦了一声:“是吗?那值多少?一百九、一百八?”
  于谦没有说话,汪舜华的笑容渐渐消失,脸色渐渐严肃:“到底值多少?”
  于谦低头:“如今宝钞在民间已经无法通行。”
  汪舜华道:“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说这宝钞等于废纸?”
  于谦点头:“可以这么说。”
  汪舜华厉声道:“不可能,这宝钞是太祖皇帝开始印刷通行的,朝廷用它采办征税,乃至给官员发工资都使用它,怎么可能是废纸!”
  于谦没有说话。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果然,大家都忍不住站出来吐槽。
  萧镃就说:“安国公说的很是,这宝钞其实确实不能买东西。太后若要赏赐李氏,不如多赏她几匹布帛。”
  永安长公主也忍不住冒出来吐槽:“你别不信。你那宝钞,就是跟废纸没区别。过年和姐妹们打牌,输了给宝钞,都不要!荷包里的铜钱都被抢光了。”
  见微知著,这话实在很得人心。众人都深吸了口气,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他们不好改;户部的都在忐忑,不让发宝钞,国库没银子啊;一边庆幸,如果不发宝钞,自家的日子会不会好一点。
  汪舜华哦了一声:“有这回事?”
  永安长公主忙道:“我是和大家下棋。”
  汪舜华哼了一声,永安长公主牵着她撒娇:“过年嘛,放松一下。”
  汪舜华捏了捏她的脸,果然,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嘴里却说:“我正说着国家大事,你不要开口。”
  转脸问于谦:“宝钞真的不好吗?我瞅着挺方便的,难道有人喜欢拿着沉甸甸的银子?”
  文武大臣都要暴走了:“比起跟废纸一样的宝钞,我们更喜欢沉甸甸的银子好吗?”
  本来觉得这样的场合,把女眷带出来真不好,现在却觉得这两个女子真是可爱。
  户部尚书张凤出班解释,磕磕绊绊的,大概意思汪舜华听懂了:发宝钞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原因是老人家苦日子过来的,疼儿孙,对大臣就不咋样了,恨不得都自带干粮才好。只是这些年官僚队伍不断庞大,国税收入因为标准没变,偷税漏税逃税的不少,加上天灾人祸,所以逐年递减,实在拿不出钱来,只好用宝钞来糊弄人。这些年宝钞不断贬值,形同废纸。
  他还很有说服力的介绍了太祖年间,一石米值钞一贯;永乐初年,一石米大约三十贯;宣德七年,宝钞一贯只值铜钱五文;正统九年,米价涨到宝钞一百贯,明钞已不能通行,扔在大街上都没人要,只有倒霉的官员们还拿着当工资。
  汪舜华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果然,改革就像做申论,要找准切入点才行。扯什么三民问题,说什么土地兼并,喊什么报仇雪耻,朝廷当然有很多忠君爱国之士,但还有很多人是漠不关心甚至坚决反对的。“敬天法祖”嘛,“祖宗之制”嘛,何况这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有多少人愿意豁出去呢?随波逐流不好吗?
  而宝钞不一样,和所有人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明代俸禄在历代都是最低的。按照洪武二十五年的标准: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以下逐级递减,正四品二十四石,正五品十六石,正六品十石,再递减至五石而止。
  这只是理论上的。洪武年间官俸全给米,间以钱钞兼给,钱一千,钞一贯,抵米一石。太宗即位,令公侯伯皆全支米,文武官俸则米钞兼支,官高者支米十之四五,官卑者支米十之六八;惟有九品、杂职以及那些无品级小吏以及军士,全支米。折钞的部分,每米一石给钞十贯;但第二年,公侯伯和文武官员一样米钞兼支。仁宗、宣德年间几次调整,官员的俸禄也就不断打折。
  正统中,五品以上米二钞八,六品以下米三钞七。当时钞价日贱,扔在大街上都没人要。
  那么官员每月实际俸禄是多少,也实在可以计算一下。
  难怪世人感叹: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
  这么点钱,要想养活一大家子,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一直以来,大家都在找钱。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