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木兰竹)


  经过艰难地跋涉,询问了许多人,陈标终于来到了朱元璋祖父的坟包处。
  或许是这坟包实在是太偏僻了,居然完好无损,连坟包上的石头上都能依稀看到“朱初一”三个歪歪斜斜的字。
  朱家人自己当然不识字。朱初一下葬的时候,朱家还不算太穷,天下还没有大乱,所以他们用了半篮子谷子求得村里一老书生帮忙写“墓碑”,然后朱元璋他爹朱五四亲手刻在了石头上。
  虽然这老书生的字完全不值得半篮子谷子,有了这三个字,陈标不用在荒山野岭中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陈标十分感激那位不知名的老书生。
  找到墓葬后,陈标一行人先在附近山林安营扎寨,然后选良辰吉日祭祀起棺,将朱初一的尸骨转移到华丽棺木中。
  三月北伐,三月底攻占大都;陈标在大都坐镇两月处理完杂事,回到应天已经六月底。
  当陈标来到盱眙时已经七月底,正值秋雨连绵。
  他们安营扎寨时,正好下了一场缠缠绵绵的秋雨。
  陈标拎着想去玩水的陈樉和陈棡进大帐篷,强迫两人泡了一个热水澡,泡得两人额头微微冒汗之后,又强迫两人喝了一碗姜汤。
  骑马和淋雨没让两个弟弟蔫掉,这碗难喝至极的姜汤让两人彻底蔫了。
  陈标将两人塞进被窝后,才去隔壁帐篷商议祭祀的事。
  参与祭祀的文臣们吵了起来,一部分以季仁寿为首,认为天降细雨是吉兆;一部分以张昶为首,认为这是凶兆。
  季仁寿要求祭祀按照事先选定的吉时进行;张昶则认为应该停留在原地,等雨停。
  在雨停之前,陈标应该率领众臣每日朝着上天叩拜,祈求雨停。
  陈标进门时正听张昶引经据典,顿时脸皮一抽。
  让自己每日淋雨跪在烂泥中叩拜?张昶你就是想方设法让我死!
  陈标道:“不用争了,将这件事交给上天吧。”
  季仁寿看着张昶的眼睛都要冒火光了。如果张昶再敢争下去,他就要对张昶拳头伺候,以力服人!
  主公留着张昶,除了还未抓到张昶确切的马脚之外,能重要的是用张昶的学识做事。
  平时张昶那点小打小闹他们没看在眼里,张昶居然想让标儿生病,这件事他绝对不会允许!
  听陈标开口,季仁寿在张昶说话前抢先道:“标儿,交给上天是何意?”
  陈标道:“我在主公的祖父坟前烧一点纸钱,如果纸钱能在雨中点燃,就说明祖先不介意在雨中祭祀起棺;如果不能燃,就再等等。”
  陈标进帐篷后,燕乾和朱文正一人捧着一个大盒子进来。
  燕乾和朱文正扫了在场的人一眼,眼光让本就淋过雨的人感到一阵恶寒。
  陈标道:“主公祭奠祖先所用的黄纸都是主公亲手制作,让人快马加鞭送来。每一盒代表主公亲自祭祀的黄纸都用蜡印封好。我现在启封,先烧一张问问祖先。”
  张昶正犹豫,季仁寿皱眉道:“纸怎么能在雨中点燃?”
  季仁寿如此说,张昶立刻反驳道:“主公受命于天,天自然会为主公让步!季公怎么能用俗人常理来推断主公,你是何居心!陈标,你这个建议很好,就按照你说的做!”
  季仁寿拳头硬了。
  你当我没读过历史典籍,不知道历史中那些超出常理的祥瑞是什么?!


第131章 争吵半天但是无用
  见季仁寿和张昶还要再次争执下去,陈标没有继续劝说,而是坐在了椅子上,听两人继续吵。
  燕乾和朱文正捧着盒子坐在陈标左右,将刀横在腿上,暗暗将支持张昶的人的模样记在心中。
  在他们看来,这些人都是潜在的陈标的敌人。
  陈标也好奇地打量那群想让自己跪在雨中泥地中的人。
  他以为自己的人缘不错,没想到在场居然有近半的人嚷嚷让他出去淋雨。
  有些人只是被张昶说服了,并没有故意针对陈标。他们认为祭祀就该侍天至诚,吃点小苦头理所当然。不只是陈标,他们也会跟着陈标一起跪在泥地中祈求上天。
  别说这个时代,后世也一样。有的人会苛待自己去祈求老天垂怜老天不垂怜就等死,有的人把不灵验的神像推倒后自暴自弃,有的人则自强自立。
  汉武帝时天命学说不过是用来甩锅的理论,西汉几个皇帝都是上天降灾送丞相祭天,丞相是高危职业。君臣用来博弈的天命学说,居然被后世一些读书人信以为真,以为自己真的能够靠意志力改变气候了。
  陈标津津有味地看这场辩论的时候,其他人也在默默关注他。
  特别是那些说要让陈标去雨地里跪着的人,在陈标旁听后,说话声音越来越小,有些心虚。
  如果陈标和他们争论,或许他们会越杠越厉害。但陈标就这么默默地看着他们吵闹,他们看着陈标稚嫩的脸,想着陈标身上的功绩,琢磨着陈标身后的势力,有些慌了。
  如果陈标因他们的建议生病甚至出事,他们这群人怕不是都要给陈标陪葬?
  看看陈标身边两个武将,那眼光和要杀人似的。
  在陈标兴致勃勃旁观时,在场文臣的讨论渐渐偏移了原本分庭抗争的局势。
  支持季仁寿的人,仍旧坚持按照原本计划祭祀。搭个棚子就能解决的事,何必如此兴师动众?
  支持张昶的人,态度渐渐缓和。
  他们有的说如今正是秋雨连绵之际,如果在这里空等,恐怕会耽误差事,不如写信去询问明王定夺;有的仍旧坚持祭祀,但只说祷告上天,多做一场仪式,就可以继续原本计划,不用一直等;还有的人坚持等待,但让陈标带领一群人先去濠州,留一部分人等待……
  总之,坚持让陈标去淋雨的人渐渐没了,张昶再提起让陈标去淋雨的时候,他身边的人还会劝说。
  “陈大公子年幼,怎么能日日淋雨?若是祭祀时出了事,且不说如何向陈将军和主公交代,这也不吉利啊。”
  “没错,张公,我知你最重礼仪,但也要分情况。历朝历代祭祀,也没说让幼年皇子去淋雨。陈大公子还不是皇子。若传出去,岂不是被外人说主公故意折腾功臣?”
  “不如就先试试陈大公子的法子?若能点燃纸就直接按照原定计划;若不能,就多做一场祭祀祷告上天。总不能雨不停,我们就一直等着。历代大祭也未曾有因为下雨而停下的先例。”
  “这倒也是。秋雨连绵可能持续月余,虽途中会有几日停下,但那几日不一定是黄道吉日。”……
  文臣们你一言我一语,渐渐达成了一致。
  张昶独木难支,逐渐也闭上了嘴。
  他想要针对陈标,又不能让别人看出他在针对陈标。大元皇帝已经退守上都,为了帮助皇帝夺回中原,他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忍辱负重,不能让别人看出他的异心。
  于是张昶也只能同意同僚的看法,认可先尝试一下,不行就多加一场祭祀。
  张昶在心里自我安慰,纸在雨中肯定点不燃。让朱元璋丢一点脸,再多耗费一场祭祀的钱,也算给朱元璋添麻烦。
  针对陈标的计谋无法得逞,张昶便将此事搁置一边。他现在开始思索,要如何利用“朱元璋亲手做的黄纸在祭祀的时候点不燃”这件事,消除朱元璋登基的合法性。
  至于黄纸点不燃是因为下雨,听到消息的人可不知道。就算有人辩解,愚民们更愿意相信耸听的危言。
  季仁寿见意见渐渐统一,没人再说让陈标去淋雨,松了一口气。
  他提起的这口气除了担心标儿,也是担心同僚。同僚不知道陈标是世子,若陈标淋雨出事,这里的人恐怕全部都会被暴怒的主公灭满门。
  “标儿,就按照你说的做。”季仁寿擦了擦额头上吵架吵出来的汗,道,“先试试能不能在雨中点燃黄纸。”
  陈标笑道:“好。辛苦季先生了。”
  季仁寿摇摇头,关切道:“快去休息。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太过劳累。”
  陈标乖乖点头照搬。他身后的燕乾和朱文正根本没理睬这群文臣,抱着箱子跟着陈标离开。
  季仁寿突然生出一个念头。
  他们这群人吵了许久,但吵架的只有文臣,包括在这支队伍中官职最高的朱文正在内所有将领都未曾参与。
  别说一言不发,那些人甚至都没来议事帐篷。
  主祭是陈标,副手是朱文正。将领们全部听从陈标和朱文正的话。或许,他们吵来吵去,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季公,你为何呆在这里?”一人关切道。
  季仁寿摇摇头,道:“我只是突然想起,主持这场祭祀的是标儿。”
  那人疑惑:“对啊,怎么了?”
  季仁寿苦笑:“所以我们吵来吵去,最终都会由标儿来定夺;而不是我们吵出一个结果,让标儿按照我们说的做。”
  还未散场的文臣们都愣住。
  张昶皱眉:“一个黄口小儿……”
  季仁寿收起笑容,冷冷打断道:“官场以官职定上下,不是以年纪定上下。不如说,正因为陈标年纪如此小,就立下赫赫战功,被将士所敬爱,被主公重用,我们更该好好听命。”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