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雁于飞87
- 入库:04.10
按照相关说法,珐琅彩应该属于舶来品,大约于13世纪末传入。景泰年间的作品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成为景泰蓝的巅峰。
这样的宝贝,制作起来当然也很麻烦,需要100多个步骤,大体分为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鎏金等流程。
不同于后代满大街的景泰蓝大花瓶之类粗制滥造的作品,在古代,景泰蓝是相当尊贵的。它诞生于皇宫,是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亦是镇殿之宝。紫禁城金銮宝殿,国子监辟雍宫、颐和园排云殿等,景泰蓝都是夺人眼球的存在。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饭,只有乾隆的餐具是景泰蓝,底下全部用瓷器。可见景泰蓝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因此,也就不怪乎景帝不愿与别人共享此宝——自己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若果落到粗人或者满身铜臭的商人手里,简直糟蹋了!
到这里这么些年,汪舜华自然知道,在这样的阶级社会,什么都是分等级的;只是她觉得很没有必要:你不做外头的古董商人也会做,与其便宜那些人,还不如朝廷来做,一来确保质量,二来增加财政收入!
她想了想,圣上的年号是景泰,这工艺又多是蓝色,不如命名为景泰蓝,愿从此景象繁荣、国泰民安。
景帝大喜:景泰蓝?好名字,就叫景泰蓝。
推进景泰蓝市场化的计划并没有实现,景帝再次和群臣商量,大臣们还是认为不可,只得暂时搁置,不过景帝赏赐了勋贵重臣。
汪舜华命工坊制作了全套首饰,其实后代满大街都是,当时没有怎么注意,现在一看,到底是皇家工匠,做出来的端庄大气,光彩夺目,于是下令继续烧造,一面下旨免了点翠——主要是需要从翠鸟身上取羽,那些年在网上被批的很惨,汪舜华也觉得太过于残忍,又想树立自己仁厚节俭的形象,于是就这样了。
中秋佳节,汪舜华向两宫太后贡献了全套的景泰蓝首饰,又向钱皇后和周贵妃赠送了一套,回头赏了杭贵妃和其他嫔妃,命妇入见,也分别赏赐。虽然数量不多,但物以稀为贵,又胜在新奇,因此,很快景泰蓝的名字就叫开了,大家都以能得到帝后的赏赐为荣,没得到的就只好望洋兴叹了。
因为废除殉葬,宫里上下喜气洋洋,今年的中秋宴席很是热闹。
酒宴上,汪舜华注意到教坊司奏乐的有个极美丽的女子,一问,叫李惜儿。
汪舜华想到历史上她颇得景帝宠爱,心里有些不自在。
景帝注意到她心不在焉,问她在想什么。
汪舜华笑道,你看,那丫头长得真漂亮。
景帝扫了一眼,笑道,是吗?不及某人。
汪舜华笑出声来。
景帝看老婆高兴,自己也很高兴。
汪舜华状似无意的说,我看这丫头挺顺眼的,在教坊司可惜了,不如给她个去处吧。
景帝以为她又善心发作,但老婆高兴,他瞅李惜儿也就很顺眼:这丫头能得皇后青眼,是她的福气。就免了她的贱籍,让她出宫嫁人去吧。
王诚称是。
李惜儿显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好事,赶紧出来叩谢帝后恩典。
景帝这才看到这丫头真是个活色生香的美人,心里一动,转头看了一下朝班,笑道,章郎中近来辛苦,让这丫头去伺候他吧。
景帝口中的章郎中就是礼部郎中章纶,素以风节闻名。历史上景泰五年五月,因为恳求复立汪氏为皇后、沂王为太子被盛怒的景帝打了半死并长期关押;如今倒不至于如此。只是他不仅多次上书正言直谏,还提到要让太子出阁,尤其是猛烈抨击景帝找麒麟劳民伤财,让景帝很不爽快,因此存心捉弄他。
章纶一呆,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出来推辞,说家有贤妻,况且圣人有云……。
汪舜华没等他瓜拉完,就截住话头,既是圣上赏赐,你谢恩领赏便是。
章纶还有点懵,李贤算是琢磨出味道了:汪皇后是不想把这么漂亮的女人留在宫里,确切的说是留在皇帝眼皮子底下。
他赶紧劝章纶谢恩,圣上仿照唐太宗赏赐宫女的故事,传扬出去,可是千古佳话;你就别推辞了,免得尊阃落下个吃醋的名声。
章纶稀里糊涂的谢了恩,直到走出宫门,看到身后立着的亭亭玉立的女子,还有点摸不清头脑。同样被塞了一个女人的是王竑,景帝赏了章纶,想起王竑去年差事办的极好,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因此随手一指,将汪舜华身边的大宫女赐给他。
一边笑着对汪舜华道:今番又要你割爱了。
汪舜华也笑道:我和丫头们可都盼着圣上来收割呢。
景帝大笑。
王竑还有点懵,但是王诚已经让那女子出来谢恩了,也只好跟着磕头。
第85章 也先之死
十月十六日,朝廷得到确切消息:瓦剌可汗也先被阿剌知院杀死!
也先自立为可汗,自恃强大,日益骄恣,沉湎酒色。
知院阿剌想当太师,求也先说:主人穿新衣,希望您能以旧衣赐臣。
也先不许,阿剌怀恨。
也先亦素忌阿剌,就想杀掉他,担心不胜,于是派自己的两个儿子守西番,召阿剌两个儿子随从,先鸩杀其次子。阿剌大惊,诈言兀良哈三卫盗马,请召还其长子合击。
也先先派赛刊、大同二王于途中鸩杀阿剌长子。
阿剌自然大怒,让二王先走,自己在后,却带领其部落三万兵马攻击也先,数其三罪:汉儿血在汝身上,脱脱不花血在汝身上,兀良哈血在汝身上。天道好还,血在我矣。
也先无言以对,约定明日交战;退而与巴颜铁木儿商议。
也先帐中有阿剌旧部曲三人,跟着他多年,也先从不怀疑。这时三人共同趋入帐中,拔佩剑刺杀也先,并杀巴颜等。
赛刊王闻变,领七千兵马跟来。得到也先死讯,弃众而去,被其部下所杀;大同王领其人马西奔。
最可怕的敌人终于死了,明朝上下都重重的吐了口浊气,景帝下旨边将加强防守,也不忘大宴群臣,当然要请太上皇一同参与庆贺。
席间,景帝有意无意的说,当年也先上逆天道、下毒生灵,邀留王驾,罪恶贯盈,如今终于自取灭亡。兄长也可一浇心中块垒了。
太上皇很不高兴,不是为也先死了不高兴,而是因为景帝暧昧的语气不高兴,那话说的,似乎当年他在瓦剌,受了很大的委屈,虽然这差不多也是事实,但当着文武官员,他不可能承认,那样太有损身为皇帝的尊严。
牵羊礼,他想到景帝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不就是暗示他在瓦剌遭受了凌辱吗?
尤其汪舜华多次在公开场合宣扬,易姓改号,舆图换稿,不过亡国;剃发易服,人心沦丧,则是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闺阁之弱,亦有责焉。
那痛心疾首的做派,就差在他脸上写个千古罪人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因此,他冷冷的看着景帝,也先虽然悖逆朝廷,倒不曾薄待了我;如今想想,他也不是什么坏人。
???!!!
太上皇举起酒杯,一副缅怀当年的样子,让下面的君臣面面相觑。
也先不是坏人?谁是坏人?当年拒绝开关的杨洪、罗亨信、郭登,还是率众抗敌的于谦、石亨、范广?亦或许是扈从出征的张辅、朱勇、申佑等?
他是没薄待你,所以你觉得他威武文明不可战胜,这才为了减少伤亡主动要求守将开关的吗?
于谦等人闭上了眼睛,实在不想和太上皇争论。
这场诡异的饭局之后,景帝也不打算再和老哥纠缠,出来安排副都御史刘广衡巡抚浙江、福建,专司讨贼。
马上就是冬月了,照例赏赐了大统历,又是太上皇的万寿节,群臣跟着景帝匆忙到南宫行了礼,领了宴,就各自回衙门办事了,现在的事情很多,为了救灾,景帝甚至下旨亲王、郡王、公侯伯一律支半俸,免了苏、松、常、镇织造采办,又免南畿、浙江被灾税粮。
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左佥都御史徐有贞上书沙湾治河三策:置造水门、开分水河、挑深运河。
自永乐年间定都北京后,为满足边防和京都消费,每年漕粮不下数百万石,南粮北运使运河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明朝运河可分为三部分:清口至扬州之间,以宝应、高邮等湖为主体构成江淮运河;济宁至清口之间,借黄为运,以黄河为运道;济宁至天津之间的会通河故道。其中,济宁至清口之间的运河,以黄河兼运河之道,常因黄河决堤而淤塞。终明一代,河槽问题一直困扰其始终。
正统十三年,黄河决口,淤塞了济宁至清口之间的一段运河河道,具体在张秋、沙湾一带。明廷先后派遣工部尚书石璞、侍郎王永和、都御史王文治理河患,前后七年,都没有成功。景泰四年,徐有贞前往山东治河。他鉴于以往的治河失败,在上任之前特地向尚书王涞寻求决策。王涞建议其分水势,寻水源。徐有贞上任后,时值冬月,水暴涨,并不急于动工治理,而是停工休整,一来趁机考察水利,二来修整治河队伍。他认为:临清河浅且旧,非因决口而塞。漕臣只知塞决口为急,却不知秋冬虽塞,来春必再次决口,徒劳无益,臣不敢邀近功。景帝从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